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部分男人年龄越大越喜欢孤独?
我表舅,今年55岁,过年几个晚辈去给他拜年,没想他用扫帚把晚辈都赶走了,还说“哪个叫你们来的?麻烦死了”,晚辈们扫兴而归。大年初三我过去给表舅拜年,表舅没赶我走,而是向我道出了内心的真谛,受益匪浅。
表舅以前可是部级干部,由于命运的不公(这里不多说),后来表舅成了一位默默无闻的隐居者,常年隐居深山,表舅学历很高,明天写写自己喜欢的东西,钓鱼,捕鸟,过上了一亩三分地的悠闲生活。
后来就在表舅沉冤昭雪的时候,大领导都来请表舅回去任职,表舅婉言谢绝,他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同时也放弃和厌倦了职称的名利争斗,从此表舅过上了两耳不闻窗外事,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悠闲生活。
不用多说,可想而知,表舅原来的家庭肯定是不错的,至于幸福与否,外人不做评价。既然他决定放弃一起,连老婆孩子都不要,肯定有他的想法,并且他是成年人,而且学历高,职位高,经历了一无所有的打击,他这样选择绝对不是冲动。
表舅隐居后,唯一的朋友是我父亲,因为我父亲常常找他投稿,帮忙写一些东西。其他的亲戚他都谢绝拜访。所以大部分亲戚都误会表舅,大家都说:他一无所有,大家把他“往篮篮儿里捡”,他自己反而不得了……
各种难听打击的话都说了。尤其表舅的大嫂,跑上门骂过表舅无数次,至于什么事情,不是很清楚,表舅反正当作耳旁风一样,从来不理。
前几年我听表哥说过,都想去看看表舅,毕竟表舅年纪了,一个人孤零零的,需要关心。表哥表弟们去了,表舅不让进门,让大家特别恼火。
今年过年我回去了,大家都听说我回去了,大家都聚会,聚会都提到表舅,大家都说去看看,大家都让我父亲领头,毕竟父亲和他关系好,表舅会给父亲面子。但是过年父亲有事,家里亲戚特别多,根本走不开。
最后大家商量让晚辈们去,表舅对长辈有误会,说不定面对晚辈又不一样,毕竟各是一代人,感情不一样。表哥们初二去的,当时我们家里有客人,我走不开,我让他们先去。
他们去了,买了很多东西,知道表舅爱喝酒,都买上好酒,没想到去到表舅家,表舅不给面子,看见这么多人,拿着扫帚把大家赶走了,边赶边骂,这让晚辈们特别恼火,大家都打电话给我,叫我不要去,这个不知道好歹的家伙,不值得同情。
第二天我独自去到表舅家,因为父亲对我说过,对待你表舅,不要走形式主义,别带东西过去,你过去看看,他更高兴。我去到表舅家,在外面敲门不应声,因为他的院子超大。我怕表舅没听见我敲门,我又大声叫表舅,表舅出来看见我,一脸不屑地说:你一个人,你老汉(父亲)没来?
我说:家里客人多,今天又是几桌,走不开,父亲叫我代表他来看看您,请您见谅,父亲改天有空了就过来。
表舅脸上好像阴转多云了,表舅说:进来吧!
我在他院子里准备观看花花草草还有鱼塘,表舅说:快进屋,不然狗子会咬你。
我说:好,我拍几张照。
表舅说:摸拍,拍了发网上和朋友圈吧?我最不喜欢玩这一套。
我乖乖地进屋,家里很宽敞和整洁,书香气息特别浓,尤其是书房,古色古香,陈列的都是中外名著的,古典的,现代的,尤其他的一套词典,我喜欢得不要不要了,一共大大的八册。
屋东边一个小亭子(和亭子差不多那样子的) ,摆着一套高雅的茶具,表舅坐下沏茶,叫我坐下,表舅说:先喝茶,中午吃点啥?
我说:不饿,我刚吃早饭,吃了就过来,撑得不行。
表舅说:妈妈身体好撒?你成家了吧?都挺好撒?
我故意说:昨天海娃(我表哥)他们听说来了?
