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文化,现在孩子还在很小的时候就让诵读很多的经典,您认为这样合适吗?
诵读而已,又没有要求背,多了解是好事。
学习传统文化,现在孩子还在很小的时候就让诵读很多的经典,您认为这样合适吗?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文化的传承靠教育。学习传统文化需要从娃娃抓起。让小孩诵读经典,一方面可以训练他的记忆力,人在小时候记忆力是比较强的,虽然不懂传统文化中的深刻含义,但通过背诵可以为以后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仁义礼智信对他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就会培养感恩、博爱、奉献等良好的品质,将来也会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对小孩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一下子让他背大量的古文,反而给他造成压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要注意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的心灵。
学习传统文化,现在孩子还在很小的时候就让诵读很多的经典,您认为这样合适吗?
我觉得比较合适。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比较困难,父母为了全家温饱日夜操心,根本没有钱给我们儿女买书看。妈妈解放前念了两年私塾,解放后又念了几年书,算个文化人,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性,看着我们每天野玩非常着急。有一天妈妈不知道从哪里给我们找来了两本发黄的旧书《唐诗三百首》《增广贤文》,妈妈简称两本书为唐诗和增广,每天要我背诵两首唐诗,背诵二十句增广贤文。
妈妈要忙农活,根本没有时间教我识字释义 ,每天早饭后给我布置任务,中午回来就要我背诵,如果不能背诵,拿着棍子就打。我当时读三年级,唐诗的字不太难,我基本认识,增广贤文有一些字不认识,家里又没有字典,我就半猜半想,有很多字妈妈也不认识。小时候读古诗和增广特别枯燥无味,看着同龄人放肆玩耍,我心里发痒,心儿早跟着伙伴飞走了。尤其弟弟妹妹外出放牛时用妈妈的口吻不停惹我:“我们和小伙伙上山去了,你在家加劲读书哦”,说完一溜烟跑了。我就坐在家里神游叹气,脑子里面看不进去书,开始的半个月经常挨打。
后来,眼看抗拒无效,强迫自己坐下来背诵,由于年幼,根本不知道唐诗“春眠不觉晓”“红豆生南国”“千山鸟飞绝”“夕阳无限好”这些诗句的意思。尤其是增广里面说的“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知己知彼,将心比心”为人处世方法,对于年幼的我来说一窍不通。但母命难违,在妈妈的高压下,我成为村里同龄人里面通背唐诗和增广的小孩。
随着年龄增长,我觉得唐诗和增广对写作和做人很好。比如,在描写景物时,头脑中马上就会闪出“春江水暖鸭先知”“慈母手中线”“飞流直下三千尺”诗句。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立马想到“闲谈莫论人非”提醒。感谢妈妈小时候强迫我背诵唐诗和增广,使我见物思景,托物言志,使我明白了世事,战胜人生困难,成为一名有修养、明事理的人。
学习传统文化,现在孩子还在很小的时候就让诵读很多的经典,您认为这样合适吗?
我觉得传统文化在我国是应该传承下去的,要从小孩子开始。我国是文明古国,讲礼仪的。我们这些人都没有学习过,其实国学早就开始了。从生活起居开始告诉孩子怎样做。我觉得很好,应该发扬光大。
学习传统文化,现在孩子还在很小的时候就让诵读很多的经典,您认为这样合适吗?
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不让很小的孩子诵读,的确需要认真思考了。
我国诗词大会已经举办好几届了,舞台上的那些背诵高手,让无数家长羡慕,多少家长试图在自己家的孩子身上试,结果出了不少问题。
我曾经问过一位古汉语专业的博士。这一位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告诉我自己的背诵史。他的叔叔解放前到苏联留学过,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叔叔回到了大山里面。70年代的时候,家里同龄的小孩子十来个,叔叔便用私塾的方式教这些小孩子。四书五经,本本背诵,不会背用戒尺打。结果只有他一个人坚持下来了。叔叔教不了其他学科,最后把他送到了学校,三年级才上一个月就去读五年级了,但他一直数学不会。后来高中、大学都是他叔叔以前的熟人帮忙,特招进了大学,一直到博士。我问他一个问题:“你让自己的孩子也这样背诵经典了吗?”他的回答是:“没有,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这样背诵了。”
我讲的这件事是真事。当然,如果家长愿意让孩子背诵,我不是用这个故事阻止你。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背诵与不背诵的理由。而我也问过数位讲经典的专家,是不是让自己的孩子与孙子孙女背诵了?他们都笑了不答。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推断,他们没有让自己的儿孙去背诵。这就非常奇怪了。背诵经典这么好,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孩子背诵呢?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好东西太多了!背诵自由选择。我个人觉得读,大量的读,那是需要的。而死记硬背那些文字是需要琢磨之后再去做。肯定有人用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师之例来反驳。反驳也是对的,我对此不继续反驳。
我国优秀文化怎么说?大家可以看以看看《愚公移山》与《明锣移山》;看看我们学了多少年的《桃花源记》,却没有创作出《桃花源的故事》(日本松居直的作品);读一读韩国人如何把我国的孔子、墨子、老子等十位哲学大师用现代人的故事创作的童书;我们可以看看日本的《第一次提问》,读一读《天问》……从这里大家可以找到很多创新的东西,也就是说应该用创新的思维让今天的中国孩子高水平的接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获取。
现在已经放开二胎。大家有两个孩子,一个从小让他们背诵经典,一个让他们读几千本图画书、桥梁书,试一试,你就知道哪个好了。而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我觉得13岁之后大量学习比0-13岁之间学更好。
学习传统文化,现在孩子还在很小的时候就让诵读很多的经典,您认为这样合适吗?
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想要学习并从中获取营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你的提问,我以个人经历给你做个回答。我的孩子3岁时幼儿园推荐去听国学讲座,有位自称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讲课,列举了大量的案例,说明了一个问题,越早学习国学文化越好,越早听、说国学文化越好,最后的最后,以销售国学机结束了这场讲座。
我是那个冲动之下当场抢了一台国学机的人,回到家每天不停播放三字经、弟子规等等内容,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确实能够在听的过程中记住相应内容。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慢慢地他对国学机播放内容产生了反感,完全不想听甚至排斥,最后国学机已在客厅摆放4年多了。当然这个国学机是我用了比网上价格高出1000元的代价抢来的,还是要继续珍藏下去。
几年过去了,我的孩子已经进入小学,开始了正规的教育,现在回想起来,过早地让他接触国学内容并没有使他对传统文化和国学知识产生兴趣,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同时当时用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听,也并没有对他现在的学习生活产生正面影响。
基于我家孩子的经历,个人认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诵读很多经典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孩子在心智没成熟的时候,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只是机械化的记忆,这种记忆可能对孩子大脑的开发有点作用,但并不能对了解传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我个人并不建议很小就诵读经典国学知识,需要等到孩子理解能力到一定程度了再开始也不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