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108位好汉,为什么最后命运掌握在李师师手里?

说梁山好汉最后的命运掌握在一个女人手里, 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其实,京城名媛李师师在梁山招安的过程中,不过是在皇帝那里吹个枕边风,起到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最后决定招安的因素并不在她那里,而是取决于梁山的实力。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宋江带领的梁山人马,攻城拔寨所向披靡,两赢童贯三败高俅,直到把朝廷重臣高俅都活捉上了梁山。在如此强大的实力面前,朝廷想短时期剿灭梁山已是不可能的事。

正是在如此力量对比下,见到梁山自己主动上门乞求招安,愿意为朝廷甘效犬马之劳。对于朝廷来说,正好可以借坡下驴,岂不是个一举两得之举。

相反,如果梁山没有强大的实力,皇帝不可能理会这个茬,还招什么安,出兵剿灭就是了。如果是这种情况,别说你一个李师师,就是十个李师师的枕边风也未必吹得动。

二、以毒攻毒,消除异己,绝对是一个上佳的谋略。

梁山被招安后,朝庭根本没有立即对梁山好汉们封官加爵,而是立即派去北伐辽国南征方腊。直到消灭了方腊起义军,活捉了方腊,梁山人马自己也折损大半的情况下,朝庭才对剩余的人员授予官职。这个时候,梁山原有力量已经是强驽之末,根本没有东山再起的能力了。

既便这样,高俅蔡京等奸臣依然不放过梁山人马,依然以皇帝御赐美酒的名义作掩护,暗中在酒里下了慢性毒药,把卢俊义和宋江害死,彻底了断了梁山这个心腹大患。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招安是北宋朝廷走出的一步妙棋,即消除了梁山的异已,又平息了南方的叛乱,一举两得。

而李师师在其中确实起到了作用,但这个作用并不是主要因素。至于说,梁山好汉的命运掌握在了一个女人手里,确有些言过其实了。

水浒传108位好汉,为什么最后命运掌握在李师师手里?

水泊梁山108将,在《水浒传》中描述的,个顶个的都是豪杰,好汉,因为种种原因聚集在一起,共谋发展的故事。话说这领头的,就是及时雨宋江。宋江之所以获得“及时雨”这个称呼,是因为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宋江总能第一时间送来关怀,不吝啬金钱去帮助身边的穷朋友渡过难关。一来二去,宋江在众好汉心中几乎是成为了“仁义”的化身,大哥带头走的路,一定没错。其实我们现代社会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事,无论是企业中还是交朋友的过程中,一旦认可了对方,经常会说:“您说吧,您指哪我打哪!”

而宋江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特别大的人,非常传统,一心所想就是报效国家,报效朝廷,从没想过要造反征天下。奈尔当时朝内奸臣当道,在皇帝面前没说过梁山什么好话。宋江这个苦闷啊,真是报国无门,这帮老哥们,我也不能带着他们当一辈子土匪啊,他们子孙辈怎么办?难道子子孙孙都要落草为寇?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得知皇帝最近特别喜欢一个戏子,叫李师师,甚至还打通了皇宫到李师师妓院的地道,一有时间就去李师师这里缠绵。宋江就想拜托李师师在皇帝面前为梁山说两句好话。但是怎么能说动李师师呢?宋江回头看了一圈手底下的兄弟,论情商、论长相,那是没人比得上浪子燕青啊!就是你了!宋江让燕青用美男计、苦肉计,博取了李师师的同情,最终虽然没有见到皇帝,但是也把意思传递给了过去。

其实客观看一下,宋江也是无奈之选,梁山上众兄弟,大多数都是惹了人命官司而上山的,而且很多人和朝廷官员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很多人心里还是非常抵触诏安的,但是没办法,谁让自己大哥非要往这方面走呢,从“忠、义”的角度来看,大哥选择的事情,做兄弟的肯定无条件支持,纵使自己内心有不愉快的地方,也会至死不渝。所以在诏安的时候,大家都跟从宋江,接受了朝廷的诏安和封赏。

但是这人心啊,随着事态的发展,都会发生各种各样微妙的变化。梁山众人在进入编制以后,立刻就成为了炮灰集团,北上抗辽,在抗辽的过程中,梁山众人表现优秀,大获全胜,没有一员大将阵亡,可以说是非常理想的结果。但是在战斗的过程中,这些人看到太多和自己并肩战斗的战友死在了眼前,众人充分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性。所以在抗辽回来以后,很多人内心都非常疲惫,有点战争后遗症的意思,所以皇帝下令梁山众将去征方腊的时候,就有人找辙不去了,尤其是在朝廷里抱了大腿的。宋江这些事都看在眼里, 其实他心里有失落,也有欣慰,自己的初衷不就是让这些兄弟有一个好的未来吗?所以一些人找辙不去的,他也都表示了祝福。

