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对独生子说:“我们所有的钱将来都是你的!”儿子答:“那现在就全部给我吧!”你怎么看?
妈妈对独生子说,我们所有的钱将来都是你的,儿子答:那现在就全给我吧。同样的话我和我儿子也说过,只不过是生气时候说的。
今年春节儿子放假回家,每天都坐在那玩游戏(电脑游戏)、玩手机,也不看会书,我做的饭他也不好好吃,自己偷偷的定外卖,被我发现时,我的火再也压制不住了说:“你天天的在家玩游戏、玩手机、你也不看看书,你今年还给我挂了两科,你开学还要补考,你就不怕考不过吗,你就不怕挂起来吗。你妈我当年考上职大的时候(考职大要单位推荐),读了四年的职大,只有第一年的高数补考过,当时我都吓坏了,就怕职大毕不了业,所以后面在难学的课,在难懂的课,那怕我把例题都背下来,也不敢挂科,你怎么不珍惜你学习的机会呢。大晚上,你还偷偷的叫外卖,你怎么不珍惜钱呢,你爸你妈挣钱容易吗,人家给你跑腿送外卖,是要收好几块钱的。是家里的饭不好吃,你可以出去买着吃呀,但你不能现在就祸祸你爸你妈。是我们就只有你一个儿子,但我们不欠你的,是你欠我们的。是以后家里的房子,家里的钱,将来都是你的,但你不能现在就祸祸呀”。
当时儿子也很生气的说:“我定个外卖怎么了,你生那么大气,不就是一份外卖吗。我挂了两科怎么了,你知道医学院有多难读吗,你知道我多晚睡觉吗,你知道我学习有多苦吗,我不像其他人,看一遍书就能记个大概,我脑子不行,我记不住,那么厚的书,我看一遍,记不住,我比别人都努力,可我就是考不过人家,我没有不学习,我只是放松几天,你别老因为几块钱生气,不就几块钱吗,至于吗,你老说爱我,你老说家里的钱,都是我的,那你现在就给我呀…………”。
我大吼回去:“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我不欠你的,我和你爸都不欠你的,就凭你气我,就凭你不好好学习,就凭你乱花钱,我现在也不会给你一分钱,除非你现在就把我和你爸气死。对你现在就想把我们气死,你好得遗产。你这没良心的小兔崽子,我生你容易吗,你现在就要把我们气死呀😭😭😭😭😭😭……”。
儿子看着把我气着了,又赶紧哄我:“我没有要气你们,别生气了,我会好好学习的,我以后会注意,不要在因为几块钱生气了,我会管理好自己的,我会努力学习的……”。
哎!这是我生的娃、这是我生的娃、这是我生的娃,娃不是天才,我也不是天才,所以自己想开点吧…………
最后我告诉我家娃:“以后你考上研究生,我们会供你,你上多少年学,我们都会供你,但是你一毕业就要去找工作,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你一毕业我们就不会再给你钱了,除了你结婚会给你钱,其他的时候都不会给你钱了,你好自为之吧”。
妈妈对独生子说:“我们所有的钱将来都是你的!”儿子答:“那现在就全部给我吧!”你怎么看?
作为一个家长,至少我是不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从孩子刚对钱有概念的那天起,我们就告诉孩子:父母的钱是父母的,不是你的。在你没有能力挣钱的时候,父母有义务养你,但我们不会养你一辈子,也不可能养你一辈子。
我们这么教育孩子,一方面是想让孩子尽早形成经济独立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一颗感恩的心。除了语言上的灌输,我们平时在消费上也很注意控制,比如每次带孩子去超市,允许孩子选择一到两样他自己喜欢的东西,价格不超过我们日常标准就行,超出数量和价格范围内的要求一律不予满足。对于比较贵重但孩子又特别想要的东西,比如自行车、平衡车、乐高玩具等等,我们会告诉孩子,父母工作挣钱不容易,不会一次性拿钱出来给你买很贵的东西,但我们可以多攒上一两个月。总的来说,我们希望孩子能明白,父母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花可以,但不能没有节制。
虽然我们一直说钱是父母的,跟孩子没关系。但作为父母,总是要为孩子打算的。一方面我们努力工作,为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理财,给孩子和我们自己都买了一些寿险,受益人都是孩子,等将来我们老了或者突然挂了,孩子的正常生活也能有保障。这个钱是为他而存,但现在不可能给他。
妈妈对独生子说:“我们所有的钱将来都是你的!”儿子答:“那现在就全部给我吧!”你怎么看?
