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妻跑族”越来越多?

以前,家庭是一个生产单位,夫妻是共同生产者,共同劳动,每一个人都有成就感,相互支持,使彼此都有需要。随着小农生产的破产,分别打工,彼此不再相互需要,相互重视,纽带没有了。

社会对婚外性行为的容忍为妻跑创造了伦理条件,避孕技术的提高减轻了婚外性行为的压力,人口流动监控放松为别居提供了物质条件,打工收入为独立生活提供了经济基础,陌生人社会为寻找更好的生活伴侣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妻跑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的产物,不仅妻跑,还有夫跑。没有必要像古代一样如杀父之仇一样对待夺妻之恨,因为很多情况下,不是人家夺妻,正如你说的,是妻跑。宽容一些吧。

不过,家庭毕竟还是有生育抚赡养教育功能的,妻跑仍然是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仍然是应当谴责的。对妻跑,打一顿是可以的,离婚也是可以的,在分配夫妻财产上让她吃点亏也是可以的。至于为妻跑动刀子,不值当,毕竟绿帽子压不死人。哈哈😊

为什么农村“妻跑族”越来越多?

妻跑族:顾名思义就是妻子和别人私奔了,或者跑路了!

所以有人就说:狗不能喂的太饱,人不能对的太好;忍一时得寸进尺,退一步变本加厉。

形成农村妻跑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男人对女人太好了,大部分妻子跑了的男人都是老实人!

有的女人在家里横,不体谅男人,男人对她却百般疼爱,凡事忍让。这些女人把男人对她的爱当成了理所应当,她自己却觉得男人在讨好自己。以为自己有啥本事,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反而看不起男人。时间长了,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别人家男人好,有别的男人勾搭她,时机成熟就跑路了!抛夫弃子,觉得自己是迈向幸福的大门。

二、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女人的寂寞空虚冷,精神世界得不到满足。

有的农村男人打工不在家,而自己好吃懒做的女人经常不顾家,在外面逛街,打麻将等,结识了一些不三不四的男的。时间长了有了一腿,而自己的男人不在家,洽洽为她提供了方便,时间长了冲淡了一切。她和另外的男人擦出爱情的火花,自以为有了依靠,有了幸福!

三、男人的经济实力决定了一切。大部分跑路的女人对自己家的生活不满足,不管是夫妻生活,还是物质生活都很失望!

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女人对于物质需要自己的男人很难满足,所以在一些不良男人的引诱下,瞌睡给了个枕头,这一拍即合,开始了自己的跑路生涯!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那些抛夫弃子和别的男人私奔的女人,有几个过得好的呢?

有的女人走了多少年,回来后,被老公和儿女嫌弃。有的卷走了男人的钱,之后又被所谓的爱情抛弃,又再次回到原来的家!

好马不吃回头草,大部分女人过得都不怎么样,大部分男人也不会再要她!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本人觉得夫妻之间,只要男的不是家暴或者出轨,或者是挣得太少,女人就不应该跑路。作为一个女人也应该守护自己的家,家庭幸福需要两个人维持,不能好吃懒做只等着男人挣钱,自己连家里都照顾不好,还后院起火,给男人来个釜底抽薪!

为什么农村“妻跑族”越来越多?

“此时不跑,更待何时?等到人老珠黄,别说搞家政服务,就是去餐厅端盘子也没有人要啦”(某跑女语)!“妻跑族”发生在农村,尤其是经济不发达的农村!穷日子难过!谁跟钱财有仇,这是跑女们的共同心理!

当今社会,各种文化习俗的交融影响,信息的无限传播,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外边的世界太精彩!我这里农村有几个妹子,初高中文化,在家种田打零工,年收入不到20000万元,经人介绍去上海搞家政,她们先在成都培训办了证,到那里后,年收入100000左右,现在3人在上海郊区合租房做,几年没回家了!“穷”留不住人,“穷”拴不住人心呵!

我接触过西部乡镇好些个主管此种“民事”的官员,“妻跑族”主要发生在30岁左右年龄段,有点文化(起码会玩智能手机)的年轻人群里,而且人要长得端端正正的,长得太那个,连去餐饮店当个洗碗工都不录取,更何况超市等单位啦!

