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员工越干越累,辞职的人越来越多,离开银行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银行工作收入稳定且工资比较可观,现在内转严重,能找到一份这样的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很多人都羡慕能去银行体制内工作。
有些人甚至认为在银行工作的职员都有编制,福利待遇也非常的好。可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现在银行的员工工作任务繁重,而且在银行工作也并不是铁饭碗,随时都可能有被辞退的风险,主动辞职的人也越来越多。
银行员工是事业编制人员吗?一些不太懂的人总是认为,只要在银行工作就属于事业编制人员能够享受较高的福利待遇,所以银行的职员大部分都是属于企业编制,并不是别人口中的事业单位编制。
有些人可能会讲,在国有六大行工作,那肯定是拥有编制的,其实也并不是现在国有六大行都只是国家控股,并不是实打实的国企,这些银行都已经是企业性质,所以在国有六大行工作的职员,也属于企业编制。
当然有一个例外,在央行工作的职员,就是属于事业编制。因为央行是管理机构,负责对各类银行的监督和管理,并不像其他商业银行属于营利单位。央行是属于事业单位,在央行工作的员工,那么就属于事业编制职工。
所以准确来讲,大多在银行工作的员工都是普通的打工人,工资待遇福利的要看各个老板。
但是,像是国有六大行以及大型商业银行,他们每年的盈利都非常可观,甚至在世界500强企业中都有他们的身影,因此在这些大型银行工作的员工,他们的福利待遇也都不错。
但是在这些银行工作的普通员工也仅仅属于企业编制,并不能享受和事业编制待遇一样的福利。
为什么现在银行员工主动辞职得越来越多?全国有4000多家银行,银行与银行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银行都是商业性银行,商人本就为逐利,而如何获得更高的利润,很多时候要依靠员工。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银行对员工出具了一系列的工资激励机制。直接将工作的业绩与工资相挂钩,甚至有些银行还有相应的奖罚制度,没有完成规定的任务,可能会遭受一系列的处罚。
比如这段时间银行开展揽存活动,就要求员工需要完成多少金额的揽存任务,如果在这个期间完成了,那么就可以拿到奖金。而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完成这些任务,不仅没有奖金,还可能要被处罚。
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还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等。
而且这些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的销售也直接是与银行员工的工资挂钩。在一个小银行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工资的底薪只有3000元,但是每卖出一份理财产品或保险产品都有提成。
比如说这个月卖了1万元的理财产品,那么就可以拿到100元提成。
如果这个月卖了,超过5万元的理财产品,那么每卖出1万元提成就变成200元。如果这个月卖了6万元的理财产品,那么一共就能拿到1200元的提成。
而保险产品的提成要比理财产品还要高一些,每卖出1万元的保险产品能拿到600元的提成。
一个月保险产品卖出超过10万元,那么每多卖出1万元保险产品,提成就变成1000元。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月卖了11万保险产品,那么就能拿到11,000元的提成。
不要以为这些提成这么轻松的就能拿到。对保险产品来说,如果这个月售出额不到1万,那么可能要面临200~500元的罚款。
除此之外,银行对揽存的提成也在逐渐降低之前,揽存1万元可能有10元的提成,而现在大概只有原来的一半。
而且在工作中如果出现失误和过失也要面临处罚。
所以现在银行存款就很容易存款变理财存款变保险,这都是一些员工铤而走险,想要拿到更高的奖金和提成。也有些是为了完成当时的绩效考核,避免罚款。
你以为这就是银行员工辞职的主要原因吗?并不是。在银行工作其实比这些更糟心的是,每天早出晚归,工作量也特别大,尤其是一些节假日工作量更多大。就算是清闲的时候,也会有时不时地培训,加班也都是正常。
一个工资完全靠业绩来支撑,而且每天的工作量都特别的大,加班也是家常便饭,这样的一份工作。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于现在的90后和00后来讲,又有几个能呆得住?
