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刘宏是真的昏君还是利用宦官来掌握平衡?
纵观刘宏所作所为,昏君无疑!
天上掉了个大馅饼!公元168年正月的一天,汉帝国的京都雒阳夏门外的万寿亭,人山人海。寒风凛冽中,一帮冠冕朝笏的文臣武将,整齐地排列两边。
一连串的白盖小车,在一大批铠甲鲜亮的御林军护卫下,来到万寿亭前。从最前面的一辆白盖小车中,走出一个12岁的碎娃。在官员们的匍匐行礼下,碎娃换乘了一辆豪华的青盖车。
在御林军的扈从下,青盖车直接驰入金碧辉煌的皇宫。
第二天,汉宫德阳殿。文武百官山呼万岁,碎娃端坐在御座,南面称孤。
碎娃便是大汉帝国解渎亭侯刘苌的儿子刘宏,当今的汉天子。
说什么利用宦官来掌握平衡?碎娃摇身一变成为汉天子不久,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又发生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宦官的代表人物曹节,因拥戴刘宏有功,进封为长安乡侯。曹节联合长乐五官史朱瑀等,伪造刘宏的诏命,诛杀士大夫的首脑人物窦武、陈蕃等人,大肆搜捕所谓的“党人”,据说,光逮捕就多达1000多人,还借小皇帝刘宏的金口宣布: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以及五服之内的亲戚,通通免官禁锢。宦官集团取得绝对性的胜利。
此时的刘宏,茫茫然,不相知。还恬不知耻地说:“张常侍是俺爹,赵常侍是俺妈!”张常侍者,宦官张让也。赵常侍者,宦官赵忠也。千古奇闻啊!宦官竟成了自己的爹娘,而且出自堂堂大汉天子的“玉言”。刘宏心甘情愿地当个傀儡,开始安心地变着花样玩。
“这官卖亏了,当初应该要他1000万!”刘宏贵为天子,但喜欢给自己置办家业。就像今天某些被查的贪官,千方百计地想尽一切办法,买田买地、买房产,还吃奶般地使劲收取贿赂,搜刮钱财。金银财宝多的一时连皇宫里都放不下,刘宏就存放在宦官的家里。一个叫吕强的宦官都觉得堂堂的大汉天子还置办家产太有点那个丢人现眼,就借机进谏:“天下万物都是陛下的,哪里还需置办家产?陛下乃万乘之尊,贵为天子,不宜置办私产私宅!”刘宏呢?理都不理,依旧我行我素。
刘宏呢,稍懂点事,就在皇宫建了个游泳馆。但明文规定:“凡是来游泳的宫女嫔妃,必须一丝不挂。”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的“裸泳馆”。
刘宏还有一大“发明”:发明了“开裆裤”,但只有宫女嫔妃才有使用权。至于有何用,您懂的!
至于刘宏在皇宫开设自由市场,给狗戴上一品高官的官帽,驾驶着四头驴拉的车在御苑拉风,都可以被认为是荒唐可笑,傻了吧唧。但刘宏公开大肆卖官鬻爵,却将汉帝国的官场弄得乌烟瘴气。
刘宏的卖官,明码标价:二千石的实权高官,2000万文;四百石的小官,400万文;三公,1000万文,卿,500万钱;县长,可议价,看地方富庶贫瘠来买。说白了,除了皇帝和王的职位不卖,其他的都可以商量商量着卖。
有个叫崔烈的冀州名士,本来官已居九卿。但还不满足,就通过刘宏保姆的关系,花500万钱买了个司徒。后来,刘宏又后悔的扣腔子,时不时地说:“这官卖亏了!当初应该要他1000万!”
董卓说:“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
友们没听错,连董卓这样的大奸大恶之人都对刘宏嗤之以鼻。种种荒唐事,试问:汉灵帝刘宏不是昏君是什么?
要俺说:东汉实亡于汉灵帝刘宏!
汉灵帝刘宏是真的昏君还是利用宦官来掌握平衡?
