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问题重重,应该对柳传志,杨元庆展开调查追究责任吗?
我是一介平民,说了可能要招惹非议。这么多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后,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力度,惩治了一批贪腐官员,且有越来越严之趋势,可是,时至今日,腐败分子仍然是我行我素,屡见不鲜。损公肥私,中饱私囊,侵吞国有财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此看来,反腐倡廉任重道远,监管机制更需加强,责能部门应切实担起应尽的职责。各领域,各部门要全方位齐抓严管,使腐败分子无机可乘,没有滋生的土壤和温床,没有立足之地。净化政治,经济生态,还社会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联想集团,问题重重。要查,不仅要彻查,如有贪腐,要一查到底,决不枯息。而后,还应深刻反思。
惩治腐败,国家不能只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这样那是防不胜防,打不胜打。只有有的放矢,主动出击,抓住源头,拒绝虚漏,才能防范于未然。
以上是本人的浅见原创,不妥可批。
联想集团问题重重,应该对柳传志,杨元庆展开调查追究责任吗?
柳传志、杨元庆是否该追究?
我是柳传志的忠实客户。在乡下摇摇将倒的土坯屋里木床底下,还躺着尘土寸厚的两三台联想电脑,贼不偷,人不瞧,已经17年了。
我是司馬南的同龄人,常看其书本与视频。特别是最近,先生连续七度,质疑被当今富可敌国的马云定调的“生意教父”,被央视《白说》汉子白岩松公然致敬的英雄老兵一一联想撑门人柳传志。心潮起伏,血涌难抑。顾不上亲人的劝阻,管不了病痛的闹腾,问个一二,蹭个热点。
首先一个联想(此联想非彼联想,权当想法):以年龄论,司马南也就一退休老头,住的普通一胡同,可谓深居简出,却那般旷世神功,知风知雨知国事,话人话鬼话天时。尤其是近日,胆子大到单枪匹马撕下联想,质疑柳传志、杨元庆等神一样人物的糟心事。力度之大,阵势之猛,眼力之准,让我等小民击掌称奇之余,不仅仅只有叹服,也有担心。
再有几个探究:柳传志当年凭借中科院20万资金,弄出后来惊天地,泣鬼神的动静,让人羡慕让人敬。柳氏家族及至今很少露脸的一帮人赚得盆满钵满水池满,自不消说,还把大量国有资源拱手奉送了外国人。是真是假,是虚是实,是司马先生的道听途说,空穴来风,还是有意杜撰?
其次,轰轰烈烈的大联想,在柳传志,杨元庆等掌门人悉心经营,全力保卫下,应该红旗不倒,愈挫愈强。怎么会一下子轰然倒塌到“资不抵债”的地步?如许员工生存不看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者却还脸不变色心不跳地,享受着以亿计的年薪,功绩何在,良心何存?
最后一问,我村里(绝非个例)如今还有几名年轻人,头像是黑的,借贷无路,创业无门,有钱不能赚,有家不能回。苦兮兮夫妻分离,孩子留守,老人受罪。p2p是不是联想杰作,断头息,套路贷,暴力催,又是怎样一回事?
如果说柳传志,杨元庆等没有贱卖国家资源,没有奉送外国大股,没有长享亿万高薪,没有司馬南先生质疑据实。希望出来踱个步,解释一二,抚民心,平民怨,释民疑,消民气。
联想集团问题重重,应该对柳传志,杨元庆展开调查追究责任吗?
既然是问题,那么按照国家法律的角度来说就是。古语: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现代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管是以前的过去式的”原始罪责“(俗称原罪)。还是今天现在进行时的,”不收手,不收敛“。都应该一样拿到桌面来。
”组织调查“。并不是一件坏事!也许还是一件好事。只要你经得起组织调查。那么只要你身正不怕影子歪。组织上一定给你一个公正的结论。诸如司马南老师说的。
“劣迹斑斑”。那么岂能叫你带着“如此伤痛”跟着我们进入下一个100年中国发展建设?不是自称“联X想立功吗?”
所以,只要是责任!就应该追究。不管你的功劳有多大!回顾历史。想当初的建国第一大案!刘青山,张子善。
你说他们功劳如何?红小鬼!万里长征的百战之余。论起功劳来说。恐怕联X想这些大佬,哪一个都不可能望其项背吧?
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都没能逃得过国家的法律制裁。这是历史!我们经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所以,我们必须要牢记历史!
但是,追责到底何时开始合适?这个我认为还是要看国家具体的计划安排。比如i现在工信部处理企业工厂。就是恰好。顺天应地恰到好处。
所以,子弹再飞一会儿!叫某些该出来表演的,继续表演一下。我看也未尝不是好事?
联想集团问题重重,应该对柳传志,杨元庆展开调查追究责任吗?
谢谢诚邀:
联想,我们曾经的民族之光,一个被国民用双手,恭恭敬敬的捧起来的,顶级的高科技国有企业,着实的没想到,其自己公开的数据,经营负债率竟高达90%以上,穷到拿不出资金搞研发…
然而,数年来,高管层却心安理得的拿着天价的年薪分红,这不仅让人想起当年其总工倪光南先生主张走技术路线,应选择芯片为主攻方向而遭柳等排挤奋然辞职,现司马老师和网友对此乱象提出质疑,难道柳杨不应该认真的回复吗?
