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之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汉宣帝),为何要灭霍光家族?
霍光有罪,罪在公然包庇其妻霍显。然,罪不至于灭族!但,霍显之罪,实乃十恶不赦!放在大汉帝国乃至任何封建王朝,霍显所犯之罪,绝难逃灭门之祸!
忠臣霍光,有功于汉帝国江山社稷汉帝国博陆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刘彻临终的托孤重臣,兄长便是大名鼎鼎的“威震边陲,飚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的冠军侯——霍去病。霍光的舅舅卫青、姨妈卫子夫更是汉帝国的风云人物。
汉武大帝刘彻的老儿子刘弗陵,七岁继位后,权倾朝野的霍光,呕心沥血,精心辅佐。忠诚勤恳,持心公正,勤劳国家的霍光,奠定了中国历史上的“昭宣中兴”。
霍光死时,汉宣帝刘询昭告天下:“辅孝昭皇帝十有余年,遭大难,躬秉谊,率三公、九卿、大夫定万世册,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功如萧相国。博陆宣成侯光宿卫忠正,勤劳国家。”
忠臣霍光,有罪于汉帝国皇帝刘询但霍光死后不到三年,被霍光推上皇位的刘询大开杀戒,霍光的家族即被诛灭,光长安城中,就有数千家被牵连惨遭族灭。
东汉史学家班固一针见血地说:“然霍光不学亡术,闇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刘询和皇后许平君是结发夫妻,也是患难夫妻。作为“罪人”之后的刘询,当时娶妻都很困难,正是许平君给了刘询莫大的温情和家庭的温暖。刘询登基为帝,什么都可以让步于权臣霍光,唯一据理力争的就是立许平君为皇后。
可是,霍光的娇妻霍显,胆大妄为,为让自己的亲生女儿霍成君当上皇后,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派人毒杀了皇后许平君。霍光查了查去,知道是霍显所为后,只气得浑身颤抖,猛掴了霍显一记耳光后,左思右想,在亲情和国法之间竟然选择了包庇妻子霍显,为日后的抄家灭门埋下了祸根。
忠臣霍光,能治国却不能治家霍光堪称“治国之良臣”,但治家却很失败。其妻霍显,杰出的“坑夫”代表,品行也不端、又不守妇德,还整晚在霍光面前大吹枕头风。今天又推荐提拔这个,明天要推荐重用那个,俨然以“地下组织部长”自居。霍光呢,有点耳根子软,基本都是满足自己的小娇妻,一时间,霍显身边聚集了许多阿谀奉承之徒,利欲熏心之人。
在当时流传甚广的一首著名乐府诗《羽林郎》中便有如下诗句:“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上面这首诗说的就是霍光的家奴冯子都狗仗人势的恶行。就是这么一个府中的刁奴,霍光信任有加。霍光死也没想到,自己的尸骨未寒,冯子都就和自己的遗孀霍显眉来眼去,暗送秋波,光明正大地干起没羞没臊的游戏。最后,不知天高地厚的霍显,还妄想谋反。
……
霍光留给世人的教训:“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汉武帝之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汉宣帝),为何要灭霍光家族?
汉武帝的长子刘据,很早就被立为太子。后来在汉武帝晚年,巫蛊事件之中,刘据自杀身亡。刘据自杀后,他的两个儿子也同时遇害。当时,刘据已经有了一个孙子,名叫刘病已,也被抓到监狱里。汉武帝后来赦免了刘病已,刘病已由其祖母养大成人。
汉武帝去世后,汉武帝的小儿子刘弗陵即位,大权掌握在大将军霍光的手中。刘弗陵身体并不好,在当了十三年皇帝之后,刘弗陵去世,去世的时候并没有留下子嗣。霍光为了能够继续掌权,选择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之子昌邑王刘贺为帝。但是,刘贺到了长安之后,却并不愿意听从汉武帝的摆布。最终,刘贺在做了二十七天皇帝之后被霍光废黜了。霍光废黜刘贺,也是事出突然。当时,他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当时,汉武帝的儿子还有一个在世,这就是广陵厉王刘胥。霍光不愿意一个成年君主在位与自己争权,所以没选择刘胥。汉武帝的三儿子燕剌王刘旦的儿子也还在世。但是,刘旦曾经反对霍光,霍光也不能容忍刘旦的孩子当皇帝。选来选去,霍光选中了来自民间的刘病已,还给他改名为刘询,他就是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后,霍光立即表示要归政于汉宣帝。汉宣帝虽说不到二十岁,但是毕竟从民间长大,知道人情世故。他明白,霍光的归政不过是做做样子。假如自己接受了霍光的归政,刘贺就是自己的下场。于是,汉宣帝说自己还年轻,需要多学习,天下事还要由大将军做主。当时,除了祭祀等事情之外,汉宣帝几乎什么都不管。他也十分怕霍光,见到霍光“若芒刺在背”。一直等到六年后,霍光去世,汉宣帝才真正掌握了政权。
