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和王婆有什么关系?

西门庆和王婆的关系,可以按先后三个层次来分析。

第一个层次,街坊邻居的关系。

西门庆在阳谷县城里是开生药铺的,家里颇有钱财,生性风流,好拈花惹草。他与官方素有往来,却没有什么实职官衔。人们出于讨好的心态,故称他为西门大官人。

王婆在阳谷县城里是开茶馆的,除了这个正业,平时还给人保媒拉纤,从中挣点零花钱。开茶馆是主业,保媒是副业。茶馆天天营业,保媒是搂草打兔子,捎带着干。

至于西门庆管王婆叫王干娘,纯粹是一种拉关系套近乎的称呼。北宋年间晚辈称呼女性长辈,干娘是一种流行的叫法。如今对女性长辈只能叫婶子或者阿姨,不可能随随便便叫干娘的。

所以,在此之前,西门庆和王婆虽然彼此认识,先前并没有来往,只是都住在阳谷县的街上,街坊邻居而已。

第二个层次,相互利用的关系。

西门庆闲着没事遛达逛街,路过潘金莲楼下,与关窗户的潘金莲偶尔见了一面。在此之前他既不认识潘金莲,也不知道她的丈夫就是街上卖炊饼的武大郎。不过,见到潘金莲以后,西门庆立刻被对方的美貌所吸引,风流好色的毛病立马就犯了。但是,怎么才能接近潘金莲呢?这才想到了王婆。

王婆与潘金莲住对门邻居,两人低头不见抬头见,潘金莲的一举一动皆在王婆视线之内,正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于是西门庆就抓住王婆不放,三番五次央求王婆从中撮合。

而王婆通过做针线活为诱饵,把潘金莲骗到家里来,成全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好事。

王婆如此卖力充当皮条客,当然是想从西门庆那里得到好处。而西门庆也甘愿付出银两,求得王婆从中相助。二人一拍即合,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各得其所。

在这个阶段,西门庆和王婆就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第三个层次,共同犯罪的同谋关系。

当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奸情败露,武大郎提出要把此事告诉武松,王婆和西门庆都慌了神,知道武松出差回来绝不会善罢甘休。为了掩盖此事,首先是王婆提出,由西门庆从自家生药铺里拿来砒礵,让潘金莲把毒药掺在武大吃的药里,毒死武大焚尸灭迹,让武松回来后查无实证。结果一切真就按照王婆的计谋得以实施,武大郎为此一命归天。

当然,这个计划也等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武松回来后,为兄报仇,把他(她)们三人一起送上了西天(这已经是后话了)!

总之,到了第三阶段,西门庆和王婆的关系,由于形势的变化,二人已经变成了共谋犯罪的关系。

结语:

以上就是西门庆和王婆从街坊邻居,到相互利用,最后共谋犯罪的三个关系。如果再进一步说,就是同赴断头台,到阴曹地府作伴的同伴关系。

西门庆和王婆有什么关系?

在阳谷县城,出现了西门庆,王婆和潘金莲。西门庆是一位有权有势的人,王婆是一位闲得无聊的老妇人,潘金莲是一位花似如玉的少妇人,也就是武松的哥哥武大郎的媳妇。简而言之,西门庆,王婆,潘金莲,这三人一不是朋友关系,二不是亲戚关系,仅仅是街坊关系。

西门庆和王婆有什么关系?

嫖客与老鸨的关系,互相利用狼狈为奸的关系。潘金莲的堕落跟王婆有直接的原因,要不是她在中间当联络人穿针引线,提供房屋等便于幽会的场所,潘金莲或许也不会在害人害己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王婆为了贪图西门庆给与的那点蝇头小利,宁愿丧失人性把原本好端端的潘金莲往火坑里推。虽说是苍蝇不盯无缝的蛋,但是如果不是王婆花言巧语迷惑潘金莲,潘金莲或许还能跟武大郎安安生生的过日子。毕竟起初潘金莲对王婆的诱惑是持谨慎和拒绝态度的,这说明潘金莲并不是一开始就坏,而是在坏人的误导下一步步变坏的。

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王婆贪图西门庆的银子,西门庆则利用王婆与潘金莲邻居的便利关系图谋通过王婆穿针引线跟潘金莲勾搭连环,可以说是各取所需。潘金莲则成了双方眼里的一块肥肉,王婆拿潘金莲当钓饵,西门庆则是张着大嘴贪婪的鱼。

王婆除了担当西门庆与潘金莲苟合的联络人之外还起到了为西门庆出谋划策承担狗头军师的作用。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小心翼翼但是西门庆与潘金莲的龌龊行径还是被武大郎知道了,在郓哥的帮助下,武大郎直接堵门捉奸。见事情败露,西门庆竟然吓得躲到床底下去。最后潘金莲拿话激他,西门庆这才从床底下爬出来,将武大郎打伤。

武大郎在病中威胁潘金莲要将她和西门庆的丑事告诉弟弟武松,他说:

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们却自去快活!我死自不妨,和你们争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服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你若不看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

潘金莲吓坏了,跑去找西门庆想办法,没想到西门庆也变怂了,最后不得不求助王婆。王婆不慌不忙给西门庆和潘金莲出了个下毒杀害武大郎的毒计:

王婆道:“如今这捣子病得重,趁他狼狈里,便好下手。大官人家里取些砒霜来,却教大娘子自去赎一帖心疼的药来,把这砒霜下在里面,把这矮子结果了,一把火烧得乾乾净净的,没了踪迹,便是武二回来,待敢怎地?

