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腥风血雨,只有极少数人能躲得过,对吗?
腥风血雨,明枪暗箭。波澜壮阔,风云际会……
知道的,这是退休后的王大爷,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下野后的孙传芳呢!
要想把晚年过的如此“精彩纷呈”,可以参考一下王大爷的做法!
首先,你要对子女不公平,区分对待。以至于他们天天打架。直接打到报警的那种!
王大爷有一儿一女。他给儿子结婚买房子,给闺女结婚买柜子。他说,按老例,“姑娘不分家”。所以,没必要给闺女财产。给闺女留财产,就是害了闺女了。他可舍不得。他就害儿子。
可甘蔗不能两头甜吧。
在给儿子买了房子之后,养老总得靠儿子吧!在老头要去医院看病,要哪里办事的时候,儿子都不露头。说自己忙。王大爷只好找闺女。闺女倒是厚道,反正就这么一个老人了(她妈妈早就走了)咱就多跑跑吧!
时间长了,王大爷也觉得不合适了。他怕姑爷不乐意,于是,悄悄告诉姑爷,我身下这套房子以后就留给你们了。
谁知,姑爷又跑去告诉了王大爷的儿子:以后,老头我们管,但是,老头现在的房子归我们。
“不能够!”儿子坚定的说!
儿子率领着自己的儿子,带着自己的老婆以及丈母娘和大小舅子(人多势众呀)一干人等,慷慨激昂的奔赴打架现场。找老头算帐来了!这帮人一辆吉普愣没装下,后边还得跟一辆七座小轿车,再加俩电动……
好吗!浩浩荡荡的出发!这车队跟来外宾赛的,这个热闹呀!
到院里下车集合!进屋开打!
街坊邻居倒是都赶上了,全都不睡午觉了,一帮老头老太太,都跑外边,站好地界儿,抻脖观瞧,集体吃瓜!
最后是,110,120集体出动,大爷和大姐夫坐120走,他们是进医院的那拨,大舅子 和儿子坐警车走,他们是进局子的那波。丈母娘自己走着,其他人开车后边跟着…… 为嘛这么安排呢?
据说各有原因!
其实,这个血雨腥风的结果。来自王大爷儿子长久以来的的一个执念:所有财产都是我的。姐姐只有伺候父母的义务,没有分割财产的权利。
这就是家庭教育的产物。也是王大爷年轻时埋下的祸根!
……………………
当然,活色生香的晚年生活,不只这一个版本。你也可以参考一下李大爷的事迹。这个版本也很适合拍成狗血电视剧。
李大爷的老伴那年得了脑梗。歪在炕上,需要人照顾。于是,一个保姆大姐就来到了李大爷的家里。据李大爷的闺女说: 太可气了!我们怎么遇到这种人了!
为嘛呢?
保姆伺候的不好吗?不是!天地良心,是保姆伺候的太好了!李大爷太满意了!满意的老头直蹦!
至于李大妈就没人管了,谁知道呢?反正她也不会说。没多久,李大妈给腻歪死了(这是他闺女下的定义)。
李大妈一死,保姆三个月后填房。什么?您说这太快了!不快!这是天津卫,在我们北京城,前一阵,有一位文学前辈,创下了老伴去世后,二十天续弦的吉尼斯纪录!(我就纳了闷了!家父当年走的时候,我操持的全部手续。二十天,死亡证刚到手,户口还没消呢?如今的办公效率真高呀!)。
废话不讲,老头再婚。七十岁的新郎,四十岁的新娘,喜结连理。五十的大闺女不参加他们的婚礼。上坟地哭她妈去了……
保姆大姐是享福了。什么金镯子,大钻表都带上了!天天吃馆子,逛商场。一百二一盒的奶油草莓🍓,三百多的大榴莲,可劲造!天呐!我都疼的慌。
我疼嘛?我疼李大妈呀!她以前买菜都是“不上超市,上早市”,穿衣“不上商场,上市场”!唉!老太太节俭一辈子,都留给保姆了。哪说理去!
吃这么多好东西,你倒是长良心呀!没有!这个保姆人不咋地!前年,李大爷摔了一跤,半身不遂了,保姆说:“我不是保姆了,离婚!我可不伺候!”
她依法拐走了半套房子,价值两百多万呢!还有金银细软,汽车一辆。气的李大爷,半身不遂立马就改成“全身不遂”了。李大爷的闺女也打上门来了!
