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国家,在耶路撒冷问题上会一致对抗以色列吗?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圣地,现已被以色列占领,成为以色列政府机关、司法机关等各官方机构的所在地,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国都宣称耶路撒冷是自己的首都,互不相让。
以至于耶路撒冷的主权归属问题已经成为巴以两国的核心矛盾,甚至是造成中东半个多世纪动乱的根本性因素。
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所以能争夺这么久僵持不下,皆因两国各自都有一个有利因素。以色列是中东唯一的发达国家,背后有美欧的鼎力支持;巴勒斯坦属于阿拉伯国家,背后则是以整个阿拉伯世界当靠山。
表面上看,以色列生活在中东伊斯兰阿拉伯世界里,应该是势单力薄,巴勒斯坦才算是“人多势众”的国家,那么巴勒斯坦背后的阿拉伯国家会在耶路撒冷的问题上跟以色列较劲声援这个阿拉伯小弟吗?
答案是不会,主要有三大因素:
阿以战争曾打了五次,阿拉伯越打越输,他们不会再与以色列斗狠历史上巴勒斯坦地区就生活着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后来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全球各地的犹太人开始不断回归家乡巴勒斯坦地区,使得当地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和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逐渐产生的矛盾,甚至冲突。
为了维持中东的和平稳定,当时联合国于1947年通过了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按照协议规定:人口占多数的阿拉伯人分得全部巴勒斯坦地区的43%领土,建立巴勒斯坦国;而人口占少数的犹太人则分得全部巴勒斯坦地区的57%领土,建立以色列,而且还是沿海的土地肥沃地区。
协议一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不高兴,这是明摆着偏袒以色列,就反对这项决议,不允许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独立建国,妄图赶走犹太人,由此巴以两国的立国之争注定要以军事来解决。
从1948年到1982年,以色列跟阿拉伯国家发生了五次大的军事战争,是一对多的对决,阿拉伯联军不仅没有把弹丸之地的以色列消灭掉,反而打一次,阿拉伯国家失败一次,使得以色列的国力越打越强,地盘越打越多,想阻止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已是不可能了。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国抗争到现在,原本巴勒斯坦国分得的11203平方公里领土,如今只剩下6220平方公里,领土面积压缩了近一半,全被以色列占领了。而巴勒斯坦国背后的阿拉伯国家对此根本没有实际的作为,仅仅是口头上的谴责,对以色列来说无伤大雅。
因为阿拉伯国家已经知道了以色列军事战斗力的强悍,再继续跟以色列军事较劲,无非是以卵击石,所以,只能对巴勒斯坦这个小弟爱莫能助了。
国家利益当前,阿拉伯各国并不会为了单个国家牺牲自己从五次阿以战争中就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愿意跟以色列军事对决,阿拉伯世界共有22个国家,但这五次战争每次出动的阿拉伯国家联军不超过5个,而非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跟以色列开战,这也是以色列单枪匹马能连赢阿拉伯五次的重要因素。
像沙特、阿联酋、苏丹、利比亚等阿拉伯国家都没参与到战争中去。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阿拉伯世界其实就是一盘散沙,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们不会为了一个小国,跟以色列这个发达国家对抗,而牺牲本国的利益,甚至阿拉伯世界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被抛弃。
10年前爆发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利比亚、叙利亚这两个阿拉伯国家被西方强势军事介入的时候,阿拉伯国家组成的阿盟不仅没有派兵支援利比亚的卡扎菲总统、叙利亚的巴沙尔总统,反而配合美欧西方把利比亚、叙利亚踢出阿盟组织,任由美欧吊打。
最终,非洲的阿拉伯强人卡扎菲毙命、西亚的叙利亚巴沙尔总统差点没保住大位,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外人俄罗斯救了这个阿拉伯国家。
可想而知,阿拉伯世界并没有外界想的那么团结。所以,针对巴勒斯坦跟以色列抢夺耶路撒冷主权问题,阿拉伯国家表现的并不积极,更倾向于以拖待变。
