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有欧盟,非洲有非盟,亚洲为何没有亚盟?

欧洲的欧盟和非洲的非盟,这两大洲的国家之所以能形成庞大的国家联盟,与每个洲内各国的社会发展程度、追求的意识形态有着巨大的关系,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结合。

但对于亚洲来说,享有全球第一大洲的地位,各方面差异性太大,亚洲各国根本无法顺心顺意地在一口锅里吃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亚洲各个区域已存在不同的组织,再联合已没有意义。欧洲共有47个主权国家,欧盟的成员国有27个,占欧洲国家的一半。非洲有54个国家,非盟共有55个会员国。欧洲部分国家组成欧盟,是基于他们拥有共同的发展理念和民主价值观,且欧洲大多数国家在历史上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几乎不存在太大的发展矛盾。非洲的国家组成联盟,是因为他们的发展水平几乎都处于同一水准,想以抱团的方式增加非洲地区的话语权。

但亚洲就不一样了,不仅各区域间组织林立,各地的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有极度贫困的小国弱国,还有意识形态的差异性,都令亚洲各国联合起来成立统一的组织难上加难。

目前,亚洲在东南亚地区成立有东盟、在南亚地区成立有南盟、在中东海湾地区成立有海合会,在中东西亚北非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成立有阿盟、在中亚和东亚地区成立有上合组织,这五大区域组织几乎囊括了亚洲绝大部分国家,而且是根据各地区的发展情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来确定的。

这样一来,亚洲就没必要再成立囊括全洲国家的洲际组织了,毕竟亚洲各大区域组织差不多能够解决域内国家的相关问题。

其次亚洲各国之间政治分歧较大,意识形态不尽相同。亚洲是全球七大洲宗教信仰较为集中的地方,既有中东地区的伊斯兰聚集区,也有南亚和东南亚的佛教聚集区。还有零星的印度教、犹太教等宗教信仰,相关国家结合在一起,矛盾分歧太大。

比如在中东的伊斯兰世界中,又分为以沙特为主的伊斯兰逊尼派和以伊朗为主的伊斯兰什叶派,这两大派在现实的国家关系中,经常处于敌对状态。

另外信仰犹太教的以色列与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又有很大的矛盾,比如以色列与沙特、阿联酋、马来西亚等伊斯兰国家压根就没有建交,何谈共组亚洲的联盟?

还有像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且都是美国的盟友,几乎很多政策都是迎合美国策略,还有像伊朗、叙利亚这些对美国非常厌恶的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民主价值观不尽相同,又怎么能聚集到一起协调政策?

由此可见,亚洲国家要走向联合有很多方面的限制因素,难度、矛盾、掣肘远比非洲国家和欧洲国家要多得多,所以组建“亚盟”组织是不切合实际的。

最后亚洲各国之间发展不平衡,话语权分配难以让各方满意。亚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是中国、日本、印度,还有像越南、印尼、沙特、伊朗这样的地区强国。一旦亚洲48个国家联合起来,就要在联盟组织内解决问题,自然就会形成组织内最具话语权的国家。

由于亚洲有很多国家之间仍存在领土主权争议、经济利益矛盾等问题,这个时候就更突显组织内话语权的作用。综合实力强的国家都会利用组织来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受害的反而是实力较弱的国家。

本来亚洲各国矛盾重重,面和心不和,且都有私心,都想在组织内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就会造成话语权分配不均,难以让各方满意,反而增加矛盾,更不会形成统一的共识,那么还要一个“亚盟”有什么作用呢?

所以,亚洲以当前这种区域组织结合更符合各国的现状和需求,毕竟亚洲和非洲、欧洲国家的差异性太大。

欧洲有欧盟,非洲有非盟,亚洲为何没有亚盟?

亚洲国家没有成立联盟的基础条件,并且也没有联盟的必要。先说基础条件,以西欧国家为主的欧盟之所以能成立的基础,在于它们具备了以下七个因素。

第一、政治。西欧国家的政治体制类似,没有政治方面的隔阂。

第二、军事。欧盟国家多为北约成员国,具备军事联盟的基础。

第三、经济。欧盟国家的经济模式类似,且经济水平也差不多。

第四、历史。欧洲历史上本来就是一家,具有结盟的历史基础。

第五、文化。欧盟全部为基督教文明,虽然各国教派有所不同,但可以商量。并且欧盟还都是白人国家,价值观接近。

第六、地缘。欧盟国家多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地理上没有障碍。尤其是西欧和中欧完全连为一体。结盟是大势所趋。

第七、美国。欧盟成立的问题上,美国没有明确反对。

↓欧盟成立的关键事件“法德和解”

