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与人之间,只要不碰利益,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你怎么看?

世上不能直视的东西有两样,太阳与人性!

只要不碰触到利益,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片祥和。真是这样吗?

我想说,答案是否定的。

人心中有一种阴暗的东西。即便不碰触到利益相关,这种阴暗的东西也会散发出幽灵般蓝光,这就是嫉妒!

有的人的嫉妒是原发性的!它是人性中本身的恶,你防不胜防。

………………………………………

我继母在上大学的时候,遇到一次人生中的重要打击。为此她曾一度休学,搁到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以至于到怀疑人生的那种。不过后来还好,她休学一年,回苏州老家调养开了。但这件事却给她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这阴影笼罩了她的后半生……

继母上大学的时候是在文革后期。他们有个名词叫“工农兵大学生”。就是由地方推荐,组织审核保送上的大学。继母以前是个中学老师。“中学毕业教中学”也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但是因为各方面表现出色,继母被推荐上了大学!

到了大学校园里,继母非常兴奋,也非常活跃。她正值青春年华,18岁的妙龄少女。看到了家与单位之外的世界,这个小姑娘立刻无比快活地融入了这种集体生活。

我继母是一个很出挑的女性。她有一副非常娇美的容颜。美貌之于她是双刃剑。有好也有坏。继母是那种很漂亮的上海女孩,而她的漂亮中,不但有五官形象的端正美丽,还有一种气质上的妩媚迷人。

有的气质是天生的。比如继母天生有一种娇艳的俏丽,是那种非常吸引男性的阴柔之美,但与此同时,她也引来了同性的侧目。

一上大学,继母迅速成了系里有名有号的人物。并不是因为学业与政治上的进步,而是因为容貌。来自五湖四海的男学生都被这位上海嗲妹妹给迷倒了。继母善于修饰自己,也乐于展示自己的美貌,穿衣打扮上特别精心。

一个和她同一宿舍的女生,好像是个北方人。她看不惯继母的做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喜欢那种小资情调,不喜欢那种精致生活。但她的不喜欢,在心中慢慢扎根发芽了,慢慢地生出了一颗嫉恨的种子。

有一次继母在宿舍里,把额前的刘海用一根钢条给烫了。烫的又卷曲又俏皮,她对着镜子欣赏着自己的新发型。这时一位女生说:“你这个样子有点像电影里的那个女特务阿兰。”继母随口说道:“管她呢?我就是喜欢她那个样儿,只要好看就行!”

没想到这件事情被发酵了。

有人把继母的话直接捅到了党支部。检举信上赫然写着:“有人宁愿当女特务,也要把头发烫弯。这是什么思想?这是什么性质?这是什么企图?”那时候的人们还处于运动的高压之中,这封在现在看来荒唐可笑的举报信,在当时是个重磅炸弹。就连校领导都不敢坐视旁观!

于是为这件事情专门成立了调查小组。调查取证了当时在宿舍里四个人的证词。这四个人被叫去分别谈话,回来的之前都被告知不要打草惊蛇,不要泄露秘密。于是,除了继母之外,宿舍里所有的人都知道一场灾祸即将降临了。但她们没有一个人敢说。

接下来的事情,在那个时代就是常见的流程了。继母被揪斗,被大家批判,被各种会议点名做检讨。一个年轻的小姑娘面对这种铺天而来的批判,这种如暴风骤雨般倾盆而下的运动,没有一丝心理准备。她立刻被击倒了。没过两天便发了高烧,后来据说夜里惊厥,胡言乱语,甚至神志不清了。

学校毕竟也不想把这件事闹大。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意中的口舌之事。于是校领导破例允许继母休学一年,当她被送回苏州外婆家的时候,体重只有七十多斤。一直高烧不退,这位小姑娘真的被吓坏了!

