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老人需要倒屎尿时,戴手套戴口罩算嫌弃吗?
我倒是这样伺候过我婆婆。
那是在她癌症手术之后的日子里,前后大概一个多月的时间。要问我用不用手套?用了手套会不会显得是嫌弃老人?
我小的时候在农村长大。什么“米田共”什么“农家肥”还真不嫌脏不嫌臭。我倒是可以不用手套。但问题是我婆婆人家不干呀!我婆婆出身是天津的资本家大小姐。而且人家是书香门第。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本科学的是生物。还特地学了两年医学。人家可爱干净了,就算我愿意不带手套,不嫌脏不嫌臭的伺候,人家老太太也不干呀!
哦!你不带手套,回头弄的一手污秽,再洗不干净。那指甲缝,手指关节处再残留点什么细菌。完了之后,再给我和面做大包子。我这饭还吃不吃了。想想就恶心!
稍微有点卫生意识的老太太,都不会允许儿女们这么干。除非您家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有一位专门负责“下三路”,有一位专门负责“上三路”,而且这两个人还不聚集,不接头。那是西太后的待遇,不是咱老百姓的规矩!
这世上就有那么一种人。你说他孝敬父母吧?他对爹妈不咋地。但是你说他在旁边老老实实呆着吧?他也不愿意!就是在那里指手画脚,戳戳点点的专门挑别人的不是!所以在很多家族里,最后闹个,谁伺候,谁挨说!谁伺候,谁落埋怨的结果!
比如说,把老人送到敬老院里,这就是不孝!就是无义。其实这话也不能这么讲!
我认识一个赵大妈,她老娘就在敬老院里。赵大妈的老娘瘫痪在床,也就能动弹半边。随时需要人照顾。但是家里人手实在是不够。雇保姆吧?老太太不愿意,成天和一个生人在一起,不习惯。赵大妈自己去伺候吧?以前是这样的。可如今赵大妈的儿子给他添了孙子。儿子在一家大国企工作,儿媳妇儿是政府公务员,您说这二位,让谁辞去公职在家看娃!
儿媳妇的娘家妈,身体不好,又是外地的过不来。于是看孙的重任就是赵大妈的了。赵大妈和自家兄弟商量了一下,把老娘送进敬老院。
敬老院里两人一屋,有个老太太和她老娘作伴。还能说说话。平时有护工来为她们清洗洒扫,做饭端出。照顾的比较周到。
你说赵大妈这就算是不孝老娘了?真不算!人家自己有心思。她和兄弟商量好了,来个“神出鬼没探望式”。就是隔三差五去趟敬老院,看看老娘的情况。给老娘带点吃的喝的,在伺候老太太洗洗涮涮。和老太太说说话。有时干脆就在那里陪住一晚。这样子女经常去探望的老人,在敬老院里也受不了什么憋屈。就连老太太自己也觉得在这里养老挺满意的。
如今社会上的人一谈“孝敬”就是两级。
要么就是得孝的登峰造极。孝得五体投地!
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里有很多骇人听闻的故事。什么卧冰求鲤。趴在冰天雪地的大河里,捂化一个河口子,然后再钓鱼,这事儿我看玄乎。回头鱼没钓上来,您再给速冻在河面上了!我亲爸爸要是活着,他如果大冬天想吃鱼,我也是奔菜市场。菜市场没鱼,那就别吃了。让我爬冰面上?咱来不了……
还有什么郭巨埋儿!把孙子埋了,把粮食留给老娘吃。这不是把老的小的进行对立吗?这就是古代版的“我和你妈同时掉河里,你到底先救谁?”这种问题纯属无聊!这样的问题在亲人之间就不要提了!这种考验人性的极端题目,实在是不利于亲友团结。这是对人伦的一种极限挑战!
这都是旧道德里的遭迫。该摒弃还得摒弃。不要老拿着这种标准来要求当下的儿女!
