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就是一场梦的可能性有多大?

人生一世就是一场梦的实质就是——人生非梦!

人生如梦是道庄、佛教的一种观点。

“庄子梦蝶”出自于《庄子·齐物论》。庄生晓梦:庄子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自己现在是不是在梦中,现在是蝴蝶做了一个梦,变成了庄子?还是现在就是庄子,刚才在梦中变成了蝴蝶?

而另一个“黄粱美梦”的故事,更对人生一世就是一场梦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故事说的是在唐玄宗开元七年,有一个名叫吕翁的道士因事到邯郸去。这位道士不简单,已经勘破人生如梦如幻的境界,掌握了道法各种玄幻的数术。

有位叫卢生的穷学生进京赶考,也是中途路经邯郸。卢生是一个穷学生,住不起价格昂贵的客店,只能在一个村庄的普通客店里将就过夜。就在那里他遇见了吕翁。

两个人有缘,彼此攀谈起来。在谈话中,卢生流露出对荣华富贵的渴望,想通过科举入仕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达到功名利禄的愿望。吕翁对他劝诫告诉他人生如梦的实质,无奈卢生迷了心窍听不进去。

吕翁见状,知道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一个人的心是最难改变的,于是吕翁拿出了一个枕头来递给卢生说道:“你枕着它睡,它可以使你得到荣华富贵,就像你想要的那样。”卢生接过枕头,把它放在床上,倒头入睡。

在朦朦胧胧间,他觉得枕头上的洞孔渐渐变大,卢生想看个究竟,就钻了进去,这一下子,他回到了家里。过了几个月,他娶了一个老婆,妻子家很有钱,陪嫁的物品非常丰厚,他的生活变得富足起来。第二年他进京参加了科考,金榜题名,之后担任专管代皇帝撰拟制诏诰令的知制语。

又过了三年,他出任同州知州,后又改认陕州知州。因政绩卓著,又被朝廷征召入京,任京兆尹。

不久,边境燃起战火,皇帝便派他去镇守边关,到任后他开疆拓土九百里,后官了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可以说是步步青云,名利双收。

不过这时,因为他功压群僚,引起了其他官员的嫉妒,被诬陷图谋不轨。皇帝听信谗言,把他逮捕法办,因为有皇帝身边的太监作保,才得以减免死罪,流放蛮荒受尽折磨。

又过了好多年,皇帝知道他是被人诬陷,又重新起用他任中书令,封为燕国公,加赐予他的恩典格外隆重。他生有五个儿子,个个都成为国家栋梁,卢家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望族。

后来他年老体衰,给皇帝上疏请辞,皇上都没有批准,他将要死的时候,挣扎着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给自己做了一个总结,不久,卢生就呜呼哀哉,驾鹤西游了。

正当卢生无限悲哀伤感的时候,他忽然醒了。看见自己正仰卧在客栈的床上,吕翁坐在一边,店主人烝的黄粱米饭还没有蒸熟。触目所见,和睡前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

他翻身下床,诧异地说:“我刚才是在做梦吗?”

吕翁不动声色地说:“人生在世,痛苦也罢,快乐也罢,不过就是这样罢了。”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卢生沉思一会儿,决定跟着吕翁去修道了。这就是道家的人生观!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一个梦幻的过程,而真正的觉醒需要修“道”来完成,道法自然。老子说:“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劝人修大道,不要去走人间的小路。

而佛教认为这个世界是幻化的,是众生“共业”所生,每个人都有一个“如来藏”,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由这个如来藏所造。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接触到的人,父母亲属、朋友、同事,都是因为缘分而来,所有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工作、生活,都是因为我们共同的如来藏产生出来的。

看到这里你以为道家和佛教都认为是--人生如梦了吗?

这样理解显然是错了——人生非梦!

道家和佛教这样说--只是一种“方便说”。

目的是让众生脱凡入圣!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果法则之说。

佛、道,甚至儒家也接受这种说法,这种说法的重点体现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上。

如是因,如是果,我们现在的果是过去的因,而我们又为以后的果种因。我们都活在过去的因里。佛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那么如果人生如梦,梦是不挂因果的,梦是虚的,是“泡影”,看着是泡,醒了就没了,没有挂碍了。而因果又决定着每个人的未来,佛、道所说的六道轮回,就是由每个人不同的因而决定未来的去向。

所以说人生如梦而非梦。

为什么说人生如梦呢?如果人生如梦那么怎么才算是醒来呢?