银行员工离职后大多都去了哪里?其实在银行工作的员工他们辞职的去向大多都有这么几个,因为在这几个方面,他们所拿到的工资要比银行更多,而且相对来说也要轻松一些。
对于一些在银行担任高管且有能力的人,他们的去处就比较多了,因为对于很多公司来讲,大多都要和银行打交道。这些担任过银行高管且有能力的人,银行方面人脉资源都比较丰富。
与银行合作需求较大的,那么就是房地产,很多高管还没有辞职之前,就与一些房地产有过合作,很多银行高管辞职后都会直接去房地产企业。
而对于一些银行的普通员工来讲,他们很多时候离开了银行,会去一些民间的金融机构,一些私募小贷投资公司,P2P民间融资,民间借贷,民间投资等地方。
有一些员工可能是从这个银行跳到另一个银行的。还是干着自己本职的工作,只不过跳槽后薪资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一般银行职工都是金融方面的,专业去这样的机构工作专业比较对口,能很快地适应。而且很多金融机构给出的薪资待遇都比较可观,选择去这些地方工作的人也会比较多。
对一些在银行摸鱼的员工来讲,他们辞职后大多也只能去保险公司了,因为保险公司对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只有一点,能卖出保险产品的就是好员工,他们衡量员工的好坏也只有保险的销售额。
当然还有一些不给自己设限的人,他们辞职后或许会从事一些新的方向,离开了金融行业。
结束语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在银行工作就是铁饭碗,他们认为银行职工就是事业编制人员,这样的一份工作很难得,因此不允许子女轻易辞职。
其实随着银行的改革,现在全国所有的银行都是商业性银行啊,在银行工作的员工也都是企业编制,说白了就是普通打工人。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稳定,给我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不给自己设限,或许能让工作和生活更加轻松舒适。
银行员工越干越累,辞职的人越来越多,离开银行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随着银行的转型升级,银行也开始裁员了,银行需要更专业,更年轻的新员工,从银行辞职的人员能干什么,从银行辞职的人员有几个去向:
一是有能力的银行高管一般都是去了房地产公司,去房地产公司负责融资相关的工作,房地产公司需要银行资源,而过去在银行当过行长之类的银行高管,他们在银行的人脉资源很多,这就为房地产企业与银行合作起到了作用。笔者认识的一些银行行长离开银行后都是去了房地产公司。
二是去民间金融机构,一部分银行的工作人员离开银行去了一些民间的金融机构,例如:私募,小贷,投资公司,P2P,民间融资平台,民间的借贷平台,民间的投融资机构等,银行的从业人员有一定的金融知识,一般有点能力的都会去与金融相关的公司,这样工作起来也容易上手。就算是学习新的业务也能比较快的适应。
三是去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对人员没有要求,什么人都要,只要你能把保险卖出去,但是淘汰率是最高的,如果你在保险公司一直卖出去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就会让你离开。
总之,离开银行之后的人员除了少数有能力,有资源,有背景的人能混得比较好,大部分离开银行的人员都不如在银行时。
其实,银行的工作相比较其他行业并不累,现在所有的行业都有业绩考核,都有销售任务,或者其他的要求,要么你的能力非常强,要么你有资源,要么你有背景,如果这些你都没有,什么行业都不好混。所有的企业都是现实的,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人,企业是不会用的。因此,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银行工作还是相对稳定的。
您的企业或理财投资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加盟财富总管投融资联盟圈子咨询。诚邀全国各地有资源、有能力的合伙人合作。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的企业遇到,资金,市场,品牌,利润低,投资,产业升级,资本运作等难题,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咨询,谢谢您们的支持。
银行员工越干越累,辞职的人越来越多,离开银行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作为在银行工作十多年后走出体制的来说几句。
1、整体而言,银行是垄断型,暴利行业,银行的利润和收入肯定是所有行业里的前三甲。但是银行有钱不代表员工一定有钱,最近本人看到头条里有推送的国内四大行和股份制大行的2018年人均收入表,其中四大行的人均收入在25-30万左右,以本人在四大行离职前的收入(正科级七年)看,这张表里的收入存在水分。30万几乎是四大行江浙沪一级省分行科级的收入,而一个省分行1-2万员工,科级以上撑死也不会超过十分之一,如果所有员工平均下来根本不可能有25-30万的收入。这还是发达地区。
2、体制内出去究竟混的好不好,这个还是得看人。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以自己个人经历和经验看,在银行出去的最好还是有核心业务的一块经验,自认为公司业务经历还是非常重要的,然后个人客户经理如果手里有一定的客户资源,出去也是能混的开的。本人之前在银行主要从事于互联网金融和电子银行业务,这块业务也是一个热点,但近几年处于某种意义的下行趋势,互联网最热最赚钱的这一波已经过去。另外,法务,风控的人才也相对容易输出。个人观点,银行的科技人员不容易出去,互联网大厂的it人员能力和工作强度真的甩一般银行it人员好几个街区。
3、银行人员出去一般去哪里?从本人的银行出走人员看,大致这么几个方向。第一种是老本行,原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比如大行跳到股份银行,当地城商行,农商行,往往会有级别或者收入上的提升。第二种是被企业挖去,主要分以前和银行有业务合作的企业或者是去做金融业务的非银行类金融公司,这种数量也不在少数。第三种是去其他企业的或者事业单位的,可能做的内容和原有自己的业务经历有部分关联,甚至没有关系。第四种就是自己创业了,这部分有,但不多。第五种,呵呵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梦想,但是真的有,裸辞啦!
