为什么古代历史上的中原会受到一些游牧民族的攻击?
掠夺财富、奴隶和扩张领地,自古使然。
只要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会有掠夺,而战争是解决争端的强有力表现。
中国北方多游牧民族,野蛮丶剽悍,善于骑兵作战。因此,中国强盛时,北方与草原上的骑兵的战事不断,一直到汉武帝驱逐匈奴,使其一部远遁欧洲,一部归化,才告段落。
西晋八司马之乱,又一次引发五胡乱华,北方成为五胡天下,几乎要亡国。后来幸赖开明君主维护华夏文明,隋唐又一次统一中国。国运不衰反盛。中华文明和中原正统地位强势确立。
以后无论金兵丶大夏和蒙古铁骑、满州八骑军,不是以灭亡中国为由,而是争夺中原正统地位而战。故大元丶大清皆以中华传统立国,宣扬龙文化,尊儒家礼仪。继续科举取士,每年祭拜轩辕黄帝,对外国示以中华精神。皇帝从小学四书五经,用中华文化和语言。 康熙版图和康熙大典,都表明了北方大草原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北方游牧民族早融入了中国文明,是兄弟民族,同归于中华民族大家庭!
为什么古代历史上的中原会受到一些游牧民族的攻击?
可解释角度的很多,我列举四个:
1、地缘冲突(中国北方易攻难守,游牧民族抢夺资源、发动战争的成本低廉);
2、气候灾害(因为旱灾、寒冷、逃难需要,游牧民族要进攻更温暖湿润的南方);
3、转移国内矛盾(游牧民族经济危机、即位问题,为缓解内部压力,要发动对外战争);
4、不同意识形态、生产方式的冲突等(游牧、农耕生产方式不同,既有文化共性,更有冲突);
【“涛说乱世史”原创,喜欢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哦】
1、人类300万年进化史的根本矛盾:迁徙VS定居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斗争持续数千年,不光中国独有,更是世界现象。解释的角度很多,我个人愿意通过“历史调度学”将多种元素综合,综合为“利益调度冲突”。
众所众知,大猩猩可不会种地,过着几百万年迁徙找食的生活;而人类"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发生前(譬如中国的三皇五帝传说之前),也过着逐水草的迁徙生活。所以加上旧石器时代,纵观人类300万年的进化史,迁徙时间>定居时间。
(祖先的生活,旧石器时代)
(祖先的生活,旧石器时代)
到了新石器时代马被驯化,产生了“游牧、渔猎迁徙"VS“农耕定居”更具体分化形式;到了工业革命,又产生了“海洋文明”VS“大陆文明”的进一步冲突;甚至可以预言,在人类星际航行后,还会产生“地球文明”VS“移民星球”的矛盾。
2、缓解迁徙、定居矛盾,利益调度是关键
许多专家对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冲突进行了研究,譬如陈强教授统计,严重的灾荒+王朝时长 = 决定攻打中原、夺取政权的概率。
(虚线代表和平时期,实现代表冲突,峰越高概率越大)
加上传统的“地缘冲突说”、“转移矛盾说“、“游牧农耕的意识形态冲突“,乱花渐欲迷人。其实涛说史认为,这些说法还可进步一简化,简化为“利益调度的冲突”。
地缘冲突说、灾害说、转移矛盾说、意识形态冲突,其本质都是利益调度的冲突;自然界对个体利益调度的原则很简单,“弱肉强食”;但群体利益调度,可是智慧生物,尤其是人类的特征。
但人类利益调度能力有限,有许多bug:譬如“效率、公平难兼得”,“精确率、召回率”难兼得;所以战争与金钱,成了人类debug的工具。游牧民族总是进攻农耕民族,就是特别典型的表现。
为什么古代历史上的中原会受到一些游牧民族的攻击?
在我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进程当中,中原地区兴起的封建王朝比比皆是,其所孕育、创造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所贡献给人类的文明成果灿若星辰,史不绝书。
那么,“为什么古代历史上的中原会受到一些游牧民族的攻击?”
