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总理为何换人?

阮春福卸任越南总理职务,由原越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范明政为新的政府总理。

纵观越南历史,由越南现任政府总理直接晋升为越南元首,这还是越南独立以来的首次。

可能有人在想了,阮春福当越南总理当得好好的,为何会突然换人呢?

根据越南宪法规定,越南总理、越南国会主席、越南国家主席都是5年一届,可连任,阮春福总理的前任阮晋勇就当了10年的总理,而阮春福才当了5年就离职了。

按理说,阮春福还有机会继续连任一届越南总理职务的。

可事实是,他却在中途离场,爬上了更高的越南国家元首的岗位——越南国家主席。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阮富仲和越南政治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在2018年9月份,时任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突然在任内病逝,总不能让越南国家主席空缺吧,只能补选一个人。

等到越南第十四届国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时,鉴于没有太适合的人选,越共中央提前全票通过提名阮富仲兼任新一任越南国家主席接替辞世的陈大光。

由此,74岁的阮富仲成为自越南国父胡志明以来首位兼任越南党和国家两个最高职务的领袖,越南“四驾马车”变成了“三驾马车”。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阮富仲是中途上位越南国家主席职务的,他的上任是为了完成前任主席陈大光剩余的两年多主席任期,而非一个完整5年任期。

到了2021年正好是越南国家领导人换届的日子,越南国家主席、越南总理、越南国会主席都需要重新选举,阮富仲所兼任的越南国家主席也不例外,这就给了阮春福被提名为越南国家主席的机会。

其一,阮富仲作为越南党的最高领导人,任职已有10年,77岁的高龄让他觉得身心疲惫。自从兼任越南国家主席以来,既要主持越南党务工作,精准做出越南各项事业的决策,还要兼顾越南国家元首的职责。

对于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同时担任越南两个最重要的高级领导职务,反而不利于越南长远发展,这一点阮富仲看得很清楚,所以他才会从大局出发,趁着越南国会换届之机,提名新的合适人选阮春福来分担自己所兼任的越南主席职务。

其二,越南自从革新开放之后就形成了“四驾马车”的政治格局,这不仅是共治的表现,更代表着一种相互制约、南北越平衡的关系,促使了越南政局的长治久安。

重新选举新的越南国家主席、越南政府总理,实际上是维持了越南“四驾马车”的历史传统,各自分工,促进越南成为发达国家。

其三,新上任的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政府总理范明政都属于青壮派,他们的资历深受阮富仲赏识。阮春福曾是越南前总理阮晋勇经济改革的重要推手,在5年的总理任期中经济治理表现出色,得到越南上下的认可。

而拥有中将军衔的范明政长期与前任国家主席陈大光共事多年,深耕在越南情报、公安战线,对稳定越南安全、治理越南社会顽疾有一套独到的手段。因此,阮富仲提名阮春福接任越南国家主席,范明政接任阮春福担任越南总理是有深意的。

总理换人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缓解越南内部的结构性问题,改善商业设施和投资环境,使越南成为东南亚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外国投资目的地,从而实现越南在2030年成为拥有中高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工业国,到2045年建成高收入发达国家的目标。

越南总理为何换人?

最近两天越南很热闹,77岁的阮富仲继续在位,而阮春福卸任了越南总理,当上了首脑,至于越南总理的位置,则让给了长期担任组织工作的范明政,此前沸沸扬扬的越南国会主席的位置,最终还是轮到了搞经济出身的王廷惠的手里,可谓整体做了一次意料之中的大换血,而人员的背景也继续一如既往地向越南中部和北部地区倾斜。

越南此时决定进行大幅度的换届,可以说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五年一大会的正常政治变动,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抓住当下欧美加大下游产业链转移的发展契机。

从政治角度来看,越南每5年就会召开一大会,2016年时是十二届会议,今年则是十三届会议,为了政治的稳定,每逢大会进行部分人员交接是例行规矩。而今年之所以直接将阮春福从总理的位置,晋升为首脑,主要是因为2018年的时候时任越南首脑的陈大光去世太早,令中间出现了断层,所以才会在今年直接任命,属于特殊背景下的非常应对。

而从契机角度来看,造成此次大换血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越南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受到大国博弈的影响,欧美正在加大从东亚向东南亚转移产业链的进程,而纵观整个东南亚最能承接下游产业链的国家,其实就只有越南,所以未来的5-10年可谓是越南发展的最佳契机。

然而与机遇到来所不匹配的是,越南招商引资的行政环境与能力一直上不去,而且基础设施也不算强,产业工人能力仍然偏差,这些都制约着越南的进一步工业化与产业承接。所以为了抓住这种数十年一遇的经济发展机遇,越方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从专业的角度制定经济政策,并且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

正因为政治上的需要,以及经济环境改革的迫切,所以才促使此次越南总理进行换人,通过年轻新鲜血液的注入,在稳定政治的同时,加强改革的动力,迎来越南国家发展的转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