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论“家有一老,胜似一宝”的荒唐谬论?

(60岁以上的爷爷请勿回复)

我想客观地说一下,这句民间谚语在当下的两面性意义。

对于有的家族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前一段时间,我大堂哥身体不好了。他以前得过脑梗,后来查了一些指标也不太好。他总怕自己再犯病,落个呆傻的样子,所以把我找了去……

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以后我要是糊涂了怎么办?老二孤僻,不怎么和大家来往,老三向来不理事。咱们家族就是你说了算了。你这个“顶门姑奶奶”得拢着大家在一起,别散了人心,家里总得有个主心骨!

我们是个大家族。在京城共有两房。大伯家一房,我们家算一房。两房里,我们这一辈一共七个男丁。大堂哥要是生病了,就不理事了。二堂哥因为自己的感情不顺,性格很内向。三哥在家族中万事不愿意出头。按照满蒙民族的规矩,在排序之下,姑奶奶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回门理家的,也就是说成为这个家族名义上的老人!

一个大家族有一个名义上的老人,就意味着这个家族不散。相互联络,巩固统一。这样的凝聚力会使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如虎添翼的感觉。就是你无论是要做任何事情,都可以以家族为后盾。家族给予你支持和托举!

比如我们家,如果侄子辈的孩子从海外留学回来,那么叔叔们可以帮他们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实习单位。如果有族中子弟学习成绩很好,要出国深造或者艺术投资。那么在族中言语一声,大家会给予支持。如果谁家遇到了比较困难的情况,兄弟们也不会袖手旁观!

前一段时间我六堂弟生了第三个孩子。家里住房面积小。丈母娘老丈人来帮忙看娃,没地儿住。六堂弟是个大学老师收入不高。他妻子是全职妈妈,娘家也没有钱。在北京西城区这样房价高昂的地点里租房,在当时对他来说,是件挺困难的事。

于是我在族中提议,大家共同出资,给六弟在他们家边上租了一套房子,让看娃的两位老人住这。一住一年,一直到全职妈妈可以独立带孩子!

我们这个家族是由七个兄弟,七个小家庭组成的。“一个藤上七个瓜”!每一个小家庭都可以得到大家族的帮助。这就像是一个群居部落,谁遇到了难处,别人都会伸手帮忙。什么看病的,上学的,补课的,找工作的,跑项目的……这显然是具有优势的。

再有一方面。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人有他自己的生活智慧和职场沉淀。他可以告诉你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让你少走许多弯路。

好比一只驼队里必有一头老骆驼。老骆驼可以带你绕过沙丘,找到水源。教你怎么躲飓风,避狼群,所谓老骥伏枥,老马识途,就是这个道理。

…………………………………………………

但如今的很多人不是这么认为。因为他们和我们家族遇到的情况截然不同!

首先,如今中国很多家庭面临的问题是,城乡之间的迁徙。

很多年轻人都是从农村迁徙到城市来的。这种迁徙不是部落迁徙,而是个人迁徙。孩子在外学习打工之后,留在城市里定居买房。迁出的小家庭和留在农村的大家族之间的割裂是不可避免的。

留在老家大家族里的老人,无法给出去定居城市的小家庭提供帮助。无论是工作上,学习上。还是投资置业上,都束手无策。这使得亲族之间失去了互助意义。而真正的家族凝聚力就是在此。如果没有互相帮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只靠血缘的凝聚,那么这种家族的凝聚力是很浅的。是概念性的,是缺乏实操的!

这也就是很多年轻人,逢年过节不想回家的原因。托尼和艾米要回村里就会发现,自己和叔叔大爷,姑姑姨妈根本没有共同语言。更谈不上家族成员的相互帮衬了。

农村帮不了城市,有心无力。那里生产力水平太低,这没办法。而城市打工的“进城第一代”也无力反哺农村家庭的老人与亲族。原因还是因为他们有心无力。所以家族成员之间越来越稀疏远离了,甚至连逢年过节聚一聚都是各负担。要是这样,也就不存在一个家族要拥护一个名义上的老人的必要了!

第二点,中国社会现在正在急速由一个农业社会转化为工业社会。而许多父母是农村的老人,无法给在外打工的子女提供任何职场上的建议。

比如说。我以前在机关是搞宏观经济方面的工作的。而我的兄弟子侄们基本上也都是在这个行业里。大学学的都是相关专业,有好位叔侄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受业于同一位教授。毕业后从事的也都是相似行业。业务触类旁通。

大家在一个领域里能够互通有无。很多时候孩子们遇到问题就迷茫了,可老人看的要比他们远。告诉他们这个政策从哪来的。这个规定是如何制定的。出规定的背景是什么情况,有没有灵活性,其间尺度有多大?这是老人的工作经验,也是年轻人的重要财富!

而这样的经验和财富,是农村老人无法提供给在城市里打拼的子女的。他们甚至无法理解城市子女的生活状况。

我认识一个在城里打工的女孩子,前两天她向我哭诉。她说今年回老家,她妈让她每个月留2000块钱,其他的工资都要上交给他妈。说留着以后给她当嫁妆。还说要是不给就到他们单位去闹。

姑娘哭得眼睛通红,她说2000在北京怎么生活?就算是单位给解决住房,我要买化妆品,我要请同事吃饭,我要买衣服,加班要打车,要应酬同事,根本不够呀!而她妈说:这些根本没必要,就是瞎花钱!

