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村走亲戚会无忧无虑地玩几天,现在为什么去了亲戚家很快就会离开了?
去年冬,老家迁坟。我哥开车带我跟我妈凌晨4点出发,从城里回村。不到一小时,车开到村口,却找不到路了。
我们30年前去城里生活,很少回老家。村口建了很多仓库,咸阳北塬已经成了西北物流中心,我们村的村道切断了,车开进了一个断头路。
天黑乎乎的,车灯不够亮。我打了手机导航,找了条小路拐进村。
远远看到田野里有几盏明灯,车开过去,发现是一群同胞弟兄的车,他们也刚到。打了招呼,他们踏着露水走向坟地,能听见远处的挖机嘎嘎响,看来早有刘家的人过去指挥挖坟了。
我电话突然响了,二叔来电。他问:你们到了没?我说:刚到,冷的打哆嗦,地里这野风真够大的。
二叔说:你们是疯了么,不冻死你!来了不来我家里,你婶把饭菜都备齐了,赶紧来我家。我炉子昨晚就生好了,电褥子美得很。迁坟那有你七叔在呢,跟你妈赶紧来!
推开二叔家的木门,嘎吱作响。二婶迎上来,说:姐,饭熬了2个小时,没见你们来我也不敢起锅。你们坐里屋先暖暖,我马上上菜。
进了里屋,我很诧异,这房子能住人?太阴了,房子连着厅堂,外面有棵大梧桐树,即使在白天采光也很差,给人阴暗潮湿的感觉。
不知道二叔从哪弄的比基尼挂历,摇头晃脑的掉漆老钟表,墙面糊了一层报纸,角落堆满了闲置的旧电器。
就连床上也是一堆堆的旧货,小孩玩具、防毒口罩,两箱纸杯。中间空出一块躺人的位置。
我妈说:把你这些破烂扔了吧,你把房子弄成杂货铺了。
二叔反驳说:这都是我几十年攒的老物件,有感情了,现在孩子们成家,都住城里了。平时这房子也空着。
我说:那不还有间卧室吗?不行去那间吃饭。
二叔说:那不行,那间东西更多,摆不下桌子。我有点无语。
正说话二婶搬来个细窄的长条凳,让我坐。我躬身小心坐下去,怕把背后的东西撞翻了。凳子四肢不平,我得侧身担着保持稳定。
几个绿色的老搪瓷碗,盛着粥。几个炒菜黑乎乎的,还有一盘肉。
二叔吃了几口菜,说:盐轻了,去,拿点盐去。
二婶把盐拿来了,二叔给每个菜加了盐。全都搅拌了一下,用他吃过菜的筷子。
我顿时没了食欲,二叔说:多吃菜啊,别光喝粥。我说:我平时不爱吃菜,白粥挺好的。我妈也插话说我不爱吃菜。
总算是糊弄了过去,吃完饭,我坐那里腿伸不直,腰不敢躬,两腿发麻。借故起身到院子里溜达。
我二叔69岁了,心脏做过支架。重活干不了,就在市区的停车场收费,赚零花钱。
二婶在村周围的建筑工地,给工人做饭,一月1800元。俩人都闲不下来,虽说生活好了,但还想着为儿子减轻点负担。将来生病了,自己能出钱。
我也只有在墙皮上,在老家的院子里,才能看到童年的天空。
二叔喊道:干嘛呢?坐床上暖暖啊,电褥子热的很!
我离家太久,早没有了坐床上的习惯,我就说你们聊,我再看一遍。不是快拆迁了嘛,看最后一回。
二叔说:这娃还念旧,等我死了,你哥俩别忘记给我烧纸啊!
我妈说:瞎说啥话呢!
