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要裹脚,意义在哪?
古代女子以缠足为美,可我们现代人看来一点都不美,难道是古代男人欣赏错了?
可能古人喜欢“把玩”女人的小脚,白嫩娇小,拿捏起来,会刺激男人的荷尔蒙。
“金莲”比喻女人脚一词的来处有“宠妻狂魔”之称的萧宝卷就要这个爱好,别看这小子年纪轻轻,还有口吃的毛病,可丝毫不耽误他对美女的向往。
萧宝卷特别欣赏美女的小脚,甚至选美就特别看重这点,他相中了大司马家的乐伎潘玉儿,并因此打造出“步步金莲”的效果。
给潘玉儿用黄金打造了一条莲花状的小路,让小美人赤着小脚走在上面,来满足自己变态的心理。
这也是最早把女人的小脚称为“金莲”的来处。
缠足最开始竟然是为了舞蹈等到了北宋初,五代十国末。南唐后主李煜,也借用了萧宝卷的金莲。不过他是人为地打造了“三寸金莲”,这应该是古代女人最早“缠足”的出处。
李煜有一个舞女窅娘,十六入宫,双足小巧,擅长跳一种根据唐朝诗人王昌龄《采莲曲》意境改变的采莲舞,人称“金莲舞”。
据说她跳舞时如莲花凌波,蹁跹摇曳,俯仰之间,美态动人。李煜非常喜欢她的金莲舞。并且把她引为“知音”。
唉!李煜啊!你怎么对得起给你留下江山的爷爷和父亲!玩物丧志。
李煜对窅娘白皙小巧的玉足很感兴趣,也因此想起了前人那个打造“步步金莲”的萧宝卷来。
有趣的灵魂一致,变态的心理相同。一个在南北朝时期,一个在五代十国,跨越500年的时空两个人竟然相遇了!
让我们不得不相信,这两对鸳鸯是不是又转世投胎再来?
于是李煜不顾周围虎视眈眈的“群狼”,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宠美喜娇的“色狼”。
他想到了自己的前辈萧宝卷和潘玉奴的风流韵事:既然潘玉奴凭着一双柔若无骨、状似春笋的小脚而得到萧宝卷的宠幸。
为讨小美人欢心打造出“天外飞仙过,步步生莲花。”我为什么不能呢?
说干就干,而且要比他干的更好!他在地上打造步步金莲,我要在空中打造,比他更高级。
于是,把这种步步金莲的效果上升到了空中。
这位花花公子-南唐后主李煜,用黄金铸造了一做高六米的巨型莲台,让窅娘在上面为其跳舞。
女为悦己者容,窅娘对李煜这种宠爱感动的稀里哗啦。
为了达到“步步生莲花”的曼妙效果,窅娘苦下工夫,她扶着墙壁试着用足尖着地,碎步起舞,宛如敦煌飞天仙子般凌空飞舞。
可这样一来,舞姿虽然轻盈曼妙,可身体重心不稳,不是前倾后斜,就是左右摇摆。可这样更会使舞姿愈加轻盈多变。
这意外发现,使她眼前一亮:这种足尖舞岂不是更为轻灵飘逸、婀娜多姿?
为了使足尖移动平稳,有力支撑身躯,她不惜皮肉之苦,用素帛层层紧缠双足,从足趾、足踝一直缠到小小腿,将玉足包裹严实,宛如蚕茧(这就是最早缠足的雏形)。
然后,窅娘进行刻苦练习,由易入难,踮足展臂,进退旋转,在经历了痛彻心扉的咬牙坚持后,舞技超乎寻常(类似芭蕾舞一样)。
她腰肢如风摆杨柳,柔美如玉;长纱曳地的舞裙,随着每一次旋转、跳跃,犹如一朵荷花,时而含苞待放,时而出水芙蓉。
曲调急转,窅娘舞似流星,金色晃耀。洁白无瑕的她在赤金的莲花瓣上飞舞,富贵、奢华,顿时惊艳全场!
一班公子哥在带头大哥李煜的喝彩声里如痴如狂,完全不顾前院着火了。
有人高吟:“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还有人夸赞:“金陵佳丽不虚传,浦上荷花水上仙。”
李煜满怀深情地望着窅娘:“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窅娘一舞,倾国倾城还倾心,最主要的是“倾了命”!
