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当年为什么不杀了刘备?
杀得好是以绝后患,杀得不好是妒贤嫉能,因此杀人不是随便杀的,特别是有能力的人,更是要慎之又慎,否则可能杀了一个人导致全盘皆输。
在占领兖州之后,曹操一气之下杀掉了兖州名士边让等人,结果导致陈宫勾结吕布造反,差点让满盘皆输,这次杀人对于曹操来说就是一个深刻教训。杀人容易,收拾结局难,因此该杀的人不到时机不杀,这就是曹操后来一直秉承的原则。
刘备是世之枭雄,其表现在三国时期是非常耀眼的,即使光芒万丈的曹操也无法盖其锋芒。即使在早期,刘备展现了独特的才干,因此当刘备走投无路投奔曹操的时候,有人劝说曹操杀掉刘备,然而曹操在听取郭嘉的建议之后,放弃了这一极端的做法,不但没有杀掉刘备,反而给刘备以封官进爵,以示招揽。
既然别人都可以看出刘备非池中之物,那么难道曹操没有看出来吗?其实不然,曹操也是当世之豪杰,具有独特的用人识人的眼光和本领,不可能看不出刘备非久居人之下的人物,他之所以采取招揽而不是杀戮,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流浪的朝廷刚刚稳定,需要安抚人心。
公元196年7月,曹操将在外流浪了几年的汉献帝刘协接回许都,至此东汉朝廷才有了稳定的地方居住。
东汉朝廷虽然建立下来了,但是天下纷争,诸侯分立,对于曹操拥立的朝廷不太听号令,很多有志效力的人举棋不定,对于目前这个新立的朝廷感到疑惑不解。
朝廷虽然恢复了,战乱中死了大量的官员,人才流失严重,虽说是一个朝廷,但是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现在虽然建立起来了,没有各方人士的参入,也就说不上是代表天下的共主,因此曹操需要拉拢一些有名望,有才干的人充实其中,以代表汉朝廷,确保他的正义性。
曹操发出的招贤令效果并不是太好,许多人犹豫不决,毕竟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家疑惑不定,甚至很有些怀疑。因为言语不和,就杀掉了兖州名士边让等人,更是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号在徐州进行血腥屠城,这些行为让许多人踌躇不已。
因此曹操需要一个典型来向天下显示他招揽人才的决心以及包容的胸怀。刘备的到来,刚好给了他一个标杆。
第二,曹操也需要人才。
如果只想做一方诸侯,割地称王,对于曹操来说,目前的实力是够的,但是要想消灭其他诸侯,结束这个战火连连的天下,再次统一起来,那么当下的实力还是不够,不仅兵力和财力不够,更重要的是人才不够。
没有足够多的人才,就不会能够招募更多的兵员,也就无法攫取更多的财力,从而无法扩大更大的势力范围,那么就无法统一天下。
因此,曹操在迎来皇帝后,首当其中的任务就是招揽更多的人才,文才也好,武才也好,都是曹操紧急需要的。人才多了,就可以消灭其他诸侯,扩展地盘。
刘备不仅有能力而且有英雄志向,这对于曹操来说非常重要。好的土壤可以让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有用之才;不良的土壤除了让种子坏死外,还有可能让这颗种子长成的参天大树霸占一方,导致其他物种无法繁殖,那么这就要看管理这一方水土的人如何做好规划。
刘备就是一颗种子,曹操就是一个做好规划的管理者,如果管理者有足够的能力,那么这颗种子就会按照管理者期望的意愿去生长。
对曹操来说,他认为他有足够的能力做好这个管理者的职责,因此他摈弃其他人的建议,留下刘备,为自己霸业服务。
