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杀惜后为什么不把阎婆一并杀掉以绝后患?
以宋江的为人处事和做事风格,他是不可能杀掉阎婆的。
这种事情如果换作是武松和鲁智深,阎婆必死无疑。如果换作是李逵,阎婆死得会更痛快。问题是宋江既非武鲁那种遇事快刀斩乱麻之人,更非李逵那样的粗人莽汉。宋江本是个文笔小吏,骨子里毕竟还是个文人,别说是阎婆,既便是阎婆惜,他也是被逼得走头无路才动手杀掉。因为不杀阎婆惜,对方就要去官府告发他私通梁山贼寇,那就一切都凉凉啦!
在《水浒传》全书中,宋江除掉杀了一个阎婆惜以外,再没有亲手杀过一个人。既便是黄文炳和刘高夫人那种陷害他的人,也都是由别人替他动手杀掉。
由此可见,宋江不到万不得已,自己是不会动手杀人的。关于这一点,《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先生掌握得非常精准。
宋江不杀阎婆有以下几点原因:
1、阎婆并不知道晁盖送来的信和黄金,因此对宋江并不构成重大威胁。
宋江杀掉阎婆惜后,立刻在灯下烧掉了晁盖写来的那封信,毁掉了证据。而阎婆对这些是一无所知的。因此阎婆对宋江并不构成重大威胁。
另外,阎婆毕竟是长辈,她和女儿阎婆惜想的并不一样。女儿只想吃喝玩乐,而阎婆当初之所以极力撺掇这门亲事,就是想老年有个依靠,摆脱贫困交加的苦日子。因此,阎婆既不赞成女儿和小白脸张文远的私通,也希望宋江和女儿阎婆惜重归于好。出事当天晚上宋江之所以住在阎婆惜处,就是被阎婆生拉硬扯来的。
因此,宋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没有杀掉阎婆的动机和缘由。
2、宋江的工作性质,脾气秉性和处事方式,决定了他不会轻易杀人。
前面说过,宋江毕竟是个文人,作为县衙里的押司,既不亲自审案,也不动手打人,只是做些案头的文字工作。他脾气温和仗义疏财扶贫济困,素有山东及时雨的美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决定了他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轻易杀人的。
3、事实上阎婆也确实没有对宋江构成伤害,倒是张文远在中间上窜下跳。
事发后宋江逃走,阎婆没怎么闹,倒是宋江的同事张文远由于和阎婆惜有染,开始上窜下跳地闹腾起来。他先是到现场找来宋江的公文袋和压衣刀作为物证,又提出去宋江老家捉拿宋江。可见宋江有个交友不慎的弱点,错不该当初把张文远领到阎婆惜处喝酒,等于是引狼入室。
总结:
事隔半年后,宋江回家探望老父,被官府捉住。这时阎婆已经病故,张文远也没有了追究的兴趣。加之宋江平时就与知县和同事们的关系较好,便给他轻判了剌配江州牢城了事。
至于后来宋江酒后在浔阳楼上题反诗,那是又一回事,和阎婆已经没有关系了。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宋江当时不杀阎婆的理由是充分的,也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后患。
宋江杀惜后为什么不把阎婆一并杀掉以绝后患?
宋江是什么人?是精通宋朝法律专耍笔杆子的刀笔吏。杀阎婆惜是保命,因为阎婆惜撑握了宋江通匪的物证,如果阎婆惜要告官,依宋律宋江必死无疑。所以宋江杀了阎婆惜,立即烧了晁盖的信,毁灭了证据,留下斗殴误杀的现场,迅速逃离了现场。
宋朝法律对死刑控制较严,除十恶不赦大罪以外,对斗欧误伤致死判罪较轻,对这点宋江是最清楚不过了。所以采取了稳住阎婆,先赢得了逃跑的时间。如果杀了阎婆,就是节外生枝,做实了故意杀人。宋江不会傻到这个份上。
宋江不杀阎婆给自己开脱罪责留了条后路,凭借宋江的人脉关系,杀个小妾阎婆惜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后来事实也确如此。
宋江杀惜后为什么不把阎婆一并杀掉以绝后患?
从《水浒传》书中去看,宋江原本并无杀死婆惜之心。怎耐,阎婆惜以招文袋中宋江私通梁山的书信黄金为要挟,在宋江相继答应她三个条件之后,依然不依不饶,索要更多黄金,扬言要告上公厅。
宋江这才怒心直起,按捺不住,以刀相逼,在婆惜大喊:"黑三郎杀人了!"事及败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情急之下,杀死阎婆惜。
常言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然,两害两并取其轻。宋江身为刀笔押司,宋朝律法岂能不晓,私通梁山賊寇,那可是附逆谋反的大罪,是要祸灭九族,已入万劫不复境地,势难回旋。杀死阎婆惜,不过一己之罪过,难及族亲。
再说,从书中去看,宋江杀阎婆惜内幕因由,阎婆并不知晓,谈不上什么以并杀死以绝后患!