是的,改革是会有阵痛的,摸着石头过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绝不是把国有资产窃为私有,中饱私囊的资本!
联想集团问题重重,应该对柳传志,杨元庆展开调查追究责任吗?
如果要想调查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就应该调查,再一个他们过亿的年薪,是否创造了与年薪相匹配的效益,为国有资产,每年增幅百分比是多少?如果不想调查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说说得了。这涉及到利益输送,牵连会很广。在一个,联想没有肩负起他的历史使命,这是更不能容忍的!操作系统是华为和马云捐赠给国家的。其他就不说了。人民的眼睛👀是亮的!
联想集团问题重重,应该对柳传志,杨元庆展开调查追究责任吗?
由于司马南的“六问”,网上正在热议联想的问题。热议的主要焦点是联想高管是否该拿那么高工资,是否存在着变相侵吞国有资产问题。网上可以说是义愤填膺,不少人主张查清事实、追究责任。
那么,是否应该回应这个问题呢?基于联想也是个改制企业,且国有资本并未完全退出,所以,为了辩证地解读这个问题,我想举两个某地当年改制的事例来辅助说明目前沸沸扬扬的联想问题。
1994年,某地开始学习山东诸城的改制经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为此,在机械口选取了两家濒临破产的企业作为试点对象。其中一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另一家是集体所有制企业。
这两家企业除了所有制性质有所不同外,其他方面的异同之处主要有:产品类似,都与搅拌机、塔吊、工业缝纫机等机械产品有关;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成立的老企业;都已经债台高筑,资不抵债。不仅欠着国有银行的贷款,而且还欠着不少材料供应商的货款;都已经至少三个月发不出工资了;那家全民所有制企业有近1000名职工,那家集体所有制企业是360人左右。
那时,没有几个人能够完全理解何为股份制,也就更遑论普通职工了。试点时的方案是实行全员股份制,即每名职工拿出3000元作为入股金,然后大家都是股东。此外,欠发的工资可以冲抵股本金。
进入改制实施阶段时,那家全民所有制企业打了退堂鼓,原因是职代会没通过。没通过的原因是:反正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国家总不至于没有说法。
而那家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却接受了。接受的原因是:本来就是地方集体所有制企业,本来就不能像全民所有制企业那样完全做到旱涝保收。所以,产生了不妨一试的心理。
大约在两年后,这家改制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又进行了二次改制,即:将股权进一步集中在以管理层和技术骨干为主的少数人手中。目前,这家企业还在,而且发展到了近3000人的规模,并成为了该地的一个纳税大户。
那家没有改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此后一直在惨淡经营,至1998年的时候,该企业只剩下门卫和管理层还在上班。最后,没有能够“顶住”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甚至失去了改制的价值。也就是说,即便是“一元转让”也没人要了。于是,这家成立于1950年代,该地机械口当年的翘楚企业烟消云散了。而其技术骨干和熟练工大多都成为了那家最早改制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打工仔。
在1994年搞股份制改革试点时,该地的化工类企业正红火,是当地纳税大户及地方财政的骨干行业,且99%以上都是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不过,因为试点的需要,也就选取了其中一家效益中等的企业作为化工口的“代表”进行改制。
相比于未改制的其他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化工类企业而言,在应对环保问题时,这家改制后的化工企业的腰杆不是很硬,受保护的程度略低。为此,这家改制后的化工企业不得不将部分利润用于环保设备的添加和环保技术的改进。所以,从企业的纯利润来说,比较差强人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大大提高,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于是,该地一些环保设施老化、环保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关停了,有些高污染且没有改造价值的化工企业甚至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而那家最早改制的化工企业,由于提早进行了环保改造,幸运的保留了,而今已经是上市公司。
现如今,该地那两家最早改制的机械和化工企业都在正常经营,都是本地的纳税大户,都有几千上万名人员在他们的工厂就业。此外,他们的股权拥有者及高管人员都在拿着不菲的分红和高工资。
我在想,对于该地这两家最早“吃螃蟹”的改制企业而言,假如它们不改制的话,它们现在还在吗?假如不在的话,这几千上万的人员又会在哪里就业呢?此外,在该地改制试点时,那家化工企业确实有些净资产。但是,那家机械口企业在改制时,所谓的集体资产,其时就是个数字而已,原因是早已资不抵债。
我们再次回归到联想问题。联想也是个改制企业,柳传志就是那个率先“吃螃蟹”的人。改制时是中科院投资的企业,自然属于国有企业。不过,改制后,联想的股权却出现了变化。自此后,柳传志成为联想的主导者。并逐步将联想建成了符合时代潮流的国际性企业。
尽管联想已经是个国际化企业,但有些事实还是很清晰的。比如,国有资金仍然占有股权,仍然有分红。在发展过程中,联想自然也为国家贡献了税收。此外,还解决了数万人的就业。而从某种程度来说,当初投资的那部分国有资本,也早已升值到超本超利,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吃亏了吗?
再者,假如当初不改制,不给经营者以利益和权利,谁又能保证联想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呢?那时,国有企业倒下的绝不是个例。而如果当年的联想夭折了,也就没有了国有资本的增值,也就没有那么的税收,没有那么多人员的就业。自然,也就没有今天对经营者工资太多的纠结。
一句话,不管是法律还是道德问题,都离不开时代背景。无视时代背景去谈论今天标准的高大上问题,那是不辩证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