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拙”和“丑”怎么理解?
丑与美,是一对矛盾体。无美无丑。或丑极即美。美极返朴则丑也。故亦美亦丑也,不可割裂开来而言。书法欣赏在赏者之学识也。
书法中的“拙”和“丑”怎么理解?
拙是可以有所拙,可是拙不可以劣。藏拙是敛锋芒,韬光养晦,是一种大智慧的技巧,然而,以拙为借口,拿劣的,丑的东西混淆视听就是欺名盗世了。
丑也未必不入流,可是丑要丑得具神采才成,本来笔划线条就是呆板无神,你再加上丑陋,你还好意思说自己通神了?
书法有些许的拙丑可以理解,就像音乐里的不谐和音一样,但是,音乐都是不谐和音呢?音乐也就失去了音乐的意义了!
书法中的“拙”和“丑”怎么理解?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清“拙”和“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拙”应该属于审美范畴的概念。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丑”应该是说的是任笔而为,毫无艺术美感的书法作品。
拙相对于灵巧、工稳精致典雅而言。巧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卖弄技法,尚且停留在技法的层面。明傅山曾言:“宁拙毋巧。”在碑学兴起之前,大家主要写二王一路,主流就是以巧为主。清初,碑学崛起,人们舍弃了帖学的精致典雅,追求字的古拙、朴厚、粗旷、豪放。
所以拙就是不刻意而为,很少甚至是没有技巧痕迹的书法,是一种洗尽铅华的返璞归真的率真、质朴。这是书法家一生孜孜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拙绝不是丑,达不到境界,是轻易承受不了这个字的评价的。郑板桥、金农、李叔同等的书法是拙的代表,却美到了极致。
现在的丑书,其实是一种没有技法,没有法度,更没有任何美感的书写,根本就不能称为书法。但现在有些人,出于各种目的,刻意歪曲,对有关拙的前人的论述断章取义。其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老老实实写字没有出头之日,故意反传统。他们的目的不在书法艺术,而是打着书法的旗号投机钻营,追求名利。可以这样说,因为人心丑恶,字才丑了。而他们却自命得意,以丑为美而不自知,或自欺欺人,只能贻笑大方。
书法中的“拙”和“丑”怎么理解?
拙在书法上是进入另一个阶段,在基础扎实、形式结体完美后对神韵的表现方式,达到自然、随意而不造作!丑是没有书法基础、没有笔法,随便乱画乱涂,不可入目!两者的根本区别在质量上的升华与否。
书法中的“拙”和“丑”怎么理解?
书法的美学形态,也就是审美风格,主要有四种,借助书法线条透露出来的艺术情趣来表现,分别是秀美、壮美、拙美、奇美,简称秀、壮、拙、奇,这四种书法美学形态完全不同,各有各的特色。
秀美是指书法线条流露出鲜明的秀丽美和阴柔美,宛如妙龄少女那样婀娜多姿,给人妩媚、优雅、玲珑的感受。代表书法家有王羲之、王献之、杨凝式、米芾、赵子昂等人。
壮美特指书法线条雄浑硬朗,看起来孔武有力,如同铁血硬汉那样尽显阳刚之美,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受。代表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吴昌硕、沙孟海等人,大部分魏碑体书法,也是这种风格。
拙美是指书法线条看起来朴素自然,浑然天成,如同原始陶器上的线条那样朴实无华,流露出不加雕饰的原始美和自然美。代表人物有徐渭、郑板桥、王铎、康有为、李叔同等人。
奇美特指书法线条轻灵多变,奇绝峻峭,如同平地起惊雷,给人出其不意的感受,能给观者留下许多想象空间。代表人物有钟繇、张旭、怀素、黄庭坚等人。
当然,把一名书法家的作品风格,用一种美学形态来界定并不完全准确,更多的书法名家会在个人创作中融入好几种美学形态,促使个人特点更加鲜明、饱满,作品风格更有艺术张力。
书法中的“丑”和“拙”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呈现出来的美学形态却是天壤之别。
“拙”是书法创作中一种公认的美学形态,是书法家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后的率性而为,书法线条里看不到书法家刻意雕琢的痕迹,完全是把书法线条当作映射个人人格、情怀、气质、思想、气场等形而上思维的媒介,以“写心”为基本原则。
当然,要想把书法写“拙”,前提是要抛弃一切技巧上的规范和约束,达到一种随心所欲的创作自由,就好比对许多技法都轻车熟路,用任何一种技法都可以写出像模像样的书法,但并不去用它们,而是按照自己的内心去写,呈现出“大巧若拙”的境界。
要达到这个境界,不仅需要许多技术层面的支持,还需要智慧层面、精神涵养等方面的加持。
可以说,具有“拙美”的书法,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书法史上,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书法家确实不多。许多书法家在创作中还是无法脱离惯性思维,无法突破技巧上的限制。
书法中的“丑”,跟书法美学没有任何关系,是指因为技巧上的不足而导致书法用笔上出现败笔,因为败笔而产生审美上的缺失,以及形态上的丑陋无比和庸俗不堪。
书法上的用笔非常多,像中锋、侧锋、顺锋、逆锋、方笔、圆笔、捻管、提按顿挫,等等,都是很常见的用笔,要把这些用笔方法掌握好,需要花去大量精力和时间来练习,最终熟能生巧,达到用笔自如的高度。
但是,许多书法爱好者,乃至书法家总想走捷径,无视法度,刻意压缩自己练习书法的时间,这就导致他们对许多笔法似是而非,在结字和用笔上都把控不好,写出来的字和线条看起来扭扭歪歪,结构松散、造作、丑陋,毫无艺术美感可言,让观者看后很不舒服。
胡写乱画的书法肯定是典型的“丑书”,对书法抱有敬意的人,肯定不会直接跳开技巧规范而肆意挥毫,他心中有法,会用心中之法指挥毛笔在纸张上“随心而不逾矩”地运行,以拓展书法的美学内涵为原则,而不是用标新立异的方式来唬人。这样创作出来的书法才称得上“拙”。
经常写“丑书”的人,除过技巧不过关之外,还跟个人的审美观念有很大关系。这类人对书法的认识跟常人不同,通常把“审丑”当作审美,越是反传统的、奇丑无比的书法在他们眼里就越美,越能彰显艺术个性。
书法中的“拙”和“丑”怎么理解?
拙和丑是书法艺术审美中的另一类,是相对而言的。拙并不拙,丑也并不丑。这需要书法功力达到相当深的程度,才能表现出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