银行员工越干越累,辞职的人越来越多,离开银行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银行员工辞职后能做什么?这点我感受特别深刻。以前在深圳就有一个下属主管就是银行基层员工辞职去打工的。
在闲聊中我得知他是银行员工,坐柜台的,坐了五六年,觉得没有前途,辞职去深圳打工,而因为毕业就在银行柜台工作,也没有其他工作经验,没有其他社会经验,因此,在深圳很多年只能干基本体力劳动。而他是会计专业毕业的,但是因为毕业后从未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去应聘会计工作岗位,面试都通不过。
后来因为在工作中比较积极,得到我的培养和提拔,慢慢的在管理岗位中因为富有数据管理思维而在其他主管里业绩脱颖而出。慢慢的才做到主管职位。他的优点就是相对头脑比较清晰,问题容易从数据收集和整理分析角度去看问题,在替我管理售后工作中,完善了售后的所有数据的罗列,整理和筛选工作,从而使售后工作比较有条理,因此得到我的提拔成为部门主管。
通过对这个主管和其他身边的人的了解,的确在银行工作,会严重缺乏其他专业技能。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银行的所有工作经验对于你从银行离职后的工作没有借鉴作用。尤其是会丧失自己原本的专业基础和专业工作积累。
但是,话说回来,银行的一些岗位,专业经验还是能排上用场的,比如银行的硬件软件工作岗位,以及银行的人力资源岗位,专业企业会计岗位,这些岗位的专业经验和社会的对应专业经验和需求来说没有明显的偏差和脱离。而一些诸如柜台,客服,以及业务员等,可能在社会岗位中就很难找到对应的工作岗位需求和自己的经验配对上。
总之,从我对这个主管的感受来看,的确他花了很多年过渡,也是自身学习和专业差异导致他最终从普通岗位走向管理岗位。应该说,有一个明显的阵痛期,这是难免的,没有办法渡过这个阵痛期,就会非常迷茫和承受失业的压力。
银行员工越干越累,辞职的人越来越多,离开银行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我辅导了4位从银行离职的女孩,先分别说说他们的去向。
1、 财务专业的女生一,在老家建行,一年后离职,在上海进入海康做财务。2、 社工专业的女孩二,北京人,在北京国有银行,两年后离职,进入国企金融公司担任销售部的内勤岗位。3、 贸易专业的女孩三,福建人,在福建国有银行,一年后离职,目前进入互联网公司做运营。4、 社会学专业的女孩四,江西人,在广州国有银行,一年后离职,目前求职商业银行理财岗位。总之,如果决定好了,这一步就能走出来。接下来我具体分析一下,她们离职和求职的过程。
首先,为什么离职——是工作内容是企业文化还是薪资待遇?找到为什么离职,对于求职来说,是第一步。这一步走不好,后面的路坑比较多。拿我辅导的几位女孩举例。
女孩一和女孩四,主要是觉得银行的工作重复性太高,既没有足够的专业性和技术含量,感觉自己的工作,找个高中生也能做,或者日后机器人厉害了都能代替自己。而这两位对财务工作本身并不讨厌,相反他们的专业性反倒很好。所以离职后,还有财经专业的基础,那么寻找财务、理财类岗位就比较顺。
而女孩二主要是讨厌银行工作时间长,有些熬人的感觉。但是银行培训的她耐心、周到、行为规范。所以她用这些素质,寻找到了金融公司内勤岗位,比大堂的工作舒服多了。
女孩三则是不喜欢银行的文化,我想起《半泽直树》中有一句台词说:在银行,人事就是一切,所以渴望商业氛围。而最活跃的商业在哪里,在互联网运营!
