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宦官斗争中,何进不是稳操胜券吗?怎么突然被杀了呢?
在和宦官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大将军何进确实逐占上风,到后来确实看起来稳操胜券,就差最后临门一脚,结果只身进入宫门见太后的时候,被埋伏的宦官杀死。何进之死促成了脆弱的东汉王朝直接崩溃,造成天下大乱。
何进既然稳操胜券,在最后时刻为什么还是被杀呢?其实追究起来,原因并不复杂,无非一个是内在原因,另外一个是外在原因,我们一起细细分析一下。
来自内在的原因。第一, 何进出身比较低。
何进就像东汉末年许多外戚一样,出身不高,而他只是一个屠猪宰狗的家庭。在现代社会,这种家庭也就是一个个体户,国家鼓励的对象,少不得很多任还可以发家致富;但是在古代,特别是在那个讲究出身的东汉时代,屠夫之家确实不让人待见。
何进很幸运,他有一个很漂亮的妹妹,在贿赂宫中宦官的情况下得以进宫,成为皇帝的妃子,可谓一飞冲天,从麻雀变成了凤凰。
然而即使妹妹变成了凤凰,何进贵为皇帝的大舅子,这也改变不了何进的出身,总是被人以鄙视的目光看待。即使同朝为官,何进依然不为大多数士族人士接纳,在他们鄙视的目光中战战兢兢的活着。
第二, 何进性格优柔寡断,多谋无断。
出身问题是父母给予的,何进没有办法改变,但是一下子进入到这群自视清高的士族人群中,就让何进感到无时不刻的自卑感,他不得不时常压制着那个躁动的心,想做而不敢做的心理饱受煎熬,严重的影响着何进的性格。
以前只是杀猪卖肉,价格是多少,买还是卖都是自己做主,毕竟小本生意,这完全没有问题。现在突然上升到朝廷层面,诛杀宦官涉及到数千人的命运和朝廷前途的问题,责任重大,何进感到担当不起了,这本就不是他这个屠夫出身的人所能够承担的问题。
这些事情远不是卖肉还是买肉的小问题,何进内心的脆弱性彻底暴露出来。在面临如此重大的抉择情况下,以何进的能力和见识,他是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表现出优柔寡断的特点来。
虽然他一直都在和袁绍等人谋划,但是一直都是袁绍出主意,让他做选择,然而一旦到做出决定的时候,就显得犹豫不决,不能够果断下定决心,从而错过无数的良机,结果枉送性命,也坏了大汉四百年的天下。
来自外在的原因。第一, 太后和弟弟不支持。
当何进在和以袁绍为首的士族谋划诛杀宦官的时候,汉少帝的母亲何太后和何进的弟弟何苗是反对何进这样做的。根据《后汉书》何进传记载:
太后不听,曰:“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且先帝新弃天下,我奈何楚楚与士人对共事乎?”
何进可以不管何苗的态度,毕竟何苗和他只是异母异父的关系,而且俩人关系也不太好。而他和妹妹何太后确实同母异父的关系,相对比较亲,因此他妹妹的态度不能不顾忌,毕竟他是依靠妹妹的关系才当上大将军。如果妹妹和他翻脸,他还真的不好相处,毕竟他还有一个弟弟在那里摆着,也是一个威胁。
没有妹妹何太后的首肯,何进进退两难,无从下手。何太后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女人,否则也不会在漫长的宫廷斗争中胜出,因此对于家族的控制也是非常严,何进在这个事情上没有她的支持,确实难以成事,所以何进非常犹豫,在时间中蹉跎,结果被宦官钻了空子。
同样根据《三国志》何进传记载:
又张让等使人潜听,具闻其语,乃率常侍段珪、毕岚等数十人,持兵窃自侧闼入,伏省中,及进出,因诈以太后诏召进.