刘备投奔曹操后,曹操也是非常重视刘备的,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由此可见,曹操那是铁了心的招揽刘备,希望借此打动刘备,效忠自己,彻底归顺自己。
第三,刘备本人善于韬光养晦。
说起韬光养晦很容易,但是能够做到这点的人不多,并且成功笑到最后的更少。历史上有刘邦,还有司马懿,这些都是狠人,最终笑到最后,成就一番霸业,青史留名。
刘备其实也属于这类人,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不显露自己的野心。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有一天,曹操宴请刘备,俩人相谈甚欢,在评论天下英雄人物的时候,曹操就从容的对刘备说道:“天下这么多英雄,只有我和你呀,袁绍这些人不算数的。”刘备听到曹操这样夸奖自己,吓得筷子失落于地。
在这里,曹操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席话,却隐藏着重重杀机,假如刘备高兴的应允,那么刘备很有可能惹来杀身之祸。经验老到的刘备并没有上曹操的圈套,而是适时的失掉了手里的筷子,表现出惊恐无助的表情,从而迷惑了曹操,让曹操误以为刘备内心确实是懦弱的。
正是刘备善于隐藏,做到韬光养晦,从而让曹操收起戒心,并且给予刘备一定的兵权,结果让刘备偷出生天,最终游龙出海,形成自己的霸业。
总而言之,曹操之所以没有诛杀刘备,而是由于客观的和主观的原因错失了机会,从而让刘备脱离曹操的魔掌,最后成就了一番事业。
曹操当年为什么不杀了刘备?
东汉末年,天下乱,群雄并起。曹操抢得先机,辅佐天子于窘困之时。天子得其安,曹操得其益。
曹操以天子之诏命,可以号令诸雄。诸雄倘若听命之,心里却不顺畅,逆之又怕得以罪名。天子之牌,在曹操手中,无疑近似“斗地主”中的王炸。然空有王炸,无有实力,总还不能成大业。是以,安抚遗老,招贤纳才,扩充实力,是曹操的当务之急。
刘备枭雄,心怀霸业。本有徐州基业,奈何被强寇吕布侵欺。是时吕布与曹操为宿敌,刘备遂站队依附曹操。
曹操亲征吕布,建安四年十二月癸酉{公元199年2月7日},吕布败亡。刘备跟随曹操入朝许都。曹操引刘备拜见天子,被封为左将军。
《三国演义》中则顺笔写道,天子问刘备祖上何人?刘备回答是中山靖王之后。天子看了族谱,认了刘备为叔。刘备有刘皇叔之称,就是由此而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由此可见,曹操是一心想把刘备拉为自己的人,或者作为朝中联盟,便于同声对外。纵然感到刘备心志贪大,也是抱有一份感化之心的。究其外因,曹操当时自身羽翼还未能够达到撼云惊风之力,许都之外,还有袁绍、袁术、刘表、孙策等强大割据势力。内因,朝堂之上,还有士族杨彪、皇戚董承等不睦政敌。曹操太需要一个助手或是联盟了。 形势逼迫曹操要不断聚拢可用之人,以扩大实力。纵然刘备枭雄,不甘于人后,也要赌一把,看看是否能够感化过来吗。
还一个原因就是曹操确实有点托大,虽然他认为刘备也是个英才,但假使刘备有异心,也不会折腾到哪去,毕竟刘备手中的枪杆子了了可数。加上刘备也很会玩儿,在许都每天闲暇就是拾掇拾掇菜园子,显得胸无大志,热衷农活小趣。却也麻痹了曹操几分。
入朝前,如果曹操非得心硬,寻机杀了刘备,也不是没得理由和机会,但刘备在他面前事事恭敬,曹操终是怕背了害才之嫌 ,堵了日后敛才之路。待刘备见驾,得了皇叔之号,曹操更是下不了手了。挟天子也好,奉天子也好,自身根基还未坐的实打实的牢靠,再去戕杀皇亲国叔,那只能让自己在朝内朝外,都陷于大大的被动。只有赌一把,施恩施惠,表给高官礼于殷勤。