到了中午,我弟回来了。就是我二叔的儿子,他见了我说:等会,我开车送你回城,咱哥俩好久不见了,聚一下。
我说:不用了,家里吃个便饭就行了么。
我弟说:那咋成,家里啥都没有,咱一会就走。我给娃拿个羽绒衣,要不我还不回家,我那边太忙了,请了天假。
正说话,几个弟兄从坟里回来了。都说今年疫情,没赚到钱。
突然门口一辆丰田霸道来了,是我一个弟的车,他说他一年赚了上百万。
其中一个弟问开霸道的能不能带带自己?气氛有点尴尬。
我说都是兄弟,不谈钱,有事你们私下说。
二叔看我们人多,说:你们玩什么?我这里麻将、扑克都有,你们玩,我让你婶子给你们做饭去。
一帮弟兄都说不用了,回来就是看看怎么迁坟,要不要帮啥忙,要没事的话,我们就先走了。
开霸道的兄弟说:下午还有工程进度要赶,你们聊,我就先撤了。
后面几个兄弟也说有事,纷纷驾车走了。
前后不到一小时,匆匆聚拢又各自走散。
现在的农村和当年的农村有什么区别1,乐趣少了,当年弟兄们一起割草放羊。洗衣粉袋子套知了、踢皮球、玩弹弓、滚铁环、学骑自行车。
现在年纪大了,这些东西都不适合玩了。
2,过去热闹,谁家吃肉,香飘一条街。端着饭碗就蹲门口聊起风云大事。油盐酱醋没了借,谁拉粪上坡,别人看见了帮忙推车。见了谁都是二叔三叔七婶八婆。
现在,瞅见谁家新媳妇,问老王家在那条街?新媳妇一脸懵逼,谁是老王?哪个老王?抱歉,我才嫁过来一年,还没弄清楚旁边住的是谁?因为很多人去了城里,留下的年轻人也搞不清谁是谁。
3,过去一家有难四方支援,邻里关系很重要。远亲不如近邻,一个家族就占据村子一大半人口。
现在四处奔波,互相见一面都难上加难。生疏感油然而生。
4,过去天天串门,你屁股上有个猴子别人都知道。
现在微信联系,突然一个消息,才知道谁去世了,谁家孙女订婚了,咳,该行礼了,这关系,八杆子打不到,我该给多钱呢?
5,过去农忙碾场,打小麦,扬麦粒。一群人帮一家人干活,轮流作业。
现在收割机进地,一下午十亩庄稼收完了。效率高了,凝聚力降低了。
6,过去打井摇辘辘,轮流接水。
现在水龙头各家各户都有,也少了水源保护意识。
为什么去了农村亲戚家,很快就想走现在农村人都进城了,条件好的都在城市买了房子,或者租房子。习惯了城市生活,反而不习惯住在农村了。
农村虽说空气好,但是刮风风沙大,下雨路难行。夏天热死人,冬天没暖气。
1,习惯变了
回农村突然不习惯了,让你坐炕上,怕是不习惯了。刷锅水洗碗,再用老抹布擦拭,也让人不太有胃口。
2,没有人了
农村现在最多的是老弱病残,街道上几乎没有几个年轻人。往往你去走亲戚,亲戚跟你一样,也是当天回家给你开门迎客。
家里的物件也是好久没动过,显得没有生气。
亲戚家有谁来?全凭天意。可能跟你玩的好的表弟没回来,你跟谁说话去?跟长辈说话像是汇报工作。
几句后不知该说啥,问候一下身体健康,无言独上平房。
3,彼此生疏了
多年没回家的你,订婚了。有孩子了。父母说:去,到你老舅家走访走访。
亲情仍在,但你怕人说这会不会让人觉得,我是来要红包来了。往往显得尴尬,礼物一放,就准备闪人。
4,没乐趣了
小时候去亲戚家,街道先溜一圈。邻居指着你对别人说:这是拿谁谁家的外甥。你蹦蹦跳跳跑去集市转一圈,二舅给买了糖葫芦。回家后,跟表哥去地里,带着小黄追野兔。
现在呢?你眼界开阔了。集市看不上眼,也不想去地里砸西瓜,追兔子了。
5,不适应了
小时候短裤背心,现在你白衬衣,名牌运动裤。还怕坐脏了。
去茅厕臭哄哄地,成了你的难言之隐。
暖壶里结了一层水垢,你勉强抿了几口。
结语:在农村,人们热情好客。但留不住你想走的心。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事业、必须处理的事情。时间,成了可以用金钱衡量的东西。
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在农村,在蜿蜒的小路,远没有城市的节奏快,除非你想颐养天年,否则,你的心总想脱离那里。家里的老婆还在抱怨,你还不走?