所以,找到离职原因,接下来就走的顺利了。其次,总结银行工作带给你的积累。不管在银行干的多痛苦,这个地方作为管理社会财务的部门,不可能没有斤两的。而在银行工作过的你必然也有相应的积累。我梳理如下:
第一, 银行政策,例如贷款、货币交易、企业开户的这些流程和规定,你是否清楚。那么就对应这公司内的一些岗位。
第二, 银行出来的人,每天穿着职业装,不会特别懒散,通常是规范有条理的,而且沟通能力也不会很差。那么一般的商务类岗位,你都可以刷一刷。
第三, 人脉,虽然年轻人不容易有人脉积累,但是如果你刚好在理财类部门,那么也是可能积累下有用的人脉的。
最后,银行的工作确实有螺丝钉性质,所以要跳槽就得学习和探索。之所以不断的有人离开银行,是因为银行的工作确实有一定螺丝钉性质,就是工作很窄,既要你用心做,拿到其他地方又用不上。所以跳槽的话,是不能躺平在过去的积累上就找工作的。跳槽这一步,两方面的工作是需要的。
第一, 学习。
无论是学习专业技能,还是学习商业技能,都需要补充新知识才能进入新岗位。就我辅导的几位女生,在决定离职前,也都寻找过相关课程学习。
第二, 探索。
从银行出来的人,如果求职时感觉两眼一抹黑的蒙圈,很正常,那么就需要探索,用探索不断的验证。具体探索就是指积极求职,也积极的参加一些同城活动,提高自己的体验和信息量。
总之,不论是选择进入银行,还是选择离开银行,在自由选择的时代,大家来来往往的,只要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就好。
银行员工越干越累,辞职的人越来越多,离开银行我们还能干什么呢?
银行就像是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想进去的人无非看重的是银行的高收入、高福利以及光鲜的职业标签。而想出来的人无非也是那些干的活最多,但是拿的收入最少的那些人,比如柜台等岗位。
银行看起来很光鲜,但是其中的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大家都知道银行是我国金融行业的中坚力量,各个行业都离不开银行,正因为银行的特殊地位,所以银行的利润一般都比较高,比如2018年国有4大行的利润总额都达到1800亿以上,四大股份制银行的利润也都达到500亿以上。
得益于银行总体业绩表现良好,2018年各大银行的员工平均薪酬也是非常高的,比如下图是2018年部分银行人均薪酬排名情况:
可以看出银行的薪酬是非常高的, 像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平安银行的平均都达到50万以上,这个薪酬相当于社会平均薪酬的6倍以上,相当于工作一年就顶得上普通人6年的收入,真实羡煞旁人。
不过看到这个薪酬,很多银行基层员工都要出来吐糟了,明明自己每个月只有5、6千块钱,怎么平均下来一年就几十万了?多出的钱去哪儿了呢?实际上大部分银行员工都是被平均了。虽然各大银行的平均薪酬看起来非常高,但是很多基层员工的收入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尤其是对于那些派遣员工来说,他们收入更低。
但是对于基层员工来说,工资低不要紧,该做的工作还得继续做,而且一般干的都是最脏最累的活儿,大家的付出和收入不对等,导致很多人心里不平衡,所以很多人工作都是身心疲惫,时间久了就想离开银行。
那从银行离职之后,能干什么呢?现在从银行离职出来的人并不少,不过很多银行人可能担心如果从银行辞职出来之后,自己能干什么呢?外面的工作待遇各方面跟银行相比是好是坏呢?
实际上,虽然银行的工作待遇很好,但是目前社会上有不少行业其实并不比银行差,甚至比银行的一些基层岗位还要好。至于从银行离职之后能从事什么工作,是因人而异的,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大家有能力,任何工作都可以做,但是具体来说,下面的几个去向跟银行比较接近一些,更容易找到工作。
1、到其他银行去
如果你自己有能力有资源,可以到一些小银行去从事管理工作,这个是目前很多从银行辞职出来的重要去向之一,比如很多人在股份制银行里面做客户经理,带着一定的客户资源到一些小银行任职,就可以当上部门的负责人甚至副行长之类的。
2、自己创业
在银行工作的人一般都有一定的资源,大家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去创业,比如我认识的好几个人都是从银行辞职出来之后自己创业的,大部分从事的行业都是金融服务或担保行业。还有的人直接利用对某个行业的熟悉直接搞起了实业。
3、到其他金融公司去
目前社会有很多金融机构,比如P2P,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网贷等等,这些公司跟银行的工作比较匹配,所以也是很多人的工作去向之一。
4、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
银行的工作很累,各种任务,各种加班让人喘不过气,如果你追求的是比较稳定的工作,不希望太累,只希望朝九晚五,那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前提是自己得有能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