按说刘备真一心向汉的话,位及将军,辈到皇叔,也可以了。多多辅佐曹操荡平外逆乱雄,内助朝堂权衡,发现曹操有越轨之处,也可敦促督导一下下。问题刘备打小就是个孩子王,从来不愿给人当小弟的脾性。
曹操一打盹的功夫,刘备便溜出了许都,还诓了曹操的兵,另起炉灶了。 曹操这下打他有理由了,也没有托大,打起刘备来也轻松。敢在和袁绍对峙的时候,就抽兵去剿在徐州的刘备,打的刘备丢妻弃友,狼狈不堪。后来刘备喘过点气来,又和曹操在穰山叫板,还是被曹操一通暴揍。只是曹操终究没有想到,刘备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人家后来终于在西川成都风生水起了。
两下里汉中再战,刘备再也不是先前不经揍的刘备了。整的曹操也皱眉,无奈退兵,眼看着刘备座大,成了他人生前行的一块难搬的绊脚石。
要说曹操后悔吗?当初没早去了这块石头,肯定有悔。但他想的更烦的应该是:我对你刘备不薄哦,你小子也太不仗义了。
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书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曹操当年为什么不杀了刘备?
当刘备投靠曹操后,每天靠着在菜园子里面种菜,来隐藏他自己的野心并想以此欺骗曹操,而让曹操放过他的时候,殊不知曹操早已看透了刘备的本意。
于是借着青梅煮酒的时候,曹操暗中点了刘备一下: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所以并非曹操不明白刘备的野心,也不是不敢杀刘备,而是曹操惜才舍不得杀。
1.很多人认为刘备有皇叔的名号,曹操不敢杀皇室的人。刘备投奔曹操后,曹操就把刘备引荐给了汉献帝,刘备和汉献帝一见如故,两个人一拉家常发现竟然是亲戚。于是刘备就堂而皇之的成了皇叔。
于是很多人就说,因为刘备是皇叔,所以曹操不敢杀刘备。
少校想说的是请大家一定不要忘了曹操他是一位枭雄,在枭雄眼里别说是皇叔,就算是皇帝该杀他也会杀。
4岁的时候就知道让梨的孔融倒是天下名士,曹操说杀也就杀了,
天下名医华佗举世无双,曹操说杀也就杀了。
甚至是聪明绝顶的杨修,作为名门之子,家族势力庞大,曹操说杀也就杀了。
杀了这么多人,曹操还在乎再多杀一个刘备吗?所以曹操不是不敢杀。
2.刘备当时是主动来投奔曹操的,如果曹操真动手把他杀了,那就会失去全天下的人心,所以他不能杀。身为枭雄的曹操始始终知道人心的重要性。要不然他也不会将降而复叛,导致自己亲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大将典韦都死的张秀重新启用而不杀他。刘备也是一个道理。
战场上俘获和敌人主动来投降这是两个概念。刘备是和吕布战败后来主动投奔曹操的。如果曹操此时动手将刘备杀掉。一个趁人之危的大帽子就能扣一辈子。
人家千里迢迢的来投奔你,你却因为日后的可能存在的风险,将别人杀了,这样以后谁还会来投奔?而曹操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不能杀刘备。
3.曹操对当时的刘备是很赞赏的,他舍不得杀。刘备是真正的白手起家。相比起曹操的家族势力。孙权的继承父兄之业,刘备是靠着十几个人7,8条枪生生打出了一片天下的。
曹操将刘备看作是对手,这本身对于刘备就是一个极大的肯定。而这样的对手只能在战阵上堂堂正正的击败,通过暗杀这种方式,曹操不屑。同时他也舍不得杀刘备。
得千军易,得一将难;得百将易,得一对手难。如果真将刘备杀了。曹操普天之下还会有对手吗?一个没有对手的高手是该多么的寂寞。
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我是少校柳下惠。
曹操当年为什么不杀了刘备?