她妈她爸,这两位农村老人,实在是不理解一个在北京公司里工作的女孩子,为什么总要穿新衣服。要化妆。要和同事之间相互来往应酬。要看一些影视剧。要和同事们在一起聊天润滑关系。这种城市生活是田间地头的老人无法想象的。就像是一直生活在城里的知识分子,也无法想象农民是如何耕地喂猪,养鸡种菜的!

城市与农村,父母与子女,双方的无沟通,无理解。无帮助。这让家族观念,养老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刚刚进城的“一代打工人”基础薄弱,本身在城里立足就很困难。在照顾自己的父母方面也捉襟见肘,能力有限。于是就出现了“家有一老,不是宝”这样的说法。

其实这是客观存在的。也谈不上对错。有很多年轻人对自己在农村的老人感到非常抱怨。觉得他们既无法给自己资源,也无法给自己提供建议,甚至无法理解自己,还无理取闹。年轻人与老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因为他们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农村老人是鱼类。他们在海洋里的,那一套千年流传的生活经验,无法传给已经上岸的,成为了“两栖动物”的孩子们。因为根本没有用。海洋与陆地大环境截然不同。而已经决定在岸上定居的“两栖动物”,也无法向“鱼类”描述自己的生活,陆地上的困难和生存压力海洋动物不明白!

他们互不理解。遥遥相望。甚至产生怨气和愤慨,因为这是一个割裂的世界!

这是一个大时代的产物。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很多传统思想的流逝。这对于老一代来说是一种痛苦,对于新一代来说是一种迷茫!

但是时代来了,谁也无法阻止他……

如何评论“家有一老,胜似一宝”的荒唐谬论?

“家有一老,胜似一宝”一点都没有荒唐谬论,现在的啃老族有多少?真正的倚老卖老有多少?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家中有一老,最少还是有一个免费保姆,而且经常还有嘱咐你要有奋斗拼搏进取的目标,甚至常常唠叨为人处事的人生观。如果你遇上经济困难.或者人生挫折,都是老人尽力所能及帮忙,有这样的一老何乐而不为。当然不代表个别为老不尊,敬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不希望网络上攻击老人家的存在,也希望老人晚年能为儿孙多发挥一点余热,而不是拖累子孙而被讨厌。

如何评论“家有一老,胜似一宝”的荒唐谬论?

提这种荒谬的问题,不是偶然的。过去讲,家有一老,胜似一宝,是指家里老人,阅历丰富,对下一代可以辅佐引导,做人做事遵循纲常、伦理、道德,有利于后代的成长和发展。现今社会,人生观、价值观和过去大不相同,道德滑坡,亲情暗淡,自私自利,把没有肉可啃的老人当负担。所以说,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特别是年轻人。

如何评论“家有一老,胜似一宝”的荒唐谬论?

失能高寿老人是对家族成员的诅咒

如何评论“家有一老,胜似一宝”的荒唐谬论?

我今年没有六十岁,不然就可以退休养老了,不再夜以继日的白加黑讲课挣钱了,可以含饴弄孙,颐享天年。

我已经五十六岁了,过了春节又是一年,该是吃五十七岁饭的年纪。

小时候,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我生活在外公外婆家,但是他们不允许我喊家公(外公)和家家(外婆),要喊爹爹(祖父),大大(祖母),而且我不能姓陈,陈家老祖父是国军的将军,是个反动坏蛋,要划清界限。

所以我姓黄,根红苗正的城市贫民,无产阶级,老师们不敢再歧视我了。

于是我与我的黄家爹爹和黄家大大生活在一起。黄家爹爹临去世前几天,他毫不犹豫地将他的一切财物送给了他远在河南信阳的侄儿,一群活蹦乱跳的绵羊无法登上汉口大智门的火车,他老人家就地贱卖,换成一叠钞票,随身携带,去往那个叫确山的地方。

长大了,成家了,我也做了父亲。

我的儿子出生了,虽说我家宝宝的爷爷奶奶还活着,可是他们各顾各的,如同虚设。

我们艰难地工作着,生活着,将孩子慢慢养大。下岗,失业,捏着三十二块钱,过了一个年。

那一年是一九九三年。

儿子长大了,求学,就业,结婚生子,我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孙子。

很不凑巧的是孙宝宝却没有外公外婆更多疼爱,因为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们更加将爱与钱留给他们的儿子。

于是我们为儿子购买了新房,然后每个月帮忙还贷五千元。

所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可能是肺腑之言,有可能是谬论。

不说了,我得守信,一定要活到至少八十岁,完成二十五年还贷重任,尽量让儿子儿媳过得轻松一点,再轻松一点。

任重道远。

我们尽心尽力就好了!

如何评论“家有一老,胜似一宝”的荒唐谬论?

在民间人们一直都是这样说,"家有一老,胜似一宝"。这个被奉为经典的至理名言,它什么时候又成了荒唐的谬论?这真是不可思议。

这可是我们的先人经过多年的实践才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因为人们要想掌握大自然以及社会人文规律,就必须靠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将所认识的人和事乃至于大自然现象等知识一点一滴地不断积累而形成一个带有一些固定答案的模式。

那些上了年纪的老者则正好就具备这样的优势。由于他们年龄大见得多识的广,积累的经验非常广泛而丰富。所以当年青人遇到疑惑不解的问题往往请教他们就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圆满的答案。

这就应验了那句"家有一老胜似一宝"这句名言的真谛。所以这句被广泛认可的名言它可绝对不是什么荒唐的谬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