王婆真正是心狠手辣,不仅如此她还亲自指导潘金莲给武大郎下毒的操作步骤。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最毒不过妇人心。

最后当然是西门庆、王婆、潘金莲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一条船上的贼。多行不义必自毙,武大郎死后,武松替兄报仇,潘金莲被武松剖腹挖心,西门庆则人头落地。至于王婆罪恶深重被官府判决凌迟处死。三个罪魁祸首都落得可耻的下场。

西门庆和王婆有什么关系?

古代人口不多,县城也不会很大。即便是现在的县级市,若论起人际关系来,来来往往的也差不多都相互认识,更别提过去了。

西门庆和王婆是早就熟识的,西门庆算是阳谷县的上层名流,和县衙也有着不错的关系,而王婆呢,摆茶摊是假,说风情是真,所以西门庆即便不是王婆的老主顾,相互间也是彼此慕名的。

所以西门庆在被潘金莲打了一竹竿之后,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到王婆的茶摊上喝茶,打探消息,伺机动手。

所以呢,两人之间,之前算是彼此熟识,之后算得上是雇佣关系,西门庆雇佣王婆替自己说风情。

西门庆和王婆有什么关系?

水浒传中,王婆为啥要极力撮合西门庆与潘金莲呢?害得她最后招来杀身之祸,其实原因很简单。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点解释。第一点:这点就很明显了,因为王婆是为了贪钱。在水浒传中,西门庆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他开有药铺,生意做得很大,就连做官的都让他三分。西门庆出手也很大方,他托人办事往往很舍得花钱。王婆是一个贪小利的人,他见了钱,眼里面恨不得开花。而巴结好西门庆,就是取财之“道”。

西门庆经常去王婆开的茶枋里喝茶。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西门庆恰好路过潘金莲所住的楼下,潘金莲在开窗户的时候,不小心碰掉了窗户上面的一条木棍儿。然后,木棍落在了西门庆的头上,西门庆抬起头,刚要发火,一看上面的那个女人如此的漂亮,一下子心就软了?

西门庆这个人是一个极其好色的人,看见潘金莲如此美貌,呆了一会儿,连忙说没关系。他走到了王婆的茶坊中,细问王婆这是谁家的娘子,王婆让她猜,他猜了半天,都没猜出来。当西门庆知道这女子是武大郎的妻子的时候,西门庆就完全傻了。

他不敢相信,这么漂亮的女人竟然嫁给了一个如此丑陋的男人。王婆看出了西门庆的心思,于是就从中撮合他,每一次,西门庆就给他很多赏金,并许下承诺,日后还会给很多。王婆的贪心也就越来越大了,她撮合这两个人的劲头也越来越大了。

王婆之所以这样极力的撮合西门庆与潘金莲的第二大原因,就是是出于嫉妒心。众所周知,王婆是开了一个茶坊。其实,她还有一个所谓的兼职,就是媒婆。作为一个媒婆,她撮合了无数对姻缘。但是,做了一辈子媒婆的王婆,竟然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一个女人,会嫁给这么丑陋的一个男人。

她感到不可思议,他甚至想,如果是她从中做两个人的媒的话,也定然不会把两人撮合到一块儿。人都是有嫉妒之心的,只不过有的人可以加以控制,有的人却无法控制。王婆就是一个不善于控制自己嫉妒心的人。由此,她开始嫉妒起了潘金莲与武大郎。

人类的心理都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底层的人,王婆看到一个上层人物娶了一个美貌的女子,或者说拥有了一笔丰厚的钱财,他绝对不会嫉妒的。如果看到一个像武大郎这样的人,突然娶了一个那么漂亮女人,或者突然拥有了一笔丰厚的财富,产生嫉妒之心,也符合人心。

其实,嫉妒潘金莲与武大郎的人何止王婆一人,只不过,王婆她不会控制自己的恶念罢了。王婆的结局很悲惨,他是被官府判了死刑,死的很惨。试想一下,如果不是王婆从中撮合与挑拨,潘金莲或许不会和西门庆勾搭上,武大郎也不可能不会被害死。武大郎的死,完全就是王婆为了钱财极力的怂恿潘金莲毒死亲夫的,可谓是罪大恶极。

由于自己的贪财之心,由于自己的嫉妒之意,所以王婆才极力的撮合西门庆与潘金莲,其结果就是自食其果,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不知道作为看官的您对王婆这个人是什么印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