刘备虽然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却是十足的草根。刘备少孤,与母亲相依为命,靠“贩履织席”为生,就是劳苦大众中的一份子。
刘备起家,还是因为黄巾军之乱,而他真正与众诸侯有了平起平坐的地位,还是在投靠陶谦之后。曹操打徐州,刘备救援,留在了徐州。陶谦去世,刘备在糜竺、陈登、孔融等人的劝说下,接替陶谦,自任徐州牧,从此真正成为了一方诸侯。
只是,刘备在得到诸葛亮辅佐之前,的确有点惨,时时处处都在挨打。趁曹操攻打徐州陶谦之时,夺了兖州的吕布,屡被曹操所败,没有了立足之地,便投靠了刘备驻兵小沛。之后,吕布趁刘备打袁术之时,抢了下邳。吕刘的关系来了一个反转,刘备倒成了附庸,驻兵小沛。
刘备素有雄心大志,在小沛招兵买马,为吕布所恶。吕布派高顺、张辽攻打刘备。这时候,刘备打仗还真不怎么样,一触即溃,“败走归曹公”。
曹操倒是很仁义,待刘备甚厚,并表奏刘备为豫州牧,给与军粮,让刘备收散兵,重新收复、驻扎在了沛城。之后,刘备抢了吕布从河内所买的马匹。吕布就派大将高顺攻打刘备。曹操闻得消息,派夏侯惇前往救援刘备。结果,刘备、夏侯惇皆不是高顺的对手,大败。
曹操亲征吕布,用荀攸、郭嘉之计,生擒并处死了吕布、陈宫、高顺等人,收降了张辽,取了徐州。同时,曹操将刘备也带回了许都,并表奏刘备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曹操还是非常厚待刘备的,而且是希望刘备能够忠心为他效力的。正因为此,袁术途径徐州,准备投靠袁绍时,曹操还派刘备为主将,督朱灵、路招二将去攻打袁术。只是,让曹操没想到的是,刘备骗了他五万军马,杀了徐州守将车胄,背叛了他。
那为什么曹操不在一开始就杀了刘备呢?应该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一、曹操爱惜人才。
曹操爱才,这是公认的,他希望招募天下所有的贤士,有能力的人来辅佐他。而且,气度恢弘,用人不疑。这一点从曹操在征宛城时,表现的非常突出。曹操对待杀了他的长子、侄子,以及爱将典韦的张绣,就十分的宽容。之后,对待关羽,以及马腾、张鲁等人,也皆是如此。
二、曹操怕寒了天下人心。
曹操当时,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曹操的实力还不是诸侯中最强的。特别是占据冀并青幽四州的袁绍,势力远远强于曹操。当时,对于曹操而言,越多的诸侯归附他越好。
刘备投靠曹操之初,程昱就跟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当时的回答已经表明了心意:“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曹操不肯为了杀一人而失了天下人心。
曹操当时还征询了郭嘉的意见。郭嘉同样认为刘备有“英雄志”,“后必为患”。但是,郭嘉认为刘备不可杀,否则“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要慎之又慎。曹操大笑赞同郭嘉所言,只是郭嘉不同意放刘备外出,将刘备软禁在许都即可。
后来,刘备要兵去打袁术之时,郭嘉和程昱同时去阻止曹操,“放备,变作矣!”。结果,刘备已去,曹操后悔也来不及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曹操肯定不会杀刘备。
三、刘备很会伪装。
《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桥段,真实发生过。
据《三国志》记载,一天曹操请刘备喝酒,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正在吃呢,一听此言,“失匕箸”,筷子掉地上了。
《华阳国志》中说,当时正好雷震,刘备赶忙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下,才失了筷子。曹操竟然被刘备给糊弄了过去。这也让曹操放松了对刘备的警惕。
在当时的情况下,曹操不杀刘备的益处明显大于杀掉刘备,所以,曹操不杀刘备是对的。只是,曹操应该派人看好了刘备,给与高官厚禄,好好养着就是了。等到磨掉了刘备的雄心壮志,让刘备做人质,也许关羽、张飞还真能为曹操所用。
曹操当年为什么不杀了刘备?