根据这个记载何进是被宦官蒙骗到宫内伏杀,但是那么多人携带兵器进入宫内,作为主事人何太后不知道?即使太后不知道,难道何苗不知道?这事确实非常蹊跷,如果没有何太后和何苗主谋,这些宦官就诛杀何进,真的有些说不过去吧。
第二,袁绍等人的极力撺掇。
作为诛杀宦官的急先锋袁绍在这个事情中一直在做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时刻敦促何进行动。召集外地州牧进京也是袁绍的主意,这个主意导致不断逼迫何太后下定决心,也让那些宦官们狗急跳墙,同时也是威逼何进做出最后的选择。
前面何太后不同意何进的做法,后面袁绍等人不停的威逼利诱,这让本来就没有什么才干的何进方寸大乱,在关键的时候失去了判断,居然只身进入了宫门,完全忘记了袁绍先前的嘱托,最后身死名灭。
从这里可以看出,何进之死和袁绍确实脱不了干系。
总而言之,在这场稳超胜卷的宫廷政变中,何进确实应该属于最后的胜利者,可谓“不怕千日密,只怕一时疏”还是枉死宫中。
何进之死不仅来源于本人的性格,也是妹妹何太后和弟弟何苗的反对,从旁掣肘了他的行动,让他无法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从而导致他过早的从历史中出局。
在和宦官斗争中,何进不是稳操胜券吗?怎么突然被杀了呢?
东汉中平六年秋天一个夜晚(公元189年),在国舅何进府中的摇曳灯光下,屠户出身的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身边围着一圈将校,以及逄纪、何颙、荀攸等谋士,正在想办法对付何太后身边那帮中常侍。
“大将军,您得跟太后把事讲透彻,这帮老太监留不得,迟早成为大祸害”,“太后为啥就不同意呢”......,
何进摆了摆脑袋,用手抠了抠头发,侧看了一下地面,“我跟太后讲了许久,可人家就是不听啊,能怎么办?”,说罢叹了口气。
突然一个声音冒出来:
“要不把这帮不像男人的狗东西全部宰了吧,一个不留,免除后患”。
此言一出,一脸横肉的何进目光一横,瞅了一下袁绍,公子哥打扮的袁绍那边眼睑微微往下垂了一下,随即眼睛对上,咬了咬牙齿,蹦出来一句:
“没错,杀,我看也是,你不杀他们,他们就会杀我们,大将军,咱必须先下手为强”。
话虽然是袁绍说的,但是绝对没错,补充一句,此时年轻的袁绍,其实还没有后来那么昏庸。当时的局势,其实是斗争非常激烈,何进领导的武人集团,早已经跟中常侍们撕破脸了啦。
我们来回忆一下第一回合,何进VS中常侍大佬,掌握着军权,而且还颇能治军的大太监蹇硕,当时是地位高于大将军何进的。
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两个掌握军权的人,分别代表着两个集团。
何进集团里的军人们,觉得让太监掌握军队,而且还当自己的上司,认为非常窝囊,不满情绪高涨。袁槐袁绍叔侄,虽然自己老袁家在诸次政治斗争中都抗住了,已经是四世三公的天下望族,门生故吏遍天下,但是党锢之祸造成的巨大阴影依然让他们暗地里心怀愤懑,多少个老朋友被他们给弄得身家尽毁,身陷囹圄,还被责令一辈子不得为官仕进。这两叔侄,尤其是这个趾高气昂的袁绍,一直自命清高,认为自己身为士大夫的一份子,一旦有机会,一定要干掉宦官集团。
他不断给何进说,“大将军,太后身边这些阉人常侍们不是什么好货色,贪财好利,在皇上和太后身边伺候着,时常搬弄是非,仗着皇上和太后的信任,权利非常大”。
袁绍给何进来了顶高帽子,“大将军自统兵打击黄巾乱党以来,谋略智计一流,战无不胜,阉党们也不在话下”。
“蹇硕那个老家伙,鬼得很,一不小心不知道会出啥事,要把他拿掉”。何进自己也憋着口气,想着干掉这个老太监,当上真正的军队一把手。
但是蹇硕可不是呆子,他深知何进集团开始朝宦官集团下手,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便跟自己圈子里的人谋划算计清楚何进,按照蹇硕当时掌握的实力,何进集团是干不过的。 然后,政治斗争就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环境。