父母这样说,到底好不好,看看我的真实情况;七年前儿子大学毕业,因他学长的介绍,在北京有个工作,于是开始了北漂,孩子的想法是看到家里为供他念书已很艰苦了,为了能多些收入才去北京,可随着时间推移,他深切感受到北漂的艰难,有了朋友后,发现买房是天大的难事,这时儿子在我们面前露出为难情绪,我和他爸为了给他鼓劲,闲聊时告诉他,好好工作,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面对,父母会做你后盾,我们就你一个孩子,我们的钱以后也都是你的,。。。孩子当时倒没说什么,可我发现后来几年他的思维有变化了,比如,经常安排我们的生活,关心我的存款状况,甚至有时觉得我和他爸洗洗温泉都是会享受,埋怨我们只管自己生活,没有体谅他北票的艰辛,😖😓😓这时我才发现我的教育是错的,当我们义无反顾的和孩子袒露胸怀时,他是坦然接受的,甚至会更加的索取,觉得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改变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我觉得,父母可以为孩子偷偷添砖加瓦,但没必要无私奉献,娇惯会让孩子懒惰,失去拼搏的动力,学着啃老,会害了孩子的,到时会真的逼我们一无所有。
妈妈对独生子说:“我们所有的钱将来都是你的!”儿子答:“那现在就全部给我吧!”你怎么看?
在独生子女为主的现代家庭,相信很多家长都说过类似的话:我们所有的钱将来都是你的,我们所有家产将来都是你的……
其实这样的话是不对的,容易让孩子养成依赖,容易坐吃山空。
我一个远方亲戚,家里是做生意的,虽不算有钱,一年二三十万收入还是没问题的,但很辛苦,是做蔬菜生意的。蔬菜生意有一个特点,往往是凌晨四五点就开始忙乎,进货、分货、送货……他家里就一个孩子,男孩。小时候父母对孩子比较 娇惯,要什么就买什么。
到小学五六年级时,发现这孩子就大手大脚乱花钱,而且学习也很不用功,总认为自己家庭收入还不错(跟一些农村家庭比,似乎是要好很多)。
此时,父母发现了他的问题,于是,有意限制孩子平时的零花钱,但是效果并不太好。
很快进了初中,初中本就是很叛逆的阶段,父母忙着做生意,与孩子交流也不多,孩子依然是乱花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中途有好几次逃学。
父母对其教育,甚至有两次都动手揍孩子了,然而效果并不明显。
又一次,孩子提出买手机,父母坚决不同意。
本以为这事就过去了,没想到过了两天,父母回家一看,自家空调怎么少了一台,按说偷啥也不会有人偷空调啊,这多费劲啊!
在父母的严加拷问之下,他的儿子终于承认,是自己找人拆下来卖了,当废旧物品,卖了500元,买了一台二手手机……
父母气得够呛,这孩子怎么就这样呢!?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金钱观教育同样重要,如果父母动不动就把“咱家全部财产以后都是你的”这种话挂在嘴上,如果家庭经济不错,孩子又懒散不独立,他可能觉得自己真的不需要奋斗了。
虽然,孩子回答“现在就全部给我吧”的情况还是少数。通常来说,估计是父母和孩子生气、吵架等情况下,孩子才会这么回复。当然,如果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这么说,更多是一种开玩笑的话。
遇到不懂事的孩子,遇到孩子说“现在就全给我吧”,怎么应对呢?以下两种方式或许有用:
第一,告诉孩子,父母的财产、金钱与子女无关。父母挣钱多与少,都是父母的,都是维系这个家庭开支的,收入高多消费点,收入低自然只能减少消费。父母挣的钱,本质上说是父母的,与子女无关。父母将孩子培养到18岁,或者大学毕业,剩下的路就只能由孩子自己去闯了,否则很容易啃老。
第二,告诉孩子,金钱是用来供孩子学习、生活用的,明确用途,让孩子有正确的消费观。金钱不是用于享受的,这一点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实际上,孩子本是一张白纸,父母的教育非常重要,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让孩子懂得独立、拼搏、奋斗,这样的人生才足够精彩。
妈妈对独生子说:“我们所有的钱将来都是你的!”儿子答:“那现在就全部给我吧!”你怎么看?