《三国志》曾记载,包括郭嘉等人在内的很多谋士,都曾建议曹操尽快把刘备给杀掉,认为刘备的存在是一个威胁。郭嘉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曹操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他给曹操的建议,曹操显然是会认真考虑的。
(曹操)
那么,曹操有没有想过要杀掉刘备呢?
《三国演义》中曾记载了一个“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说曹操当时确实也有些怀疑刘备,于是就单独请刘备喝酒。在喝酒的过程中,就和刘备谈论天下英雄。当时曹操把天下那些如日中天的诸侯都讲了一遍,包括袁绍、刘表等很多人。但曹操认为,这些人都不值一谈。天下真正的英雄,只有他和刘备。当时刘备心里大惊,恰好天上打了一个雷,于是刘备假装吓住了,筷子掉到地上。曹操看见刘备懦弱,于是心里想,这个刘备也不过如此,因此就放弃了杀他的打算。
这段故事,《三国志》里其实也有记载: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曹操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是曹操真的认为,天下英雄,只有他和刘备吗?显然并不是的。如果他确实是那样认为的话,肯定就会把刘备给杀掉了。毕竟留着刘备,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曹操绝对不会留下这个威胁。
而曹操只是这么说,并没有杀刘备,其目的,显然与《三国演义》上讲的一样,是想试探刘备。曹操想试探刘备,就说明他并不想杀刘备。
那么,曹操为什么不立刻就把刘备给杀掉呢?我认为,曹操当时有三方面的考虑。
(刘备)
一、曹操“唯才是举”的需要。曹操在事业的初期,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口号。
曹操首先是肯定刘备是一个人才的。不过,就算刘备不是一个人才,或者说,刘备这个人才,对他没有什么用处,曹操依然不可能随便杀刘备。为什么呢?因为刘备本身并没有犯什么错。如果刘备没犯什么错,而曹操杀掉他,那就意味着曹操所谓的“唯才是举”是假的。
祢衡多次对曹操不敬,曹操对他恨之入骨。但尽管如此,曹操也没有杀他,而是把他推给了黄祖,让黄祖来杀,让黄祖当恶人。曹操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不愿意背一个杀人才的恶名
孔融对曹操也很不敬,曹操对孔融也是忍无可忍。他一直想杀孔融,但是并没有找到什么机会,所以,忍无可忍他还是忍了下来。后来直到找到了孔融说出“父母无恩”这样的话,他才以亵渎礼教为借口,杀掉孔融。让天下人都找不到话说,也很少有人认为他做得不对。毕竟礼教在那个年代是大事,倡扬礼教,就是“弘扬正能量”。
(汉献帝)
二、曹操试图把刘备当作联络他和汉献帝关系的纽带。曹操当时和汉献帝的关系是搞得非常紧张的。事实上,当时汉献帝正在紧锣密鼓地找人杀曹操。曹操其实并不愿意和汉献帝把关系搞僵,他希望汉献帝能够乖乖听他的,当一个无为君王。因为这样做,才能够很好地把大家团结起来打江山。至于最后他要取代汉献帝,那是统一天下以后的事情。现在天下还未统一,曹操当然不愿意汉献帝节外生枝。
在曹操看来,刘备是一个重要的力量。刘备号称是汉献帝的皇叔,如果他能够支持自己,那便意味着刘家皇室也在支持自己。所以笼络住刘备,对于曹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当然不愿意随便杀刘备。
三、曹操并没有把刘备当成多大的力量。刘备当时除了手下有关羽、张飞等人跟随以外,其实是没有什么军队的。曹操并不觉得刘备有多厉害,并没有想过,这个刘备将来有可能和他三分天下。所以,尽管郭嘉等人都极力劝说曹操,认为应该把刘备杀掉。但是,自信的曹操并没有听郭嘉的话。
这就是当时曹操没有及时杀掉刘备的原因。但是刘备明白,自己已经被曹操怀疑,那自己在曹操手下,除了向曹操表忠心外,不会有别的路可走。否则的话,只要自己稍微冒头,都可能随时被曹操杀掉。因此,刘备接下来才参与了董承、董贵人杀曹操的行动,失败后迅速逃离,从此成为了一生反对曹操的力量,直至做大与曹操三分天下。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等)
曹操当年为什么不杀了刘备?
