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农村会不会消失,所有土地由个人承包,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在我看来,如果继续按照目前的这种做法继续发展下去。用不了三十年,至少有一半儿以上的农村会变成空壳儿。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在撤并学校为主的一系列操作下,加上农民在家里种地的收入,远远比不上外岀打工。因此农村的空壳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就拿我县的一个山区乡为例来说吧:1991年的时候,全乡有十一个行政村,五十八个自然村。面积大约是23平方公里,实有人口5800余人。最大的自然村有450余口人,最小的自然村有两口人。属于典型的山庄窝铺乡镇。全乡设学区一个,乡办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三所,复式教学小学十余所。中、小学生290余名。人数随年份,上下波动。这种状态,从1980年实施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直到2006年,基本上稳定。学生和学校的数量,以及全乡的人口,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随着撤并学校的措施落实之后,这么大的山区乡,仅撤并到剩下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不到二年时间,全乡人口锐减了一半:基本上有上学孩子的家庭,都想方设法到县城或搬到邻县去了——大人租房打工,给孩子们岀上借读费,到中、小学上学。村里剩下的,绝大多数是空巢老人。暂时还没有孙子的人,随着儿女结婚后,既要工作,又要照料孩子的迫切需要。他们也都进城去了。等孙辈大了,自己也老了。同时习惯了城里的生活,留在城里或打工,或料理家务。不回村里去了——不少房子年久失修,想回去住,就得大修或者是重修。成了危房了,还能住吗?因此,村里的空壳化就成为必然的趋势了。到目前为止,这个昔日常住人口5800多人的乡,现在的常住人口不足600人。有的行政村,早在几年前就空无一人了。户口上看,还有几十个。到村里看,连个人影儿都没有,路上都长满了野草。说不定那家院子里突然飞出只野鸡来,“啯”的一声,吓你一跳……至于山上的土地,能够退耕还林的,早在2003年前后就全退耕还林了。剩下的河滩地,过去是米粮仓。现在人少了,野兔山猪獾子多了。就是在村子边上的地,到了庄稼成熟的时候,一个不留神,野猪就领着浑家老小,一个晚上就帮你全收了……还想着机械化种地吗?山区不让打野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啥也不用想种!说完山区的乡,咱们再说丘陵区的乡村。由于同样的原因,近二十年来,人口也是大幅度减少。不少偏远点儿的耕地,都因为干旱、交通不便、收成不多而弃耕撂荒了。人们觉得种地没意思,不如外出打工。还能解决子女的上学和成家的问题——现在村里的姑娘找对象,一开口,就问城里头有没有楼房?有就往前谈,没有?多数就没有了下文。不打工挣些钱,就凭在土坷拉里刨挖,就能给儿子鼓捣出一套儿楼房?做梦去吧!因此,丘陵区的农村,空壳化一样严重。比如我住过四年多的那个大村,2003年我搬走的时候,全村还有3300多口人。咋天在公交站旁碰上了这个村里的熟人。交谈之后,方才知道,全村现在住的顶多650口人!减少了80%的人口!都外出打工、帮儿女们看孩子去了。那地呢?也不种了?熟人说,除了村子跟前交通方便、能浇上水的好地外,多数地都长了草了!你要种,就有主家找你的麻烦。长了草,却没人管!就是这样的现实情况。现在村里,除了呆傻人和懒汉,五十多岁的人就是年轻人啦!再过三十年,这茬儿人都去世了,村里就没人啦!要种地,就得改变土地条块分割的状态。实行农业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至于到时候是个人承包,还是国家出于粮食安全考虑搞了农场,就不好预料了。毕竟多数人是没有后眼的。很多人能事后而知,也算不错的啦!