“妻跑族”中,有部分人已经融入城市生活,特别是有点文化的,衣着打扮“潮”起来跟城里人无差别,她们或者离婚或者……反正是不回故乡啦!还有部分混得差不多了“衣锦还乡”,在镇上买个房,开个店做生意,反正不会再去种田了!被“妻跑族”伤得最深的是丢在家里的老人孩子!

解决“妻跑族”的关键是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当家乡比外面好的时候,你恐怕打也打不跑她们啦”(某副镇长语)!唉……

为什么农村“妻跑族”越来越多?

还是先说说我身边的两个活生生的例子吧!孰是孰非,友友们自有自己的判断!

军子的老婆梅子,是2002年军子本人和介绍人去西南某省,花八千块钱买回来的。当时军子家里条件很差,爷爷奶奶年岁大了,父母体弱还一身的病,在本地根本没办法娶到媳妇。眼看着军子岁数越来越大,他父母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好不容易给他买那个老婆,总算是成了一个家。

虽说是个外地媳妇,可梅子真的很能干,家里家外、忙进忙出,一刻也不闲,家里的大事小活也基本都是军子两口子在干 ,梅子从不嫌苦也从不曾抱怨过什么。

没过几年,梅子给军子先后生下来一儿一女,再加上两人踏实肯干,没过几年就还清了外面的所有债务,还拆掉了老屋,盖了漂亮的楼房。只要提到军子媳妇,周边的老人们没有不夸赞的,肯吃苦,对家里老人们也好。就连那些男人们,背地里也经常说军子运气不错,找了个好老婆 。

随着时间的流逝,军子的女儿已经上了初中,儿子也已经读小学四年级了,家里的四个老人也一个个相继过世了。军子家里 置办了收割机、播种机等各种农业机械,又承包种了别人的一百多亩的地,农用机械不光自家用,还兼顾帮工周边村民,没少挣钱,日子越过越红火。

军子和梅子这些年的辛苦付出,总算是要苦尽甘来了!可让人想象不到的是,军子这时候却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了,跟村里的一些留守妇女们不三不四的。在农村这种事情最容易被人津津乐道,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梅子的耳朵里。一开始军子还死活不承认,再后来直接被梅子堵在了别人的家门口。表面上军子说要痛改前非,可事情没过去几天,他就又狗改不了吃屎了。

开始时梅子还和他吵和他闹,再后来梅子都懒得和他争辩。在他们女儿上初二的那一年,梅子悄无声息地离家出走了,带走了家里大部分的积蓄。这下军子才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一个人顾得了外面顾不了家里,几乎累成了狗。幸好女儿比较能干懂事,学习之余照顾起了弟弟,承担了家里大部分的家务。

再后来梅子也曾经回来看过几次孩子,面对军子的苦苦哀求,她却不为所动,坚决不肯回头。由于当初俩人并没有领结婚证,所以也就不存在办理离婚手续的问题。现在梅子嫁给了隔壁镇的一个单身汉,日子过得也很一般。但她说了:就算是苦死累死,也绝不会回到军子身边的!

大勇和萍子,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 。大勇和萍子是在南京打工时认识的,萍子一开始是和华子搞对象的,并且俩人已经同居了很久。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最终俩人还是分了手。

大勇当时和他俩在一个厂打工,萍子和华子拍拖同居的事,大勇也一清二楚。可大勇不嫌弃萍子这些,最后还是决定把萍子带回老家领证结了婚 。大勇家和华子家挨得很近,平时也总有人背后说三道四 。但大勇不在乎这些,尴尬的就只能是别人了!

两人结婚后没多久,萍子就生了个儿子,大勇对萍子更是百依百顺,家里的农活从不让萍子插手。萍子虽生活在农村,但依然保持着城里人的生活习惯。冬天里她喜欢穿裙子,夏天也总是穿着丝袜、高跟鞋 ,与周围的大姑娘小媳妇完全的格格不入!

