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驳“他还只是个孩子”这句话?

每个熊孩子后边都有一个熊大人,这话一点错都没有。

儿子上幼儿园时有一次去游泳池游泳,他在儿童池里玩,里面全是小朋友,有个孩子拿着一个小棍子,不知道是干嘛用的,直接就打在儿子后背,儿子转身看也没说什么,把他棍子抢过来扔在水里了,那个小孩的爷爷居然就大声说:干嘛,他不是比你小吗?不会让着他点吗?

实际上,儿子一直比同龄孩子个子高,那个孩子个子矮,但是看说话各种表现未必比儿子小多少,顶多1岁的样子,那个爷爷就那么堂而皇之地,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都让着他。

他还小呢和他还只是个孩子有差不多的意思,意味着他还小呢,你就得让着他,今天我可以让着你家孩子,明天他也可以让着你家孩子,长大了走上社会时所有人都会让着你的孩子吗?不去教育自己孩子的行为缺陷,一味的狡辩袒护,这真的是爱孩子吗?

当对方家长说:他还只是个孩子时,一般可以看情况,如果孩子确实小,也没做什么太出格的事,可以略过,因为很多事实是,以前的熊孩子变成了熊大人,却忍受不了任何孩子的吵闹。

像前阵子那个事件,她自己是孕妇,和老公在麻辣烫店吵架,心情不是很好,后来进来一对母女,她嫌对方孩子用勺子敲桌子,就对着她们大声咒骂,骂了半天后,被老公劝走了,结果不到10分钟,又转回来,将一整碗麻辣烫泼在孩子身上,那个小女孩只有11个月。

这是典型的当年熊孩子变成了熊大人,任性,无法容忍别人对她的一点吵闹和冒犯。

还有最近的一个案例就是,有个17岁男孩子在书店大声朗读英语,被店员制止时,狠狠地对店员说:信不信我抽你。

女店员始终微笑着,面对劝阻她的其他同事说:我没事,就是担心这个孩子的未来。

确实,公共场合本来就该遵守公共规则,店员有责任提醒不遵守公共规则的人,但是那个男孩子就有点公共场合也是我家的意思:别人都不管我,你干嘛管我,信不信我抽你?

而当时他的妈妈也是说:他还只是个孩子。视频被曝光后,被网友们群起攻之,公共场合就该遵守规则,这是一个3岁孩子就该懂得的道理,公共场合又不是你家。

“他还只是个孩子!”“他是你家的孩子,你可以惯着他,不能让全社会的人都惯着他。”

很多熊孩子在公共场合根本无所顾忌,完全是家长纵容的结果,如果从小就教育孩子有教养,遵守公共规则,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问题。

在国外旅游时,在一家社区游乐场里,其中一个宝宝的年龄很小,不到1岁的样子,很喜欢把石子扔在滑梯上,听到响声就特别开心的样子,他的爸爸妈妈都在身边陪着她玩,她玩得很开心,但是如果有小朋友准备要滑那个滑梯时,就是他的爸妈看到有小朋友往这个滑梯跑过去时,会迅速地把滑梯上面的石子弄干净,然后迅速抱起小家伙举得高高的,小家伙开心地笑着。

他们玩得很尽兴,但不会妨碍别人。

还有一个男孩子,大概2岁多了,看见小女孩玩的开心,也模范着把石子扔到滑梯上,然后转身准备跑开,他的妈妈看见了,连声对小男孩说:no,no。一边说让男孩子自己把石子弄掉,小男孩比较调皮,不肯做,想继续玩其他的项目,男孩妈妈就把他抱起来,用他自己的手去把石子拨弄掉。

小男孩虽然挣扎着不肯,却被妈妈严格执行了。

给他爱,但是也要给他规则,在一定范围内必须要讲究规则,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现在很多孩子没有感恩心理,也不能不说是父母自身的溺爱导致的。父母言传身教是孩子最深远的榜样。溺爱孩子,其实是在给孩子和自己挖坑。

孩子小时做了错事,你用“他还是个孩子”来替他搪塞,用袒护来包庇错误,不去教会他承担该承担的责任,等他长大了,这一切品质都会反作用于父母身上,这世界是讲究平衡的。

种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是有道理的。

教养,是从教育开始!

如何反驳“他还只是个孩子”这句话?

十月二号那天,我和妹妹在公交车上,特别挤。

然后上来两十岁左右的熊孩子,刚好站我旁边,熊孩子手肘位置正好在我后腰的位置。两小孩一直打闹,手肘时不时的撞一下我后腰。

开始我没说什么,后来一次实在把我撞疼了,我就告诉他们公共场合不要打闹了。

他们妈妈说小孩子撞你一下能有多疼啊?