在以上七个基础上,法国和德国和解,德国和波兰和解,诸国把历史恩怨抛在一边,携手发展。因而便成立了一个无内部边界,拥有统一经济政策和货币的区域经济联盟。不符合以上六个基础条件的国家,比如俄罗斯和土耳其就始终无法加入欧盟。

再来说亚洲。亚洲分为六大板块:东亚、东南亚、西亚、南亚、中亚、北亚。这里我们不讨论北亚,就说剩下的五大板块。

第一、政治。亚洲各国政体各不相同,差异为各洲之最。

第二、军事。西亚、南亚就不提了,就单说最和平的东亚,中日之间、日韩之间均存在冲突的可能性。别说结盟,亚洲国家之间不打起来就算好的了。

第三、经济。各区域发展严重不均,差异也为各洲之最。

第四、历史。亚洲国家在历史上从来没有统一过,没有结盟的历史基础。

第五、文化。这个不用多说了,西亚穆斯林和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儒家、佛教文化完全没有共存的可能性。

第六、地缘。亚洲实在太大了,并且地形也是支离破碎。(欧盟很小,这也是欧盟能一体化的原因。欧盟扩军前,一直都很顺,但就是扩军后,也就是面积扩大后,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

第七、美国。美国绝不会让亚洲结盟。并且美国在亚洲遍布马仔,东亚有日韩,东南亚有菲律宾、新加坡、西亚有以色列。这些国家都如同英国般的存在,只要有它们,即便有亚洲联盟,也会被它们搅乱。

综上七点可以发现,由于亚洲国家在各方面都严重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想要结盟,几乎是不可能。对于亚洲国家而言,避免战争才是当下要考虑的问题,结盟貌似有点太切实际了。

不过,整个亚洲虽没有结盟的可能性,但分区还是有可能的。比如现在的“东盟”(东南亚十国联盟)和“中亚国家联盟”,便都是亚洲国家结盟的案例。

这些亚洲的区域联盟,其合作深度虽然不如欧盟,但它们的性质和追求也是加强区域一体化合作,力图实现包括关税、货币、经济空间统一的追求,和欧盟是一致的。可以称为“丐版”欧盟。

不过,东盟和中亚国家联盟的影响力还是太小了。亚洲能不能结盟的关键要看东亚、南亚、西亚。

但是,就目前来说,西亚、南亚、东亚目前暂时连区域结盟的可能性都没有。

西亚的问题在于政治和宗教,欧盟这种政治形态,还不适合西亚国家;南亚的问题在于印度霸权主义,周边的国家都怕印度;而东亚国家则没有必要,因为中国的存在就相当于是东亚的“欧盟”了。

中国的国土基本上已经占有了东亚大陆的主要区域,东边和南边到东海、南海,西到喜马拉雅山,北到西伯利亚荒漠。人口比欧盟多,面积比欧盟要大。在历史上,亚洲地区的国际关系基本是朝贡体制,即其他亚洲国家向中国进贡,中国负责周边地区的安全和秩序。当然在中国衰落后,这一体制便不复存在了。

也就是说,欧盟的顶级形态,就是中国。但东亚已经有中国了,所以“欧盟”这种玩意在东亚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至于说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这个目前还太难实现了。

因为东亚三大民族一体化的前提,是日韩正常化,而目前日韩都不是正常国家,只是美国的半殖民地,尤其是日本更加明显。前些年三国自贸区的失败,已经非常明显的说明了一切。(美国不同意,东亚什么一体化的动作都别想搞成功)

另外,东亚一体化还有两个症结,一个是日本的历史问题,一个是朝韩的统一问题。如果日本领导人没有敢于承认错误,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朝韩领导人没有和解的勇气和担当,东亚想要一体化,没戏。

当然,日韩的问题还在于美国。毕竟如果美国丧失了日韩,那就意味着美国的势力被驱离出亚洲。亚洲就将是亚洲人的亚洲。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将大大下降。而这是美国绝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所以说,亚洲国家既没有结盟的基础,也没有结盟的必要。

欧洲有欧盟,非洲有非盟,亚洲为何没有亚盟?

组成联盟不难,难在要真正有在一起的心态。

非洲联盟和欧洲联盟相比,更多只是一个聚会的场合,一体化之路很漫长。所以欧盟其实更有效率和指标意义。

但最近非洲也在发力。

7月7日非洲宣布建立自贸区,这就是以非盟50多个国家为依托达成的一项协议。说明非洲人在经济上试图更加密切的往来。这其实也算是彼此加强合作,甚至进一步一体化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讲,非洲人也是挺拼的。不声不响地在国际社会并没特别留意的情况下,把自贸区要建立起来。

鉴于非洲面积庞大,建成的话,这将是全球最大的自贸区。

着实可以让非洲风光一把!