这件事情影响了继母一生。后来她虽然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并且完成了学业。毕业之后被分到了北京工作。但是对于外界的社会,她变得非常不相信,非常恐惧,非常敏感起来。在后来,继母和比她大了许多的老干部结合了,之后就完全成为了一名家庭妇女。有人说继母以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当家庭妇女,是一种浪费自身资源的举动。但她求之不得。

其实说起来,也是大学里发生的这件事情,造成了继母害怕社会,宁愿死宅的性格了。她想找一位强有力的保护者,在他的羽翼之下度过一生。

虽居于闹市,但隐于江湖。她这一生,再也不愿抛头露面了……

………………………………

其实这种事情在生活中很多。只不过有大有小。很多人会在不经意间树敌。

我以前在单位工作的时候,遇到了许多所谓的“小人”。其实现在想想,也不能完全算小人。因为在我们那个单位里,大家的进取心都非常强。同是新毕业的大学生,都希望能够获得事业上的飞黄腾达。而我们之间所展开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上升空间就是那么狭小,大家各自施展手段,各显其能。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一些不太光彩的“奇招”。

但是如今想来,也算是情有可原。如果没有利益相交,没人愿意和别人为敌。尤其是男性对女性,他们乐得做个好好先生,说说什么家长里短,化妆裙子之类的话题。前提是只要你愿意不争不抢,淡然处事。而那些所谓小人对我的打压,也是因为我积极主动向前冲,在和他们一起“吃相难看”的哄抢蛋糕。

当时我以为世界就是这样的。如果你不去“哄抢蛋糕”,那么就不会挨别人的踩,受别人的挤。置身事外,背手观瞧,就能安然度日,一派祥和。

但后来我遇到一件小事儿,让我觉察出了那种“无中生有”的妒忌。

那是我过了若干年之后,病休了,到天津居住。

我记得那时候我经常和我老伴在院里散步。有的时候我弟弟也带着孩子们过来看我。出来进去我们碰到的都是街坊邻居,我也给他们介绍我的家庭:“这是我先生,这是我弟弟。这是孩子们”

有一位大姐也是我的邻居。我也给她介绍过我的家庭成员平时。还和她在一起聊天说话。我记得还一起吃过一顿饭,虽然没有什么太深的交往,但是在一起说说笑笑是常有的!

有一次,我弟弟来看我。但是我们家的车位被占了。弟弟的司机只好把车停到一个挺偏的地方。过了两天之后,弟弟准备要走,他的司机愁眉苦脸的过来告诉他,车被划了。而且一看就是故意的。车身被划了一个很深的道子。

我一想也没有法子,因为停车的地方偏僻。物业本来也不建议大家在那里停车。那里没有监控,只能自认倒霉。于是司机开着车就走了。后来过了 几天,有人告诉我:咱们楼后边是有监控的。新安的摄像头。就是为了防备最近来院里干活的那帮民工。你的车一定是他们划的。你赶紧去物业查查。

我还真不知道,原来物业最近在那个偏僻的地方安了一个摄像头。大家把录像调出来之后,让人万分惊讶的事,划我车的人居然是那位大姐!

大姐图什么呢?她知道那辆车是我们家的。因为她见过我从那辆车里上上下下的。她也知道那辆车很贵。划痕很深,修补起来想来要花很多钱。真要闹出来,她也要担责任的呀!

这事我决定还是算了吧!物业说可以报警,我想都是街里街坊的,不至于吧!弟弟又不在乎那两个钱。于是也就拉倒了……

但物业的保安不干了。还有施工队的经理也不干了。他们说这事儿出了还得扣我们的奖金,还有我们工人的名誉损失,怎么一个大学老师还能干出划人家车的缺德事呢?这是什么素质?

等等等等。

一帮人在那里说了一大堆,没多久这事就在小区嚷嚷开了。弄的这位老师也挺灰头土脸的。她以为是我散布的,其实还真不是!

我老伴说这样的人,是个什么心理?简直就是藏在人中的小人啊!这要是遇见什么环境契合,她要是跳出来了。

后来,我老伴把这件事情又和我婆婆说了。我婆婆说这种人要是在文革中能兴风作浪的。其实这种人在人群中是有的。你不知不觉就得罪了她了。她可能和你毫无利害关系,只不过你的某些东西触动了她的妒忌机制。因妒生恨,而这种恨是无法弥合的。甚至被恨的人都无法察觉的到。受害了,还一无所知,一脸茫然的。

这就是人性中的恶!

