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冯梦龙写的《东周列国志》是100%真实的吗?
感谢邀请!《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小说,大家千万不要将其当做史书来对待!《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就好比《三国演义》,自称“编年取法麟经”,并取材于《战国策》《左
-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都曾经流亡外国,最终成就霸业,还有谁有这样的经历?
燕昭王姬职,战国时代著名的君王。他在位时期,燕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姬职本来是燕王哙的儿子,其母亲易后乃是秦国的公主。姬职曾经常年在韩国作为质子,直到燕国子之之乱被平定后,赵武灵王(赵侯雍)护送姬职回到燕国继承王位,称昭王。他在位期间,礼贤下士,燕国先后攻败了东胡、箕子朝鲜、联合五
-
重耳放火烧山只为逼介子推出来,却将介子推烧死,你如何评价这个历史典故?
寒食节,清明节这个问题提得很应景。因为后天就是清明了,明天就是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晋文公落难的时候,卫国看他是个落难公子而不接待他,卫国的农民都看不起他甚至捉弄他,没有人愿意施舍一点饭给他吃。饥寒交迫之时,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一块肉割了下来,配以野菜
-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为何下令放火烧山,又为何在三天后痛哭不止?
这个问题问得好啊,这是介子推,清明节的来历呀,今天就是寒食节。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叫重耳,在外面流浪了十几年,有一次饿得非常的难受在卫国。介子推就割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补充营养。说到这里感觉有些恶心。晋文公后来知道之后感动不已。我只是奇怪他为什么不恶吐。这是人肉啊,重点是
-
晋文公回国夺位后,为何非要报复卫国?
晋文公“报复”卫国的举动,堪称古代谋略运用的经典。此次行动中,各种谋略与各色活宝共舞,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道奇观。卫与晋文公的私人恩怨晋文公当年流亡时,曾经路过卫国五鹿。卫国压根不鸟他。结果,公子重耳只能找“野人”讨要了一点吃的,才勉强支撑了下来。堂堂大国公子,被卫国逼成了个要饭
-
秦国送重耳回国继位,为何晋国马上就翻脸跟秦国抢生意?
这是两位霸主之间一次双赢的合作。让我们看一看这段历史,学习古人的智慧。天子向秦晋求救周天子东迁以后,苦逼是苦逼,但再苦逼也是天子呀!所以,王室内部依然时常上演权力的游戏。前636年,游戏玩大了,太叔带跑去联合北方的狄国回来争夺铁王座。周襄王吓得赶紧向秦、晋求救!希望他们联合勤王。
-
骊姬之乱,如何导致夷吾、重耳各自逃亡?
西周末年,晋文侯姬仇的弟弟姬成师被封在了曲沃,后世称其为曲沃桓叔。当时曲沃的面积比晋国国都的面积还要大。曲沃桓叔就犹如诸侯中的诸侯一样,实力日益壮大。曲沃桓叔的儿子是曲沃庄伯,随着曲沃势力的壮大,逐渐对晋国王室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到了庄伯儿子曲沃武公时,不可一世的曲沃武公杀死了晋国
-
晋文公重耳掌国后封赏群臣,为何不赏介子推,真的只是忘记了吗?
忘记的可能性更大,重耳贤名天下尽传,而且晋国春秋第一土豪,犯不着赖你这点恩赐。原因一,重耳老头六十多了才当国君,春秋时代七十岁都叫古稀了,而且那是也没啥保健品之类的,重耳忘性大点很正常。原因二,要封赏的人太多了,重耳带着团队游走列国的时候,各种拉帮结派,到处欠人情,最后还要靠秦穆
-
晋文公重耳为何流亡在外十九年?
晋文公之所以会在国外流亡十九年,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无法留在国内。简单来说,只要晋文公留在国内,必死无疑。他爹在世的时候,他爹要杀他;他哥哥侄子在位的时候,也不欢迎他。这样一来,晋文公除了在国外流亡,自然没其他的选择了。至于说为什么晋文公的这几个至亲,他爹他兄弟他侄子都要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