实际上,我们所认同的中原王朝是有着具体的概念和内涵的;首先,它的国都以及政治、文化等要素的中心要地处中原地区。其二,它是沿袭中华文化及其文明体系的国家。
这样一来,我们所说的中原王朝就包含了上起夏、商、周、汉,下至晋、隋、唐、宋等封建王朝。
可是,这些封建王朝共有一个噩梦,那就是来自所处朝代游牧民族的侵扰和攻击。
一直以来,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王朝就是一个莫大的威胁,王朝更迭,帝王轮换,千百年来,中原王朝反抗游牧民族的战争几近于不间断。当然,在朝代的更迭、兴起同时,也无形中促进了民族融合。
夏商之时,年代过于久远,暂且忽略不计,单单只说西周,干脆就是被当时的北方游牧民族戎狄所灭朝的,凶悍的戎狄人举着火把,呼啸着攻进镐京,礼仪之邦的西周仿佛一夜之间,就被尚且处于部落制度的游牧民族戎狄所灭国。
基本上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北方游牧民族时而就纵兵攻击中原地区的诸侯国,使得这些诸侯国苦不堪言,防不胜防。
直到战国后期,赵武灵王搞的胡服骑射,也是为了对付来去如风的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而采取的师胡长处以制胡的方法。
秦始皇统一宇内之时,为了对付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始皇帝拨出精锐秦军30万,盯死匈奴,又修筑长城,不使其再涌入中原腹地一箭之地。而此时的匈奴也确实被挤兑的元气大伤,无力再窜犯中原。
同样,正是由于秦帝国覆灭时候的群雄逐鹿,天下无主,导致了匈奴人苟延残喘,再度复活,复觊觎中原。
及至汉高祖刘邦白登与匈奴一战,几乎蚀尽血本,汉初朝廷上下,都领教了匈奴的厉害,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汉朝与匈奴就是靠和亲来维持关系。
这种情况到了汉武帝执政中期,才有了改观,或者说被动、屈辱的局面才渐渐打开。
包括汉武帝刘彻本人,另有卫青、霍去病等人,都是在与匈奴的战争中成长起来,卫青、霍去病成了民族英雄,而匈奴在汉武帝一朝,也委实遭到了灭顶般打击,以至于到了汉宣帝刘洵时期,匈奴已经公开的臣服汉朝,主动的请求与汉朝和亲。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性的对中原地区进行窜犯、攻击呢?
游牧民族的寄身所在基本是大漠与草原,面对中原文明地域的富庶繁华,往往就会有征服、拥有的冲动,当遇到大的自然灾害来临之际,想使得部族生存下去,就要去掠夺生活必须品和其它物资补给。
所以,在不同文明与文化的冲突之中,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掠夺习俗成了最主要的矛盾。
游牧民族的唯一产业就是畜牧业,部族之中必须保持大量的牲畜以维系日常生活。这样的产业在古代生产力水平极差的情况下,一遇到气候骤变,瞬间就全部崩塌。农业文明的中原地区,虽然面对气候变化也会难以抵抗,但是,不至于因此死人。
而只是旱灾和雪灾,就能使游牧民族牲畜死尽,人口凋零。
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游牧民族千百年来,屡犯中原。
特别是到了五代时期,契丹人把燕云十六州之地尽归掌握,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中原王朝没有了地理上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特别是北宋时期,面对驰骋在平原上的游牧民族的骑兵,来自中原王朝的军兵难以抵挡,只能屡屡求和。
综上所述,游牧民族长期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草原文明与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的矛盾冲突,军事、地理上的因时变化,都促使并生成了这种迁延前年的历史过程。
直面历史,披沙拣金,我是头条历史子由,有不同论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为什么古代历史上的中原会受到一些游牧民族的攻击?
