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为什么阻止赵匡胤迁都洛阳?

赵光义不想让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政治势力,随着迁都土崩瓦解。

迁都自古就是一件国家大事!历史上的迁都的事例很多。中国历史就有10次比较重要的迁都:

1.盘庚迁殷 ——商朝政局稳定,诸侯来朝,遂逐渐强盛;

2.平王东迁——翻开了东周时代的第一页;

3.秦迁咸阳——秦国势力向东大步推进,对秦国后来的统一中国的大业创造了重要的先决条件;

4.晋室南迁——将中断的晋王朝的皇统又延续了起来,是东晋的开始;

5.孝文迁都——鲜卑人开始了一场全面的汉化运动,实现了融入中华民族的目标;

6.海陵南迁——金国成功地由一个边疆王朝转化为了一个中原王朝,在政治上大大有利于女真人的统治;

7.元迁大都——蒙古政权逐渐实现了中原化,为元帝国最终稳固对中国的统治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8.永乐北迁——固然有“天子狩边”的豪情,也有重建明朝政治中心的原因。朱棣的迁都北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清迁北京——满清政权的汉化速度异常迅速,并且很快就在汉族地区站稳了脚跟,对清朝历史的影响极其巨大。从此,清王朝以北京为都城,开始了对中国长达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

10.国府迁渝——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打破了日本侵略者通过攻破中国首都南京速战速决使中国屈服的企图。之后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赵匡胤为甚迁都?

主要有两点:居安思危;父死子继。

后周大将赵匡胤篡位,全盘接受了后周的天下。新兴的北宋王朝,仍然将帝都建在开封。开封城,历史悠久。据史记载: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就在开封一带建都217年,史称老丘。商朝,在开封一带建都27年,史称嚣。战国时,魏国君主魏惠王迁都开封,时称大梁。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 称之为“东都”或“东京”。赵匡胤建立的大宋王朝,建都东京开封府,历经9帝、168年。大宋王朝是开封历史上和中国封建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经济文化发达、社会生活繁荣。大宋东京城富丽甲天下,繁荣兴旺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八荒争凑,万国咸通”,就是史书对当时大宋都城开封繁华的最好描述。

可是,开封城存在最大的一个弊端:地势低洼,易攻难守!河道纵横,最怕水淹!历史上水淹开封城的事件数不胜数。秦水淹大梁,刘邦水灌废丘……

自从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政权,开封城就失去了屏障,门户大开。可以这么说,北宋的灭亡和失去燕云十六州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说,迁都?!是武将出身,具有战略眼光的赵匡胤最想干的一件事。此时北宋王朝的帝都——开封,远不如洛阳的军事地理位置重要。居安思危,赵匡胤自然想迁都洛阳。

赵匡胤登基称帝,离不开一帮“好哥们”和亲兄弟。亲弟弟赵光义,为哥哥赵匡胤称孤道寡跑前跑后,忙的不亦乐乎。赵匡胤当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建国后,赵光义水涨船高,随着多年的苦心经营,偌大的开封府早已牢牢地掌握在赵光义的手中,成为赵光义最大的势力范围。俺也不想质疑什么“金匮之盟”?俺只知道先有“父死子继”后,才有“兄终弟及”。“唐宗宋祖”之一的赵匡胤也不例外,当然想将锦绣江山传给自己的儿子。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年龄资历等诸多原因,赵匡胤就是将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弄到火箭上,也无法将弟弟赵光义超越。没办法,迁都洛阳,先离开赵光义的势力范围——东京开封城。

奈何,赵匡胤的迁都洛阳的计划遭到群臣的激烈反对。以赵光义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就是赵匡胤迁都的最大障碍。一些权贵虽忠于赵匡胤,但他们早已习惯了开封城的生活,根本不想动一动,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更别提什么“大动干戈”去搬家。

据说,贵为皇帝的赵匡胤,独自一人灰溜溜地跑到洛阳转了一圈回来,再不提什么迁都洛阳了。

这就是历史,无奈的历史!

赵光义为什么阻止赵匡胤迁都洛阳?

因为当时的洛阳破败不堪,无法满足需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