以色列和阿拉伯主要大国都是美国盟友,他会从中调和阿拉伯国家不帮助巴勒斯坦对抗以色列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美国。美国既是以色列盟友,又是阿拉伯世界主要大国的盟友,尤其是在美国政坛中,充斥着势力庞大的以色列游说团,某种程度上可以左右美国的中东战略走向,可阿拉伯势力在美国精英阶层基本没有席位。
相较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美国甚至更偏爱以色列,把以色列当做一种制衡阿拉伯的战略盟友,而阿拉伯国家在美国心中,就是军火贸易和石油美元撑起来的金钱盟友。
美国不希望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爆发大规模热战冲突,而是处于冷对抗状态,在上世纪的五次阿以战争中,就有美国的影子,使得很多阿拉伯国家并未出手对付以色列。
现在美国在耶路撒冷问题上铁心要抛弃巴勒斯坦而支持以色列,甚至把大使馆迁到以色列占领的耶路撒冷了,即使阿拉伯国家表面上很反对,但他们对美国也无可奈何,只能牺牲巴勒斯坦国的利益,来维持与美国的盟友关系,毕竟像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国的防务都需要美国来保护,不能为了巴勒斯坦利益,跟美国关系闹僵了。
因此,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可知,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国家,在耶路撒冷问题上不会真心实意地对抗以色列,可能会在表面上声援巴勒斯坦做做样子。
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国家,在耶路撒冷问题上会一致对抗以色列吗?
为什么阿拉伯国家就一定要对抗以色列。这是什么逻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问题本来就应该让这两个国家地区去解决,而不是外部势力的介入。中东战争不断动荡不安的缘由就是因为阿拉伯国家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导致的。
任何国家在任何国际问题上都要站在维护本国利益的角度,而不是什么意识形态,什么宗教信仰,什么族群问题。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彻底打赢了阿拉伯国家,也彻底打醒了阿拉伯国家。让阿拉伯国家认识到为巴勒斯坦强行出头并不会给本国带来任何利益,也不会给本国带来任何的好处。
反而因为战争导致经济发展一落千丈,穷兵黩武,民不聊生,民怨沸腾。中东战争让阿拉伯丧失了国家发展的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也丧失了经济发展的绝佳时机。
这是当时阿拉伯国家的老大,反以色列联盟领袖的埃及从中东战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所以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完,埃及就和以色列和解了。而以色列也还回来西奈半岛,埃及也收回了苏伊士运河。
这还得从第三次中东战争讲起,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六天之内击败了阿拉伯国家联军,战争中埃及就失去了300多架飞机,阿拉伯国家联军损失惨重。以色列从叙利亚夺取了戈兰高地,从埃及手中占据了西奈半岛。
埃及总统纳赛尔也因为埃及战败,没有走出战争阴影最终抑郁而终。而埃及全国上下民众士气低落,而埃及的经济也低迷不振。埃及继任总统萨达特也知道只要埃及走不出战争阴影,收复不了西奈半岛,控制苏伊士运河,那么恢复埃及经济就是痴心妄想。
于是埃及联合叙利亚、约旦、伊拉克等国家,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初期,埃及和叙利亚从两线夹击以色列,埃及军队发挥了协同作战能力,首战告捷。
以色列也不甘示弱,很快和埃及军队打成焦灼状态,战争双方投入大量的坦克、火炮、飞机、导弹等,埃、以于14日一天内共展开1800辆坦克的大会战,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罕见的。
由于埃及和以色列背后都有前苏联和美国支持,埃及使用前苏联装备,以色列使用美国装备。埃及的作战能力提升,和以色列对决不落下风,双方都损失惨重飞机损失的约60%、舰艇损失的80%以上,大部被毁坦克均为各种导弹所击毁。
埃及军队在西线使用高压水枪冲刷以色列用沙子建成的防线,埃及军队击破了几乎所有的巴列夫防线上的堡垒。埃及军队2个军的兵力进入了西奈半岛大约15公里的沙漠地带。
埃及在西奈半岛上取得了巨大胜利后,战术上就发生的极其重大的错误:他们没有乘胜追击,给了以色列一个得以喘息的机会。以色列在这段空隙时间,接受了大量美国的装备,同时将美国卫星用于战争,观察到了埃及的第二和第三集团军之间存在一个缺口,也就是埃及军队的薄弱点。
以色列在西线失利,却在北线击败了叙利亚约旦军队。于是以色列军队转过头来,对付埃及。以色列发动了代号勇敢壮士行动的大规模反击。以色列军队从埃及军队防线最薄弱的环节突破了埃及的防线。埃及第三军团被以色列团团围住。
由于前苏联施压,美国也不想以色列摧毁埃及第三军团,于是威胁以色列将支持联合国要求以色列退回战线的决议。有组织的战斗到1973年10月26日全都结束了。