——灵魂的觉醒!佛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因为这八苦,人生是无常的,还有平时的自然灾害,战争瘟疫,让人在这个世间受尽了苦难、苦恼。

针对人生苦恼,佛陀给出了如何修道才能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永离苦海的真理。通过“四谛”;八正道;缘起论;三法印,这些佛教的根本教义来觉醒灵魂。

所谓的荣华富贵,财色名利都是暂时的,我们沉醉在这种临时的享受中,而忽略了恒常的痛苦,只有灵魂觉醒了去摆脱这种痛苦,才是常态,这个常态不是人生的常态,因为人生才短短几十年,只不过是“我”的一个过程,佛和道都认为灵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不灭的,只不过是由不同的形式存在。

而“人生如梦”就是让人觉悟,找到纯净的本来面目,那个不生不灭的本性。所以说,人生如梦而非梦,是让我们通过信仰,通过灵魂的修行,去实现最高理想所应遵循的途径和方法。

而造成人生沉浮、轮转的原因就是在于我们的心念,在于每一个起心动念之间,只有控制住自己的心念才能控制住自己的人生。

中国的文化是儒、释、道为主组成的,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沉淀、传承、吸收、过滤而形成的特色。所以说人生一世就是一场大梦,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生一世的一种“盖棺定论”。

人生一世就是一场梦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个人在梦境中,也如在现实

中一样,会遇到色、香、声、

味、触之类的事,会遇形形色

色的人和事。短暂的一个梦,

你醒来之后什么也没有了!真

可谓“梦里明明有六趣(六道),

觉后空空无大千”!

醒来,你在梦中吃过的东西还

有吗?所接触事事物物全不见

了。

人生如梦,只是在时间上相对

而言,这梦做得长一点罢了。

一切都如梦如幻如泡影,有哪

一样东西能抓得住,能带得走?

房子车子,金钱财富,田园屋

宅,亲情至爱,等等,终归放下。

人生如一场梦,不是可能性有

多大,而是十分肯定的,绝对

无疑的!

人生一世就是一场梦的可能性有多大?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人生一世就是一场梦的可能性有多大?

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一至十岁

徜徉在父母的怀抱里,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人生没有任何期望,玩耍是自己追逐的理想,如爷爷奶奶尚在,围绕在他们的膝下,要吃要喝,尽情享受宠爱的目光。

十至二十岁

读书的黄金时节。对父母、爷爷奶奶不再有怀抱的依耐。天天为作业而作业,在期望和呵斥中学习,对青春的欲望强烈,读书和恋爱的朦胧感触动着感情的转变,对人生的路开始有了追求。

二十岁至四十岁

追求美好的生活,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想方设法拥有。职业、金钱、洋房、美女帅男、轿车,是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抚儿育女、读书成长,又成为自己的义务。赚取钱财与储藏,日夜奋斗着。

四十岁至六十岁

赡养父母的义务感渐渐袭来,供养儿女成家立业的任务迫在眉睫。带孙子、孙女的责任义不容辞,为老年的生活到来积极备战。和风湿等病痛作顽强的斗争,人,开始进入老年。

六十至八十

晚年来了,想着别人的时候不再多了,自己曾经的梦想戛然而止,基本已认命,该是什么命运已经作了最后的裁决。努力保养身体,多活一天就是一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和老伴的恩情更深了,不再谩骂和指责,互相依靠,互相关心,谁走在前,走赶后的在心里默默祈祷:你慢走啊!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当快要闭上眼睛那一刻,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来世上不过是做了一场大梦,什么也不带来,什么也不带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人生虽然只是一场梦,但我们在梦里,就要为梦中的人做点感念,这个感念就是奉献。为社会做过好事的,就要离开世道时,心地坦然,没有遗憾;做过坏事的,他会感到心地难安,无颜面对先人。这可以从快要死的人的表情看出来。

人生一世就是一场梦的可能性有多大?

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人从呱呱坠地到终老死去,都有人在为你鼓掌和祈祷。

只有哪些懦夫,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逃避现实,丢下一长串精神枷锁让人佩戴。自己跑到天国里去也要接受审判的,因为你是一个临阵脱逃的逃兵,没有避风港,只有审判台。

人生一世就是一场梦的可能性有多大?

要我说,人生就像梦一样美丽。在还没有经历的时候,想象着前途的美好,设想着每一个激动人心的场景,就连预想到的痛苦都是那么美丽!在寒冷的冬天能看到春天的花蕾、夏天的爱情,和秋天的收获。一切都是那样和谐、完美。

在经历过以后,渐渐远去的时光好像退回到梦里一样,里面有淡淡的忧伤,有甜甜的回味,有成就的高光时刻,也有失落的暗自神伤。虽然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但那是自己画的画,不如意也是一种美美的回忆。再不用讨人厌的说教了,只要打开记忆的匣子,就能看到所有因果的演示,为剩下的日子提供了画笔和构思,好画出最真实的梦境。

这样如梦的人生,难道不是我们所渴望的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