而欧盟的一体化更加稳健。

欧洲联盟的建立其实也是应对二战后欧洲现实。

毕竟之前两次世界大战欧洲都是策源地,说明彼此之间关系如果不处理好的话,会产生很大影响。

特别是法国和德国,这对国家之间恩怨数百年,如何化解,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此后,欧洲人从经济着眼,先建立法德煤钢共同体,从这个逐渐延伸到了双方经济上的密切合作,欧洲共同体随之产生。这也是为什么法国和德国至今都是欧盟主心骨的原因,因为欧盟本质上就是法德经济合作发展而来的。

后来又建立了欧洲央行乃至欧洲议会等一系列准联盟机构,让欧盟成为国际社会伊极的路更加坚实。

亚洲之所以没有亚盟,主要是各国之间差异要比欧洲和非洲更大。

具体而言就是,亚洲的文化、种族、制度千差万别,集合成一个联盟,想“用一个声音对外说话”不太现实。

别说整个亚洲几十个国家了,就是如今东南亚联盟的10个国家推进一体化都很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盟既有信佛的,也有信真主的,既有全世界最穷国之一,也有全世界最富国之一,既有军政府,也有西方民主政体等。

这和非盟差不多,虽然整体上是一个联盟,但与欧盟这样发展一体化迅速和相对完备的联盟而言,不可同日而语。

亚洲更复杂,彼此之间矛盾也不少。

举个例子:

以色列连亚运会都不参加,亚洲杯足球赛也不参加。为啥?因为亚洲很多阿拉伯国家,他们不愿意和以色列人同场竞技,因此要么呼吁抵制以色列,要么干脆临场罢赛。

他们在亚运会和亚足联等地有很多票数,于是把以色列逼走。

这也是为什么以色列参加欧运会和欧洲杯的原因。

这一个小例子就能看出,亚洲结成联盟,该有多难。

欧洲有欧盟,非洲有非盟,亚洲为何没有亚盟?

欧盟和非盟包含了欧洲和非洲大多数国家,亚洲一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阿盟拥有21个成员国,亚太经合组织有21个成员,但是许多不是亚洲国家,例如美国、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东盟有10个成员国,可见即使是最大的阿盟,成员数量也不到亚洲国家总数的一半。

亚洲为什么没有成立类似于欧盟和非盟等国际组织?

亚洲在地理和文化上是分隔的,而且在政治上,各国之间仍有难以解决的矛盾,加上发展程度不同,因此难以结盟。

亚洲大陆有一条分界线: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东是儒家文化,包括中日韩和越南等国,整个东南亚构成相同的文化圈。

青藏高原以西地区则是另一种文化氛围,它们有着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同时与欧洲文化相互交流,反而与同处于亚洲的东亚国家交流甚少。中东国家即使是扩张也是向北非和欧洲进行,阿拉伯帝国曾向东亚进军,但是被唐军挡在中亚。

不同的文化氛围,相互之间有着很深的隔阂,加上青藏高原这条天然分界线,所以西亚和东亚国家之间难以结盟。

各国之间矛盾重重:西亚国家当中,以色列是另类,为了消灭以色列,阿拉伯国家不断发动进攻,虽然以色列通过外交缓和了与埃及等国的紧张关系,但是伊朗和叙利亚等国仍然敌视以色列。中东地区宗教、派系、民众林立,互相之间对抗,因此很难联盟。

东亚地区日本与韩国和中国的矛盾很难化解,而且美国势力进入东亚,更是导致了东亚国家之间的对抗和分裂,因此结盟是不可能的。

欧洲和非洲各国之间发展水平相近,因此即使结盟也不会互相拖累,但是亚洲则不同,东亚地区日本和韩国是发达国家,韩国人均GDP3万美元,日本3.7万美元,而越南只有2300美元,跟越南结盟,日本韩国可以出钱出力,越南能够提供什么?

结盟的本质是抱团取暖和互利共赢,比如欧盟,然而无论是西亚还是东亚国家都因为发展程度不同而难以互利共赢,至于抱团取暖,亚洲国家也没有类似俄罗斯的威胁,而且即使有,各国更愿意与美国联合,所以亚洲联盟不可能成立。

欧洲有欧盟,非洲有非盟,亚洲为何没有亚盟?

欧洲确实有一个欧盟,非洲也有一个非盟!不管是欧盟还是非盟,结盟的目的都是为了共同御敌,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结盟,形成统一战线,对付共同的敌人!

欧盟,是欧盟联盟的简称,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于1993年正式生效,标志着欧盟的正式诞生。欧盟有6个创始国,分别为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卢森堡、比利时。截至目前,欧盟已经发展成为28个会员国,其中包括英国这种不靠谱的鹰犬!