以后的农村会不会消失,所有土地由个人承包,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以后的农村会不会消失,所有土地由个人承包,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和国家的政策导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看待农村未来的发展,就要看国家的政策导向是什么。我们国家农村的土地,是农村劳动群众集体共同所有,农村的土地是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承包的制度,而且规定长期不变。这样的政策导向,足以看得岀来,农村是不会大面积消失的,一个村的土地由一个承包,也是很难做到的。至于农村土地大面积机械化种植,这个方向肯定是没有问题,现在平原地区也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种植。
现在的农村,从表面上看似乎已经是“空心村”,原来几千人口的村庄,如今仅剩下一些老年人,一个村子里看不到几个年轻人。许多人认为这茬老年人去世以后,农村也就会消失了。
其实,农村的老人也是接续而来的,许多农民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也会回到农村来。不要以为农村不是个好地方,城里许多人都想着到农村养老。
许多人会说,老了回农村还能种地吗?个人认为,现在60岁的农民在农村正是主要劳动力。到地里看看都是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在种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研发,农民种地还会节省劳动力。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也是个农业发达的国家,农村人口非常富裕,可在地里干农活的,大多数也都是些老年人。他们的机械化发展程度很高,无论是大小地块,复杂地形,都可以用机械化来精耕细作,将农田单位产值做到极致。
日本的农村也不是很大,有些地方只有三五家住在一起,每家都有小汽车,有很好的道路交通,到哪里去也非常方便。
我们国家下一代农民,同样也会赶上这样的好时候,种地靠机械化,岀行开自己的小汽车。在有山有水的农村居住,吃着自己种植的放心蔬菜粮食,那不也是一种享受。
从国家的政策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以后的农村,一定是产业兴旺,道路畅通,舒适宜居。这样的农村环境,虽然人口会减少,但农村绝不会消失。
以后的农村会不会消失,所有土地由个人承包,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只要有耕种土地,农村就永远不会消失。
农业规模化种植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才是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农业联产承包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小农经济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不打破,中国的农业发展很难有突破,很难上一个新台阶。
以后的农村会不会消失,所有土地由个人承包,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农村永远不会消失,因为民以食为天,农村的土地是人们获取食物的根基,也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所有的土地,实行个人和团体不同形式的流转形式,实现大规模种植,使中国的农业朝着规模化,智能化、节约型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是大势所趋。城市老人回农村养老,不同程度的改变农村面貌,资本下乡也是取长补短,各尽所需的一种新要求、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原原生态乡村,农村面貌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以后的农村会不会消失,所有土地由个人承包,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多谢邀请!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农村不会消失。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样子的生活、工作方式才是农村,什么样子的社会才是农村社会?难道贫穷、落后、愚昧、迷信的地方才叫农村吗?难道你心中的故乡就是传统的农村吗?农村为什么不能城镇化,为什么不能机械化、产业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难道农民只能是挥汗如雨、披星戴月、风里来雨里去才叫农民吗?农村也可以有高楼大厦,农民也可以在田间闲庭信步,农业也可以工业化生产。
一、有乡愁的地方就是故乡,就是农村现在农村确实只剩下“老弱病残妇幼”了,土地也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经营了,但农业还在,农业没有消失,有农业的地方就是农村,中国有14亿人要吃饭,必须一代一代的把农业传承发展下去,必须要有人种地,种粮食,所以农业永远不会消失,农业不会消失,农村也不会消失。当前,农村青壮年都进城打工了,但落户城市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是无能力在城市购房落户的,大多数人心里还有乡愁的,还有故乡的,他们还会回农村的。当城市找不到岗位的时候,农村户口的人还会回流的。有乡愁的地方就是农村,就是故乡。农村没有人,可以生孩子啊,国家已经是放开“三胎”了,对“三胎”小孩国家在教育、医疗、就业上给予奖补,做为农村育龄夫妻还是要响应国家号召,多子多福,让农村充满朝气、生机,你倒是给国家生孩子啊!
二、“乡村振兴”给农村的存在带来机遇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是开始实施了,给农村文明的延续带来机遇。我们应该把眼光看远一点,想开一点。未来农村医疗、教育、养老、收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迎来大发展,我们安徽农村村委会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供销社、农业龙头企业,各县、乡镇成立了“乡村振兴”局(办公室),农业股份制、集体利益分配制、“土地三权”制,已经是全面铺开,农民进城打工,家里土地不仅不会收回,而且可以入股合作社,年底享受分红,去年凤阳县小岗村人均分红250元。加上在合作社劳动收入,农民加入合作社收入大幅度提高了。“乡村振兴”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可以享受“三次分配”,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在合作社里干可能比外出打工更挣钱的,人可能会留下来了,不再去城市里工作了。
三、对于农村土地,还是集体所有,国家所有,农民并没有失去土地“三权”土地个人承包从1978年就开始了,并不是现在才有。但农村土地仍然是集体所有,国家所有,并没有私有化嘛。每一个农民都有土地承包权、经营权、使用权,怕什么呢?给一个人承包经营,并不是代表土地落入一个人手里,如果农民回农村承包,仍然可以收回属于自己的土地的。农业不可能消失的,所以农村也不会消失,只能说农村比过去更现代化,更富裕,更文明,更美丽,是全面小康的新农村!
以后的农村会不会消失,所有土地由个人承包,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农村不会消失的,原因是中国农业人口就有八个亿,光农业人口就是美国全部人口的三倍,如果大规模采用美国式的农业机械化,中国城市就业人口能是美国四倍吗,也可能到那时,中国人口也只有三四亿吧。所以说这是不可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