我的理解重点在于对话中妈妈所说的“将来”与独生子所说的“现在”的代沟上。我和我夫人的观点是:我们现在挣的钱,一定要在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生活,学习,婚姻过程中,花够用足,用于她最需要之际。决不会再像我们的父母辈一样,一辈子省吃俭用。(他们当时也是条件所限,我理解我的父母)然后,在我衣食无忧之时,给留些钱(多少都算父母的爱吧)对我和我的家庭来说多寡亦无足轻重了。现在所谓的“花够用足”就是在孩子发展的每个阶段或者平台上,比如提高孩子素质技能的教育上,对于所需所用的不抠抠索索的,尽可能提供物质与精神支持,把她武装的越来越强大。在人文素养的养成过程中,尽可能多途径帮助她多出去走走看看,增长见识,了解社会,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使之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最后做到自食其力者。如是,对孩子和家庭来说真的物尽其用了⋯
妈妈对独生子说:“我们所有的钱将来都是你的!”儿子答:“那现在就全部给我吧!”你怎么看?
哈哈!这简直就是我婆婆和我老公的对话嘛!
1.有次吃饭,婆婆说:“我们的钱以后还不都是留给你们。”
埋头刨饭的老公抬起头来,“那现在就拿点给我花花呗!”
婆婆一个眼刀飞过去:“给你干嘛?换新车,挥霍吗?”
“就知道你不会给。”我老公抬了抬眉毛,然后继续扒饭。我在一边强忍着笑……
我老公其实是那种就算缺钱去银行贷款,也不愿回家跟父母伸手要钱的人。他说自己在工作后就没有问父母要过钱,都工作了还跟父母要钱,他拉不下脸。
公婆的存款和退休金都是自己在打理。我们作为小辈并不知道他们有多少存款,每月退休金又是多少,也从来不会去询问。
像开头时那样,婆婆偶尔会跟我们说:“我们以后的钱还不都是你们的。”我感觉这句话有点像老板给员工“画饼”:“小程,好好干!公司以后不会亏待你的。”
感觉听着还挺舒坦的。
2.现在大花再来问答一下上面那个问题:作为父母能不能给孩子“画饼”,跟他们说“我们的钱以后都会留给你”?
我觉得不仅可以说,而且要多说。
(1)“画饼”不能充饥,却能给予子女安慰,增进两代人的感情
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青年人肩负着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的重任,他们有时也需要一个依靠,偶尔能在精神上放松一下。
父母的这句“我们以后的钱都给你”,对于子女来说,虽然当下并没有得到父母实际意义上的经济帮助,但却能感受到一丝心理上的安慰,让子女们觉得自己并不是孤立无援,孤军奋战。
这样的精神安慰,温暖了子女的心,最终也会增进两代人之间的感情。
(2)“画饼”对子女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领导给员工画饼,激励员工们努力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大的效益。父母对子女讲“我们的钱以后都是你的”也有点这样的意思。
父母给子女“画饼”的概念,听着或许有点功利和直白,但“话糙理不糙”,我想这其中的道理
大家也能想得明白。
子女孝顺父母,情感和义务肯定是占主要地位,但经济的辅助作用也不能忽视。
所以说,父母的这句“我们的钱以后还不都是留给你”对子女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3.当然,父母一定要坚守住“画饼”的底线,那就是当下说什么也不能将财产全交给子女。前段时间,大花在网上看到让人心酸的案例:
四川的王大爷和老伴将自己的五个子女告上法庭。乡亲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不解,王大爷在他们的心目中一直都很富裕,怎么会因为每月500块的赡养费和儿女们打官司?
王大爷年轻时就是当地出了名的能人,很有经商的头脑。做生意赚到钱后,他在镇上盖了一座总面积达到六七百个平方的3层楼房,其中包含4套住房和3个门面,每年的租金收入很可观。
十多年前,王大爷又在市区买了两套房子,还跟着儿子一起搬进了城里居住。这些年来市区的房价水涨船高,王大爷的房子升值了不少。除了房产王大爷还投资了两辆大货车,租给别人跑货,自己在家收取租金。
乡亲们觉得:就算王大爷如今年纪大了,做不动生意了,也不至于因为一个月500块的生活费和子女打官司。光是以前投资的房子和车子的租金就完全可以满足老两口的日常需求,哪需要跟自己的儿女要钱?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王大爷早就从儿子家搬了出来,如今一个人住在镇上的老房子里。老房子没有任何装潢,非常简陋,而且没有厨房。
王大爷在临时用木板搭成的简易床上睡觉。因为房子没有厨房,王大爷只好在门前空地上用油桶改装成一个灶台,自己烧饭吃。
被问及为什么不和儿子一起住时,王大爷百感交集:“年纪大了,遭人嫌弃喽!”