盛妆起舞的女子窅娘为了让舞步更加飘逸,从此就常用锦帛缠裹双脚,成为新月形状,就像是今天芭蕾舞鞋一样紧绷成一种优美的弧度。
窅娘纤纤小脚弯成月牙状,再穿上白色素袜,在莲花中舞蹈,回旋飘摇之姿,有凌云飞舞之胎态。
后人用《宫城》一诗咏叹道:
弘罗叠间白罗层,檐角河光一曲澄。
碧落今宵难得巧,凌波妙舞月新升。
把这种变形、变态的美,比作新月。古人也真够变态的。哪如现在的“丰乳肥臀”来得实在!
窅娘成功了!在李煜享受视觉盛宴的时候,也成功地葬送了祖辈得来的江山,把自己变为阶下囚。
窅娘为艺术献身而缠足的这种方法,没想到竟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在北宋悄然传开来。
北宋灭南唐后,李煜和窅娘,嫔妃,以及李煜用来奢侈的那些家伙什,都被带到了北宋。
那些在战场上获胜的男人们,欣赏着自己的战利品,大开眼界。
他们也学李煜“把玩”女人,可他们却不像是李煜那样懂艺术,更不会像李煜那样怜香惜玉。
后来的仁宗赵光义,就一点也不仁,也不义,这个窃国、窃权、窃兄的伪君子,就把窅娘给“玩”死了。
窅娘虽死,可她留下的为艺术献身的“裹脚”方法,被赵光义用来在自己的“艺术班子”里加以引用。又逐渐在上流社会中推广开来,逐渐形成一种社会风尚。
裹脚的推广女人对美的跟风是致命的,这种“裹脚风”很快席卷全国。就像是现在流行穿高跟鞋一样,虽然很“累脚”可穿上高跟鞋能提高身材,增加体型的曲线,显示自身的魅力,为什么不穿呢?
当初李煜捧窅娘“香脚”的时尚,逐渐变成了天下男人捧老婆“臭脚”的趋势。无奈啊!
赵光义当政后,这种陋习逐渐推广开来。真是“皇帝一爱好,天下皆效之”。不但仿效,还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规范。
要把脚缠到“小”、“尖”、“弯”、“香”、“软”、“正”,六字方针。才算大功告成,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寸金莲”,可怜了那些天生大脚的女人们!
其他的不说,这个“香”怎么能达到呢?难道能让脚放出香来?这就是古代男人变了异的审美观点。
在女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摧残”了,把女孩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把大母趾以外的四个指头向下弯曲,然后用白棉布条裹紧,等脚型固定后,穿上“尖头鞋”。
白天家人扶着锻炼行走,到使血液循环。到了晚上,就用线把裹脚布缝起来,防止裹脚布脱落。
从此,“君王一喜好,父母心难宁。家家女儿哭,天下皆震荡!”赵光义这个兔崽子,该下十八层地狱!
到了满清时期,满族人是反对这种畸形风俗的。即位不久的康熙皇帝见民间缠足对女童身心造成如此伤害,童心未泯的康熙帝就下令禁止女子缠足,但是这种在汉族中已经流传了几百年的方式,已经根深蒂固了,因此在民间引起了巨大纷争。
在康熙七年的时候,大臣王熙建议康熙不要禁止女子缠足,这样民间就会停止纷争。可没想到的是这令行不止的圣命,更加引起了缠足的热潮,可能是汉族以此来抗议满人的统治吧!
回到题目:裹脚陋习是古代大男子主义变态逆向的风向标,它表志着古代男子把女人当作“工具”、“玩物”的象征,是男人一种畸形、扭曲对“美”的误判。
“裹脚”,这一来自于封建上层管理者的意愿,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以农村为主的第一产业,女子裹脚对生产劳动带来了影响。
农村有一句形容别人说话办事拖沓的比喻“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古代为什么要裹脚,意义在哪?