虽然埃及在军事上可以和以色列一决雌雄。可是埃及的工业体系不完整,其工业根本不能长期支持埃及作战,所以这才是阿拉伯国家无法战胜以色列的原因。
这场战争让阿拉伯国家彻底清醒,他们无法在军事上战胜以色列,反而让本国陷入战争泥潭,导致国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埃及更是深有同感,其总统萨达特希望借战争收回西奈半岛的愿望落空。为了埃及的国家利益,萨达特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开始和以色列和谈。
1977年11月,埃及总统萨达特亲自前往以色列进行和谈。他成为了第一个访问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由于以色列遭到阿拉伯国家的围攻,其周边国际环境恶化,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以色列归还西奈半岛。
埃及和以色列签订了让以埃关系正常化的《戴维营和约》,埃及和以色列建交,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
埃及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为中东地区的和平做出了极大贡献。之后埃及和美国的关系也是迅速改善,埃及成为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而美国也开始向埃及提供经济援助,每年的援助有10亿美元。
埃及收回西奈半岛,又开始重新开放苏伊士运河,同情埃及将苏伊士运河加宽加深。埃及当年就能够从苏伊士运河获得10亿美元的收入,现在苏伊士运河已成为埃及的一棵“摇钱树”。
由于埃及和以色列实现了和平,给埃及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其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增长率在1979—1980年间约为8%—9%,埃及摆脱了经济停滞的状态。
埃及和以色列关系正常后,其反而收回了西奈半岛,经济也得到发展,国家利益得到保障。而以色列的存在除了损害了巴勒斯坦的利益之外,并没有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
所以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应该建立在国家利益之上,那句话说的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现在今的中东地区,除了埃及之外,还有约旦和阿联酋已经和以色列实现了和平。还有一些阿拉伯国家已经和以色列眉来眼去,如此沙特阿拉伯。
因为伊朗这些的做法,反而比以色列更要损害这些阿拉伯国家的利益。恰恰伊朗反对以色列,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阿拉伯国家当然要结合以色列围堵伊朗了。当然了阿拉伯国家其实也想让以色列冲在对抗伊朗的前头,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所以在耶路撒冷问题上,阿拉伯国家都表示口头反对,但是并没有做出任何实际行动。
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国家,在耶路撒冷问题上会一致对抗以色列吗?
这个问题问的有意思。
既然都定义为一盘散沙了,答案几乎显而易见的是“阿拉伯国家不会在耶路撒冷的问题上一致对抗以色列”。
从历史上来看,犹太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也曾有过自己的国家。尤其是二战前后,犹太人又通过各种方式扎根于此并在这片土地上经营改造,并且一边发展一边壮大自己的力量,这种返回故土的需求在二战后更是越发迫切。毕竟种族灭绝已经为全人类所不齿,而这种灭绝悲剧也的确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在这个民族的身上,也在客观上形成了犹太人重返耶路撒冷建国的呼声(或需求)。
从政治角力的方面看,中东有其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价值,这里还不算重要的天然战略物资(石油)的价值。各个大国势力都希望在这里能够插上一腿,没有矛盾就得制造矛盾,而以色列恰恰也成为了天然的利用抓手。所以让以色列国继续存在着是合理的,让耶路撒冷被这么一个可以比较容易接受西方势力干预的国家(以色列)所管控,肯定要好过放到异教徒的掌控之下。
耶路撒冷的问题,从历史发展到现阶段来判断,仍旧会继续存在。除非人类某一天能够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解决不平衡的经济差异,能用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来解决不同宗教信仰间(宗教极端势力)的矛盾。在实现这些条件之前,这样的地区只能是冲突与纷争的焦点,也绝无可能会出现一方轻易就解决掉另一方的情况。
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国家,在耶路撒冷问题上会一致对抗以色列吗?