汉宣帝亲政后,汉宣帝和霍氏家族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开始显现。在霍光去世后,朝廷的要害部门依然把持在霍氏家族的手中。霍光的女婿范明友担任度辽将军未央卫尉,任胜为助吏中郎将羽林监,邓广汉为长乐卫尉,赵平为散骑骑都尉光禄大夫负责屯兵事宜,霍光之子霍禹为大司马,霍光的外甥女婿担任光禄大夫给事中,霍光的孙女婿王汉为中郎将。亲政后的汉宣帝逐渐开始收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先后剥夺了霍家人的领兵之权。
霍家子孙并不甘心就此交出权力,在他们看起来汉宣帝此举完全是忘恩负义之举。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霍家人眼看着汉宣帝的逼迫越来越严厉,于是霍家人试图发动一场政变关键时刻,汉宣帝先下手为强,粉碎了霍家人的阴谋。霍光的全部子孙,无一幸免,都被处死。因受霍家谋反而被杀的人多达数千家,整个朝堂为之一空!汉宣帝亲政后,绝对不会允许朝廷之中还有自己不能控制的势力。霍光经营朝堂数十年,盘根错节,影响巨大。汉宣帝要想真正掌握政权,也必须清除掉霍光的势力。
汉武帝之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汉宣帝),为何要灭霍光家族?
霍光是汉朝史上为数不多的权倾三朝的大臣,生前得到了皇帝们的信任,在政绩上也做得很出色的,是汉宣帝认可的功臣。霍光死后,汉宣帝为他举行了浩大的葬礼,赐给他很多的随葬品,并按照皇帝的标准把他葬在了茂陵。然而,两年后,霍家全族被灭。霍光为什么会被灭族
汉宣帝时期,霍氏家族的势力经过长期的积累非常庞大,不管是亲戚还是门生,都遍布在朝廷中,形成了一张很大的势力网。霍光要是有异心,汉宣帝就岌岌可危了。
汉宣帝刚继位时,知道霍光及其家族的势力绝对不好惹,没有接受霍光的还政,所有的政务处理还是以霍光为主。但是他每每见到霍光,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的,心里非常不安,就觉得背上有芒刺一样。加上霍光的妻子显把许皇后毒死了,有怂恿女儿毒害太子,汉宣帝更是怀恨在心。霍光被灭族的直接原因就是霍家人的造反,也可以看出霍光生前忽略了治家。霍光的妻子霍显,生活奢侈,专横跋扈,不满意皇帝对霍光的厚葬,还要把坟墓扩大。霍光死后,汉宣帝削弱了霍家的势力,让霍显和霍氏一族很不甘心。
他们开始计划造反,他们谋划先除掉丞相和许广汉,再利用太后把汉宣帝废掉,拥立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帝。结果这件事被揭发,霍禹被处以腰斩之刑,出了霍光的女婿告发免责外,其他的人不是被诛杀就是自杀,被灭门,就连时任皇后的霍成君也在废黜十二年后自尽。这件事也牵连了当时不少家族被灭。
霍光还有后人吗
自从谋反案后,霍光的家族全部被灭了,他的儿子霍禹也被斩杀了,史上没有记载他有子孙留下来,所以从直系着一脉来说,霍光绝后了。
但是在《汉书》有记载:元始二年的时候,霍光从父兄弟的曾孙霍阳被封为博陆侯,享受三千户的食邑。从父在古代是叔父或伯父,也就是父亲的堂兄或表兄,那么霍阳只能算是霍光父亲家族的后代,已经不是霍光的九族了。
霍阳的受封意味着西汉皇室承认了霍阳为霍光家族的后代,博陆侯是承袭了霍禹的侯爵,也就是继承霍光这一族的荣耀。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霍光还是有后人的,虽然是其父亲宗族的子孙。
霍光从政将近四十年,是当时无可取代的权臣。霍氏家族势力盛极多时,皇帝都要忌惮几分,为霍家的灭门埋下祸种。霍光有个极品妻子还有不识好歹的后辈,直接让汉宣帝一锅端了。霍光死后,没有直系子嗣,但是有一个叫霍阳的父辈宗族的后代继承了他的香火。
汉武帝之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汉宣帝),为何要灭霍光家族?