在现在我们发现一些女性爱美,都会穿着一些高跟鞋,而回家之后,看到直接被挤压成红色和红肿的脚趾,一些女性就抱怨起来,穿高跟鞋真的太难受了,
而其实在古代有比这更让人难受的事情,就是女性必须得裹脚,不然这样的女人是没人愿意娶她的,那么为何在古代,裹脚很痛苦,女性还得必须裹脚呢?
相信很多网友们都听过三寸金莲,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在古代女性以小脚为美,相传,最初的裹脚还是来自于李煜,相传李煜在一次宴请大臣的时候,请来一些女子跳舞,但是想要跳出优美的舞蹈,也是有要求的,除了女性社体苗条之外,还需要有一双小脚,小巧玲珑才行,所以李煜下令,从哪个时代开始,风靡起来女性开始裹脚。
虽然这样的要求满足了一些达官贵人的欲望,但是实际这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迫害,我们人体脚趾都是肉长的,受到挤压之后,必定开始红肿起来,而随着时间的长久,就会形成和当时穿着的鞋子一样了,从上图中大家可以看到,这和猪脚有什么区别?
长时间的缠足限制了女生日常活动,使得她们疾病缠身。而且,古人还愚昧的认为,缠足有利于女生的生养,脚越小,屁股越大,越好生儿子。这种思想竟然长时间的影响着女人,一直延续到清朝。
其实在古代裹脚女性从小时候几岁就开始了,如果不裹脚的女人,这样的女子是很难出嫁的,但是在清军入关了之后,认为这是对女性的折磨,所以就慢慢取消了这样的制度,不得不说,在古代女性裹脚和我现代女性穿高跟鞋,相比起来,还是古代女性受到的伤害比较大一些。
古代为什么要裹脚,意义在哪?
封建社会中存在着荼毒人们身心的种种弊病而女子裹脚就是其中突出的陋习。
在当代社会,由于思想开放女性同胞们的美丽可以表现在各种地方,评定美女的标准也一直不唯一。但是在古时候,女性同胞们可以说是深受封建社会陋习的迫害,她们被强制要求从小裹脚,使脚畸形发育,以此来满足大众“女子小脚”的审美,这对历代女性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缠足的由来
关于缠足的由来有许多种说法,有的人认为早在战国时期,女子缠小脚之事就已经出现了,还有的人认为缠足甚至可以追溯到商朝,总而言之缠足有着悠长的历史,不过其中被较多人认同的说法是“裹脚始于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在位的期间,有一个窅娘别出心裁,她喜欢用帛将脚缠成新月外形,然后在金莲花上翩翩起舞以此来取悦天子,李煜对此也是十分受用,后来这种风气慢慢普及到了寻常百姓家,女子们都以缠足为美,随后裹小脚这样的陋习更是延续了近千年,对女性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
缠足的过程
古代女子缠足之后,人们将其称为“三寸金莲”。而那个裹满布条的小脚也成了女性最为隐私的部位,只允许自己的男人欣赏和触碰。在当时,倘若一位女性的小脚不慎被陌生男性看到或者触摸到,那么该女子会将其视为生命中最大的耻辱。
缠足的过程是非常的痛苦吓人。据文献记载,缠足通常是从女子四、五岁时就开始,历经三、四年时间,一直到她们七、八岁时才能初具轮廓。
缠足之前,女子必须先以热水烫脚,然后趁着脚还残余温热,将除拇指以外的其他四个脚趾强行向脚底方向弯曲,而后让脚趾紧贴足底,并且在脚的下趾间涂上明矾,用来去湿、杀虫、解毒等。
虽然已经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但是仍然会有许多女孩子的脚化脓流血,痛苦到无法站立,只能通过爬行来移动。
就这样折腾过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她们的脚就会被缠得异常短小,脚底向下凹陷,脚背则像弓背一般隆起,这样就变成了所谓的“三寸金莲”。
我们不难想象,将本来健全完美的脚强行地扭曲成这样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女子将会承受多么大的痛苦,而她们却还要与其相伴一生,这简直就是最残酷的折磨!
