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战役的日军是怎么被苏军暴打的?
电影看多了吧?历史的诺门坎战役根本谈不上暴打,只是日苏双方各自碰了碰拳头,然后互有损伤,最后基于各自的国情考虑,选择了罢手!
这个我们可以从双方的伤亡统计来看:首先苏联方面,阵亡9703人,负伤15251人,生病701人,合计25655人。以上数据来自于克里沃舍夫上将的著作《Soviet Casualties and 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20世纪苏联的伤亡和战斗损失),大都是解密数据,可信程度很高。
然后是日本方面:阵亡7696人,失踪1021人,受伤8647人,生病2350人,合计19000人。
从这里看得出来,日军的伤亡是要小于苏军的。
要知道,当时的苏军无论是在人数还是装备上,都占据优势。当时苏联是以一个集团军去打的日军一个军,人数比达到了3:1;而在武器装备上,当时苏联也是碾压级别的。据统计,其在坦克和火炮比例上分别达到了7:1和6:1。
在如此优势的情况下,居然伤亡更大,不得不说,嬴得不是太光彩。
当然,如果熟悉苏联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当时的苏联经历了大清洗,大量的优秀指挥人员被杀,指挥打仗的更多的是一群只知道内部斗争的政委。打仗的时候,球战术不懂,只知道“乌拉乌拉”让人往上冲。
而当时日军出动的可是关东军,虽然他们的装备可能与苏军有差距,但是在战术执行能力上,绝对不弱于苏军。
如果当时不是苏军占据人数和武器优势,如果不是有个会玩儿坦克战的“军神”朱可夫,诺门坎战役的结局多半会被改写。
要知道,在8月20日的总攻之后,虽然面对苏军强大的装甲工事,日军不得不撤退。但是关东军随即便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反攻,可见其并没有怂,谈不上暴打。
之所以停战,是日本大本营方面,见识到了苏军强大的国力,不想树立起如此强大的敌人。这也是关东军一直不服的原因!
日本人在诺门坎可算是见到了什么叫做土豪。
整场战役统计下来,苏军共消耗作战物资8万吨左右,其中弹药消耗达到了3万1千吨,反观日军,全部算下来,也才两千吨左右。当时日军的大半伤亡,就是被苏联人的炸弹给炸的。而且苏联人的装甲洪流,却是挺震撼的。日本人不是没有坦克,但是95式这些坦克在苏联坦克面前,完全没法儿打,没办法,无论是火力还是装甲,两者都不是一个量级。在诺门坎的平原开阔地上,日军打得很憋屈。
经过这样一场战役,日本人认识到,苏联人确实不好惹,所以转而求其次,南下去找英美这些软柿子。这才有了东南亚战役,以及后面的太平洋战争。
所以别看这场战争规模不算大,但产生的蝴蝶效应,还是非常可怕的。
而对于苏联人来说,他们对于日本的态度就是,你别来惹我,毕竟其战略重心是在欧洲,防备德国人。
所以,总而言之,诺门坎战役日军虽然输了,但谈不上暴打!
诺门坎战役的日军是怎么被苏军暴打的?
诺门坎战役,日本关东军被苏军打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情报。
苏军利用外蒙人与草原上牧民的亲缘关系、民族情感,早就在草原上布满了眼线。苏军对日军的动向丶人数丶武器配置都掌握得十分精准,而日军却对苏军的情况,不甚了解。因此,苏军能对日军进行精准打击,而日军对苏军无法作出万全的防范。
2,装备特点。
日本人自“明治维新”以来,一门心思主要针对我国。因此曰军的装备,主要是针对侵略我国而设计的。
日军的火炮不过分追求射程,而十分关注“击数”,日军火炮的“击数”很好,通常日本一门火炮的击数能达到二千击。
苏军的装备,主要针对欧洲强国,所以苏军火炮追求射程,而不过分追求击数。苏军火炮的射程比日军火炮远,只是使用寿命不如日军火炮而已。
3,苏军的骑兵,训练有素,战术素养高。
当日军进驻诺门坎时,日军的阵地在苏军的精确瞄准之下,苏军火炮全部覆盖了日军阵地。由于苏军火炮射程比日军火炮远得多,所以苏军在日军炮击范围之外,而日军则在苏军炮击范围之内。加之,日军不掌握苏军的阵地情况,而且日军还在苏军的严密监控之下。
因此,当诺门坎大战爆发时,日军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之力。当曰军被苏军火炮打垮后,苏蒙骑兵顺势杀出,导致本已乱了阵脚的日军,兵败如山倒。据说此役,苏蒙骑兵追杀日军,达二十多公里,日军尸横遍野,死伤惨重。
诺门坎战役的日军是怎么被苏军暴打的?