虽说家里的菜地里种着各种时令蔬菜,但萍子依然会每天骑电瓶车去集镇上买菜。家里晒在打谷场上的粮食,就算是下暴雨被水淹了,她也不会帮家里抢收一下的,这些好像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做饭也只做他们三口的饭菜,从不跟公婆在一个锅里吃饭,剩菜剩饭宁愿倒掉,也绝不给公婆吃一口!

后来没事的时候,萍子就总爱骑电动车往镇上跑,一去一整天不回家。有时候还老有不三不四的男人送她回来,在离他们家不远的地方转悠。大勇的父亲实在是看不过,直接把那帮人给轰走了,转头又说了萍子几句。这下就像捣了马蜂窝了,萍子在家又吵又闹,连摔带砸!大勇回来后,不但没说媳妇一个不字,还怪他爸多事,和他父亲大吵了一架!

就这样大勇把萍子当祖宗一样供着 ,在大勇儿子六岁的时候,萍子还是拿走了家里所有的全部积蓄,在一个眼看没几天就要过年的午后,直接去县城包了一辆出租车,回了千里之外的外省老家。

大勇为了挽回自己媳妇的心,对电脑一窍不通的他,在村里率先装了宽带,没事就和萍子上网聊天。第二年快过年的时候,还买了一辆二手轿车,后备箱里装满了各种特产、礼品。带上儿子驾车直奔萍子的老家,打算接萍子回来 。

结果父子俩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抵达的时候,萍子收下了一车的东西,连家门都没让大勇父子俩进!在外面随便让他们吃了点饭,就打发他们回去了!

又过了两年,萍子突然回来了!后来听大勇妈说了才知道:萍子得了很严重的病,没钱医治才回来的!大勇不计前嫌,花重金跑前跑后,终于把萍子的病给彻底治好了!

说实话,大勇的所作所为,连我一个大男人都被深深地打动了!大勇的父母也是小心翼翼,绝口不提之前的那些事。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萍子会因为大勇对她的这份大爱,而留下来一家人好好过日子的时候,萍子还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再一次的决绝离开!当大勇再次联系上萍子,并追问她到底是为什么的时候,萍子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她就是不愿意回来跟大勇好好过日子 !

如今大勇都快四十岁了,儿子也已经初中毕业。据萍子在老家已经同别人结婚生子了,回头重新来过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在农村,这样的“妻跑族”还真不是个别现象!这到底是时代进步了,人的价值观相应发生了变化?还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反正这些事情我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

为什么农村“妻跑族”越来越多?

表哥家里很穷,好不容易结婚了,没想到表嫂生下孩子,就跑了。

表哥今年已经30岁了,都没有谈过一次恋爱。在城市里,也许这就是个笑话,但是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农村里,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

农村的现实

我们村是处在偏僻山区的落后农村,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农民,村里很多老一辈的老人,都没有走出去村子,一辈子钻在山里种地。

到了21世纪,村里人的思想开始慢慢改变,一定要走出去才能改变人的命运。但是年轻人要出去,面临的就是丢下父母、老婆和孩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农村会出现“妻跑族”的现象。

我的表哥

我的大姨,老伴由于重病,很早就去世了,留下大姨和一对儿女。女儿在20岁的时候,通过媒人介绍,嫁到了远方的城市,基本上几年才回来一次。而表哥就很难成家了,因为家里穷,本村的的女孩都看不上表哥,更不用说去外村找对象了。