被蹇硕叫过去一起谋划的人中有一个叫郭胜,郭胜这个人不简单,作为何太后何何进的老乡,他帮扶着把何太后捧上去,何进不断加官进爵也得他的大力协助。郭胜回家一想,干死了何进,那么何太后和汉少帝刘辩以后也就势单力孤,这比买卖不划算。转头就和其他自己关系好的大太监们赵忠等一通嘀咕,随后联合着何进,跟何太后讲了一通厉害关系,接着就撺掇着把蹇硕弄死了。 自此,何进成了掌握实权的大将军,郭胜等人也更加得何太后信任了。
顺路来说说何太后,身为屠户的女儿,话说,咱可不是看不起屠户,只是实在一点地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何太后和她的亲兄弟何进都没读过什么书,她又是个女的,接触社会的时候都在替自己的父兄在铺子上卖肉,屡屡扮演负责收钱的丫头角色。从小作为生意人,虽然是小生意,但是社会人情比一般人多懂一点,对利益也看得更重更明白,更明白一点说就是爱钱,但是说到掌握朝堂政局,却根本没啥见识。
她很实在,市侩地实在,自己年幼的儿子当皇帝,实际做决定的就是她自己。先把自己兄弟弄过来掌握军权,然后呢,信任谁不信任谁,很简单,谁亲附我,我相信谁,给谁权利。谁对咱娘俩好,就提拔谁。政局因此变成了谁能得何太后欢心,谁就能上位的趋势。
宦官集团呢,在蹇硕之后,领头的就是张让。
张让,其实在上次干掉蹇硕的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原因简单,自己跟太后有亲,自己儿媳妇是何太后的妹妹,也是何进的妹妹,跟皇太后乃是亲家。蹇硕一死,他张让的权利只会更大。话说,蹇硕一死,何太后无非就是从最宠信蹇硕,改变成最宠信张让而已。先前何进跟自己的妹妹说,蹇硕是外人,掌握军权非常危险,要拿掉,何太后还能相信。现在,就不同了。要知道,此时此刻,何太后心目中有一本账,何进虽然是同父异母的哥哥,但是张让却是自己亲妹妹的公公,而且只是个管事太监,不掌军权,那就更没啥可忌讳的了。再有,同父异母的亲哥哥,如今也需要有人制衡。
这些中常侍们瞅准了何太后的心思,便开始吹风,说大将军何进经常威福自用,专权擅杀,逐渐跋扈。于是兄妹之间也逐渐有了嫌隙。宦官们又瞅准何太后贪财的心理,不停地进献财宝,想着法子让太后赚钱,这一回合下来,宦官集团的权利反而逐渐稳固了。
以知识分子文人为智囊的武人集团会因此而放过宦官集团吗?绝不会!
在接受了诸多幕僚的怂恿后,何进定计逐步全面清除宦官,以求政治清明,便开始着手进行,上表让自己手下的急先锋,出身望族的袁绍担任司隶校尉,开始搜捕各中常侍的手下,找各种由头抓他们的家人,谋划逐步削弱中常侍的势力。
受到猜忌后的何进,此时心里也出现了问题。他觉得妹妹说得对,张让怎么也算个亲家,赶尽杀绝不大好。再说,宦官里面也有自己人,之前帮助过自己升迁,协助自己干掉蹇硕的郭胜就是自己人。再说了,很多宦官显贵已久,很会收买&笼络人心,甚至还有一定人望。他一个屠户出身,毕竟就是个凭借妹妹才担当大将军的,本身就被多人诟病,太严酷了,对自己没啥好处。再说妹妹也一直不同意,真要执拗一意孤行,得罪了妹妹得不偿失,便畏首畏尾起来。
中官在省闼者或数十年,封侯贵宠,胶固内外。进新当重任,素敬惮之,虽外收大名而内不能断,故事久不决
鬼使神差的,此时此际的何进居然采纳了一个天大的馊主意,就是让那个蛮狠而且傲慢自大,不听朝廷使唤的西凉军校尉董卓进京,用以吓唬何太后,震慑宦官们。没成想,本来已经风雨飘摇的东汉王朝遇到了一个大魔王,自此雪上加霜,病入膏肓。
“想要打鬼,借助钟馗”,看似也没有错,但是要分时候。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而且何进此时统领军队大权在握,手上有文有武,按照曹操的说法,处理掉一帮太监,公安局就能办到的,但是身为东汉军委总司令的他,居然想找个野蛮人来吓自己的妹妹。说明他政治上的懦弱,幼稚不明世事。
更悲催的是,何进不听部下劝告,只身进入由中常侍们掌握的内廷,终于被宦官们所杀。何进,终究被自己政治上的幼稚所误,最终身死宦官之手,随后,暴虐的军阀董卓闻讯起兵,东汉王朝从此开始散大架了。
自此,也打开了三国的故事华章。
在和宦官斗争中,何进不是稳操胜券吗?怎么突然被杀了呢?