缠足风靡的原因
既然缠足对女性会造成如此大的伤害,那为什么它还能流行起来呢?在我看来,缠足能够广为流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封建社会扭曲了正常审美观念
在封建社会,社会风气的发源地是宫廷与官场。因为皇帝和官员他们认为小脚是女性美丽的标志,久而久之,有着跟风心理的民间同样以小脚为美,甚至还给它冠上了“三寸金莲”的美称。
在当时的人看来,女子小脚是其美丽的重要体现,缠足的小脚不但精致美观让人赏心悦目,而且走起来路来摇摇摆摆的模样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一位女性容貌再端庄、身材再妖娆,倘若没有一双玲珑小巧的玉足或是脚缠得程度不够,那么她就会遭受世人的耻笑,并且难以出嫁。
封建社会这种畸形的审美观念,违背了自然界发展的法则,严重损害了女性的身体健康,走向灭亡是其必然趋势。
第二、深受父权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
“男尊女卑”的思想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当时男人三妻四妾是基本权利,而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并任其摆布。
缠足也是男性控制女性的一种手段。一旦女子的脚缠被成了“三寸金莲”,那么她们在劳动和交往方面将会受到极大的制约,甚至于站立、行走都必须要扶着墙壁。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男主外,女主内”的逻辑变得顺理成章,也使得“男强女弱”成了既定事实,女性对于男性的依赖也会越来越深,即使她们有什么不满,想要反抗就会难上加难,只能忍气吞声,对男人的所作所为听之任之。
第三、文人的推波助澜
常言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古时候的文人不仅没有批判缠足的弊病,居然还兴趣盎然地把探讨小脚当作一门“学问”,为此他们甚至不吝笔墨地撰写有关文章,让世人细细品味女子缠足的“美丽”,将女子们的痛苦当成自己的快乐,唯恐世人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他们这种行为同样对女子缠足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清代一名叫做方绚的文人,他特意写了一篇名为《香莲品藻》的文章,文章中他费尽心机地将小脚划分为五式九品十八种,并且对于每一种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同时抒发了自己的赞赏之情。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居然就此名声大振,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的风气有多不好。
《金瓶梅》当中,西门庆看上了潘金莲,想要找王婆说媒,此时王婆这样说道:
“她有没有这个心思,实在不好说。你可到我家来吃饭,我请她也来,吃饭时你可以假装把筷子掉在地下,然后俯身去捡,顺势捏一下她的小脚。如果她发作开来,老身也没有办法了;如果她不言语,这事就成了。”西门庆照做后事情就水到渠成了,这也是当时社会状况的普遍反映。这类文学作品的普及会让女子缠足的思想变得更加顽固,助纣为虐说的就是如此。
前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的演进也必然伴随着旧事物的灭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毒害女性长达千年的缠足恶习终于被废除,这是人性的胜利,也是文明的胜利。身体的控制权应该属于我们自己,他人又有何资格指指点点呢?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
古代为什么要裹脚,意义在哪?
首先谢谢朋友的邀请!
古代女子裹脚除了追求美以外,更多的是为了约束女性。
据说裹脚最早时候出现在南唐时期,当时南唐后主李煜认为女人小脚的女人走起路来非常好看,特别是经过装饰的小脚女子翩翩起舞的样子美的无与伦比,而且脚又长得小巧精致,特别美,这种小脚的审美观一度成为那个时代的风向标。
但到了南宋时期却演变成了规矩,特别是到了南宋时期,历史上战乱不断,很多青壮年男性战死沙场,出现了严重的男女失衡现象;当时的程朱理学家朱熹为了在道德层面约束女性,就提出女性应该遵守各种规矩。如;存天理,灭人欲,饿死是小,失节事大。而当时女自以裹脚为光荣,不裹脚为耻辱,甚至到了女子不裹脚就没人敢要嫁不出去的地步。在南宋时期女子裹脚很大成分是为了限制女性的人生自由,防治女性做出违背三纲五常的事情。
中国古文化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每个时代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习俗和审美标椎。不得不说裹脚这种行为是对女性的摧残和压迫 但这种残忍的封建思想经过几百年时间的演变早已经在人们的心中还 ,脑海中根深蒂固了。
古人到底是怎样裹脚的呢 ,这个还真是有标准的。古人以“三寸金莲”为审美标准。在女孩子五六岁骨骼正发育时候开始,在大人的帮助下每天把脚裹的紧紧的,甚至紧的走路就会摔倒,为了防止女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大,就会拥布裹的更紧,久而久之,女孩子的脚就变成了畸形的“三寸金莲“。在满人入主中原后,曾对汉人裹脚几度禁止,但却遭到很多人的抵制,以至于后来清朝选择了放任不管,想裹脚就裹吧。等到清末民初的时候,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改变,眼界的开阔,裹脚这一观念也逐渐淡薄,甚至到了最后人们思想醒悟后,才知道这是多么残忍的陋习。
古代为什么要裹脚,意义在哪?