1939年5月11日,苏军、盟军和日军、伪满在诺门坎爆发了冲突。此后双方冲突规模日益加大,最终日军战败,参战日军遭到重创。
而这其中,5月11日到6月16日通常当做第一阶段,日本参战部队包括关东军第23师团搜索队约200人和第64联队一部约1058人。战斗结果搜索队差不多全军覆没,而第64联队被击毙151人、失踪92人。应该说单纯从损失率来说,相比后期战斗要轻微的多,所以要是初期都算胖揍的话,后期确实可以算碾压了。
关东军面对苏军打得这么难看,其实是双方总体实力的体现。
日本虽然号称列强之一,但是它毕竟国土面积小,起步晚,底子薄,和西方列强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以工业来说,1939年日本的工业只相当于苏联的1/4。而且自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日本为了维持侵略战争需要,不得不将大量资源投入基本的弹药生产之中,以1938 年为例,弹药生产费占了军械费的76%。这么一来不仅工业发展止步不前,连其他武器的生产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诺门坎战役期间,日本能出动的坦克、大炮质量和数量都远不如苏军。
而在部队数量上,日军实际投入战斗的部队大约有2.5万人,苏军则达到了10万,双方兵力差距也是巨大。日本之所以不投入更多的部队,主要是因为日本因为工业落后,汽车产量少。而诺门坎距离铁路最近也有200公里,日军因为缺乏汽车,部队只能步行到前线,有限的汽车全部用来拉弹药。
更糟糕的是即使这样,参战的部队弹药也严重不足。在战斗期间,日本的82门师属火炮只有3万发炮弹。相比之下,苏军前线到铁路之间距离有600公里,是日本补给线的3倍,但是储备的炮弹达到了60万发,战争期间又补充了18000吨弹药,双方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显然,即使日本投入更多的部队,在弹药运不上去的情况下也是无济于事。
所以诺门坎之战日军是在兵力、武器装备和弹药都处于绝对不利的情况下和苏军作战。而日本指挥官由于过于骄横,没有认识到这一事实,开始居然和苏军玩对攻,结果损失惨重。到后来就没法收拾残局了,败的活该。
诺门坎战役的日军是怎么被苏军暴打的?
这又是一个“谣言式提问”。诺门坎战役初期,苏军并没能碾压胖揍日本关东军。初期苏军在诺门坎地区只有57特别军。其机械化程度尚可,但是就绝对力量而言,难以和关东军派来的几个师团相抗衡。尤其是配属给57特别军的蒙古国军队,战斗力较弱,被日军数次成功偷袭,一时让苏军颇为被动。57特别军之所以能够坚持,主要依靠的是其坦克和摩托化力量,还有在岸边河岸高地上的重炮群。
重炮群占据高地,视生处高,居高临下,对平原上的日军活动一目了然,指哪打哪。在苏军得到大量兵力兵器支援得以发动反攻之前,苏军基本上是靠高地的重炮群支撑下来的。
诺门坎战役的日军是怎么被苏军暴打的?