我妹妹听了直接踩她一脚,用手肘撞了一下她肚子。

我看她要发火,我先发制人说小孩子不懂事,小孩子撞你能有多疼啊?

然后正好到一个站台,我们就下车了,下车的时候妹妹又踩了熊孩子一脚。

如何反驳“他还只是个孩子”这句话?

一次我走在大街上,被一个熊孩子吐了口口水到身上,当时他是被他爸妈牵着的,大概4岁左右,事情发生了,小屁孩父母只是随口说了句不可以这样,而且他妈妈还是嘻嘻哈哈的语气,一点责备的意思都没有,也没跟我道歉,拉着孩子继续走了!我当时20岁这样,越想越气,然后跑回去直接往孩子脸上吐了一大口口水,结果孩子父母不干了,跟我争吵起来,他妈一个劲的说,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说我小心眼,什么的!最后我没忍住,把孩子父母暴打一顿,然后跑了!现在想起来,我真心没觉得自己做错!我现在也有孩子了,但是我依然觉得小孩犯错同样不可以原谅,必须教育到他知道错了才能原谅!

如何反驳“他还只是个孩子”这句话?

可你却是个成人

谢谢相邀!如何反驳“他还只是个孩子?”我的回答是:“可你却是个成人!”

既然是反驳,现场至少应该有三个人,即孩子、监护人及被熊孩子伤害的人。现在来逐一分析为什么要这么反驳。

1、孩子。我们知道,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什么都懂的,他们是在不断的试错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是孩子都会犯错,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监护人才会冒出“他还是个孩子”的话。但理解不等于原谅,更不等于纵容,而是该指出指出,该纠正纠正。否则,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观念,认为凡事均不可承担后果,以至积小错为大错,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想,那绝不是孩子、监护人及被伤害人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2、监护人。监护人之所以为监护人,那是因为比熊孩子大。孩子小,做事不计后果,监护人就可以不计后果了吗?监护人因为监护不周,让熊孩子搞了破坏,造成损失,就应求得被伤害人的谅解,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并替监护对象承担相应后果。而不能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就搪塞过去。如果与孩子一样,遇到问题不是迎上去解决,而想到的总是编理由推脱,甚至与孩子共同逃避责任,我想,监护人所和其监护的孩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3、被伤害者。说实话,在这个过程中,最倒霉的就是被伤害者了。明明被孩子伤害了,打不得骂不得不说,连表达一下自己的愤怒,都会被“他还是个孩子”给怼住。要计较吧,你一个大人,跟孩子计较什么。不计较吧,心里的这口恶气委实会憋出肺气肿来。那就对监护人用“可你却是个成人”反驳一下吧?遇到讲理的还好说,脸红一下道歉一下就完事了;遇到蛮不讲理的,也许就当街撒泼以头抢地尔甚至动手动脚的了。无端惹上这些麻烦,那当然是不合算的。正确的是,表达自己的愤怒后,对方能讲理计一下,不讲理就只有不理了。这时你要及时调整心态,让自己开心些,犯不着和“三季人”计较。你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任何事情有因必有果,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到时自有人来替你计较的。

总之,熊孩子确实是个恼人的问题,但是,不管是监护人还是被伤害者都是成人,所以,我们不能也同样地去做个熊孩子。

如何反驳“他还只是个孩子”这句话?

很多人都这样认为: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必然会有一个熊家长,这话一点没错。每当孩子犯错时,熊家长都喜欢为自己的孩子辩护,而最有利的一句话就是:他还只是个孩子,你跟他计较做啥子哟!熟知正是这句话,害了孩子的一生。

家长纵容孩子践踏花木,孩子熊,家长更熊。

一、许可馨嘲讽抗疫勇士、侮辱民众、亵渎国家,竟然也有人为其开脱:她还只是个孩子,放过她吧!

今年新冠疫情爆发期间,留学生许可馨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大肆发表辱国辱民言论,引发了公众的一片讨伐之声。然而就是这么个数典忘祖的人,本来应该被推上道德公审台,被鞭挞示众,竟然还有人为其开脱,说出来的一句话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她还是个孩子,知道错了,就饶过她吧!试想,一个堂堂的留学生,占用着国家的教育资源,对自己的祖国没有一点认同感,这样的人能饶过吗?说她还是个孩子,这真是莫大的笑话。不过从许可馨胆大妄为、肆无忌惮的做派来看,她也许是从小就犯过不少错误的人,只不过都是在家长的一句话中:她还是个孩子,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断地犯错,不断地被原谅,家长成了她犯错的坚强后盾,否则她也不会如此的口无遮拦,我行我素。

许可馨:我骂也骂了,怎么啦?我还是个孩子呢!