大姨身体不好,女儿也不在身边,只能靠表哥一个人照顾,表哥也不能出去打工,只能一边种地一边伺候老母亲。

表哥直到30岁了,都没有谈过一次对象,表哥一直说自己这辈子要成光棍汉了。其实在我们这种山村里,光棍汉还是不少的,都是因为一个字——穷。

在大姨的心里,这一直都是大姨的心病。她后半辈子的愿望就是,给表哥讨个媳妇。所以一直在拖媒人介绍。

媒人带过来几个女孩,一见到表哥的家庭条件,立马就走了。所以,连媒人都想放弃表哥了。太难了。

一线希望

后来,大姨又去求了几次媒人,希望媒人再帮忙找找看。媒人也只好无奈的答应了。但是这一等又是一年多,表哥对家庭早已没有了憧憬。

有一天,媒人突然带来了一个女孩,22岁,没有父母,家里只有一个爷爷。可以这样说,家庭比表哥的条件还惨,但是女孩还是长得不错,虽然穿着很朴素,长相还是挺水灵的。

表哥和女孩见了面,女孩竟然没有嫌弃表哥的家庭条件。媒人就说出了对方的条件。

女孩老爷爷说: 彩礼2万8,和一头猪,就可以娶走孙女。而且这些都是老爷爷要留给自己的,女孩嫁过来是没有嫁妆的,有一个好处就是将来不需要再管他了。

在我们当地,一般女方的要的彩礼都是6万左右,很显然老爷爷要的彩礼并不多。大姨不想错过机会,东凑西借准备好了彩礼。

就这样,不到10天,女孩就和表哥结婚了。

短暂的婚姻

结婚第二个月,表嫂就怀孕了,为了多挣钱养孩子,表哥决定要出去打工赚钱了。现在有老婆在家,也可以和母亲有个照应,他也能安心赚钱了。

表哥在外打工的日子里,表嫂和大姨一直相依为命,对表嫂来说,打从爷爷把她嫁出去的那一刻起,就没有了娘家,只有婆家了。

十月怀胎过得很快,到了生产的日子,表哥本来计划回来的,但是老板临时有事不让请假了。所以在女人一生最关键的时刻,表哥竟然不能陪在身边,对这个家庭来说,太遗憾了。

生完孩子后,表哥才请了一天假,回来匆忙看了一眼,留下了打工赚的钱,待了一天就走了。大姨本以为表哥这么努力的赚钱,家庭一定会幸福的,但是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在孩子过了百天的时候,表嫂说为了减轻表哥的负担,她也计划出去打工了,让大姨先带着孩子。

大姨觉得这是好事,都在为了这个家着想,就答应了。没想到,表嫂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表哥一直也联系不上表嫂,只好又回到了村里,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儿子。

生活又回到了以前。

我的感想

作为一个农村人,不得不承认,这种“妻跑族”的现象,在农村已经被村民们习以为常,特别是在贫困的山村地区正在呈蔓延趋势,留下的是一个个孩子哭泣的身影。

那为什么在农村这种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因为在“靠天吃饭”的农村,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很多男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留下自己的妻子在家里照顾孩子和老人。

而妻子在家过着艰苦的生活,日复一日地重复劳作,看不到一点盼头的生活。再加上长期的两地分居,让很多女性身心都受到了压力,最终选择了狠心抛弃自己的孩子,远走他乡或者干脆找个新的男人改嫁,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如果生活很富裕,谁还会抛夫弃子。为什么城市里这种现象很少,而贫困农村越来越多呢,归根结底,其实都是因为贫穷所迫。

其实还有一部分“妻跑族”是有其他原因:

一、夫妻双方本来感情就不和,父母指定的婚姻,婚后女方后悔了,然后跑了。

二、由于家庭矛盾和婆媳关系的原因。

三、男方好吃懒做,不务正业

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妻跑族”。

写在最后

不管如何,成年人一定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便是生活有再大的不如意,也不能逃避,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让无辜的人和孩子受到伤害。

但要改善农村“妻跑族”的问题,要从根本的解决,因此,不仅要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而且农村思想教育建设也要跟上步伐。

为什么农村“妻跑族”越来越多?

18岁的小霞在生下女儿16天后,“逃离”了26岁的男友刘清平的家。

没有人知道,刚生下孩子16天的小霞,是如何忍受着身体不适,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离开的。

小霞为何离开?是男友家重男轻女,嫌弃小霞生的是女儿,小霞才绝望离开的?还是小霞压根也不想要这个孩子?亦或是小霞有什么难言之隐?