谢谢邀请。
智者淡然,枭雄冷静;智者无欲,枭雄无情。对得失之间的把握,都是有分寸的。
一一古龙
汉灵帝生前无论怎么荒唐,帝王驭人之术不会荒废,眼见何皇后母以子贵,何进以国舅身份辅佐,不禁为自己钟爱的妃子王美人所生的刘协而担心。
汉灵帝为了分权扺消何进的势力,专门设官消重何进之权。他设了一个官名叫“西园八校尉”。在他即将去世前一年即公元前188年成立,八个校尉只有蹇硕为“上军校尉”,其余七人包括袁绍、曹操的军位,都低于蹇硕。
但是,八校尉之首蹇硕仍然畏惧何进,足见何进的势力之大。
宦官之首蹇硕此时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他们认为杀了何进,一切问题都会解决,却不知道以何进为首的外戚是一个很大的势力集团,杀了一个何进,集团力量依然存在,反而会引发一场血腥的宫廷战争。
矫诏杀何的事情失败,外甥刘辫顺利即位,是为汉少帝。而己经成为孤儿的刘协,只是封了一个王,当然是敢怒不敢言,而且唯一一个维护自己命运的董太后也疑似被何进毒杀,刘协看来是死定了。
何进辅政伊始,首要任务是灭掉宦官势力,挨头刀的就是“上军校尉”蹇硕”。何进灭口成功,袁绍立即率领八军尉倒向何进,听命何进,何进权倾朝野。
稍有一点智商的人,拿到这副好牌,肯定心中暗呼“天助我也”!那些手无寸权而且脸上无须的“竖阉”,必输无疑。
欲望使何进失去了理智,他出了一手臭得不能再臭的昏招一一借用外来势力清除异己。
此牌一亮相,引得当时的军校尉,以后的大枭雄冷冷一笑:“阉竖之官........当殊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否?欲尽诛之,事必宜露,吾见其败也。“
我解释一下:擒贼先擒王,首恶必办,用一个管理刑法的官员就够了,不应一网打尽,而引用外来势力介入,事情肯定败露,必败无疑。此人是曹操。
何进制定了诛杀宦官的计划,却迟迟不实行,一来宦官势力很大,一时难以剪除,二来何太后却在感情方面偏向宦官,不赞成何进的计划,何进犹豫了,虽然袁绍一再催促“赶紧动手呵,谨防夜长梦多”。
宧官以张让为首,知道自己一方情况危急,于是先下手为强,利用假造的太后诏令,唤何进进宫,当时袁绍就劝何进不要去,谨防有诈。
何进也许仗势自己是何太后的哥老倌,无疑其他,单独进宫。
张让等宦官及许多刀斧手,早己执刀在腰,何进一踏入嘉德殿,一个礼仪太监渠穆迎面走过来,稍一弯腰,手中拂尘早变屠龙刀,手起刀落,割下何进人头,三个360度旋转,人头如链球丢出墙外,一声呐喊:“何进谋反,已伏诛矣!”