农村人越来越少,拆迁,赔款。让很多人都住上了高楼大厦。祖国建设势在必行,农村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过去农村走亲戚会无忧无虑地玩几天,现在为什么去了亲戚家很快就会离开了?
对农村孩子来说,过去走亲戚可伙同老表们一起疯耍,亲戚还会做好吃的来待客,对孩子有吸引力。现在走亲戚现在多流于形式,说得好听点是不喜欢麻烦亲戚,而实际上却是一种应付。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味知识。
走亲戚就像一种任务似的,似乎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走亲戚。以前在亲戚家留耍几天的现象很难再出现了,大多数时候都是去呆几个小时,甚至寒暄几句就匆匆忙忙地离开,究竟是为何呢?刺楸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生存方式变了与过去以农业生产为重的务农生活方式不同,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好些农民不再以不挣钱的种粮食为生存之道,而是转向了城市,在城市中靠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报酬则以金钱为表现形式。
种庄稼有农闲和农忙之分,刺楸认为,虽说忙的时候可以天未亮忙到晚上月亮挂天上,但好歹没人约束自己,自己的时间相对自由,没有节假日和工作日一说,只要没有活路需要做,就能自由安排时间,可在亲戚家多留几天,还可顺便帮亲戚做点活路。说简单一点,以前即便是一年不干农活,只要家里有粮食吃饿不着就行。
而现在则不同,打工者端着别人的碗就要服人家管,即便想走亲戚请个假都比较困难,能去吃一顿饭就算不错,还想耍几天?想得倒美!即便是自由职业者,只有多干才能有钱养家糊口,抽一天时间去走亲戚都已少赚一天的钱了,哪还愿意多耍几天呢?
二、家庭结构已改变同样的亲戚,今日不同往日,老一辈在变老,小一辈在长大。过去去亲戚家,是老一辈在当家做主,而今时今日很可能已变成年轻人当家了,年轻人又娶妻生子,家庭的人员结构已变化。年轻人平时大都忙于生计去了,去了会给老一辈增添麻烦。
真想去住几天可能还没地方住了,刺楸觉得现在可不像以前几个人挤着住,不到万不得已更不可能打地铺吧?
三、生活方式已改变,可「千里江陵一日还」了过去交通和通讯相对落后,走亲戚靠「两腿车」,传消息靠别人捎话,隔得远的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每次见到都有聊不完的天,摆不完的龙门阵,临走时还多有不舍。
而现在,得益于交通和通讯的便捷,好多亲戚间都建有类似「幸福一家人」、「幸福之家」、「相亲相爱一家人」之类的家族群,打个电话、发个语音就可和千里之外的亲戚联系上。不见面的交流显得更神秘,群里可以放开了开个玩笑、发个表情、抢个红包,或者转发点今日头条上有趣的信息,见面时反倒没网络交流那么随意。
走亲戚走人户,好些省内不同城市能在当天赶到,近点的还能在一天内往返,「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已司空见惯了。
在吃方面,现在每家吃的也不会太差,大鱼大肉经常可吃到,有时反倒是想吃点叶叶菜,野菜更好。
去了亲戚家,别人光拿素菜来招待客人也不好,总得炒点肉,煮几条鱼吧,而客人尽挑素菜吃,客人下桌后,大鱼大肉可能还没有动过。而住几天的话,不可能再把剩菜剩饭招待客人吧,于是又会做新鲜的菜,客人走后主人就只好吃剩菜剩饭了,几天都吃不完,倒了又甚是可惜,刺楸对此深有体会,所以住久了只会给亲戚添麻烦。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走亲戚不像以前那样住几天的看法,若是觉得回答得还行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过去农村走亲戚会无忧无虑地玩几天,现在为什么去了亲戚家很快就会离开了?