小霞与刘清平的女儿

16岁那年,家住湖南株洲的小霞,在火车上认识了大她8岁的湘西小伙刘清平,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一年后,小霞怀孕了,她辞掉了工作,来到了刘清平的老家待产。

当时不过十六七岁的小霞十分粘人,她希望刘清平每天都陪在自己身边,两人为此,没少闹矛盾。

除了不满于刘清平因为工作等原因,不能时刻陪着自己外,刘清平家的很多人和事,都让小霞觉得十分不满意。

小霞怀孕期间,刘家基本就没安生过。

每过几天,小霞就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刘家人闹矛盾吵架,吵完之后,小霞就离家出走。

虽然小霞频繁地出走让刘家人很恼火,但想着她挺着大肚子,而且才仅仅十七岁,还不够成熟,刘家人只能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去找她,去接她回家。

好不容易熬到孩子出生了,就在大家以为当了妈妈的小霞安分下来了之时,她却又要离家出走了。

小霞

在孩子出生的第16天,小霞因为一些琐事,又和刘家人发生了矛盾,争吵中,小霞表示要和刘家断绝关系,孩子也不要了。

刘家人见小霞去意已决,没办法就让她走了。

这次小霞走了之后,刘家人在无奈之外,也不免长舒了一口气。

但没想到的是,一个月之后,小霞又回来了,而且态度极其坚决地要带走孩子。

小霞5个月时,父母就离婚了,她从小到大都特别渴望母亲的疼爱,她不想自己的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所以想把孩子带走自己抚养。

但刘家人很担心小霞并不是想真心抚养孩子,而很可能是想把孩子给卖掉,从而得到一笔钱,因为在刘家人看来,小霞自己没有稳定的工作,也没一技之长,家境也不好,很难有条件与能力把孩子照顾好。

但反观刘家,刘清平是一位厨艺很不错的厨师,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刘清平的父母也比较年轻,完全有时间与精力来照顾小孙女。

可小霞并不这么觉得,她认为自己能带好孩子,孩子跟着她,绝对会比待在刘家幸福,她甚至多次跪下来求刘家人,把孩子给她。

而刘清平这边,为了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也跪了下来,求小霞能够留下来,和他一起陪着孩子长大。

但小霞表示,刘清平以及刘家人伤他太深,加之刘清平家身处深山,她无论如何都不会留下来的。

最终,商讨无果的两家人,决定了用法律手段来解决这场抚养纠纷。

可是,不管孩子的抚养权最终归谁,小霞和刘清平中都不会有赢家。

刘清平家

16岁,本应是充实自我的好年纪,小霞却匆匆地坠入了爱河,失去了自我。

生下孩子16天,本应是坐月子休养身体的时候,小霞却不在乎自己的身体,长途奔波,从湘西回到了株洲。

18岁,花儿一样的年龄,在这个年纪里,本应该进入理想的大学,然后遇见那个心仪的他,随后谈一场青涩而浪漫的恋爱,但小霞却已经成了一个为孩子抚养权发愁的小妈妈。

小霞的每一步,都好像比同龄人快一步,也正因为如此,她的每一步,都显得有点荒唐和仓促。

显然,18岁的小霞是不成熟的,但是大她8岁的男友刘清平,也没成熟到哪里去,女朋友小自己那么多,也没见他给予她更多的理解与包容。

17岁,自己还是个孩子,肚子里就有了一个孩子,这绝对不仅仅是小霞一个人的问题。

从16岁时的痴心爱恋,到18岁时的决意离开,小霞的离开,当然也不是刘清平一个人的问题。

而农村中像刘清平这样的“妻跑族”并不在少数,而这些女人之选择离开,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女方对自己太过自信

当记者问小霞:“你在生孩子之前,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否有能力抚养?”

小霞很自信地答道:“我有能力抚养,我家里人也都会支持我的。”

其实,小霞父亲如今的负担也很重,他不仅要打工养家,还要照顾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而今小霞如今又生了个孩子,还准备带回家抚养,他父亲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很难吃得消。

刘家人曾算过一笔账,小孩子吃奶粉加尿不湿等的花费,一个月怎么也得3000块钱,但小霞显然没算过这笔经济账,以她的能力,能否确保孩子将来衣食无忧,可能还需打个问号。

恋爱时,小霞一往情深;生孩子时,小霞不顾一切;要离开刘家时,小霞孤注一掷。这一切背后,都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小霞十分自信。