诺门坎战役是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在远东的一场战争,双方在1939年5月不宣而战,战役延续至8月末结束,整个战国以苏联胜利,日军北进计划夭折而结束。从战果来看,日方宣称有8440人阵亡,8766人受伤,而苏联则宣称击毙6万日军,还有3千伏兵。
日军被暴揍后,日方陆军还特别成立了“研究诺门坎事件委员会”,我们可以从研究结论从看出日军为什么失败。首先是日本陆军没有参加过一战,缺失实战经验,并没有对火器有正确的认识,而苏军则偏向于装备项,因此双方交兵后,日本劣势尽显。其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苏军的后勤补给能力深厚,其能够在距离铁路干线终点750公里的开阔地完成大兵团的后勤补给工作。日军面对苏军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又输了第二招。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苏军拥有很多党、团员,他们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党员在战役中往往冲锋在前,极大的提升了整个部队的作战士气。而日军的《对苏作战法纲要》中并没有提及党员数量和战斗力之间的关系。日军不够了解苏军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日俄战争时期,当沙俄军队遭到侧翼或后方攻击时便会撤退。而苏联红军则坚持作战。例如日军第23师团打击了哈拉哈河东岸的苏军左后方,苏军并没有退却,反而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击,日军不知道的是,苏军没有上级命令是不会撤退的。最后是苏军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也是日军所不能及的。可以说日军对于苏军的认识还停留在沙俄时代,对形势的误判也导致自身作战计划的缺失。因此,日本关东军的惨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了。
诺门坎战役的日军是怎么被苏军暴打的?
诺门坎战役发生在1939年5月初,最终双方9月16日正式停战,以日军第23师团被重创,第7师团被歼灭一部而告终。至于战役初期一般是指6月5日朱可夫到来之前的这段时间。
在初期,双方空中作战日军占有上风。苏军在5月20-31日损失21架作战飞机-17架在空战中被击落,而日军记录则为击落40余架。
当然重头戏的地面作战中日军东百藏中佐指挥的第23师团搜索队被苏军全歼。5月21日,在接到苏蒙军队再次进入哈勒钦河东岸报告后,日军第23师团派出步兵第64联队、东百藏中佐的搜索队和伪满兴安军骑兵支队前往上述地区,计划驱逐越境的苏蒙军队。
日军联队兵力1618人,伪满骑兵464人,他们共装备7门火炮。搜索队兵力为骑兵105人、装甲车中队90人,一共拥有6挺轻机枪、14挺车载机枪、6具掷弹筒、1辆装甲车、14辆汽车和卡车。
在根本不清楚苏蒙军队实际兵力的情况下,日军基于日俄战争的经验和盲目自大,兵分三路。5月28日凌晨,苏军发现日军搜索队,很快苏军坦克第11旅开始与日军交战。到了中午,日军搜索队被苏军包围。搜索队急忙向步兵联队求援,而此时该联队也陷入苦战之中,要知道此时苏军在河两岸兵力有3000人左右。
晚上,日军也通过夜袭进行反攻,没想到发现苏军兵力越来越多,苏军增援的摩托化步兵第149团也投入了战斗。
5月29日凌晨开始,苏军三面接近搜索队的阵地,激战到下午,搜索队只剩下25人。随着苏军共识越来越猛烈,苏军坦克和装甲车突入了日军防御阵地,5辆喷火坦克投入了最后的战斗。战斗到下午6时,日军搜索队被全歼。
5月30日,日军第23师团接到联队攻击受阻电报后,派出援军1个多大队前来增援。下午5时援军与联队会合。5月31日,在无法收容搜索队尸体后日军撤离战场。
整个作战,日军阵亡159人受伤119人失踪12人,损失1门火炮、19挺机枪、10辆汽车和卡车及1辆装甲车。当然,苏蒙军代价也不小,损失369人,损伤装甲车10余辆。
综上所述,战役初期苏军还谈不上碾压和胖揍日本关东军,真正的好戏要在8月份的反攻才得以体现。对于日军来说,此时依然没有真正意识到苏军的战斗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