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站桩要保持一个姿势?

很多人认为“静”就是安静的意思,“入静”就是人安静下来,好像没什么高深的内涵.殊不知,安静只是“入静”的浅层要求,“静”一字绝不仅仅是安静的意思,我们的祖先何等聪明,他们早已揭示了“静”一字的真正含义.《说文·青部》记载:“静,审也”。 《广韵·静韵》指出:“静,安也”.在安静的状态下,才能使身体安定,心绪和平,才能内视自身、明审自己。

我们修炼的方法,如果要用一个字表达,就是“静”,我们每个人对它理解并不一样,静极是求动,两者是统一,不可分的,很多人对静的理解是,是一动不动,什么也不想,作为一个生命,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动,即使表面不动,内在的气血也在动,我们人体十二经脉的气血,是在时时运行,差不多每15分钟人体运行一周。

一个人想要练静的话,一定是在动中求静,动是绝对的,而在我修炼桩法时,看似一种安静的站立,但是人体内的真气却随着意念的引导在体内川流不息。站桩时,人体四肢不是完全直立,而是保持一定弯度,正是这种姿势使肌肉得到轻微活动,组织中毛细血管就会大量开放,增强血液循环。

我们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在练功时,身体要放松,放松的对立面是张开,所以松中必有张,张中必有松,静中必有动,动中必有静,在站桩时,所要求的松,是肌肉的放松,同时也要求张,张是全身骨缝的张,所以在修炼过程中,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的,看似矛盾,实则是整体。

虽然,“动”和“静”是事物的两面,但在寻求健康的养生方面来说,“静”远比“动”重要.一切生命功能的泉源,都从“静”中生长,那是自然的功用.在自然界中,任何动物、植物、矿物的成长,都从“静”中充沛它生命的功能.尤其是植物,比如一朵花、一粒谷子、麦子等等的种子,都是在静态中成长,在动态中凋谢.人也一样,只有在静态下,才能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储备能量,从而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动态的生活中去.你也可以想象的到,如果身体总是处于动态之下,很快就会疲惫不堪,耗损精力,精神上也浑浑噩噩,或抑郁、或烦躁.许多身心疾病都是忽视静养导致的.在你入静的时候,你更会感到入静其实是外静内动,是静中有动。

用安静改变世界,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都是绝对中的相对,修炼中的,静的对立面是气动,动的对立面是心静,人无时无刻不在动,所以要想真静,必须是动中求静。动的时候,应该心静,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这才是修炼 。

前面几篇文章也提到了一些修炼之法,也是我修炼的一点小心得,也可以发信息给我相互交流,请大家点下“关注”。在此谢谢

为什么站桩要保持一个姿势?

站桩为什么要保持站姿不动

站桩和打坐都是气功修炼中的静功部分,静功修炼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要保持一个特定的姿势在一定的时间里不动,才有练功的效果。

特别是炼站桩功,站桩的目的就是要接通宇宙能量,进入功态达到天人合一,聚集能量 ,所以必须在一定的时间里保持一个姿势不动,才能实现接通宇宙能量并加以转化的目的。就和要喝水一样,把嘴碰一下水瓶是不能解决喝水问题的,必须用一定的姿势,经过一定的时间过程,才能把水喝到嘴里去。

所以保持放松的姿势和意识不动就是练功,比如保持一个固定姿势不动站着就是站桩,坐着就是打坐,睡着就是睡功,道理搞明白了就是这么简单。“世事洞达皆学问”,明白原理了就能融会贯通。

所以站桩必须要保持一个固定的站姿一段时间不动,才能达到站桩的效果,如果站的时间太短,就没有效果,特别是初学者,如果不吃一点苦,练到进入功态,尝不到得气的滋味,将来必然会半途而废。

为什么站桩要保持一个姿势?

