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资本论》哪一部作品历史地位更高?

没看过这两本书。没法评价。

《国富论》、《资本论》哪一部作品历史地位更高?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国富论》是具有"现代经济学之父"美誉的苏格兰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一本经济学专著,是其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这本专著的第一个中文译本是翻译家严复的《原富》。被誉为西方经济界的圣经。

对经济学的影响,国富论当之无愧最大,因为可以说经济学就是这本书开始的。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资本论肯定更大,但如果没有国富论,可能就没资本论了,除了近百年的意识形态争斗外,现在欧洲很大一部分国家的执政党都是民主社会党,如英国的工党等。

《国富论》、《资本论》哪一部作品历史地位更高?

《资本论》是揭示和“破”的理论,《富国论》是揭示和“建”的理论,二者历史时期和角度不同,不可比较。

《国富论》、《资本论》哪一部作品历史地位更高?

《国富论》是市场经济思想鼻祖亚当·斯密创作,信奉是西方资本主义为代表。

《资本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核心思想就是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国富论》比《资本论》早,早了90年。它出版于1776年,那个时候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甚至在欧洲都还没有占据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处在上升期,需要一种新的理论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支持。这个背景下诞生了《国富论》,成为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建立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有力武器。

90年之后,1867年,《资本论》诞生了。在这90年间——从1776年到1867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包括席卷欧洲的各种资产阶级革命,也包括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是在欧洲殖民征服版图里面最后一个大国,拥有几千年历史,人口众多而且存在一个有力的中央集权,是一个看起来很不好惹的大帝国。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中,它虚弱的本质暴露出来了,一败涂地,中国也逐渐地被纳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版图。

通过两次鸦片战争,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基本建立。资产阶级基本上实现了统治欧洲和称霸世界的目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了欧洲乃至全世界占据主导关系的生产关系。这个时候是资产阶级是老大了。《国富论》的时代它是老二。成为了老大之后,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的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问题就暴露得更彻底了。

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资本论》,就成为了一本反对资本主义的著作。这90年之间沧海桑田的剧变,是《国富论》和《资本论》关注点截然相反的主要原因。这两本巨著实际上是从两个相反的角度来看待同一种经济制度,也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国富论》是在它的上升期、革命期来看待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资本论》是在资本主义的统治时期、强盛时期,从它强盛的外表下分析它存在危机和矛盾。

今天的经济学流派,都可以说从《国富论》出来的。主要是两个流派。一个流派是抓住亚当·斯密从分工到自由市场竞争的理论,形成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今天西方经济学那一帮人可以说全部都是《国富论》的徒子徒孙。但在《国富论》里面,还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衍生出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

亚当·斯密在里面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后来他没深入的去讲。从全书来看,斯密并没有去深入的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提出这个问题,实际是是给自己的自由市场理论挖了一个坑,或者说埋了一颗地雷,随时可能会把自由市场理论给带到坑里去,或者给炸个稀巴烂。

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悖论:我们呼吸空气是不要钱的,但是钻石非常昂贵,这个事情不符合常理。空气是最宝贵的,人几分钟不呼吸空气就死掉。钻石是可有可无的,一生你可以完全不用跟钻石打交道,照样可以活得很好。但是空气是免费的,而钻石极其昂贵。今天我们大家也就可以想得出来,空气、衣服、奢侈品这几个东西,你会发现越是你不需要的东西越贵。空气和水是最便宜的,衣服也需要,比较便宜。汽车你不一定需要,贵得要死。钻石、黄金,你基本上可以完全不需要,不会影响你的生活品质,最贵。

亚当·斯密就提出了一个解释,这个解释后来就成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根源。亚当·斯密认为,决定商品价格的不是对大家有多大用,而是生产商品的“自然价格”——他发明了一个词“自然价格”,我们今天可以粗略理解为生产商品的成本。之所以钻石特别贵因为钻石挖出来需要大量人工,从南非的要运到英国来卖。而空气无所不在,获取空气不需要任何人付出努力。

亚当·斯密认为:不同的商品之间之所以能够交易,是因为生产任何商品都需要人类付出艰苦的劳动。而劳动的时间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对比的。所以劳动是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生产空气零成本,所以不管空气多么重要,不收钱。做一件衣服,纺织工人大家的分工平均算下来一件衣服需要1小时的时间,而生产一双鞋可能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所以生产一双鞋的价格会稳定在衣服的三倍数量上。尽管随着需求的变化,比如疯牛病爆发使牛皮短缺了,鞋的价格会出现上涨。有的时候暴风雪让棉花歉收了,衣服的价格会出现上涨。但是我们通过观察,从一个长的周期来看衣服的价格和鞋的价格会大概稳定出现1:3的比例,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生产一个东西所花劳动时间的差异大概就是1:3。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自然价格,这个概念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面提出来的。《资本论》的商品价值论的概念就来自于《国富论》。

从历史地位上来看,《富国论》是近代市场经济的开山之作,《资本论》是对其中一部分作为补充或引用,历史地位上讲具有承前启后作用,同样都是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

《国富论》、《资本论》哪一部作品历史地位更高?

当然是资本论。

《国富论》、《资本论》哪一部作品历史地位更高?

关键是看谁在人类命运进程中,作用更巨大。不同的历史阶段,这作用可能不同。有些也缺乏可比性。很难说汽车的作用大还是手机的作用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