墙外等候的何进部下吴匡、张彰等人,知道情況不妙,于是大队人马冲进皇宫,见到宦官就杀,整个汉宫经过乱兵屠杀,大汉朝的悠悠一口气,终于由始作佣者何进掐断。
与此同时,西凉集团的大部队倾巢而入洛阳,在董卓吞併了丁原部队,身边吕布执戟护卫,袁绍得知董卓要废了汉少帝而立刘协,大惊失色,一横腰刀冲出皇宫,枭雄曹操利用夜色掩护逃离洛阳。
千里之外的孙坚,黄沙中走来的三位草根,他们将聚会黄河岸边,上映东汉末年的落幕大剧。
在和宦官斗争中,何进不是稳操胜券吗?怎么突然被杀了呢?
太监张让杀何进的有原因!
何进,杀猪的出身,可是仗着妹妹是皇太后,居然官职做到了大将军,何进手握重兵,当时满朝文武对何进言听计从。可是张让只是一个太监,居然想着谋杀何进,他是从哪里来的底气?
东汉王朝的特点就是宦官专权和外戚专权相互交替的历史。何进上台之后,想震慑太监的权威,因此就要从各个方面压制太监。先除去了和自己有矛盾太监蹇硕,继而向张让这样当权太监痛下杀手。可是张让不是一般人物:
其一,树大根深,当时大小太监都和张让有联系。张让曾经做了好长时间的太监的头目,因此耳目众多。其二,张让与汉灵帝关系甚密。灵帝小时候都是张让教唆他胡作非为,尽管干尽了坏事,可汉灵帝认为他是自己的老师,认为他是大大的忠臣,因此尊称他“吾父”。其三,张让直接插手朝廷官员的任命,当然从中谋取了大量的好处。有了巨大的金银财宝,自然可以到处兴风作浪,干更大的坏事。其四,张让有活动资金,可以和许许多多的人物攀上关系。
何进想杀掉张让,咨询了半天意见。有人主张快刀斩乱麻,用刺客夜闯张让府,杀死首要人物,其余不攻自破,比如曹操;有人主张从四方各地调集英雄豪杰,以‘清君侧’的名义杀掉张让,比如袁绍。本来袁绍这一招是个昏招,可何进居然听了袁绍的主意,用传假圣旨的方法号令地方诸侯前来参与朝政。
何进的主意被张让知道后,张让心里对何进耿耿于怀。为了报复何进,决定与何进拼个鱼死网破,但是表面上仍然不露声色,张让做了三件事:其一,让自己的干儿子娶了何进的妹妹,从中套取何进的秘密,进一步把何进的亲属拉下手,为自己服务。其二,给何进的母亲舞阳君积极孝敬金银财宝,让何进的母亲为自己说话。其三,积极在和太后面前装孙子,一副委曲求全的模样。可是背地里却秘密组织大小太监,准备对何进痛下杀手。其一,知道何进和自己势不两立,早晚会有这么一天,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其二,以前有例子,当年大将军窦宪就是被太监所杀。其三,自己实力足够,大小太监唯自己马首是瞻。
正所谓“上帝让他灭亡,必先让他猖狂”,张让开始下手了,于是才有下面的一幕:接到太后的密旨,何进昂然直入。至嘉德殿门,张让、段珪迎出,左右围住,进大惊。让厉声责进曰:“董后何罪,妄以鸩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汝本屠沽小辈,我等荐之天子,以致荣贵;不思报效,欲相谋害,汝言我等甚浊,其清者是谁?”进慌急,欲寻出路,宫门尽闭,伏甲齐出,将何进砍为两段。
在和宦官斗争中,何进不是稳操胜券吗?怎么突然被杀了呢?