传说古代,我国第一个王朝建立,称为夏王朝。黄帝战胜蚩尤之后,将天下分为九州,夏朝之都原城(今河南济源)属冀州辖,冀州在九州之中,又称中州,原城在九州之中,故称“中原”。后随着时代更替发展,中原由原来的一座小城,逐渐演化为中部王朝的统治范围。
上古时期,黄帝大战蚩尤,而这个蚩尤就是当时的少数民族。但这毕竟只是一个传说,无从考证,然而就是从这个传说开始,我们和少数民族的恩怨情仇拉开了帷幕,上演了千年。
战国后期,北方匈奴族进入奴隶社会。当时匈奴是北方游牧民族之一,随着部族之间的吞并征伐,秦统一六国时,已经成为了北方最强的一支。主要活动在南达阴山,北至贝加尔湖的广袤区域。
他们利用骑兵行动迅速的优势,经常深入中原,对以农业为主的农耕文明进行袭扰、掠夺。秦三十二年,有方士向秦始皇进献图书曰:亡秦者胡也。秦始皇遂命大将军蒙恬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匈奴不敌,向北迁徙。
虽此战以匈奴败北落幕,但南北之间战争的种子就此深埋,千年来,不时的发芽生长,从未停止。
匈奴被秦击溃后,又被强汉北讨,后一分为二,一部为乌桓,一部为鲜卑。乌桓被曹魏消灭,鲜卑拓跋族入主中原,建立北朝,是北方游牧民族第一次登陆成功。鲜卑其余部族分化为土谷浑和柔然,柔然建立汗国,后被突厥击败西迁,余下的又分化为蒙古和契丹。契丹建立辽国后被女真族同化,有一部逃至中亚,建立西辽,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了现在的中亚人。而蒙古建立辽阔的帝国,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其主体一直存在至今,就是现代的蒙古族。
女真族建立金国,后被蒙古所灭,迁至东北。后建立后金,南下中原建立大清。
为什么游牧民族每一个时期都要南下中原呢,这跟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文明的特性有关系。
一、游牧民族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奴隶社会,弱肉强食,奉行武力至上,强者为王。中原文明一旦进入和平时期,提倡卸甲归田,修养生息,发展农耕。
二、生存条件恶劣,资源匮乏。完全靠天吃饭,雨水丰富牧草丰盈还好说,都能勉强自给自足。一旦遇到天灾,除了部族之间斗争,还要向外争取更多的资源。中原农耕文明相比来说有较大的抗灾特性。
三、道德准则被生存准则打败,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杀戮,斗争,从未停歇。而中原一直被儒家思想所统治,喜欢中庸和谐。有不少王朝甚至重文轻武,以致给与可乘之机。
四、武力强盛,骑兵机动性强,以战养战,而中原最害怕的就是战争,十万兵力需要十万老百姓去养,打一场打仗就如同得了一场大病。
在这个长达数千年斗争过程中有过不战自败的耻辱,也有过千里直捣黄龙的传奇。这些历史我们现在只有在书本文献中才可以凭吊一二。现在民族内部的硝烟已经几于无形。五十六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日益和谐,你我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应该珍惜现在和平的来之不易,也更应该知道好战必亡,亡战必危的道理。
共勉!
为什么古代历史上的中原会受到一些游牧民族的攻击?
在冷兵器时代农业文明被游牧民族侵扰是全世界的通病,不是只有中国一个地区的事情,主要是游牧民族不生产只能去抢夺,同时游牧民族先天占有军事优势,有着战马骑兵和弓箭,让农业文明没有招架之力
为什么古代历史上的中原会受到一些游牧民族的攻击?
还是根据你的问题来说吧:
首先是中国古代时期(主要封建王朝)中原王朝统治者重农抑商。为什么呢?主要是便于统治稳定,将劳动力绑在土地上,进而产生了繁荣的农耕文明(阡陌相通、鸡犬相闻、城廓相望)。所以,天然上相对于游牧民族(分部落以存、逐水草而居)在生产生活资料以及对抗天灾疫病方面有着庞大的优势!
其次中原王朝每每一统之后,因地域相连之故,对外首要面对的就是游牧民族的威胁。王朝强盛时伏低做小,向中原王朝称臣受封。王朝衰弱时张牙舞爪,枉自称大。几千年来都是这样的主要入侵套路。
最后就是天灾人祸,没吃没穿,当然是哪里有就到哪里去抢,去劫掠(人口、粮食、钱财布帛即能拿走带走赶走的一切)。游牧民族统治者野心膨胀,想马蹋中原,也当一当皇帝,过个朕即天下的瘾(历史上游牧民族还真成功了几次)。
综上,既然中原王朝日子过得那么红火,周边的游牧民族时常饿的前胸贴后背,想用把杀牛宰羊的刀都得靠进口,经常吃肉还得煮点茶解解腻,煮肉用锅那就更别提了等等。所以不打不抢才怪,反正都是手段(战争劫掠拿到想要的、和平互市贸易换到想要的),这是赤裸裸的需求。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