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印象比较深的文章、文字是什么?
谢谢邀请
给你印象比较深的文章、文字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很有兴趣回答。
回顾多年的读书生涯,印象比较深的文章太多太多了,一时有点无从谈起的感觉。但相对比较,总还有感受特别深的。想来想去,就说说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吧。
看到这个题目,有年轻人恐怕会哑然失笑:都什么年代啦,还谈这个,不会有阅读量啊!
有没有阅读量先不管它。我倒是希望如今的年轻人重读一下这段历史。我绝没有让人忆苦思甜的意思,我也没有那个资格和义务。只是说,如今的年轻人吃的好穿的暖,追着偶象看着剧,这好条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哪怕你是富二代,想想吧,没有先烈你怎么可能富起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时时回顾一下历史,对年轻人成长是有益无害的。相反,如果忘记这些,害处可是大大的。
毛主席写这篇文章是一九三八年五月,距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正好过去十个月。面对敌强我弱的不利局面,国内出现了悲观亡国的情绪。同时还有不切实际的“速胜论”作怪。
《论持久战》不仅全面系统地解答了这些问题,而且对战争的走向,应该采取的方式方法做出了具体的,细致入微的阐述,有理有据地提出了“中国必胜,日本必败”的英明论断,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毛主席用他那一惯的,朴实无华又极具鼓动性的语言,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任何悲观和过早乐观的情绪都应及早丢掉。现在看,说《论持久战》是迷茫道路上的灯塔和指路明灯,一点都不为过。
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毛主席提出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但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在什么条件下,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要有三个条件:
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
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
这个战争要延长多久呢?要看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实力和中日两国其他许多决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很快实现,战争就要延长。但结果还是一样,日本必败,中国必胜!
看看吧。毛主席不是普通人,他可是伟人啊!可他说的话,和我们普通人有区别么?没有,都是大实话。而就是这个大实话,却句句在理,句句拨人心弦。
大家都看过老电影《地道战》,在地道里,民兵队长高传宝手捧《论持久战》给民兵们逐字阅读:“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缺陷的不足”。
尽管它是电影,但我仍然相信,在当时的形势下,《论持久战》对指导抗战的作用,绝对是巨大又不可缺少的。
有些史书和文艺作品都提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也把《论持久战》放在办公桌上,不时提醒部下多看看毛泽东是怎么说的。这才是真正的大师,连政敌都不得不信服。回首过去,普天下能做到这一点的有几人?寥寥无几嘛!
前面说过,《论持久战》成文于一九三八年五月,距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刚过去十个月,正是抗战最困难时期,也是人们对抗战前途迷茫时期。从毛主席提出持久战思想,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战胜利,经历了七年多时间。历史证明,毛主席的论断百分之百正确,抗战正是经历了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这样一个过程。最后的胜利,当然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
可以说,《论持久战》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是毛主席在领导中国人民抗战过程中留下的,价值不可估量的军事思想财富。同时在文章的谋篇布局上,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论准确。再次证明了,毛主席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更是谋篇写作的大家,大师。
如今的我们,在《今日头条》上谋篇写作,想进步,想提高,多看看毛主席是怎样谋篇布局,怎样运用使用文字,应该是好处多多,大有益处的。
限于篇幅,不宜对《论持久战》展开细谈,只能暂谈这些感想。
总之,《论持久战》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文章和文字。它让我对毛主席佩服得五体投地,是心服口服。
您是怎么看的?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给你印象比较深的文章、文字是什么?
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让我铭记于心。
给你印象比较深的文章、文字是什么?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全词把写景、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词的上阕是写景。有概括描写:辽阔的北国漫天飞雪,大地冰封。有具体描写:长城内外,白雪覆盖,滔滔黄河,停止奔流,群山如银蛇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如蜡象奔驰。其中,有静态描写,有动态描写。有想象描写:雪后天晴,红装素裹,更是妖娆。这些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
下阕是议论兼抒情。由江山的多娇,想到为之倾倒的历代英雄,引出一番议论,历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指出他们的不足,最后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全词语言形象、精警、优美。全词114个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字里行间又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都极富形象,“银”“蜡”“素”“红”等词,色彩鲜明,“惜”字很有情味,副词“惟”“顿“略”“稍”,都用得十分贴切,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在议论文字中,如“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只识弯弓射大雕”,不仅形诸形象,而且使人浮想联翩。词中还运用了比喻、借代、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喻成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上的丘陵比喻成许多白象在奔跑,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只识弯弓射大雕”,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具体可感,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意;“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与“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与“原驰蜡象”,“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与“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等等构成了对偶,句式整齐优美,脍炙人口。
总的说来,这首词用词准确、精练,而且形象鲜明,给人很深的印象。
给你印象比较深的文章、文字是什么?
余秋雨写的文化苦旅。如果有时间的话,建议每个有幸看到这段文字的读者拿出一定的时间,在睡前或找一个安静的时间把这本书好好读一读,会给人很多感想和启发。
读书里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都有如一股微风徐徐吹来,给人心灵上的一种慰籍。
给你印象比较深的文章、文字是什么?
谢邀!
影响的文章太多了,以下是部分书单,归类并不严谨,仅供参考:
生活教育:
月亮和六便士
无声告白
平凡的世界
活着
小狗钱钱
老人与海
小王子
爱情:
偷影子的人
伊斯坦布尔之旅
了不起的盖茨比
英国病人
廊桥遗梦
安娜卡列尼娜
亲情伦理:
追风筝的人
穆斯林的葬礼
侦探:
白夜行
无人生还
漫长的告别
祈祷落幕时
其他:
看见
白说
遥远的救世主
给你印象比较深的文章、文字是什么?
谢谢邀请,首先说明由于学习较差所以很早就退学回家了,现在每次想起来的时候心里有无尽的悔意但时间是记忆里最深处的回意了,走入社会以后知道了文化的重要性接触了很多书籍想去补回来所失去的可一切都晚了,所以对我而且最有意义的书籍是a o e …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