过去的农村人生活比较简单,生活压力相对较小且贫富差距不大,亲戚之间有聊不完的话题,在亲戚家留宿也能无忧无虑地玩几天,遇到困难时也可以一呼百应。
而现在的农村人,由于生活方式更趋向于“自闭”、生活压力大、因攀比患上社交恐惧症的人也越来越多,从而导致亲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双方在走亲戚时也只是尬聊,很不自在。久而久之,走亲戚也就成为了一个过场。
下面,我从生活方式、生活压力、贫富差距这三个方面,对过去与现在农村人走亲戚出现的巨大差异做一下深入分析。
一、生活方式记得以前小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住的都是瓦房子,每家每户都有一台黑白电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一台缝纫机,平时吃的是自家种的粮和菜,穿的都是经过缝缝补补的衣服。那时候大人白天忙农活,忙完活之后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会经常互相串门看电视聊天、打牌。
而那时候作为小孩的我们,除了上学就是去找邻居家的小伙伴们玩耍,捉迷藏、打鸟、鱼塘游泳、钓鱼、摸鱼抓鳝、玩扑克、轱辘、泥巴等等,在晚上还经常和一大群小伙伴们在邻居家过夜,父母们只要知道自己在邻居家,晚上就不会强制要求回家。
而现在,农村的成年人绝大部分都外出打工,白天基本都在工厂上班,有些24小时运作的厂还会要求昼夜轮值。如果家里有小孩,晚上下班回来后需要挤出一些时间照看小孩,或者给小孩辅导功课,这让很多以前不好好学习的家长很是头大。每天高强度的劳作让他们身心俱疲,这时的他们更喜欢躺在安静的角落玩手机,或者独自在夜市中走上一走寻求身心的放松。
现在的小孩也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就连节假日也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做,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连外出找小伙伴们玩的时间都没有,即便有时间也是独自抱着电子产品玩游戏、看动漫。去到亲戚家也会很害羞,不愿与别的小孩一起玩耍。
二、生活压力在生活压力方面,以前的农村人要比现在小很多。那时候每家每户都养鸡养猪、种粮种菜,孩子上学除了学费开支,都可以用大米换粮票。还有那时候生活和娱乐产品比较单一,医疗方面小病花钱少,大病治不了。平时走亲戚就带两捆面条、一捧米、一块猪肉、两个小红包,额外再添一些糖果,遇到亲戚家乔迁或办喜宴时就把猪肉换成鸡,然后再额外加两瓶甜酒。
这些东西很多都是自家有的,所以花不了什么钱,再说了,那时候走亲戚一般会把小孩子一起带上,这样只要小孩不吵着回家,都会在亲戚家住上三五天才回家,回家的时候,亲戚也会把一半的礼退回,有时还会往里面添一些特产进去让带回去吃。
而现在很多农村人都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一方面人均耕地少,如果在家务农连温饱都难解决,为生活所迫,年龄在16~45岁的农村人只好进厂干着3000元/月左右的工作,超过45岁的农民很难再进工厂干活,顶多能再当十年左右工厂门卫。
在这些农村人之中,已经成家的那部分人上有老下有小,在人情来往、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花销都很大,而没成家的这部分人也要努力挣钱攒老婆本。
另一方面,现在的农村人在医疗花费方面的支出也很大,首先是新农合,今年我们广西已经上涨到了280元/人。就连普通的头疼脑热、发烧感冒去小诊所开三天药最少也要50元以上,如果是去医院,最少也要一两百,而且还不一定能治好,要是再照一个B超、彩超,验一下血花费就更多。
关于近些年医疗费用普遍上涨的问题,据医生透露,很多费用都是因为医院使用了西方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从而需要向对方支付专利费造成。所以,只有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医疗设备和技术的研发中去,真正做到医疗设备和技术国产化,才能让老百姓们真正看得起病。
三、贫富差距在贫富差距方面,过去的农村人生活条件相差不大,大家基本上都是在家务农,衣食住行和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基本相同,所以见面时才会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
而现在的农村人生活条件相差极大,有的人有经商头脑,在外打拼十几年回来后开小车住别墅,衣着光鲜亮丽,已经过上了精致的生活;有的人外出打工,每个月领着固定工资,生活充实有保障,平平淡淡的生活也还过得去;有的人在家务农从事搞种养业,风险比较大,生活条件也各不相同。
在日常生活差异逐渐增大的今天,拥有不同生活轨迹的人们已经没有多少共同语言。再加上由工作差异产生的贫富差距,会让生活比较困苦这一部分人产生自卑心理,担心和亲戚聊天时被问到自己的生活、工作近况,慢慢的也就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生活压力和贫富差距的增大,以及生活圈的逐渐缩小,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吃力,双方在走亲戚时也会因找不到共同话题而尴尬,久而久之,走亲戚也就成为了一个过场。以前的农村人和亲戚能够交心,遇到困难也能一呼百应,而现在,遇到困难时往往只能求助银行。
过去农村走亲戚会无忧无虑地玩几天,现在为什么去了亲戚家很快就会离开了?