从外部视觉来考察,阿拉伯人散居于中东一隅,有着相同的信仰,相似的价值观和相近的生活方式,以及丰富的地下资源和全世界最多的信众,伊斯兰世界完全具备大一统的基础并形成一个势不可挡的国际竞争单元。
赛廖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甚至将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文明,孔儒文明并列为未来世界三大主流文明,三种文明的冲突中,各自会形成坚固的信仰堡垒。
然而,伊斯兰世界几千年来却从来就没有团结过。
我们现在只看到中东的穆斯林们念着同一本《古兰经》,做着同样的礼拜,在同一个地方朝圣,然而他们可并不是一家人。
中东伊斯兰世界有5大人种,分别是阿拉伯人代表的海湾派系,伊朗代表的波斯人,土耳其代表的突厥系和分布两伊和土,叙四国的库尔德人。
自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缔造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就已经埋下了长期分裂的种子,北方游牧民族推翻了阿卡德王朝,建立了古巴比伦,先后又被亚述人和伽勒底人主宰,波斯人的崛起终结了两河文明,再后来希腊人取代了波斯人,罗马人取代了希腊人,罗马崩盘后又出来一个东罗马。
波斯人与东罗马纠缠之际,阿拉伯人趁乱入局,单挑两大流氓并取得了胜利,随后建立了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在这个过程中,这块地方一直都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纵使无所不能的真主在世,也无法化解信众们货真价实的仇恨。
伊斯兰帝国由于教派之争,又被“外来户”奥斯曼土耳其人兼并。由于欧洲的殖民扩张,庞大的帝国又被分裂成若干个小国,并沦为殖民地。
即使没有上述血海深仇,中东地区作为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共同发源地,宗教冲突也存在了几千年,伊斯兰教分裂之后的逊,什之争也有一千年之久。
二战之后,由于犹太复国主义的复兴,巴勒斯坦地区领土之争的火药味,似乎让阿拉伯世界找到了共同的敌人。
1948年,由于联合国划定的巴以领土不公,由埃及牵头,集结了22个阿拉伯国家围攻以色列。但截止1982年之间的5次战争中,阿拉伯联盟几乎没有打赢过一场。这其中的原因很多,首先以色列自身的实力加上美国的策应。阿拉伯国家以部族武装为基础的军队更本无法抵挡现代化战争的攻势。
更重要的是,阿拉伯国家之间本身也存在宗教派系和资源利益的明争暗斗,相互之间也极尽“挖坑使绊子”之能事。说白了,这些国家之间也在相互掣肘,相互算计,怎么可能形成同仇敌忾的战斗力。
阿拉伯世界当初为巴勒斯坦出头,只不过是为了维护伊斯兰教的神圣性。本想以狮子搏兔的强势围攻迅速解决犹太人,打造一个完整而坚固的伊斯兰堡垒,然而他们显然低估了这个犹太人的反抗力量,几十年来不但打不下小小的以色列,还把自己打了个灰头土脑脸上无光。
进入80年代。世界石油经济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阿拉伯世界也突然开窍了,不想再卷入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对巴勒斯坦的帮助也渐渐的没有了兴趣。