血溅津门!哦!不对,是血溅家门!
嗡嗡嗡,又拉走了!
……………
其实,人老了不可怕,咱就抱璞怀素,安然处之。
留点老本,有个老屋,善待老伴,聚个老友。自己勤快点,对子女能搭把手就搭把手,不能就少给人家添麻烦。积极锻炼,乐观豁达……
这就是一个安稳如意的晚年生活。
至于有的人,能把自己的老年生活变成狗血剧,也是自己把握不好,好多都是年轻时埋下的祸根。只不过是在晚年的时候爆发了。
还是天津人大妈说的好:“别瞎惹惹!现在的日子都过的去。太平盛世,家家吃的大米白面带荤腥,人人穿的整整齐齐暖衣服。别不知足了!还要怎么着!你看那过不好的,好多都是纯属自己惹惹出来的祸!”
这话我赞成!
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腥风血雨,只有极少数人能躲得过,对吗?
答:做好“避免血腥”的功课!
1、退休,意味着需要休息,如果充当“保姆”,那么等于自投罗网。
2、千方百计延长全自理能力,是老人家们的必修课。
3、为了晚年不受苦,必须转变老观念。
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腥风血雨,只有极少数人能躲得过,对吗?
老来难,人人都说老来难,可是有谁又能躲得过呢?不论你是贫穷与富有,到了老年疾病都会找上你,让你活受罪呀,所以人们都要想开一点,珍惜当下,活在当下,快乐生活每一天吧。管他狂风与瀑雨!笑对人生笑对死亡!
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腥风血雨,只有极少数人能躲得过,对吗?
我奶奶96岁时去世。奶奶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一年能去两趟镇子,几年能进趟城。十几年才坐次火车。
奶奶从小就开始种地,种了一辈子地。从会种地的那天起,就学会了抽旱烟。抽旱烟是奶奶这辈子最大的嗜好。
奶奶有几亩地,这几亩地就是她的养老钱。在谁家住,地就归谁家种。奶奶还间四下漏风的破房子。房子不值钱,宅基地值钱,在谁家住,破房子就归谁家用,宅基地也归谁家。
二叔和小叔都想和奶奶住在一起。"老儿子大孙子,老人命根子"。奶奶一直和小叔小婶住在一起。奶奶的地和破房子就归小叔小婶用。二叔总说奶奶偏心。因此二叔和小叔兄弟俩也没少吵架。二婶和小婶几十年也相互不说话。在农村,这都见怪不怪的事,太多了。
去世的那天早晨,奶奶一如平日到房前的小菜园里薅草。农民从来不在自己家里的菜园里用化肥,一是用化肥要花钱,舍不得。二是潜意识里也知道化肥这玩意儿用多了不好。奶奶太老了,不能蹲着干农活,只能坐在地上一点一点往前蹭着干活。
早上五点多下地,七点多回到屋里。小婶已经做好了稀饭。奶奶进屋,坐到炕沿上。对小婶说:不吃了,脑瓜子有点疼。小婶还不高兴,说"要知道不吃,就不做了,粥放到中午就馊了,白瞎了。"
奶奶端起烟笸萝,卷了支旱烟,点上,坐在炕沿上,哈着腰,慢慢的吸完。半晌,对小婶说:困的慌儿,躺会。
说完,奶奶打开炕柜,拿出三十多年前我爸领着奶奶进城,奶奶自己选的装老衣服,里外穿上后,平躺炕上。
临进中午11点,小婶发现奶奶已经走了。96岁。
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腥风血雨,只有极少数人能躲得过,对吗?
每个人的晚年怎么会都沾上“腥风血雨”四个字?
六十岁后可称晚年了,大多数人都过的不错。我们都八十多岁了,周圍同龄人也和我一样,身体无大碍、衣食无忧、儿女孝顺,知足快乐,过的不错。个别人常年有病生命煎熬,可以用“腥风血雨”形容,但并非“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腥风血雨”!生命终至情景难定,如同蜡烛奄奄一息,或平静祥和或面非全非,那是临终而已。并非是晚年生活。
个人酌见,不当请见谅!(2021.10.22周五)
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腥风血雨,只有极少数人能躲得过,对吗?
这个是自然规律。也有的老人闭上眼睛就去了天堂。有的老人九十几还写书哩,我七十岁觉得自己像少女。关键在于心态。生死相依的,庄子的亲人死了,不流一滴泪,他说人生下来即带着死的影子。一样生来百样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