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倒地无人管”一再上演,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老人倒地无人管,问题出在社会风气的恶化。

就事论事。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生活水平确实比以前提高了,但社会风气也确实退步了。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学生每天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每天接受的是拾金不昧的教育。

那时候没有私家车,马路上的车流并不多,扶老奶奶过马路的事情也不常见。只是节假休息日 ,学校会组织去敬老院和孤寡老人家里打扫卫生,帮助他们作些力所能及的事。

本人上初中时,有一次去乡下支农插秧,住在老乡家里。晚上睡觉前去插门却找不到门插棍。询问房东才知道,他们晚上睡觉从来不插门,当然不需要那个东西。

可见那个年代确实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那时候头脑里根本没有黑社会的概念,认为那都是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才有的事。新社会怎么会有黑社会呢!

反观如今,别说夜不闭户,就是坐在家里骗子都找上门来。更别说碰瓷讹诈的事比比皆是。连续三年的扫黑除恶刚刚结束,唐山的暴徒就敢于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残暴妇女。老百姓排着队去公安局实名举报。

恶劣社会风气的形成,是长期耳濡目染形成的。若想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夊的事。而是需要长期自上而下的努力才能实现。

若想社会风气好转,只靠空洞的说教和道德约束不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也不行,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根源问题不解决,一味地宣传喊口号,等于隔靴搔痒,无济于事。

那么,什么才是根源问题呢——地球人都知道,你懂的。

“老人倒地无人管”一再上演,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说一个案例:

一辆公交车到站停好了车子,一位75岁的老奶奶下车了,并且离公交车已经有两米远,她突然倒地,好心的公交车司机见状,立马将她送去医院,经过抢救老奶奶捡回来了一条命。

但是醒来就哭喊着说是被公交车给夹到才导致摔倒的,她要通过法律的渠道为自己讨回公道。

公交车司机表明,自己并没有碰到老奶奶,而是她的救命恩人,司机也掏出了手机,给看当时的照片,回想当时的情况,说是老奶奶下了他的车以后才自己摔倒的,是自己从后视镜看到。

当时站台上有很多人,老奶奶倒地半天都没有人上前去扶的意思,因为大家都不想给自己找事,所以选择了冷漠。司机后面于心不忍,于是选择了做好事,为了防止被讹上所以提前拍了照片。

不仅拍了照片还报警了,然后才将老奶奶送去医院,而且还自己垫付了医药费。

可谁知道好心办坏事。老奶奶醒来后司机师傅成了她口中的肇事者,还扬言到病好了要杀了司机。她认定就是司机开车撞的她,骂他不承认。要让他付出代价才行。

司机师傅表示很委屈很郁闷,自己明明在做好事却被冤枉成这样?搞得现在压力很大,妻子骂,同事也说他傻。他一度怀疑自己做的不对。加上出事家属的不理解,司机表示很崩溃。

后来找了现场的监控,证明了司机是清白的,老奶奶是在下车后自己走上站台没有站稳才导致摔倒的。给老奶奶以及她家属看了监控后,老奶奶依旧不依不饶,一口咬定就是司机搞的,说自己老了害司机干嘛?司机听完后既愤怒又懊悔。

这还不止,找到老奶奶的儿子说明情况后,但是没想到的是,这儿子比他母亲还厉害,完全就是一个无赖,他压根不承认视频的内容。他怀疑这视频造假,说不能单靠这个镜头就下了结论,他要司机承担所有的医药费才肯罢休。

后来找到了公交站的目击证人,揭开了事情的真相。所有的证人都表明是老人自己摔倒的,是司机上前搭救。

一切真相大白以后,出事一家并没有任何道歉跟感谢,老奶奶的儿子还怪罪司机这样做就是在逼死他母亲。司机垫付的两千多医药费也不打算还了。

所以说,老人跌倒扶起来是容易,但是就怕扶起来后被讹上了,有了证据还不怕理亏,没有证据就算你家有矿都不敢上前去扶,被讹怕了。

这是当今社会的悲哀,因为这种事多了,导致很多想做好事的人不敢赌,所以唯有沉默,冷漠求自保!

“老人倒地无人管”一再上演,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法律和审判。

1,扶人者,在没有证据证明是扶人者撞人的情况下,扶人者必须是见义勇为。华夏法律是无罪推论,金陵事件的一句话把华夏法律有罪推论了,给社会道德造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

2,在没有证据证明扶人者撞人的前提下,被扶者告扶人者要求赔偿的,应该以“诬告”“敲诈”等罪名入罪,保护扶人者的能够见义勇为。

“老人倒地无人管”一再上演,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二O年我看到一老人倒地,想去扶被朋友拦住,但我还是帮忙打了120,过了三十个小时,医院通知我去交医疗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解释清楚,你说我下次还敢吗?讹人和碰瓷已成为部分老人拿手好戏,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国家立法,讹人碰瓷重判,没有别的好办法。

“老人倒地无人管”一再上演,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判例!判例!判例!重要的话说三遍。在民事官司中,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更改,比如医患纠纷、环境污染纠纷,由于患者和被污染物损害者不具备举证的专业能力而采取举证责任倒置。令人不解的是,在好人帮人还是肇事扶人的争论中,法官会违悖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使背告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有的被告本来是好人帮人却被人讹上。即使是被告是撞了人,但谁也拿不出证据,这样的判例一出也会使后来者引以为戒。

如果每个判例都不偏废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大家在帮人时就不会有什么顾虑。因为即使自己成为被告,也并不可怕,对方必须拿出足以让法庭采信的证据才能有胜诉的可能,而这种证据必须存在于扶人者肇事事实这一前提,否则这样的证据是不会凭空得来。

所以说,法官的判例很重要,判例带动风向!

“老人倒地无人管”一再上演,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问题出在南京法官,当时他的一句话,不是你撞的 为什么你要扶,是中国人的道德最少沦丧30年 ,几十年的学雷锋活动白做了 ,正是因为他的一句话 ,讹诈人的人越来越多 ,做好事的成本太高了 ,每个人都只能明哲保身 ,不做坏事儿已经是好人了 ,想做好人好事, 成本太高 做不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