从国家发展的意义上来理解,谁愿意搭上国家的前途去专注于一个精神层面的务虚追求?而且,石油的发现,无疑成为各方争抢的肥肉。而出海口也随之身价倍增,有利益,就会有战争,就像有钻石的地方就有毒蛇出没,因此,这里又成了美,欧,俄等强大势力的必争之地,然而他们自己不会亲自下场,于是各种背景的代理人应运而生,而这些“代理人”实际上是在同室操戈互相残杀。
石油美元经济的强势倾彻,让海湾逊尼派国家,无可选择的成了美国的盟友。尽管不好意思和以色列直接发生关系,但明里暗里早就和以色列“勾勾搭搭”。除了明面上的经济合作,很多军事,反恐等项目,双方都有着深度的往来。但为了不落下“背叛”的骂名,还是用“给钱”的方式安抚巴勒斯坦,以“强烈谴责”以色列的方式糊弄世界。
今年2月份,由美国主导的《世纪协议》正式亮相,除了巴勒斯坦民权机构法塔赫,伊朗和土耳其表示反对,阿盟也表示“不可接受”。
阿以之争发韧于巴以领土问题,而耶路撒冷不仅是领土的组成部分,更是宗教归属的神圣之地。
耶路撒冷同时被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天主教)认定为信仰源泉和精神指导的圣地。这里有犹太教的圣殿和哭墙,伊斯兰教的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还有基督教的圣墓教堂和苦路。三大教派的圣徒,为了维护本教的正统,几千年来争夺耶路撒冷的战争从来就没消停过,无怪乎有人说:世界的麻烦在中东,麻烦的根源在耶路撒冷。
因为美国的《世纪协议》牵涉到了耶路撒冷的归属,如果圣城归了犹太人,那相当于在家门口被人“挖了祖坟”。沙特这个时候如果坚决抵制,必然影响与美以的关系。但如果不发出一点“谴责”的声音,不仅会让整个伊斯兰世界所不齿,更会让伊朗和土耳其抓住“数祖忘典”的实证。因此,作为阿拉伯老大的沙特,就算做样子,也得吆喝两声。
波斯人本来信的是拜火教,因为落败于阿拉伯帝国后被迫改信伊斯兰教,极端的什叶派十二伊玛目分支和温和的逊尼派本就水火不容,加之伊朗79年之后,一直有意打造一个包围海湾派系的“什叶派之弧”,其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是什叶派宰德分支,长期与沙特为敌。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是什叶派阿拉维分支,当然愿意为伊朗提供一个得天独厚的“反以”基地。然而,伊朗的实力不足以单挑以色列,其支持的哈马斯对以色列也仅能起到“骚扰”的作用,甚至哈马斯和法塔赫之间也是矛盾重重。
叙利亚尚未统一,伊拉克正在重建,沙特和伊朗势同水火,土耳其人坐岸观火,埃及人对以色列早就没有了兴趣,伊斯兰世界如何团结?
还有,特朗普此前推出的阿联酋与以色列达成和解的《亚伯拉罕协议》将在9月15号签署,如果这份条约被践行,无疑成为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达成和解的里程碑。
当年的“巴比伦雄狮”萨达姆.侯赛因意欲打造一个统一的“大阿拉伯世界”,但并不是每个国家的地底下都有取之不尽的石油,谁愿意和别人分享利益?哪个王室愿意让渡至高无上的权力?更重要的是,外部世界也不愿看到一个团结而强大的伊斯兰世界存在。如此看来,如果不经过一次残酷的利益重组和深刻的宗教革命,伊斯兰世界很难形成一股真正的力量来对抗以色列。
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国家,在耶路撒冷问题上会一致对抗以色列吗?