在征方腊的过程中,梁山众将死伤惨重,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让大家看清了一个道理,朝廷这是纯把我们当炮灰啊,那里有战争就让我们去,这早晚给梁山众将都给消耗完了,是一条绝户计啊,但是大家又是有苦说不出,你接受了诏安,不能又反了吧?反反复复更会惹得让人看不起梁山。所以最后征完方腊以后,以李俊为首的一批将领,中途就离去了,没有跟随大部队回京,宋江这时候,也是万念俱灰,我是想为大家某一个好出身,而不是想让大家这么无休止的战斗,消耗殆尽啊。所以能走的能送的能留的,宋江都一一表示祝福。回京以后,被赐毒酒,宋江明知是毒酒,也喝了下去,哀莫大于心死啊。就是有人对于宋江毒死李逵这个事觉得做得过分,其实我们客观想一想,李逵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一个孩子,我们看到过很多凄惨的故事,母亲照顾脑瘫儿40多年,在自己快要去世的时候,毒死了儿子,然后自己服毒自尽。宋江很明白,李逵在离开自己以后,要么被人当猴耍要么被人当打手,以他那个脾气,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环境里,早晚被人坑害,与其这样,还不如跟我一起走呢,也省的以后受罪。最后吴用和花荣的选择,也是让人很是唏嘘,值得不值得?也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其实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有很多人有很多朋友,但是知心的没几个,甚至没有。有时候我特别羡慕梁山兄弟之间那种深厚的情谊。古话说的好,人生第一知己足矣。用心待人,以诚相待,遇到知己的时候,好好珍惜,因为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知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水浒传108位好汉,为什么最后命运掌握在李师师手里?

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水浒》中的人物,题主称好汉,可有人称贼寇,杀人犯,恶瘣,小人胆小也不知该道他们该叫什么,也只好就事论事,称他们为古典小说《水浒》中塑造的人物,既为人物,那么想活下去就应该属于常理。宋江不傻,知道想带领梁山集团里的人员活下去,只有投降或招安,可当朝统治阶级早已把他们判为反贼,思前想后只有皇帝宠爱的美女这条唯一充满人性的道可行,于是下大功夫,收买李师师,理所当然美女也是江湖中人,也能理解宋首领地苦衷,答应与天子,皇帝说情,赦免宋江一伙,归顺朝庭。所以《水浒》一伙命运掌握在一个女人手里。纯属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情理之中。OK,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了。

水浒传108位好汉,为什么最后命运掌握在李师师手里?

在《水浒传》中,她有胜过潘金莲的美貌,有孙二娘的侠气,亦有顾大嫂的义气。她出身青楼,汴京名妓,通晓音律书画,聪慧侠义,风流多情,色艺双全的奇女子。

然而这位奇女子,就是像一个谜一样的女人----李师师。

话说宋江为了招安之路煞费苦心,为了能将“被招安”这个事情告知当今皇上,苦于没有了门路,宋江一伙决定通过徽宗皇帝的相好京城名妓李师师的路子,希望她能给皇帝吹“枕边风”,使自己真心实意的招安之情让皇帝知道,这也是梁山唯一的途径和最后的选择。

梁山首先花钱搞定了李妈妈,顺利得见李师师。她可是宋徽宗的心肝宝贝,风月场所阅人无数,什么场面没见过。她聪明,宋江给钱,她收财办事,笑脸迎客,举止优雅,谈吐得体,娴熟的交际手腕不得不令人叹服。

其次梁山派出美男,既有颜值担当,又风流倜傥的浪子燕青,为了赢得李师师的好感,去接近她。

燕青的文艺范,什么遍体花绣、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还有箭法武艺,相扑了得。绿林好汉与青楼女子的惺惺相惜,梁山的“美男计”大功告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顶天立地的燕青计高一筹,成就了这姐弟情缘。

最后,侠肝义胆的李师师向皇帝引荐了燕青,燕青报告了宋江所想招安之事。可以这么说,没有李师师,宋江的招安就是个梦。

在水浒世界的另一面,让大家看到一个惊鸿一瞥的风尘女子,左右了梁山好汉的身家性命,影响了当代政治,李师师无愧于宋代风尘女杰之一。

以李师师回应秦观的和诗末句“为我流白潇洒去”作为她的完美注解。

水浒传108位好汉,为什么最后命运掌握在李师师手里?