站桩要保持一个姿势,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概念,师父只会说给传承弟子,一般是秘而不宣的。既然你提出了问题,我就谈一下自己的练功体悟,都一些干货。

站桩第一步练的就是筋骨和间架结构。人体是由肌肉、骨骼、筋膜、关节组成,站桩的姿势是人体日常所不用的姿势,是特定的,为的就是练筋骨而不是练肌肉,肌肉容易练,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一大堆,练习一个月就可以见到成效。但是筋骨不同,筋膜在肌肉与骨骼之间,最难练,但是人体却是最重要的。废一个人的武功,只要挑断了筋,多少年的功夫就使不出来了。

然而筋是不能通过普通的大力拉伸来练的,要慢练,就像是韧带一样,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锻炼。

练筋骨为的是练出整体力,人体如果不经过锻炼,其力量是难以形成合力和统一力的,上下身不协调,后背和腰腹的肌肉力量运用不出来,足底发不出来力量。站桩就是为了整合人体的力量,在站桩的过程中身体逐步形成记忆,不自觉的会诱发人体本来的整体力,野兽为什么力量特别大,因为它们的自然本能就是整体力。人类直立行走以后,逐渐丧失了这些本能。站桩就是激发人类的本源力量。

站桩的每一个姿势都含有技击,都可以应用,比如:浑圆桩,在遇到外力撞击时,桩架一摆,关节骨骼锁定身体,手臂可以护住上半身,小力可以直接反弹回去,大力身体即使撞飞,也是桩架的姿势,可以安全平稳落地。

站桩在练习筋骨的同时练习呼吸,贯通气脉,修习有素者可以通过站桩入定。

为什么站桩要保持一个姿势?

 站桩:  意拳桩法很多,入门应从养生桩学起。其次在学习技击桩。桩训练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调节,调节身体各个部分是否协调,是否得力和舒适。全身是否放松下来,意拳以一个“松”贯彻始终。初学者应该以“松”为目标。自然为本,让身体自然去调节,尤其是体内的运动,不要管它。让血液自动的去运动。这样才不违背自然的规律和身体的规律,故:“顺则生,逆则亡”之道理。初练可假借在水中,非常的悠扬,又可假借在舒服的睡觉等等。总之可以假借种种舒服的意念。使我的精神放松,精神放松形体也自然会松下来。再有站桩时如感觉肩膀酸痛,可以把手臂放低些。只要低不过脐就可以。待手臂酸痛减小或没有的时候,在把手臂抬到原来合适的位置。再有如果还有酸痛可以继续坚持,这是一个假疲劳阶段,只要你忍过这个阶段,身体也会慢慢放松的。因为当你的手臂酸痛的时候,你最坚持不住的时候,你的身体意识也就会想办法去放松的。这也是一种反方向的放松方法。这可称为自动调节,或自动放松。但站桩不是一天就能放松下来的,要每天坚持,日久才能见到成效。  第二阶段是摸劲,摸劲的阶段是先达到放松,然后在以技击桩站立的时候去体会全身以及脚下是否能登上劲,是否能够通过腰传导到手指上面,站桩微动的时候,全身是否能够动起来,是一个整体的动,而不是肢体的动。全身上下是否能够统一的行动。要做到:“一动无不动”千万不能用力,站桩摸劲的时候也是很放松的。可以假借你抱棵树,树底下是削尖了的。因为树削尖了就不可能稳稳的在那耸立,所以你就要用身体去抱住他,他往前倒,你的身体就要往回拽他。他往后倒,你的身体就要往前顶他,它往左你就得往右,它往右你就得往左,这就是矛盾。还有是否能体会到大气的压力,上下左右前后的压力。你可以轻轻的移动身体,看看左边有没有“东西”,右边有没有“东西”。总之要体会六面是否都有压力。慢慢体会,不能着急。最初体会不到,不要死去体会。体会不到就不要去执着。我只能简单的叙述,还有很多桩中要义,就不在这里叙述。应有老师的亲自执导才可以。这只是简单的说说,我也无法说全。  第三个阶段是碰击,碰击要形和意形成一个统一,在上面两个阶段有一定成果后,方可练习这个步骤,不然即使练了,碰击的意识也不是真实的。这个阶段待可以做到整劲发出才可以练习。这个阶段主要是意识的训练,是假借意识的训练,虽然是假借,但是一定要做到真实,才是这个阶段要达到的。一:可以假借有个球向你撞过来,速度由自己来决定,开使应该先慢,再逐渐加快。当皮球接触到你的手臂那一瞬间时,你利用整劲发力,通过球对你的作用力,再加上你对球的作用力,把球碰击出去。因为力是相对的,所以没有外力,你的发力也是空的,所以在有外力的情况下,你自身的力才有施展的余地。还要利用吞吐劲,球碰到你的时候,你应该先吞后吐。球方能击出。就象你把皮球按到水中,突然手一抬起来,水和皮球都有作用力,最后皮球被水弹了出去。二:可以假借敌人,就是有敌人向你冲来,同理,把人碰击出去,记住是碰击而不是用力把人推出去。推出去的人和碰击出去的不一样。假借敌人可不一样,因为敌人是会动的,所以要做到真实。这种站桩叫:半站,半试,半发。要有满弓寻惊鸟的状态,时刻准备着,但是身体还不能紧,紧是由于畏敌造成的,关键是心放松。这样人才能出去,要不做到这点,人也是出不去的,意识也是不会真实的。只有真正在练拳中体会到,才能了解其中的原由。  以上所说的站桩中的意识,不光是这些,大家可以想出很多的相同类似的意识,因人而异,可以稍加改变,但是一定要在理论正确的基础上,切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和力学的道理。以后可以通过练习和研究,加深认识。在慢慢的练习和了解其他力学的应用。意拳的力是一种综合的力,而不是单一的力。如杠杆,螺旋,滑车,轮轴,争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等,都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力的应用。应慢慢加以体会,最后能达成这种综合力的运用。还要记住意拳不是光重技击,他主要以养为主,只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力量。才能使自己利于不败之地。桩远远不止这三个阶段,他是永远也谈不完的一个有趣的话题。这就必须要在体会中去认识。不能凭空加以想象。这样就留于幻想当中了。留于幻想便是不真实的。偏失去了意拳的意义。   大家还要听从老师的指导,意拳是口传亲受才能得到的。一个好的学生,应该多问为什么,尽量问难题。老师教你的东西,你首先要去反正的辨证,为什么要这么练,这么练是对还是错。这样练对与我来说合适不合适。我应该如何去练才是比较正确的。每个人都不是一样的,所以不能按照一种方法练,不能按照一个形状去练,如果这样就成了“形拳”了。要感觉自己间架是否在自身上合理,是否舒适得力。只要力学的基本理论不违背,间架的大与小,长与短,高与低都有变化的一些余地。不是死的。而是活学活用的。还要多去研究理论,把一个很小的问题都要问明白,问彻底,心中不能有疑团。如果实在不明,也不可强求,尽量去求证高明或者慢慢在练拳中去体会。意拳贵在坚持,应长久的去研究去练习。不能想练便练,不想练就不练。更要克服练拳中的各种困难。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意拳如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更不是三言两语几篇文章就能说明白的。大家还要去体认和研究才能得到答案,意拳是一门科学,科学本来也是没有边际的。所以应该通过一代又一代的相传,能够把意拳提高一个层次。也告慰了王老的再天之灵。 