能够照顾父母,帮助他们安度晚年,对于当下的儿女来说就已经是一份很沉重的负担了。更何况那些躺在床上不能自理的老人,他们的儿女为了孝敬父母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这种人在社会上应当表扬,应当称颂,不应当在用更高的枷锁来给他们施压了。
要说孝敬父母,在当下的时代里,孝子们面对的困难比以前大。以前普遍是“顾一头”要么孝敬爹妈,要么帮着看娃。同时“顾两头”的情况不多。因为那时人们的寿命也没那么长。60多岁就拜拜了!
我记得我的娘娘65岁的时候,头发全白了,腿也打颤了,腰也不直了,就是个罗锅老太太。让她看娃,实在是勉为其难。
但是同时,娘娘再往上也没老辈了。不光她,那时60多岁的老人的上面,一般情况下也都没人了。没什么负担了。自己坐在炕上踏踏实实吃口现成饭,就是她们最大的诉求了!
我娘娘60多岁的时候,她的孙子都20多了。我记得60大寿一过,娘娘就盘着腿往炕上一坐说:“打今儿起,我就吃口现成饭了!你们该怎么伺候就怎么伺候吧!我不挑眼。”
您听听人家老太太这气势,简直就是稳如泰山呀!孝子贤孙们忙活起来吧!于是我一到逢年过节就到娘娘那儿去看看,再给她带上一份丰厚的礼物。什么点心白酒,茶叶糖果,反正什么好吃就招呼什么。老太太坐在炕上有时看看自己的曾孙,有时听听匣子,或是跟其他老婆子一起 斗斗纸牌……这样的晚年想起来还是很快乐的!
可如今,同是六十多岁,我们街坊赵大妈的腿跑得简直比兔子还快。一边是要看孙子,抱着孩子进进出出。一边是要买菜做饭,照顾儿子生活起居。撂下饭碗还得往外跑,开着车行驶个20分钟,到郊外的养老院里看看老娘。她跟人家关系都熟了,大晚上随便进。有时候累了就在敬老院里找个地儿睡觉了!但是第二天一早准时7:30会出现在儿子家,因为孩子们要吃饭上班去。她得接手小孙子。
那位又问了,赵大妈的老伴儿在干啥?嘿!您算问准了。这位60岁的大爷,还战斗在科技岗位上,为国家发光发热呢!
数赵大妈讲话,现在都提倡尊老敬老。我觉得这话跟我没关系。我压根就不老,咱也不敢老啊!咱得尊着敬着人家呀!咱哪能享受老的待遇呀?我觉得我和中年人没啥区别!这可能是劳动版的“无龄感”吧!不是那种梳洗打扮显年轻的“无龄感”,而是在成天疲于奔命中,忙忙碌碌的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说白了,这个岁数的大妈就是四个字:
中流砥柱!
所以这些本来压力就很大的中流砥柱们,她们的日子已经够难的了。就不要再给她们加码加舆论了!像这种刁钻古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问题,也就不要再提出了!
因为没啥意思!