全世界包括此前的美国都不敢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所有外国使馆均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但是特朗普做到了,其颠覆美国数十年来的政策。
2017年12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并签署了将美国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的文件。耶路撒冷美国新大使馆开幕仪式将于2018年5月14日、在以色列建国70周年纪念日隆重举行。
特朗普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了第一人,那么就会第二、第三。。。。
图为危地马拉在耶路撒冷新使馆外升起国旗
危地马拉是第二个把驻以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的国家,开馆仪式将于5月16日举行,现在危地马拉外交人员正在向耶路撒冷的新馆转移,而且使馆新楼已上升起危地马拉国旗。
巴拉圭是第三个把驻以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的国家。巴拉圭5月7日宣布,继美国和危地马拉之后,巴拉圭驻以大使馆将在本月下旬搬迁到耶路撒冷。
此外,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至少有10个国家将会跟随美国搬迁使馆。目前,洪都拉斯、罗马尼亚和捷克也都表示有意将该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
当然,美国及这些跟班者也都遭到了耶路撒冷相关方巴勒斯坦的谴责。巴勒斯坦政府呼吁外交部门、国际非政府组织以及宗教机构抵制美国在耶路撒冷开设大使馆。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秘书长埃雷卡特表示,参加美国使馆开馆典礼意味着为非法决定赋予合法性;谁参加这个典礼,谁就将成为侵犯巴勒斯坦人民权利、侵占他们土地的“共犯”。
但巴勒斯坦的这些呼吁又有多少个国家会听?如今的阿拉伯世界一盘散沙,穆斯林国家对此的反应将是温和的,中东各国的口头警告对美以来说都不是事。巴勒斯坦对以色列来说是小菜一碟,巴勒斯坦人只能在远处发发火箭弹,或者游街烧旗扔石头,然而这些都被以色列军警双倍奉还。
曾经,阿拉伯世界团结一致同以色列打了五次中东大战。现在,阿拉伯世界一盘散沙,巴勒斯坦的挣扎显得苍白无力。往后将会有更多更多的国家把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
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国家,在耶路撒冷问题上会一致对抗以色列吗?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宗教问题,耶路撒冷是一个圣城,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三大宗教的圣城,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说是自己的都城,那一座城市两个国家都想占为己有,为此导致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同以色列五次的的中东战争,虽然每次战争的引爆点和方式不同,但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宗教信仰的问题,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土纠纷的问题,经过五次战争,阿拉伯世界可以说是想着群殴以色列,结果每次都被别人全部干趴下了,到现在都没有国家愿意出头,去帮巴勒斯坦争取更多的利益,基本上都沦为了乌合之众。
在耶路撒冷问题,肯定阿拉伯世界是同仇敌忾的,但是要实打实的和以色列干架,估计现在已经没有哪个国家了,目前阿拉伯世界的带头人是沙特,沙特现在和以色列还是很暧昧,沙特也就是一个土豪,拿钱可以,出人出力那就干不了,只有整个伊斯兰世界里,还有一个伊朗一直在和以色列在对着干,中东的这些国家又因为伊斯兰,逊尼派和什叶派之分,大家也拼的你死我活,所以就更不能形成统一的战线来对抗以色列。
而中东这块,在伊斯兰世界里,具有区域大国地位的,目前就只有沙特、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但是现在看看,这些国家都是问题一大堆,是阿拉伯国家的就只有沙特和伊拉克,伊拉克已经被打废掉了,沙特是老美中东的铁杆,而老美和以色列,那就是穿一条裤子的国家,那你说这个两个有实力的国家,都已经歇菜了,剩下还有谁,以前还有埃及也还有实力,现在也已经残废了,而土耳其一直想着他的横跨欧亚的奥斯曼帝国梦,根本顾不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纷争,而伊朗被国美制裁了几十年,如果伊朗能发展壮大,最有可能是会替巴勒斯坦出头,来揍以色列,但是伊朗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巴勒斯坦把希望寄托在联合国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看看以前以色列就很很小的一块地方,周围都是巴勒斯坦的领土,现在刚好相反,经过几十年以色列的蚕食,巴勒斯坦已经被切割成很多小的据点,以后整个国家还会不会存在都是一个问题。
其实说白了看一个国家,有时候就和看一个人是一个道理,只有你自己牛逼了,别人才不敢打你的主义,要不然即便是你有一帮穷哥们,到真有事时,他们也不一定都会来帮你,所以啥都要靠自己这个是不变的真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