欧盟成立的本意,主要是要和美国对抗,和俄罗斯对抗,1999年1月,欧盟就推出欧元,想用欧元代替美元,想让欧元成为世界第一流通货币。由于欧元威胁到美元的地位,爆发了两场战争,第一场是科索沃战争,让欧元贬值30%,美元的地位保住了。第二场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伊拉克使用欧元作为石油结算货币,动了美国的核心利益,萨达姆的政权被推翻。欧元代理美元的计划失败,欧盟才意识到,不是欧元不好,是欧盟的军事不如美国,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提出建立“强大的欧洲军”,军事可以摆脱美国的控制,可以确保欧元代替美元!

(非盟标致)

非盟,是非洲联盟的简称,是55个非洲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军事联盟,非盟和欧盟的性质是一样的,也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为了对付非洲的敌人。非盟的前身是1963年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成立的"非洲统一组织",于2002年7月在南非改组成现在的非盟。在非盟的计划里,非盟还想学习欧盟推出统一的货币,也想用非洲币去美元化。

(亚洲国家分部图)

最后一个问题,亚洲为什么没有亚盟?亚洲为什么不推出亚元?亚洲一个有48个国家,其中东亚5个国家,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东南亚有11个国家,包括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南亚有7个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中亚有5个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西亚有20个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沙特等国家!本来俄罗斯也算是亚洲国家,属于北亚,但俄罗斯不承认自己是亚洲国家,因此不算!

这些亚洲国家中,最有实力的是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韩国、伊朗等国,但是在这些最有实力的国家中,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和俄罗斯。欧盟国家走得很近,日本和韩国又是美国忠诚的盟友,这就是没有亚盟的原因!本来亚盟已经成型,也准备推出亚元,结果美国从中作梗,亚盟和亚元就被搁置了!

欧洲有欧盟,非洲有非盟,亚洲为何没有亚盟?

欧盟是经济一体化的功能外溢,因此其不仅有足够的功能,而且有强大的跨国共识。当然,其中基础还有美国接管欧洲防务的大背景,以及围绕英法德三国为核心的经济模式。

阿盟和非盟没有那么强的经济功能,其形成主要是基于共同的观念。阿盟是共同的宗教和族群,非盟则是共同的被殖民记忆。这些属于结成一个共同体集体对外发声的组织,争取国际地位是核心功能。至于经济功能,还有欧佩克、西共体等等,由于这些地区各国产业比较单一或者落后,并无特别大的整合需求。

东盟最初是一个安全防务组织,后来才逐步扩大成员国成为我们熟悉的东盟。东盟的组建和转型的前提是安全秩序已经稳定,这很大程度上是越南的革新开放和美国不再军事介入东南亚事务为基础,某种程度上也是学界建立“东南亚”概念后的观念扩散的结果。从一方面来看,东南亚国家相对于域外大国,如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印度,都显得较为弱势,因此也有在诸大国之间抱团取暖的需求。不过也因为没有大国,东盟的行动能力并不强,内部的多样性非常强,很多事务无法开展,深化一体化进程难度颇大。

从这几个例子来看,良好的区域一体化往往有几个基础,其一为共享的安全秩序,其二为共享的文化和观念,其三为有一定等级的经济或政治结构可以促进需求产生。多数政治联盟或者区域一体化组织都是在功能牵引的基础上形成的。回过头来看,这三点对于东亚和南亚而言并不存在,而如果考虑到中亚和西亚,则更显渺茫。作为一个整体的亚洲同盟并不具备形成的条件,强行粘合只会让这个同盟名存实亡。

如果范围小一点,东亚可能有东亚联盟吗?可能性目前来看并不大。东亚在历史上是以中国为核心的文明发展史,然而中国在近代以后不仅落后于欧洲,也落后于日本。而日本最好整合东亚的时机是在20世纪20至40年代,不过日本战败后也不再具备这样的政治能力。这一历史背后则是,东亚的安全秩序至今仍存在不稳定之处,特别是日韩作为美国军事同盟的地位与中国这种防务独立的大国、以及冷战活化石并存,让以地区为基础的安全秩序始终无法形成稳定的共享秩序。

而虽然东亚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强史学传统,但是东亚各国的民族主义同样十分旺盛,同一部东亚史各国都在以自己为中心叙事,很难形成稳定的共识。特别是有亡国经历的韩国和北方邻国,“反事大主义”不是随便说说的。

经济需求过去事实上较为薄弱,但是各方都可以合作。但是东亚的问题就是,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中国相对落后,而日韩两国却不具备持续发展的主导权,其发展取决于欧美而不是内生。同时,三国在产业结构上有诸多重合,内部竞争激烈,这也会抑制一体化的经济需求——谁会想和竞争对手一体化?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喊了多年未见成效就是个表现。

主要的变量在于中国能否作为合格的政治经济发动机来整合东亚,也就是同时具备足够的政治影响力、经济辐射力和相应的文化吸引力。这点目前还想象不了,只能说还有这个可能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