中国的裹脚、西方的束胸、非洲的割礼,号称世界三大悲惨女人。
之所以称她们为最悲催的女人,是因为她们生在这世上,不仅悲,而且惨。悲,指的是命运;惨,指的是身体。
女人的惨,各有各的不同,但是她们的“悲”,却始于同一因素:嫁出去。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的女人将肋骨压断,有的女人将脖子抻长,有的女人将生理器官割掉……在中国,古代的女孩子为了以后能嫁给男人,不得不在脚上裹着一圈又一圈的布条,直到将脚裹变形。
这样一来,被裹脚的女子就无法长途跋涉、亦无法做重体力活,只能待在家里做一些针头绣脑的家务活;而男子,则会因为女子无法外出,可以“放心”地在外劳作。
如此,就达到了裹脚的最终目的:将女子禁锢在家里,成为男人的附庸。
裹脚的女人,她们的脚最终会长成“三寸金莲”,也就是脚的长度约为10cm。脚的大小,也成为衡量女人“漂亮与否”的关键因素。
据说,历史上第一位喜欢小脚的男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有一位妃子名叫窅(音yao)娘,窅娘非常擅长跳舞,绝活是在一个直径六尺的莲台上跳回旋舞。莲台四周以金玉珠宝装饰,加上窅娘绝妙的舞姿,二者相映成趣更显窅娘魅力。
窅娘之所以能在局促的莲台上跳回旋舞,就是因为她有一双小巧的“三寸足”。无疑,这双小脚,也颇得李煜之心,亲自为这双脚起名“三寸金莲”。小脚的主人窅娘,也深受李煜恩仇。
李煜喜欢“三寸金莲”的传闻不胫而走,南唐上下皇宫内外,众女子纷纷效仿。
诗云,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裹脚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裹脚的女子为了得君王欢心,往往会忍受极大的肉体痛苦——
女子会在很小的时候,穿上一双特制的鞋子(俗称铁鞋),然后用布一圈一圈牢牢缠住。之后,这双鞋子就一直穿在女子的脚上,直到她的脚定型,也就是成为传说中的三寸金莲。
在此期间,女孩的脚会随着身体的发育变大,但是铁鞋禁锢脚的发育,将脚死死扼制在铁鞋里。试想,人的脚怎么能敌得过铁?
与铁对抗,不用说,脚毫无还“脚”之力。这种痛苦,大概类似于《还珠格格》里,容嬷嬷拿针扎紫薇的指甲缝,一扎就是十几年那种。
最终,女孩的脚会在骨折、痊愈、骨折、痊愈的轮回中,定型。
到了宋朝,因程朱理学的发展,儒家学子惊喜地发现,“裹脚”竟然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男耕女织”的劳动分工,从而将女性禁锢在家里。男权社会中的核心体系“男尊女卑”,也因这种劳动分工变得理所当然。
于是,儒家学派大力提倡女性裹脚,并且宣扬“娶女要娶裹脚女;将没有裹脚的女人娶回家,有损家族名誉”。
在当时,如果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家里的姑娘没有缠足,往往会受到排挤。
比如说康有为在女儿到了缠足的年龄之后,就拒绝为她缠足,并写了一篇《戒缠足会檄》的文章讽刺缠足之陋习。此举,招致很多人的不满,还有许多人诅咒他:“你女儿以后一定嫁不出去!”