我是【醉观沧海】,我来回答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刘备被吕布打败时,曾投奔曹操,曹操也做了收留,我认为题主的问题可以分两个大的方面,来回答。
第一个方面:私下里杀刘备此时,曹操是着实没有想过要杀刘备的,不仅如此,还好就好肉招待着刘备一行,也算了尽了地主之谊了。我想,此时曹操没有动杀机杀刘备,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远来是客,怎能杀之;
古人都是讲究礼节的,礼尚往来,远道而来的客人如果不被主人所善待,那么这个主人也将会被其他人所不耻。曹操和刘备就是这样,刘备大老远过来投奔他,曹操好吃好喝招待还怕别人说的怠慢了,哪里还敢动手杀刘备。要知道,曹操的野心可不在于一方诸侯,他想要的是整个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因为这他也不敢杀刘备。
【2】、刘备声名在外,杀了恐被天下人唾骂;
此时投奔曹操的刘备,虽然实力比不过曹操,但好歹也是汉室宗亲之后,十八路诸侯会盟时也是漏过脸 的,在江湖上也是有名声的,他去投奔曹操的事情,世人也都是知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曹操把刘备私下杀了,那么世人都会唾骂曹操心胸狭隘,容不得人,曹操得不偿失,所以,他不会杀刘备,至少不会在此时自己的地盘杀刘备。
3、曹操要树立“招贤纳士”的形象,此时好生招待刘备就是打了一次免费的广告;
曹操之所以厉害,除了他自己的文治武功之外,“招贤纳士”、“知人善用”也是他成功的一大法宝。在三国中,曹操手下的谋臣武将,很多都是千里迢迢去投奔他的,最后都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而此时,如果曹操杀了投奔他的刘备,那么原本还在观望要不要投奔他的有才能的人,就被吓住。
4、此时的刘备,与曹操根本不在一个量级,曹操未放在眼里;
此时投奔曹操的刘备,要兵没兵,要粮没粮,唯一有点是有两个结拜兄弟可担大将。所以,此时的曹操是根本就没把刘备放在眼里的,他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时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更多的是想通过太高刘备,来进一步地抬高自己的地位。毕竟,刘备是汉室宗亲之后,在社会上的名气还是很大的。
第二个方面:明面上攻打刘备等到刘备随着到处奔波,屡败屡战之后,他的实力逐步扩大,也渐渐地被曹操视为了重要威胁之一。此时的曹操,是对刘备动了杀心的,只不过此时杀刘备,是明面上的率兵攻打,属于明枪,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群雄纷争,相互攻伐不断,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最后打败刘备,杀了刘备,天下人也是都可以理解的。
本回答总结:
所以,在刘备投奔兵败投奔曹操时,好歹作为一方诸侯,曹操于情于理,也不能在自己的地方私下里杀了刘备。因为那样的话,自己好不容易树立的“招贤纳士”的形象也会被毁,哪里还有人敢投奔自己。在加上当时的刘备实力还很微弱,对强大的曹操集团构不成威胁,所以当时的曹操没有对刘备起杀心。
而之后,等刘备强大后,曹操数次率兵攻打刘备,这也是去杀刘备,不过这样的“杀”在情理上是站得住脚的,也是被世人所理解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