是什么激发了她的妒忌呢?我到现在也想象不出来。可能是弟弟的车太好了。也可能是我和老伴老遛弯儿,吃完饭溜个弯儿,也不是什么高档享受啊……

你看,往往被妒之人都一头雾水,毫不知情。但是在妒忌的人眼里,你早已是她的痛苦之源了。甚至是咬牙切齿的对象了。

历史上这一种因妒生恨,因恨生仇的事例太多了,举不胜举。我们看这个世界,要有全面眼光。要有周全心思。你要理解那些在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

这种事,让我想起了那个著名的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传世之作【阳光下的罪恶】。

是啊!妒忌就是人性中阳光下的罪恶。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只要不碰利益,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我对这句话或者说这个认识,有足够的同感与完全没有一点疑惑的确认。

一,人与人的交易或交往,最大的问题是只听说不知道做,我说了一些好听的话,你就感动不已,心甘情愿;你谈了一下读懂了我的做法,我就心潮澎湃,“爱不释手”。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过来,到处都是。有些人喜欢听到“荣誉感”的话,有些人处处愿意给别人当“裁判”,有些人总是在评价与自己无关痛痒的理由,有些人犯了最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捕风捉影,“谣言传真”。这样的人总要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好人”,把别人研判为一个“坏人”,这样的人除了自己,还是在别人身上寻找“蛛丝马迹”。因为人心叵测,“互不相欠”,知人知面不知心。

二,要真正的了解一个人,真正的考验一个人,真正的知己知彼的诚信一个人。最敏感的心灵感应是“利益关系”,“我”在你那里的利益最大化是什么,“你”在我这里有没有“交集图谋”。试探也好,确认也罢,都是这样的你来我往。但在真正遇到识人性,辨真伪,考验我们做人做事的关键时刻,最好的“识别码”就是“利益”二字。往往是说的话与做的事恰恰相反,说别人头头是道,到自己“蝇头小利”。人面兽心,人面桃花,言行不一,只对“利益最大化”。常言道“知人知面难知心,画貓画虎难画骨”就是这个道理。

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总是在徘徊不定,相互猜疑中纠结移动。人与人了解的“信任度”除了利益再无别选。常言道“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胸怀大志”是一个人的志向远大,“争名夺利”是一个人的好坏之分。在“利益”面前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好坏。我与你相遇不易,你与我同命相怜,“利益”总是这样搅乱人心,“人心隔肚皮”,“夫妻同床异梦”。揭开面纱,看透人心,利益关系复杂,利益考验你我。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只要不碰利益,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你怎么看?

千真万确!人与人之间,只要不碰触到自己的利益,都你好我好,碰触了别人与己无关就不表态装好人。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只要不碰利益,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你怎么看?

人与人之间只要双方互不侵害各自的利宜,可以相安无事的相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与所有的人都是好人没有关系,假如都是坏人只要没有双方利益冲突也是可以相安无事的。人们来到这个共有的世界上,本来都是可以和平共处,一同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和上天的恩赐,但恼火的是,所有的人都不这样想。

当今世界上所有国家之间的战争,人与人之间的生死矛盾,判死刑的歹徒,贪官等,无一不是为利益挺而走险。这之中的斗争有好人一方,也有坏人一方。当前的俄鸟之战,俄罗斯为了国家利益不受北约东阔之害与要加入北约的乌克兰发生了战争,应该说俄罗斯是正义之战是好人,乌克兰损害别人利益是坏人,被审的贪官是坏人,纪委是好人,那么两个黑社会团伙为利益争地盘的残杀是什么?应该都是坏人,世界上的事情没有谁能说得清楚,但我承认,所有矛盾与争斗都是为了利益,这是千真万确的。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只要不碰利益,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你怎么看?

这种说法不对。好人坏人是有标准的,是非标准又与价值观有关,这不是按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来决定的。假如一个人今天对你有利,他就是好人,明天对你不利了他就成了坏人,那岂不是没有好人了?如果一个杀人犯做了对你有利的事他也是好人吗?坏人从道德素质角度看就是不如普通人好,从法律层面看他就是罪犯。不论他与你有多少利益关系都不会改变他是坏人的本质。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有那么多坏人,好人坏人的标准也不是很好划分。犯点小错的人不是坏人,不能以个人好恶判定别人好坏。对你施以小恩小惠者不一定是好人,经常批评你的人,也不一定是坏人。

人们如果太物质了就会以利益作为划分好人坏人的标准。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利益输送者都是好人,妨碍自己受益者都是坏人。这种观念害死了很多人,那些利益输送着最后把他们送进了地狱。持这种观念的人要猛醒。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只要不碰利益,所有的人都是好人”你怎么看?

人不为已,天殊地灭。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与人之间,一旦牵扯到利益,就产生矛盾,相互关系紧张,甚至翻脸无情,大打出于,造成人间悲剧!

人与人之间,也有挚爱,那必须双方道德商尚,以情义为重,互相谦让,包容一切。这样的人,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争取做这样的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