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也越来越不想走亲戚了,去了还不如不去,哪怕是自己的外婆家,今年特别有这种感觉。
按照传统,正月初二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之前的每一年我妈妈都会按时带着礼物登门,哪怕我外婆已经过世好多年,外公也在早几年前走了,但是外婆家还有舅舅,所以她还是会上门给哥哥嫂子拜年。
但是今年我妈妈没在家,她去城里打工了,没回来过年。我爸爸也要留在家里招呼来我们家做客的亲戚,所以他们就都不能去,于是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和我弟弟。
说实话,我也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正月去外婆家走过亲戚了,因为这些年在外地工作,放假的时间很短,只有个把星期天,这几天时间就想在家里好好休息,还有一些同学朋友会邀请去聚会,所以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用在走亲戚上。
但是今年爸爸妈妈都不能去,我也觉得自己有这个必要去看看年纪越来越大的舅舅舅妈,毕竟小时候去他家吃了不少肉、拿了不少压岁钱。
但是今年去了那里,我就想赶紧回家,一点都不想多待。什么原因呢?
第一,年轻媳妇不待客、不做饭。我舅舅快60岁了,生了三个孩子,现在女儿嫁出去了,两个儿子也都已经娶妻生子,是村里其他同龄人羡慕的对象。
小儿媳妇的娘家就在我们镇上,那天我们是大概10:30到的,那时候她才刚刚起床,梳洗打扮一番就领着老公和孩子上她娘家去了,自然没有时间招待我们。
大儿媳妇是从广东省远嫁过来的,因为疫情和路途遥远,所以她今年就没有回娘家。我们去的时候她还没有起床,等到将近11点才慢悠悠地从楼上下来,接着就给女儿梳洗打扮逗她玩。本来就不会讲我们的家乡话,加上跟我们也不熟悉,所以一直都没有靠近我们,招呼都没有一声,当我们透明,自己就坐在那里等饭吃。
两个儿媳妇不待客,儿子一个去了丈母娘家一个去了邻居家打麻将,所以我舅舅舅妈就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准备中饭,因为马上就要到12点,要准备那么多饭菜,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子儿媳妇平时就都不进厨房,这个时候也不会动手,可能压根不会。
所以我们去了那里以后,他们也只是招呼我们坐下,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动作,因为实在是没有空了,等到快吃中午饭的时候,我舅妈才把一杯冷了的茶拿过来,说早就泡好了的,但是放在那里忘记给我们了,其他人也不帮忙递一下,言语之间颇有点抱怨的意思。
我当然知道她是在怪自己的儿子儿媳妇不帮忙,但是这话听在我的耳朵里也颇不是滋味,感觉自己到他们家走亲戚是给他们添了好大的麻烦。
所以我和弟弟吃完中饭再在那里小坐一会儿就起身告辞了,总不好继续待在那里,时间久了他们还要留客做晚餐,又是一顿忙活,他们都已经这么大年纪了,我又于心何忍呢?
第二,亲戚家不好玩、不自在。小时候经常去外婆家,觉得好玩极了,好吃好喝的,又有表兄表姐带我们一起到处闲逛,在那里住得都不想回来,总是求爸爸妈妈,让我们在那里多睡几天,一点都不会觉得那是别人家、不自在。
但是后来这种感觉就越来越明显了,特别是现在,去到那里以后,喜欢打牌的就跟着表哥他们一起去邻居家凑一桌,不喜欢打牌的就坐在门口发呆,要么就是看手机 ,半天都不用抬起头来,也没有什么人会跟你讲话,因为没有什么话可讲,跟刚刚进门的表嫂只有一两面之交,哪里说得上什么知心话?