方圆论坛在线
何进的死因和秦朝宰相李斯的死因何其相似。他们二人皆死于宦官之手。而失败身死的根本原因就是小看了原因的阴毒,也太于自负了。
何进出身低贱,乃是屠夫出身。只因为妹妹受宠于汉灵帝。何进才凭借裙带关系入朝开始了为官生涯。而到了后来何进的妹妹何贵人被封为皇后时,何进的权利随之也更加强盛。此时何进这个屠夫才真正开始转变成了一个贵族。越来越多的达官显贵也开始亲近投效何进。要知道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群体可都是东汉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何进这个靠着妹妹上位的顶级权贵自然也深受重用。
黄巾起义爆发后,何进正式被任命为大将军,并且受命统帅大军守卫京师。由于黄巾军的大方首领马元义被何进击破。所以何进不仅稳定了自己的大将军之位,还被封为慎侯。而何进的弟弟何苗也因为破黄巾军有功,平息了荥阳的黄巾军匪患。所以朝廷晋升其为车骑将军,封济阳侯。至此何进大势已成。
汉灵帝虽然重用何进。但汉灵帝也并非完全信任何进。毕竟皇帝在意的就是平衡。何进的权势太大对于汉灵帝来说并非是好事。后来汉灵帝一方面为了加强朝廷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也为了削何进的兵权。所以成立了西园八校尉。而宦官小黄门蹇硕就是其中上军校尉。但蹇硕依旧不满足于手中的实力。所以联合其他皇宫常侍想要坑何进一把。让何进去西北之地对抗击边章和韩遂。目的就是让何进去拼命。能害死何进最好,害不死他也得消耗何进实力,打压他的气势。何进看破了宦官的计谋。所以也找借口拖延时间。至此何进这个外戚和宦官群体的仇算是结下了。
汉灵帝病重时起想废掉长子刘辩,立王美人的儿子刘协为帝。何进自然不愿意自己的外甥被废所以就和汉灵帝对抗。而蹇硕等宦官群体也希望何进倒霉。所以就站在汉灵帝一边和何进死磕。但汉灵帝死的太快了。双方还没有分出胜负汉灵帝就去世了。汉灵帝死后,刘辩继位,何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更是彻底的掌控了朝廷大权。何进一直都记得宦官的可恶。所以掌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想要铲除宦官。
虽然何进和袁绍等人计划铲除宦官的策略很好。但俗话说的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何进这边想要铲除宦官以绝后患。而何苗和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因为收了宦官的贿赂。所以不停的说何进坏话。而何太后也听信了谎言开始怀疑何进的用心。就这样宦官有了何太后的庇护,何进也拿他们没招。后来何进想到借助外力铲除宦官,所以何进命令董卓进京。但何进密谋铲除宦官的计划因为搁置太久被宦官得知后,宦官群体索性先下手且强。在何进入宫的时候袭杀了何进。而何进由于不听袁绍的劝谏,执意要进宫。最终落的一个身首异处。所以说何进失败的主要原因,除了优柔寡断之外。我不听践言盲目自大也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在和宦官斗争中,何进不是稳操胜券吗?怎么突然被杀了呢?
在《三国演义》中,何进瓦解十常侍后,的确掌控了东汉大权。但在乱世中武力是决定权利归属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何进突然死亡的主要原因。
当时,东汉已经没落,内忧外患;在乱世之中,不少人已经动了心计。先前有十常侍,现在有何进,而后还有董卓等等。表面上看,东汉即将灭亡;实际上,这也发出了一个信号——重武轻文!这是古代许多乱世的现象,也是东汉灭亡的根本。从上至下均回到了春秋战国,让武力来解决一切问题。
此时的何进相对十常侍来说,有很大的优势;自然,在东汉权力的争斗中占了上风,顺利地瓦解了十常侍。其中有一点我们要注意:此时的何进是正义的力量,而十常侍是邪恶的力量。何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因得到了袁绍等势力的支持,而非他本有的实力。这反映出了另一点:压迫越大,反抗也越大;虽然武力可以解决问题,但许多人为了某种目的依旧追求“正义”。这让十常侍吃到了苦头,也让何进尝到了甜头。
但是,何进必死!他后来掌握了大权,又重蹈覆辙,学十常侍的那一套,甚至比十常侍还横行霸道。由此,他也如十常侍一样,树立了众多敌人;这也并不是他快速死亡的主要原因,毕竟反抗需要一定的时间。后来,他为了斩草除根,将宦官势力一并歼灭,居然为杀一人,而向董卓求援;这是他突然死亡的主要原因。
何进确实比十常侍更胜一筹,但比董卓要差之千里。董卓比何进更加果断,也更加残忍;进京的那一刻,也是何进死亡的开始。武力就等于权利;自然,董卓也以何进的方式杀了何进一族。
当然,何进之死还有其他原因,如:他的愚蠢、贪欲、霸权等等。但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向董卓求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