我们先来说说霍光的发达史,霍光的发达和一个人密切相关,那就是霍去病,霍去病是汉武帝时代抗击匈奴的名将,他能够站到历史的舞台上与卫氏家族的显赫一时有密切关系。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卫子夫是一个传奇,她出身极其贫寒。她的母亲卫媪是平阳侯府的仆人,和姓卫的男子生了几个孩子,霍去病的生母卫少儿就是第二个女儿,是卫子夫是姐妹。卫少儿与在平阳侯府做小吏的霍仲孺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后来霍仲孺回家娶妻生下了霍光。而卫氏家族里还有一个很杰出的将领,也就是卫媪的一个儿子卫青,他其实是卫媪与一个姓郑的小吏私通后生的儿子。所以卫家和霍家也是有点混乱的,与普通大家族是完全不一样的存在。只有汉武帝这样不做寻常事的皇帝才会重用这样有才华有能力,但是出身混乱的子弟。
霍去病是汉武帝的宠臣,霍去病死后,爱屋及乌,汉武帝就把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留在了自己身边,霍光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才,他本人从德行角度看,挑不出什么毛病,辅佐了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代。虽然权倾一时,霍光从未动过谋权篡位的念头。
但是有一件事情,霍光家族是彻底惹怒了汉宣帝,那就是汉宣帝的皇后之位人选。汉宣帝在民间的结发妻子叫许平君,夫妻两人感情非常好,可是权倾一时的霍氏家族也想保持永远的荣华富贵,他们不允许外人染指皇后位子,必须把霍家女儿霍成君放到皇后的位子上,皇后许平君就成为了霍家人眼中钉和肉中刺。霍光的妻子指使女医官将临产的许平君毒死,将自己女儿成功扶上了皇后的位子。之后还是不满足,试图毒死许平君的儿子太子刘奭,后未遂。这一切已经触怒了汉宣帝。但是霍光是汉朝的功臣,汉宣帝并没有灭族霍氏家族的念头。
霍光死后,霍氏家族权力不断下降,但是他们不知道进退,数十载来,已经养成了身居高位的心理态势,无法承受权力退却后的普通生活,于是谋权篡位的计划诞生了,最后遭到灭族的灾难。霍光虽然是个贤臣,但是他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家族和后代,家族结局令人唏嘘。
汉武帝之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汉宣帝),为何要灭霍光家族?
刘病已灭霍光全家是霍光驾鹤西去后的事。
1.霍光生前作为权臣,对汉王朝有貌似不忠的行为。刘弗陵英年早逝后,霍光处心积虑地物色了昌邑王刘贺来当傀儡皇帝以便自己独揽大权,而刘贺年少轻狂,快马加鞭赶到京城后,不仅没对有恩于己的霍老感恩戴德,还要“励精图治”,到处安插亲信,甚至要收回霍老的兵权,这触碰了霍老爷子的底线。所以,霍老暗中联系有实权的朝臣,经亲示皇太后——自己的亲外孙女后,把上任27天的刘贺废黜了!尽管史书上说刘贺是因为骄奢淫逸、行为荒诞而被废的,但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就事实来看,霍老虽没篡位,但对大汉皇帝任意废立,显然十恶不赦,罪不可恕;刘病已心知肚明!
2.霍光生前,霍夫人瞒着霍老爷子,毒杀了刘病已的皇后许平君;许广君是刘病已流落于民间时的结发妻子,刘病已君临天下后,霍光曾要把女儿嫁他当皇后,刘病已却向朝臣谈起了自己曾有一把宝剑流落于民间了,心有灵犀的朝臣知其意,找来了许广君,刘病已就立许广君为皇后了(故剑情深来源于此);霍夫人敢毒杀汉宣帝感情深厚的皇后,这触碰了刘病已的底线,尽管霍光没参与,但最低说明家风不正,刘病已得知真相后,隐忍不发,还接受了霍氏女为皇后,显然内心已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3.霍光死后,霍氏家族在霍夫人的鼓动下,想谋反,搞叛乱。霍夫人鉴于自己毒杀许皇后的事迟早是要败露的,到时汉宣帝绝对饶不了自己,所以,霍夫人暗中联合朝中大臣欲废除汉宣帝,另立新君。
结果,被汉宣帝先发制人,霍光家被灭族。
汉武帝之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汉宣帝),为何要灭霍光家族?