这个女人就是大宋京城第一名妓:李师师。

但她并不是掌握108位好汉命运的人,她只不过是为梁山“诏安”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罢了。

宋江当时想“诏安”却没有门路,就派燕青去找李师师,让李师师把“诏安”的想法转达给大宋皇帝宋徽宗,李师师便成了梁山与朝廷联系的“桥梁”。

梁山为什么要找李师师呢?

这还要从李师师、燕青、宋徽宗三人的关系说起。

燕青曾经被官府追铺,慌不择路跑到了李师师家里。“浪子燕青”的外号可不是虚的,确实长得太帅了,而且能吹拉弹唱,多才多艺,李师师一见燕青就芳心荡漾,喜欢上了燕青。两个人的关系暧昧,燕青还把李师师拜为姐姐。

燕青受宋江委托去找李师师,李师师肯定愿意帮助燕青,“诏安”的事便有了着落。

再说宋徽宗,一个大宋皇帝嫔妃如云,怎么可能和一个妓女有联系呢?就因为李师师在京城的名声太大了,是王公贵族纷纷争宠的对象,也传到了宋徽宗的耳朵里,吃腻了宫廷“佳肴”的宋徽宗也动心了,也想吃点“野味”,于是就在高俅等人的怂恿下,偷偷穿着便服去见李师师。宋徽宗一见李师师就神魂颠倒,被彻底迷住了。此后就经常光顾李师师的青楼,李师师知道宋徽宗的身份后,也不敢再招待其他人了,成了宋徽宗的“私宠”。自然,李师师在宋徽宗跟前是能说得上话的。

结果,李师师把梁山“诏安”的事传达给宋徽宗后,宋徽宗便召见燕青,并派遣太尉宿元景前去梁山“诏安”,“诏安”的事就成功了。

如果没有李师师,梁山“诏安”会落空吗?

梁山既然已经有了“诏安”的心,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与朝廷取得联系,李师师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办法而已,没有她,梁山也许会有其它办法,最终都能达到目的。

实际上,梁山在找李师师的时候,已经有过两次“诏安”的经历:第一次是御史大夫崔靖提出“诏安”,宋徽宗就派太尉陈宗善前去梁山“诏安”,结果被高俅搞砸了,而且还发生了朝廷两次征讨;第二次是高俅攻打梁山失利,想单独除掉宋江,便修改了“诏安”诏书,被吴用识破诡计,双方大战了一场而终。也只有这第三次,燕青通过李师师亲自面见了宋徽宗,“诏安”才最终成功。

也就是说,李师师并非是决定梁山108位好汉命运的人,真正掌握梁山命运的人是宋江,他才是让梁山走向灭亡的罪魁祸首。

水浒传108位好汉,为什么最后命运掌握在李师师手里?

在《水浒传》中,梁山一共经历了三任首领,分别是第一代首领王伦,第二代首领晁盖,第三代首领宋江。由于从梁山长期发展以及个人的利益考虑,宋江坚持选择招安之路。这条路走得非常艰辛,因为这些好汉都是朝廷不待见的人,甚至还有很多都是朝廷要抓的人,你说朝廷会随便同意招安的吗?

当然了,这其中肯定是有朝廷奸臣在使坏,所以很难成功。经历了种种困难,宋江和他的智囊团们最终相出了一个无奈的办法,那就是将梁山108位好汉的命运,掌握在了一个女人手里,他千方百计去讨好京城第一名妓李师师。李师师是宋江的希望,因为宋江可以通过李师师,跟皇帝直接联系上,这样就避开了朝廷那帮奸臣的阻挠。

其实,梁山好汉很少有对女人真心好的,可他们最终的命运,却掌握在了一个女人的手里,这对于宋江来说,肯定也是不爽的,或许对他来说,李师师不过就是个放大版的阎婆惜,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特别是对那些梁山好汉来说。

而对于原著作者来说,引出李师师这个角色,正好是一个契机,通过李师师,上传天听,既能表达得相对和谐,不会显得突兀,具有连贯性和传奇性,符合小说的意境。另外,通过某种思维,表达了上层社会沉迷纸醉金迷,忽视人间疾苦,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说呢?欢迎留言分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