我最近在写作《史上男女那点事儿》,目前主要是写作三国时期的一些事。
为此,我查阅了三国时期的一些历史资料,对于造成这一时期混乱局势的原因,做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我认为汉灵帝的昏聩,是其根本的原因。
汉灵帝刘宏就是地地道道的昏君无疑,利用宦官并非是搞平衡来掌控朝政,而是满足自己的私欲。
汉灵帝刘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汉章帝刘炟的玄孙。世袭解渎亭侯,父刘苌早逝,母董氏。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后,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01
宦官专权
东汉以小皇帝居多而闻名,从第三代帝王汉章帝之后,大多都是小皇帝。
之所以喜欢立小皇帝,就是太后希望临朝听政,外戚希望专权擅政。
建宁元年(168年)正月,汉桓帝驾崩,皇后窦妙临朝问政。
桓帝无子继位,窦妙就与其父窦武等商议,确立河间国刘苌儿子解渎亭侯刘宏为皇位继承人。
刘宏继位,改年号建宁,成为东汉第十一位帝王,是为汉灵帝,年仅十二岁。
大将军窦武因定策刘宏继位有功,其族人加官进爵,从此窦氏外戚权倾一时。
窦武依赖太傅陈蕃主持朝政,而陈蕃大量启用在第一次党锢时受处罚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后即达成一致意见,密谋铲除宦官。
八月,窦武指使尚书令尹勋等弹劾并逮捕黄门令魏彪,为进一步弹劾宦官罗列罪名。
九月七日,尹勋写给窦武的密章被长乐五官吏朱瑀获得,事情败露。朱瑀将此事通知宦官王甫、曹节等人,众宦官歃血为盟,当晚发动政变。至次日清晨,窦武、陈蕃等人均被灭族或被流放交州,窦太后被迁徙到南宫云台居住。
宦官取得政变的成功,史称“九月辛亥政变”。
宦官彻底掌控了朝政,小皇帝成了傀儡,朝臣形同虚设,一切政令皆出于宦官。
灵帝在位二十年,是宦官在汉朝历史上最长的统治时期。
宦官的编制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在灵帝时更是有增无减。
灵帝一次就曾经册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称“十常侍”。
建宁二年(169年),宦官曹军病重时,灵帝任其为车骑将军,在曹节死后又追赠为车骑将军;
中平元年(184年),又任命中常侍赵忠为车骑将军,负责对讨伐黄巾起义将领的论功行赏。
早期,中常侍王甫、曹节深受灵帝宠信。王甫被司隶校尉阳球害死,曹节病死后,张让和赵忠便又成了灵帝宠信的宦官,灵帝甚至将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呼张让为“阿父”。
由此可见,灵帝对宦官的依赖程度。
小皇帝总以为外面的大人们,想着法子跟自己过不去,就以为身边的太监听话,跟自己一条心。
中平五年(188年),灵帝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统率,以此来制约大将军何进的军权。
君权与臣权自古以来就是一对矛盾,君强臣弱,君弱臣强。
作为权力核心的帝王,利用宦官制衡朝臣,也是通常的方法。
汉灵帝利用宦官来限制朝臣的权力和士族的势力,也未尝不可。
至于汉灵帝是不是昏君,那就看看他利用宦官都干了些啥。
02
荒淫无道
通过“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们彻底控制了朝政,专权跋扈,无恶不作。
宦官们在洛阳修建的宅邸都非常高大。
有一次,灵帝到永安候台登高,想观看洛阳城。
宦官们害怕灵帝看到他们的宅邸,就进谏说:“天子不适合登高,登高则百姓离散。”
灵帝居然听信,便作罢。
光和元年(178年),灵帝在其母亲董太后和常侍们的教唆下,又开始卖官鬻爵。
朝廷公开宣布可花钱买到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等部门的职位。
具体的规定是:
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
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
除了固定价格外,还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增减。
一般是年俸两千石的官位标价两千万钱,四百石的官位标价四百万钱。
段颎、张温等人虽然功劳很大,声望也很高,但也必须交足了钱,才能登上公位。
到后来,这个现象愈演愈烈,官吏调遣、晋升、新官上任都必须先交钱,一般是先交二十五年以上年俸收入才可上任。
许多官吏都因为无法缴纳如此高额的“做官费”而弃官。
那么,朝廷弄了这些钱都干了啥哪?
灵帝成年后,就会玩啦,为供自己享乐,就把卖官的钱用于西园建设。
中常侍吕强进谏说:“天下财物都是陛下的,何必还分公与私?”
灵帝不听,卖官的政策一直持续到灵帝驾崩。
内宫无驴,一小黄门就精心挑选了四头驴进宫。灵帝如获至宝,每天坐着小驴车在宫内玩耍。起初还有个驾驭者,后来干脆自己亲自驾驭。官僚士大夫竞相摹仿,驴价陡涨。
等大家都玩驴的时候,灵帝对驴就失去了兴趣,开始玩狗。
又有宦官别出心裁,将狗打扮一番,戴进贤冠、穿朝服、佩绶带,摇摇摆摆去上朝了。
灵帝一见,不禁拍掌大笑,赞道:“好一个狗官。”
满朝文武虽感奇耻大辱,却心疼买官的一大笔钱,敢怒而不敢言。
灵帝在后宫仿造街市,设置各种商店、摊贩,让宫女嫔妃装扮成商人叫卖,另一部分装扮客人来买。卖唱的、耍猴的,应有尽有。
灵帝混迹其中,玩得不亦乐乎。
其中的货物,都是搜刮来的奇珍异宝,被贪心的宫女嫔妃都偷偷顺走啦。
由于你多我少,也就暗地里争斗不休,灵帝啥也不知道。
中平三年(186年),灵帝在西园修建了一千间房屋。从南国进献荷花,名叫“夜舒荷”。
灵帝命令宫女们都脱光了衣服,嬉戏追逐。
有时自己高兴起来,也脱了衣服跟她们打成一片。
灵帝给这处花园赐名“裸游馆”。
即便如此,灵帝还从容的问侍中杨琦:“朕与桓帝相比咋么样?”