霍光,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人。他是西汉中叶权臣、政治家,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是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汉武帝在临终时,拜他为大将军、大司马。霍光受命辅政,被封为博陆侯。之后霍光辅佐汉昭帝,消解了上官桀拥立刘旦的阴谋。昭帝死后,霍光废立昌邑王刘贺,拥立汉宣帝即位,掌权摄政,权倾朝野。
本始元年(前73),大将军霍光向宣帝叩请还政于君,宣帝谦让再三,仍委霍光以大任,并对群臣论功行赏。本始三年(前71)正月癸亥日,皇后许平君去世。本始四年(前70)三月乙卯日,宣帝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赦天下。
地节二年(前68)三月,霍光病逝,宣帝与上官太后亲自临丧,并按萧何故制厚葬霍光。四月,宣帝开始亲政。因念霍光的功德,宣帝委任霍光侄孙、乐平侯霍山领尚书事总揽朝政。但他还令群臣常向皇帝报告工作,以便皇帝掌握下情。当时宣帝每五天一听事,使自己始终处于政治核心区域,并未因放权给霍家就让自己失势。
班固曾赞叹曰:"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这是将霍光比作周公旦和伊尹,赞誉不可谓不高。"
汉宣帝刘询也评价说:"故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有余年,辅孝昭皇帝十有余年,遭大难,躬秉谊,率三公、九卿、大夫定万世册,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功如萧相国。博陆宣成侯光宿卫忠正,勤劳国家。"可为何汉宣帝最终还是要亲自埋葬立下如此功勋的家族?
其一,霍光大权在握,危及皇权。司马迁说:"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霍光专权太长时间,而且多置亲党于朝廷,极大地威胁到了皇权。
其二,霍光妻子霍显,毒死皇后许平君。霍显一直想让她的小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便买通御医淳于衍,在汉宣帝即位三年之后毒死了已经怀孕的许皇后,由此被汉宣帝记恨。班固所说的:" 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说的便是霍显。
其三,霍氏家族胡作非为。霍光死后,霍显不但私自扩大霍光陵墓,大兴土木,最后还不守妇道与外人私通。霍家的家奴冯子都在霍光生前很受霍光宠信,没想到霍光一死,霍显竟与他私通淫乱。在当时流传甚广的一首乐府诗《羽林郎》中便有如下诗句:"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其子霍山、霍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四,霍家发动政变,意图谋反。霍光死后,宣帝已经下定决心除去霍家这一心病。起初他并没有追究许皇后的死因,而是先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变动。宣帝调整了霍氏亲信的职位,明升暗降,削夺了他们的实权。眼看着大权旁落,霍家人开始有了危机感,与其让皇上灭掉自己,不如先下手为强。
霍家谋划要利用太后设宴的机会,将丞相魏相、平恩侯许广汉等召来,再让范明友、邓广汉等人用太后的旨意将他们处斩,然后废掉皇帝,立霍禹为帝。但是,这个阴谋被宣帝发现了,除了霍山、霍云自杀之外,其余霍家人均被斩首弃市。因与霍家有关联而被定罪诛灭的达数千人。
至此,这个显赫一时的家族被连根拔起。著名历史学者蔡东藩曾评价霍光道:"伊尹能使太甲之悔过,而霍光徒毅然废立,专制成事,其不如伊尹多矣!然以后世之莽操视之,则光犹有古大臣风,与跋扈者实属不同。善善从长,光其犹为社稷臣乎?"论功绩,霍光是不折不扣的大汉功臣,这足以让他走上巅峰。
司马光也曾说:"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乃复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丛衅积,更加裁夺,遂至怨惧以生邪谋,岂徒霍氏之自祸哉?亦孝宣酝酿以成之也。昔椒作乱于楚,庄王灭其族而赦箴尹克黄,以为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夫以显、禹、云、山之罪,虽应夷灭,而光之忠勋不可不祀;遂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霍光虽然有功劳,但他背后的霍家却是仗势欺人、为所欲为。因而可以说,宣帝最想对付的不是霍光本人,而是飞扬跋扈的霍家。
自古权臣难以简单评价,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临危受命辅佐,拥立昭、宣二帝,延续中兴盛世,功不可没。可其废立昌邑王非人臣之礼,把持朝政总揽大权,朋党势力满天下,约束家族不利,其族人为非作歹,及至谋反,又罪不可赦。宣帝及长,自然要铲除阻碍其亲政的外戚权臣。霍光薨逝得以善终,而其族人贪恋权柄,不识时务,胡作非为,被宣帝明升暗降,再一一贬斥分化而最终一举抄没,也是他们自己的一番造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