而且在亲戚面前也变得非常不自在,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大龄未嫁的,他们看见了就只会问:“你什么时候结婚啊?你为什么不结婚啊?”知道是关心,但是这种话题听得太多了,其实一点都不想谈论,但是在亲戚,特别是长辈面前,他们提到了又不好意思不回答,所以心里只有不自在和尴尬。
第三,时间紧急,没有空在亲戚家多逗留。对于在城市打工的农村人来说,假期是非常宝贵的,过年都只有七天,平时就更少,所以回到家乡就有忙不完的事情,以前玩得好的同学朋友也都要趁这个机会好好聚一聚。
还没有到吃中饭的时间我弟弟的同学就打电话过来了,问他在哪里,听说在舅舅家以后就让他吃完中饭赶紧回来,说等一会儿要到我们家去拜年。
对方都已经打电话过来要约了,并且说了是来我们家拜年的,当然不能拒绝,也不能失约或者迟到让对方好等。我弟弟自己心里可能也想去见见老同学聊聊天,所以只等吃完中饭他就一直在催我:“回去吧?回去吧 !”我是坐他的车去的,如果让他先回去了,那么等下我就得自己走路回家,还挺远的。
结束语有句话说:“走亲走亲,不走就不会亲。”但是当走亲戚成为了一件麻烦事、不好玩、没时间,我想很多人还是会选择放弃吧。
过去农村走亲戚会无忧无虑地玩几天,现在为什么去了亲戚家很快就会离开了?
过去农村走亲戚会无忧无虑地玩几天,现在为什么去了亲戚家很快就会离开了?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就会出现一家一家走亲戚的热闹景象。那时候,没有汽车,大多数家庭连自行车也没有,而是靠双脚。二姨家离我们有十五六公里,因此,为了去二姨家,往往我们都要从早上7点钟就开始走,一直走到中午十点多。到了二姨家后,稍稍休息一下,开始吃鸡蛋,然后大人们开始喝酒,热热闹闹的,吃上两三个小时。喜欢打牌什么的,还要打一下牌。一般情况下,都是往回赶,原因就在于,第二天还要去另一个亲戚家。
而每家为了迎接亲戚拜年,都会早一天就准备各类菜肴,就算菜肴不多,准备工作还是要认真做的。不然,会被亲戚认为不客气。
当然,在一家一家串门的同时,有时候也会在其中一家呆上两三天。只是,这一呆,问题就来了,晚上睡觉。因为,人比较多,有时候一张床上要睡四五个人,挤得呀,根本无法睡。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很开心,觉得有过年的滋味。毕竟,吃的是好的,能吃好的,当然比睡好的开心了。
而现在,一家一户都是闭门不出,过自己的日子。就算聚会,也是到饭店,根本没有热闹的劲。所以,生活条件确实好了,过去那种热闹和亲近的气氛则大大减少了。也许,这就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吧。
过去农村走亲戚会无忧无虑地玩几天,现在为什么去了亲戚家很快就会离开了?
记的小时候,我家的亲戚经常到我家坐客。像我大姑父,二姑父,来我家一住就是好几天。那时,我的父母身体都不太好,家境也十分困难。为何亲戚都喜欢来我家坐客?一是父母待人热情,很是好客。二是,那时家家生活都很困难,都会把平日里得到的好吃东西,留至来人去客或者过年过节才吃。我的家境虽然很贫寒,但必竟我家是城镇户,每个月供应的区区几斤大米白面,积攒下来,都是用来招待他们。那时的社会风气,金钱对于百姓来说,似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人们收入少,物价也是相当低廉。熟鸡蛋五分钱一个,逢年过节供应的猪肉,才六七毛钱一斤。儿时的我,非常盼望家里来客人。招待客人的饭菜,虽然与丰盛沾不上边儿,简单的饭菜,己经改善了平日里的生活。如今,是讲究金钱至上的社会。人人都在忙于赚钱。现在的钱,确实比那时多了,只要有了钱,想吃啥,就能买到啥。可是物价确比那时,尤如火箭般的增长。人们忙的淡泊了走亲访友,自私自利加扣门,成为了这个时代民间生活的新"篇章"。儿时家庭生活的贫困,带给人们的是:融融暧暧的亲情和友善大爱之情,这是我终身也不会忘记掉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