杨琦说:“陛下要和桓帝比,就像虞舜和唐尧比德一样。”
灵帝多少还知道好赖,不高兴啦,说:“你真是个硬脖子,真不愧是杨震的子孙,死后一定也会招来大鸟的。”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诸葛亮一言道尽汉末混乱的根本原因,就桓灵二帝的所作所为,天下不乱,没有天理。
这种朝廷还要它作甚?
我无意为董卓、曹操、袁绍、刘备、孙权等人解脱,老百姓就期望能过几天安稳日子,谁做皇帝无所谓。
”党锢之祸“,那些士人们,死的有些冤枉,但极力维护这个堕落朝廷的也是一帮士人,比如号称儒学大宗的孔融之类,极力维护汉室,究竟意义何在?目的何在?
是为了社稷,为了天下吗?
那就应该早日改朝换代。
不喜勿喷!!!
汉灵帝刘宏是真的昏君还是利用宦官来掌握平衡?
小编先说出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汉灵帝是个好女色,不思上进的皇帝。但不至于一无是处。灵帝是东汉最后一个握有实权的皇帝。当年汉桓帝死的早,没有子嗣,于是外戚们着急啊,东挑西挑,最后选了当年只有十二岁的刘宏即位,这就是汉灵帝。说起来汉灵帝还算是汉桓帝的侄儿,但是他亲生老爹,也就是小地主,出身于小门小户,怎么也没有想过家里居然会出个皇帝。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刘宏出身很低,背景很差,没有受过学术的熏陶,更没有接受艺术的培养,骨子里就没有做好皇帝的基因。
末代昏君,短视无能,其蠢如猪,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卖官鬻爵,视财如命。这是一般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吧!
我们先说他不足之处1.公开卖官。
其实自古以来买卖官位的事情有很多,但是他们都私下交易且所得的钱都是用于国家建设的,但汉灵帝不同,他明码标价而且允许贷款买官最后将钱放进自己口袋中。
2.好女色
汉灵帝让后宫所有的女子都穿着开裤裆,是有着自己的目的的,只要他看上了哪个女子,不管是宫女,还是妃子,都可以马上到床上去寻欢作乐,都不用脱衣服了,在汉灵帝看来,要做什么都非常方便,但是这种做法,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在现代,都是不被人们所认可的。
3重用宦官
但是他平生做法也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
1.宦官再强也是皇帝的奴才,大地主们想的是和皇权博弈,让自己利益最大化,所以维护宦官才是皇帝的工作,皇帝想要对宦官下手,大地主们都是笑死了,推波助澜、落井下石、主动递刀,进宫帮你杀。
2.再说他同意的州牧制度,虽然间接导致了汉朝的分崩离析,但是我们看荆州刘表,幽州刘虞,兖州刘岱,益州刘焉,扬州刘繇,徐州陶谦……如果没有预知未来能力,这个选择哪里有问题?
3然后黄巾起义,汉灵帝任用的皇甫嵩、朱隽、卢植哪个不是能征善战的名将。就算是顶替卢植的董卓,也是西凉名将。
4.汉灵帝的老师有陈蕃,之后担任太傅的是胡广,胡广教了几年,也死了,朝廷也不再设太傅一职。
汉灵帝对胡广非常敬重,胡广的葬礼场面之宏大,本传称: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
熹平六年,汉灵帝还怀念胡广的恩德,便让画师画胡广和黄琼的像,挂在宫省之内,还让议郎蔡邕为胡广写颂词。说明他对老师十分尊重
5.重视儒学,在熹平年间,太学的儒生因为师从不同,而产生争议,兰台的藏书也成了重点战场,汉灵帝采纳蔡邕、李巡的建议,让他们组织人力,完成了对五经等儒学经典的校勘整理,并刻在石头上,立在太学门外,让天下的儒生学习参考。
6
汉灵帝刘宏是真的昏君还是利用宦官来掌握平衡?
首先,要看昏君的定义是啥?吃喝玩乐,骄奢淫逸,不顾民间疾苦的,亲贤臣人,远佞臣,这叫昏君。这个定义上,汉灵帝昏君一个。但是历史,也要看当时的历史。因为即便是昏君,也不妨碍他利用宦官来实现朝堂的平衡。对一个朝廷来说,如果改朝换代或者发生政变,大臣还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或者其他途径,正常为官,治理百姓国家,实现自己入仕的愿望,但是皇帝不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皇帝的结局就是被杀或者好一点的就是被圈禁到死,时时刻刻处于监视之下。所以相对于大臣,汉灵帝也是给了自己身边的宦官更多的权利和信任。这和个是一个必然的命题,任何皇帝都不能免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