为什么站桩要保持一个姿势?

什么叫站桩?形若木桩,静立不变,此即为站桩。站桩修炼方法简明易学,适合普及。许多健身桩功,完全可以照资料自悟自学和自证,没有师传口授,同样可以取得较佳功效。初学站桩者要通过耐得住寂寞的考验,按照桩功要领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去练,开始时肯定是凡心蠢蠢欲动,意波频起,但只要能坚持修炼,体内真气启动,越练越足,练功者便自然会被人体气机千变万化的情况所吸引,从此练功者的意识便自然而然的达到守内和摈弃杂念的练功要求了。

换言之,能耐得住寂寞煎熬的人,手中便把握住了打开桩功之门的钥匙,承受不了寂寞的人,欲练功最好先练习动功,待把性格的楞角逐渐磨平了,若想习练站桩功法,这种情况下相对而言就在练功时杂念要少很多了。

实际上可以这样理解,气功的动功是由若干个桩功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功法,从这一角度说,动功又可以称为“活桩组合练功法”。

为什么站桩要保持一个姿势?

就站桩这个问题也要根据所练武功的不同来做一番解答。站桩顾名思义就是站~不动,是练习下盘功夫的基础功法。但不同门派的站桩截然不同,有动桩也有不动桩。南拳少林拳基本上都是不动功,主要目的是锻炼下盘马步的稳定性,马步扎实了出拳才凌厉,古人练站桩要扎好马步坚持点完一柱香时间才算合格。但有些功夫门派就不一定要站死桩,比如现代搏击就没有桩好站,只是练步子的移动跳跃灵动性和加强体能训练耐力。内家拳也基本上没有站死桩,比如八卦掌的趟泥步就是一种动态桩功,围绕一个中心的左右旋转就像推磨一样,与人对抗时就是靠步法变化致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