照顾老人需要倒屎尿时,戴手套戴口罩算嫌弃吗?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长辈尽孝,被一代又一代的人遗传下来。人都有老的那一天,老人今天的状况,就是我们“明天”的状况,所以我们要给下一代作好示范和榜样作用,应该尽职尽责地护伺老人。
今日头条《悟空问答》中提出:“照顾老人需要倒屎尿时,戴手套口罩算嫌弃吗?”,下面我根据自己的观点,谈谈我的看法。
我认为照顾老人倒屎尿时,戴手套口罩不算是嫌弃老人。而且是非常正确的、应该实用的一种做法。老人卧床不起,时间久了,身上和床上带有一种浓浓的老人味,闻多了晚辈内心会产生一种恶心呕吐的反应,再加上老人的大便在肚子里停留时间长,当老人把大便艰难地排出体外时,有一股比常人大便特浓的臭味,闻之立即使人产生呕吐的症状。
从个人卫生来分析,老人卧床不起,身体上肯定患有多种疾病,有疾病,老人身上、睡的被子上以及老人的大、小便中,都带有病菌。就是再亲的人,也要作好自我防护,为老人倒屎尿,戴手套口罩就是作好自我防护。有些有传统思想的人,认为不戴手套口罩去帮老人倒屎尿,就是对老人尽孝心,尽忠。这是完全错误的,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这只是单纯的考虑老人的感受,根本没有考虑晩辈及护理人员的感受,与及可能感染病菌风险。我们对老人尽孝心,是要认真做好对老人的护理工作,帮老人倒屎尿,擦洗身子,为老人喂饭、喂茶、喂奶等。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做晩辈的,都应该诚实的去做。但做这些事,晩辈们必须戴手套和口罩,才能更好地做好护理工作。这并不是嫌弃老人,是为了细致认真的把护理工作做得更好。这才是尽心尽责,最好的尽孝。
年轻的晩辈们,不要为了服伺老人而感到烦恼或生气,这是每个做晚辈应尽的义务。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也拉过屎尿在身上或床上,那时候长辈们从不会感觉烦恼和生气,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清理屎尿,小心翼翼的为我们穿衣、盖被,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们拉扯大。现在我们大了,而他们却老得动不了哩,也该当到我们帮他们清理屎尿的时候了,也是我们回报老人养育之恩的时候了,所以我们应踏踏实实的好好服伺老人。
我们伺候老人,帮老人倒屎尿时,戴上手套和口罩,不是不孝,也不是嫌弃老人,而是做好正当、合理的防护工作,是为了尽孝而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谢谢阅读,我的原创。
照顾老人需要倒屎尿时,戴手套戴口罩算嫌弃吗?
我老外婆直肠癌造瘘,那个气味比直接拉屎要臭百倍,护工戴双层口罩,厚的手套,老外婆可是旧社会时期的才女,没办法,没了尊严,只能闭着眼睛不看,我是她带大的,懂她,所以我照顾她是从不戴这些,我弟也是,还帮她剪脚指甲,走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拉着她老人家的手,跟她说,别怕哦,外公在那边接你,所以,她安详的走了[流泪]
照顾老人需要倒屎尿时,戴手套戴口罩算嫌弃吗?
说实话大家都别矫情,照顾人的人不矫情,病人也别矫情。只要及时清理,照顾周到,爱带啥带啥。
照顾老人需要倒屎尿时,戴手套戴口罩算嫌弃吗?
我就不明白了,嫌弃怎么啦?难道要做出一种我很喜欢,我很开心,当成新鲜空气拼命呼吸这样子才算是孝顺吗?
想象一下我们自己生养子女的时候,给他收拾屎尿,是不是也会嫌弃?那可是亲生的娃呀。那又怎么样不愉快的气味,不愉快的东西,就是让人嫌弃的,为什么要假装喜欢?为什么要假装乐意?
我奶奶83岁的时候中风躺在床上。不能够自理,拉屎拉尿都在身上。这时候他的三个儿媳妇一人照顾一个月,就这样照顾了她几个月,后面我奶奶就走了。
照顾这样子的老人是需要很大的耐心的。戴手套戴口罩去处理那些污物有什么不对?
我觉得人活着不能太玻璃心。自己怎么舒服怎么过。戴上手套,戴上口罩,去把那些污物处理的干干净净的,老人活得舒心,自己也没有这么犯恶心。
一天天的给自己找帽子戴。
照顾老人需要倒屎尿时,戴手套戴口罩算嫌弃吗?
这咋能算嫌弃?我照顾老娘八年了,清理大便必须带一次性手套,口罩我倒是不带,及时清理屋里没有异味所以口罩可以不带,但手套是必须滴。说嫌弃的人太矫情,证他试试不带手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