另外,阎婆得知女儿被杀,相对冷静,颇有心智,虚意与宋江周旋。还就后半生养老事宜,和宋江达成默契,假作并不告官。
及至二人到达县衙门侧,方才拽住宋江大喊:"杀人贼在这里,!”吓得宋江慌作一团,忙掩其口,为時已晚,公人聚拢,众目暌睽之下,再杀阎婆,岂不再铸新罪,那就更谈不上绝什么后患了!
宋江杀惜后为什么不把阎婆一并杀掉以绝后患?
阎婆是老江湖保命有一套!
先回答问题,宋江杀惜后为什么不把阎婆一并杀掉以绝后患?我的回答是宋江本来就不想杀阎婆惜,错杀后,没有杀阎婆,原因是阎婆是老江湖保命有一套。
我们看看:阎婆惜的父亲去世后,无钱办丧事,求了宋江,宋江非常爽快,不但帮她们解决了棺材,又给了她们十两银子,解决了她们的燃眉之急。阎婆非常感动,当即表示:“便是重生的父母,再长的爹娘。做驴做马。报答押司。”后来,阎婆去谢宋江时,见宋江家没有妻子,将女儿送给宋江作外室,为的是报答宋江的救济之恩。
但因为宋江“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阎婆惜就和张文远打得火热,“并无半点儿情分在那宋江身上”,宋江又听得了一些风声,就不去阎婆惜处。
对于阎婆来说,宋江是她家的恩人,同时又是她和女儿的生活来源——自从阎婆惜嫁了宋江,她们母女的生活大为改善。如果宋江从此和阎婆惜不再来往,对于阎婆来说,不但是会背上“忘恩负义”的恶名,也会断绝了生活的来源,这可急坏了阎婆。因此,“阎婆累使人来请,宋江只推事故,不上门去。”宋江不来,阎婆自己上门去请。
来请宋江的阎婆,先陪着十二分的小心:“便是小贱人有些言语高低,伤触了押司,也看得老身薄面,自教训他与押司陪话。今晚老身有缘得见押司,同走一遭去。”把责任揽在了女儿阎婆惜的身上,表示自己会教训女儿,请求宋江看自己的面子上去自己家中。宋江不愿前去,阎婆着了急,说了实话:“我娘儿两个下半世过活,都靠着押司……。我女儿但有差错,都在老身身上。”好说歹说,终于将宋江缠回了家。阎婆又怕宋江走了,又缠着宋江喝酒。恰好唐牛儿来找宋江,在宋江的眼色指使下,唐牛儿说是知县有要紧事召见宋江,这样的手段当然瞒不过阎婆,她不但揭穿了唐牛儿的谎话,还动手打了唐牛儿,她把唐牛儿此时的行动,看成了“破人买卖衣饭,如杀父母妻子”一样十恶不赦:因为在她眼中,此时的唐牛儿,就是要打破她和女儿饭碗的罪人。
虽然,她也知道,唐牛儿的行为是受宋江指挥的,但她却不敢向宋江发火,只有把气都出到了唐牛儿的身上。
宋江离开阎婆惜处后,却发现装着晁盖书信的招文袋遗留在阎家,又回去取,争执中,杀了阎婆惜。
听到阎婆惜叫“黑三郎杀人也!”阎婆赶紧上楼。宋江告诉她:“你女儿忒无礼,被我杀了。”阎婆还以为是开玩笑:“押司,休取笑老身。”直到见了尸身,才相信是真。
见到女儿被杀,阎婆的第一反映是“苦也!却是怎地好?”对于突如其来的祸事,她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猛然间,根本不知该怎么办。宋江保证“随你要怎地”之后,阎婆开始有了主意,她说:“这贱人果是不好,押司不错杀了。只是老身无人养赡。”
女儿被杀,阎婆岂不痛心?但她却说因为女儿不好,宋江杀得不错,“只是老身无人养赡”。听了这样的话,宋江的心也就放了下来,许阎婆“只教你丰衣足食便了,快活过半世。”
阎婆还给宋江出主意:“押司,只好趁天未明时讨具棺材盛了,邻舍街坊,都不要见影。”宋江要写“批子”让阎婆自己去取,阎婆不同意,“批子也不济事。须是押司自去取”,宋江认为阎婆“也说得是”,“两个下楼来。婆子去房里拿了锁钥,出到门前,把门锁了,带了钥匙。宋江与阎婆两个,投县前来。”
到了县衙附近,阎婆“把宋江一把揪住,发喊叫道:‘有杀人贼在这里!’吓得宋江慌做一团,连忙掩住口道:‘不要叫。’那里掩得住。”有做公的人相劝:“押司不是这般的人。有事只消得好说。”“阎婆道:‘他正是凶首。与我捉住,同到县里。’”
原来,阎婆所说的“贱人果真不好,押司不错杀了”,并不是她的心里话,只是为了稳住宋江才这样说的。至于后来她一定要宋江亲自去找棺木,更是别具深意,只有这样,才能将宋江带到县衙跟前,才能让人拿下宋江——阎婆的心计实在让人心惊。她岂不知这样一来,她的下半世的生活也成了问题?但是为了给女儿报仇,她也就顾不得了。在临出门时,她还要将门关好,锁上,为的是保护现场。如此巨大的打击,要是一般人早就懵了,可是阎婆除了开始时有些慌乱以外,竟能有条不紊地实施她的计划,她的冷静,也让人心惊。