可笑的是,尽管民间裹脚裹得热火朝天,可是明清无一皇帝娶小脚女人当后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就是有名的“大脚”皇后;而明定陵被打开之后,考古专家发现:万历的两位皇后竟然都是“大脚”皇后。
清朝入关之后,多次下诏禁止缠足。康熙皇帝甚至颁布禁令:
“禁妇女缠足,违者罪其父母家长。女子如违法缠足,其父有官者,交吏兵二部议处;兵民之家,交刑部处置。情节严重者责四十大板,流徙十年。”满清皇帝三令五申,却并未遏止裹脚之陋习。
相反,满清入关之后下令男子剃发易服,女子禁止缠足。剃发易服虽然实现,可是女子却并未停止缠足,故而有“男降女不降”的说法。女子缠足,也就成了对抗满清的一种意识体现,在士大夫阶层更加流行开来。不过,缠足和束胸一样,终究是士大夫阶层的游戏。
乾隆年间,英国来华使臣马格尔尼曾针对裹脚女人,进行了详细记载:
“余于人丛中见妇女数人,亦系大足……后乃知,缠足仅为上流妇女之风尚,下流妇女为便于作工自活计,缠者甚少。”简单言之,越是穷人,缠足的越少。
穷人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无法保障时,哪里还要什么三寸金莲,能帮忙在地里干活才是首要任务!裹脚,无疑会妨碍女子下地干活。因此,在古代有“宁娶青楼妓,不娶小脚女”的说法。
可悲的是,被裹脚的是女人,女人却没有拒绝裹脚的权利。还好,已是身处水深火热的穷人,无需再遭这份罪…
古代为什么要裹脚,意义在哪?
你说的裹足应该就是缠足,从小时候就用布把脚裹起来,待长大成人骨骼长成之后再将布松开,或者也有的人成年后也依然缠足,就这么缠一辈子。
缠足的原因缠足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的审美观。经考证,缠足兴起于北宋,到南宋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的便为"金莲",这就是三寸金莲说法的来源。
缠足的影响缠足之苦,层层切骨,刻刻痛心,初缠阶段尤甚。每至缠束,剧痛难忍,呜咽悲泣,在所不免。缠束又多在早晚二时,因此早晚女孩哭泣哀号之声在缠足时代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惨景。
缠足对女性生理造成了极为恶劣的改变,女性足部结构由于日渐被包裹,发育不良,并产生畸形,使女性参加文化和体育活动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甚至可以说是剥夺了女性参加文体活动的权利。
缠足的野史说几个野史/传说,真假不必深究,客官您看个乐呵。
1、传说苏妲己是狐狸精变成人形勾引纣王的,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法力不足或者道行不够),脚没有变完全;由于担心被别人发现,就用布给裹起来了。由于她非常受纣王宠溺,于是乎宫中其他女子便争相模仿。
2、传说隋炀帝东游江都,可能是想玩点新鲜的,招了百名美女为其拉纤,结果这一尝鲜差点就引来杀身之祸。有一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就在这拉纤队伍之中,她早就看不惯隋炀帝的残暴,趁此机会,让父亲做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藏在裹脚布之中;又在鞋底刻出一朵莲花的图案,每走一步,地上都会“绽放”出一朵莲花,这把隋炀帝给撩的不行不行的,于是便召唤吴月娘,欲把玩其小脚丫。正当隋炀帝一边沿着口水一边解开裹脚布的时候,吴月娘突然抽出藏在布中的小刀向隋炀帝刺了过去,隋炀帝负伤但未伤及要害。吴月娘一看自己也跑不了了,干脆跳河自尽。此事以后,隋炀帝下令裹脚妇女一律不许进宫,也有民间女子为纪念吴月娘,便以裹脚的方式寄托哀思,最后成为一种时尚。
关于缠足的传说不胜枚举,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自行搜索了解,再此不做过多赘述。
缠足的废止缠足废于清朝,然而第一个尝试废止缠足的人说出来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是谁呢?
1907年1月6日,慈禧颁布诏令禁止妇女裹脚,开办女学堂。然而此时清政府的诏令完全无法和“时尚”及“传统”匹敌,此诏令并未能彻底清除缠足的旧习。
直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宣布废止缠足陋习,缠足才在我国的历史舞台上一点点淡出人们的视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