二、我见过的熊孩子,家长竟然是如此的嚣张和霸道。

上个月的一个周六,我和女儿吃完晚饭后,便到海边的堤坝上散步。当时天气闷热,晚上的堤坝人来人往,一个熊孩子脚踏滑板车在人群中横冲直闯,一个不小心,便把我女儿的脚给撞到了,竟然一点都不当一回事,我一气之下便上前拽住那个熊孩子,说:“小朋友,你撞了人,怎么连句道歉话都没说呀!”这时,后面上来一位约30多岁的女子,应该是这位孩子的家长,对我大声地说:“你一个大男人跟一个孩子计较什么啊,他还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吗?撞了就撞了呗,又没有什么大问题。”听到这位家长的话,我刚想发火,我女儿便在旁边拉了我一把,说:“老爸,算了,犯不着跟这种人计较,我们走吧。”听到女儿这样说,我只好听从女儿的话离开了。

回来的时候,在半路上听到有人围成一堆在争吵,声音还蛮大的。于是我们便挤进去看,哟,原来又是那个熊孩子和他的妈妈。熊孩子在一边哇哇地哭着,而那位熊孩子的妈妈正在与人争辩。听了一会,我大概明白了,原来那个熊孩子撞到了另一位孩子,谁知道这位孩子的父亲是个硬茬,顺手就给了那位脚踏滑板车的熊孩子一个响亮的耳光。因此,两边的家长就开骂了。可见,不及时约束孩子的行为,最终到头来也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三、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是这样说的: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熊将领带出的士兵肯定没有一个像样的。由此可见:一个熊家长,带出的孩子肯定也是熊样。

《亮剑》这部电视剧,李云龙之所以带出的兵能征善战,勇猛而不怕死,与李云龙的调教和带兵有方有着很大的关系。“狭路相逢勇者胜”是他的经典名言,而逢敌必亮剑,是他的勇士精神的体现。这里面其实也向我们讲明了一个道理: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就不能够为其开脱,要跟孩子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会造成什么影响。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孩子犯错,如果家长一味地偏袒,让别人原谅,让社会为其承担,那么将来这个孩子长大后,就会养成为所欲为的性格,终有一天为患社会。真正到了那一天,家长就真正是后悔莫及了。

李云龙的话是否对家长有启发呢?

结语: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年龄小,做错什么都该被原谅,如果有人太在意,就是小肚子鸡肠,气量小,不大度。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所以全世界都要理解他、原谅他。熟不知,就是因为你总喜欢护犊子,溺爱和纵容,不忍心管教孩子,那么总有一天这个社会一定会替你狠狠地惩罚他。“养不教父之过”,奉劝家长,千万别让“他还是个孩子”这句话毁掉孩子的一生。

欢迎关注@神笔邱然,分享更多作文教学心得及教育资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反驳“他还只是个孩子”这句话?

这个要分情况的!

一、我自己的小神兽犯错了,别人宽慰我“他还只是个孩子”,我会一笑置之,对他人的话表示认同,给儿子们留够足够面子。等到没人或者回到家以后,我会把他们范的错在他们身上重演无数遍,直到深刻认识这样做的后果为止。

男孩子,就要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负责,不能因为是个孩子就可以打着“年幼无知”的旗号,做惹人讨厌的事情。陋习不改,任何时候都是“无知”。做错了事就要道歉,别人帮了忙就要道谢。

我的小神兽也曾吃过别人的东西,刚上幼儿园时候也曾拿过别人的握笔器……经过我不厌其烦的教导,甚至在他玩的时候拿他玩具,告诉他,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不然别人找不到会很着急。就像我拿了你的玩具,你也不开心是一样的……

孩子是一张白纸,分不清对错,作为有是非观的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要正确引导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最好是让孩子切身感受自己做的事情给他人的感受。

二、如果是别人家的小孩,我会毫不留情的捧杀。至于父母会不会背后教育,那就不关我的事了。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妈妈带着年幼的孩子去朋友家做客,孩子调皮,把水洒在了朋友的钢琴上,孩子妈妈不仅没有道歉,还说:“他只是个孩子,你把水擦一下就好。”

该朋友心里非常的不开心,却仍然笑着说:“小朋友,谢谢你哦,这架钢琴早就该洗了。”

呵,孩子不懂事,听不出话外音,自然认为这是在夸他。

后来孩子妈妈带孩子去琴行玩,孩子看到钢琴,再次把一瓶矿泉水都倒在了钢琴上……

总结:

孩子犯错,如果总是用“他还只是个孩子”来逃避责任,那总有一天,你自己不管教孩子,会有其他人帮你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