阎婆的一切都算计得非常精妙,她果然如愿以偿:将宋江带到了县衙前,也见到了一些做公的,她满以为他们会将宋江拿下。可是,她没有算计到的是,那些做公的,和宋江关系极好,“都不肯下手拿他”,又加上唐牛儿来搅局,宋江趁机逃跑了。
把女儿送给宋江,为了报恩,到最后却要向宋江报仇,从报恩起,却以报仇为结局;一心想到和女儿靠着宋江平安过完下半世,却断送了女儿的性命,这也是阎婆所没有算计到的。从上面的描写可以看出,阎婆很聪明,是个老江湖,所以她没有被杀,但是她的一生实际上很惨的。
宋江杀惜后为什么不把阎婆一并杀掉以绝后患?
宋江不是杀手而是小吏,无论是心理上还是意愿上都没有连续杀两人的企图。更主要的是他并不想杀人,杀阎婆惜也是慌乱之中气急之下的举动。阎婆惜无意间看到了宋江遗落在她家中的招文袋,招文袋里除了有一条黄金之外更要命的是还有一封梁山寨主写给宋江的亲笔书信。作为郓城县衙门里的官员与梁山寨主书信往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宋江犯了私通匪寇谋反朝廷之罪。这是当时的宋江承担不起的罪名。
宋江得知招文袋忘在阎婆惜那里之后心情是格外着急。因为阎婆惜虽然名义上是他的小妾,但俩人的关系早已名存实亡,阎婆惜水性杨花,早就背地里跟宋江的下属张文远勾搭成奸了。阎婆惜恨不得把宋江这根眼中钉肉中刺给拔掉,宋江很清楚招文袋落到阎婆惜手里将会让自己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因此宋江十万火急的赶到阎婆惜处索要招文袋,因为有把柄在阎婆惜手上,宋江一开始是和颜悦色,希望阎婆惜能把招文袋归还自己,但阎婆惜执意不肯竟然威胁要到官府告发宋江。真是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宋江一听阎婆惜要告发他,于是怒火中烧,上前去抢,两个人厮打在一起。原著中详细叙述了宋江杀阎婆惜的经过:
宋江狠命倒出那把压衣刀子在席上,宋江便抢在手里。那婆娘见宋江抢刀在手,叫“黑三郎杀人也!”只这一声,提起宋江这个念头来。那一肚皮气正没出处,婆惜却叫第二声时,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颡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兀自吼哩。宋江怕他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
宋江抽出刀来起初并无意杀阎婆惜,他大概只是想威胁吓唬阎婆惜,但是阎婆惜一喊杀人倒是提醒了宋江。宋江一不做二不休将阎婆惜杀死。
至于阎婆并无大的罪过,她作为阎婆惜的母亲是希望女儿能够跟宋江在一起的,有了宋江这个靠山自己跟女儿起码可以衣食无忧吃喝不愁。另一方面,宋江把杀死阎婆惜的事告诉阎婆时,阎婆表现得非常冷静,并没有大喊大叫大吵大闹,而是先用言语把宋江稳住。宋江被阎婆的假象迷惑,被阎婆哄骗到衙门时,阎婆这才露出真面目:
那婆子约莫到县前左侧,把宋江一把扭住,发喊叫道:“有杀人贼在这里!”吓得宋江慌做一团。
阎婆在衙门里大喊宋江是杀人犯,宋江此时已是六神无主,已经不具备再杀阎婆的能力和机会了。
当然了,自己的女儿惨死在宋江刀下,作为母亲阎婆的举动也是可以理解的,女儿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就这么被杀死了,做母亲的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从道义上来说阎婆是不能被宋江杀死的,否则宋江好汉的名声就无从说起了。
总之,阎婆惜死不足惜,不影响宋江的形象,但是阎婆无论如何得活着。女儿死了,自己再被杀,那《水浒传》的头号人物宋江就不是好汉而变成杀人恶魔了。
宋江杀惜后为什么不把阎婆一并杀掉以绝后患?
宋江杀惜是万不得已,他不是武松,血溅鸳鸯楼见谁杀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