想当初王大爷接连生下4个女儿后才终于有了这么一个儿子。儿子出生后,王大爷一直对这个仅有的儿子视若珍宝。
10年前,王大爷跟儿子在一次闲聊时说:“儿子,我的钱以后都会留给你!”儿子顺着父亲的话说:“反正以后也是给我的,要不现在就交给我。我负责帮你养老。”
王大爷想着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自己的财产以后都会留给儿子,于是就将自己的生意和存款全都交给了儿子,市里的房子也过户给了儿子。
本来想就此退休,以后依靠儿子给自己养老,没曾想到会在几年后被儿子赶了出来。
4.3年前,王大爷的四个女儿跟儿媳吵架,儿媳的脸被四女儿打出淤青。儿子护着自己的妻子,让王大爷给儿媳讨回公道。
王大爷不愿意跑去女儿家打女儿,儿子便对王大爷下了“逐客令”,让他一个人搬回老家。因为儿子承诺每个月给他500块钱的生活费,王大爷也不想在儿子家受气,就同意了。
8个月前,儿子突然连这每月500块的生活费都中断了。
中断的原因是儿子觉得王大爷几次三番跑来跟自己要镇上那三间房的产权证,肯定是想把房产平分给几个姐姐。
儿子心想这些年一直是他独自赡养父母,姐姐们什么都没做却想要平分房产,这没有道理。而且父亲当年建房子借了17万,这17万最后也是他还的。
考虑再三后,王大爷的儿子找到父亲和4个姐姐,提出:姐姐们若是想平分房产,那就得平分父母的赡养费。姐姐们不愿意平分赡养费,于是他就中断了每个月给王大爷的500块钱。
其实王大爷之所以会跑去跟儿子要产权证是因为儿子三年来的冷漠彻底寒了他的心,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将养老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他想将镇上的房子卖了,用卖房子的钱给自己和老伴养老,这样就再也不用等儿子给自己发生活费了。
最终法院判定王大爷的五个子女每月支付王大爷和老伴各500元生活费,并共同承担王大爷老俩口的医疗费和护理费。五个子女也表示服从法院的判决。
儿子当即打了1000块钱生活费到王大爷的账户上,但他并不愿将王大爷接回家居住,王大爷的老伴不久后也离开了儿子家。四女儿承担起照顾患病母亲的责任,几个女儿也开始轮流给王大爷送饭,王大爷再也不用自己做饭了。
王大爷老俩口最后的结局还算不错。虽然曾经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大家庭曾面临过信任危机,甚至闹上了法庭,但好在子女们最后认识到错误,重拾亲情,承担起了赡养和照顾老人的责任。
试想一下,若是王大爷当初没有冲动地将所有的房子,车子和存款提前交给儿子,也就不会有后边那一连串的不幸了。
财产在王大爷手里,儿子在给他下“逐客令”的时候就会有所忌惮。哪怕儿子不帮王大爷养老,他自己也有养老的资本,根本就不需要依靠别人。
5.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财产是一门学问。退休后一定要牢牢抓住自己的老窝和老本,给自己以后的养老留有保障。
可能有人会觉得想法是好的,操作起来很难。
前段时间看电视剧《北辙南辕》,剧中的白净慧就是那种将老窝和老本牢牢抓在手中的母亲。儿子工作后她就再也不给儿子任何经济上的资助。
她对儿子说:“我生你养你,供你上学,已经对你尽了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如今你已成家立业,再回到这个家,吃饭我管饱,要钱?我没有!”
儿子知道要钱无望后,竟然拿母亲的养老问题说事:“以后您有个病有个灾的,还不是指望我们?!”
白净慧恼羞成怒:“咱俩母子一回,生你养你一场竟然成了罪过。从今往后,我们划清界限。”
那之后儿子整整十年未回家。
其实以白净慧若是能委婉一些,给儿子“画画饼”:“我的一切以后都会留给你们。现在的这些财物放我其实是帮你们存着呢!”
那样的话她就不用跟儿子变成仇人,开始长达十年的母子离心。
6.当然,大花十分赞同白净慧对儿子讲的那句“我生你养你,供你上学,已经对你尽了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如今你已成家立业,再回到这个家,吃饭我管饱,要钱?我没有!”
作为子女,我们要明白父母将你抚养长大,已经尽到了他们做父母的责任。对于成年子女,父母帮你是情分,不帮才是本分。不要将自己的目光一直盯在父母的财物上,而是应该督促自己努力拼搏,靠自身的力量去获得更好的经济实力。
不管父母有没有给予成年子女经济上的资助,赡养老人都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作为子女应当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请记住,每个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以后的自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