她相信自己选男人的眼光,所以16岁早恋;她相信自己养孩子的能力,所以17岁怀孕;她相信自己离开刘清平后,可以找到更好的,所以18岁的她执意要和刘清平一刀两断。

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邓宁-克鲁格效应”,它说的是:

能力欠缺的人,常常会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他们却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常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别人的水平。

能力成长轨迹——邓宁-克鲁格效应

其实,农村里很多抛夫弃子跑掉的女人,都处于“自信爆棚区”,她们一个个都迷之自信,觉得自己比自家的男人强太多,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抛下糟糠之夫,谋得更好的良君。

而在他们看过花花世界,被玩弄之后,跌落到“自信崩溃区”之日,就是她们众叛亲离之时。

没有嫁给条件更好的男人的资本,却有嫁给更好的男人的信心,这样不安分的女人,是无知的,也是可悲的。

二、男方没有充当好“润滑剂”

在小霞心里,有两件事一直让她耿耿于怀。

一件事是,刘清平从未给小霞的家里人打过电话,这不仅让小霞很不满,也让小霞的父亲很不满。

另一件事是,小霞每次在和刘清平的家人闹矛盾时,刘清平不仅不帮她,还在事后给小霞甩脸子看,这让小霞觉得自己很像外人。

小霞从小缺失母爱,她很渴望得到很多的爱,大她8岁的男友刘清平,本应做个家人们的“润滑剂”,让小霞父子,都感受到来自未来女婿,以及女婿家的爱,但刘清平没成为“润滑剂”,倒成了“搅屎棍”。

在很多男人看来,鸡毛蒜皮的事,那都是小事,根本就无需花时间在上面撕扯,可偏偏在女人看来,鸡毛蒜皮无小事,处理不好小事,也无心去办大事。

在这时,男人们就需要扮演好“润滑剂”的角色了,主动担起调解矛盾的重担,将小事化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如果男人们总是拒绝做“润滑剂”,那家人们之间就难免会出现大的摩擦,而这些摩擦的积累,就很有可能让男人加入“妻跑族”的行列。

小霞和刘清平

三、女方觉得男方家境太差

刘清平家在大山中,人烟稀少,小霞觉得自己无法在那里生活下去,小霞的父亲也不忍心女儿生活在大山中,小霞同样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在大山中长大。

其实像小霞这样,年轻气盛时因为爱情,从城里嫁到山里,逐渐成熟后,见夫家在大城市买房无望,而自己又过不惯山里生活,从而离婚的的女人,并不在少数。

其实这样产生的“妻跑族”,并不值得同情。

爱情是美好的,但婚姻是现实的,是讲求门当户对的,不是说山里的男孩就没资格娶城里的女孩子,而是说你要娶,得有实力与能力娶。

我从小在秦岭大山中长大,我们村有普通二本大学生,娶来自大城市的北大美女的,人家过得很幸福,这是因为这个男生真的很有能力,也很努力。

我也见过初中毕业就出去闯荡社会,没颜值没背景,娶了城里富二代,两人过得幸福甜蜜的,这也是因为人家男孩确实实力很强。

但我看到更多的是,男孩不怎么努力,城市女孩为了爱情很痴狂,于是,他们破除万难,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没过多久,女孩就在山里生活不下去了,然后抛下孩子离开了,此后再无音讯。

这样的悲剧,在我们村还真的不算少见,这样的男人,自身条件不好,能力也不行,还有个孩子,想再娶,基本很难了。

但是,如果这些男人一开始,就娶一个本地的姑娘,他们大抵会白头到老的。

而那些曾经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城市女孩,当初如果能多一份理性和冷静,将来可能会更幸福。

小霞和刘清平的故事,每天都在不同的城市上演着,每上演一次,就多出一份悲剧,就多一个不能在完整家庭长大的孩子,也多一个“妻跑族”。

作为父亲母亲,小霞和刘清平无疑都是爱孩子的,但孩子不是谁的战利品,养孩子也绝不能仅靠一腔热情的爱。

想对那些抛夫弃子走掉的女人说一声:冲动是会得到惩罚的,走之前,不妨考虑一下孩子,不妨称一下自己有几斤几两。

也想对那些“妻跑族”说一声:如果爱,请一直深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