表舅说:来了,被我撵走了。
我说:撵走了?为什么?他们都挺稀奇您(稀罕,尊敬的意思)。
表舅过了半天说:嫌麻烦。
我说:能理解,这些年,你一个人生活,的确习惯了清静。
表舅沉默了一会儿说:女娃子你想想,我是一个怪人,独来独往的,他们大家过来我挺欣慰,都买上东西,我感觉是欠下的人情。他们大家过来,我一点准备都没有,家里一点吃的都没有,我一个人平时都是随便吃一口,大家都来了,来者是客,没有好酒好菜招待就是我失礼。我不如把大家拒之门外,得罪了也罢,我不喜欢欠下人情债,大家怪我就怪吧!免得以后再有什么来往,我不喜欢烦躁生活,一个人独善其身到老,反而我觉得自在。
我说:为什么让我进门?咋不赶我?
表舅说:你一个人来不一样,我随便招待你,你不会怪罪我。再说你老汉最了解我,你也是读书人,鲁迅先生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你老汉和你们一家人足够了,其他的亲戚只是凑数,锦上添花都算不上,道不同,逆向而行,能走远吗?
多么深的领悟……表舅说:亲戚亲戚,有钱有权有交往才亲,否则就是“凄凄惨惨戚戚”,我也上了一定岁数了,喜欢清静,不喜欢吵闹的环境,如果真是敬重我,就让我安静,让我独处。我早已厌倦不切实际的东西,尤其面子形式,我尤为反感。
我说:您后悔过吗?孤独吗?
表舅说: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人生短暂,少点执着,值得珍惜的真的很多吗?世界很大,少点狭隘,值得体味的却很多。心大了,你就会少了孤寂;心小了,所有事情就大了。人人都喜欢被认同,更喜欢别人遵从自己的意愿行事。殊不知,认知不同,就是浪费口舌。不必较真,不必苦恼,不必浪费精力,理解包容不同的声音存在,活好自己、尊重他人就好。人这一生,能享受最好的,也要承受最坏的。
活到我这个年龄了,回忆起过去种种糟心事,当时的一字一句,都觉得是大事,挺过去了,现在想来,都是扯淡。当你活在死胡同里,看到的都是纠结与鸡毛蒜皮;当你豁达了,所有的烦心事就变成了风轻云淡。当你从容了,就会懂得包容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包括仇恨。人生在世,可以不留名青史,但一定要品行端正,活得问心无愧。所以并没有什么后悔和孤独之言,孤独是一种享受,更是人生的一种沉淀,当你对孤独有了认知,说明你真的懂了人生的真谛。也许大家都认为我孤僻,假清高,甚至不值得同情,死了活该,不值得来看一眼,但是我觉得这样挺好,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一路走来无论得与失,聚与散,喜或悲,都是风景。我们要知道,我们出生以来,要面对的终究会面对,无处可藏。既然明白这些,不如放宽心,看淡看轻,自然释怀了,人这一生,不困于心,不困于情,顺其自然,活得自在,就是完美。
表舅是文化人,他的一番话,我言尽词穷,表舅的一番话是对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段,面对孤独和无奈最好的诠释,也让我明白了,年龄越大,为什么爱孤独,独处和清静的原因。只愿每个人被时光温柔以待,被每个人温柔以待。
为什么部分男人年龄越大越喜欢孤独?
我觉得,并不是喜欢孤独,而是举目四望,孑然一身!
我今年四十八岁了。2006年,我携家带口,来到了厦门。那时候,小舅子、小姨子都还在厦门,老婆的几个堂叔、堂兄弟姐妹、好多乡亲们,都住在附近。因此,逢年过节,老婆的弟弟妹妹、堂叔堂婶、乡里乡亲,都会不时相聚,饮酒聊天,热热闹闹;而且,当时我们厂里的同事大部分都住在附近,每天下班后或者休息日,还是有很多伴,一起喝点小酒、打打小牌,大家乐呵乐呵,时间过得很快,倒也不觉得有多少孤独和寂寞。
后来,小姨子一家回老家发展去了;小舅子跟老婆离了婚,独自一人搬到岛内,离我们有点远了;原来的工厂,搬到三四十公里之外的同安,因为路途遥远,我辞职了。因此,与以前的同事们也就渐渐失去了联系。
剩下的老婆的那些乡亲们,跟我合得来的,倒是有好几个。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和其中的三四个人,几乎每天都厮混在一起,喝酒打牌,吹牛聊天,倒也过得不亦乐乎。
那时候,每天几乎都在一个叫“平哥”的家里聚集。打牌的前几把,赢的钱是不能落入个人口袋的,都得“充公”,等凑够了一百多块钱,中午的伙食费够了,才把这钱交给“平哥”的老婆,由她负责采买、做饭。剩下的时间,才是我们三四个人各显神通,输赢现兑,愿赌服输的“美好时光”......
慢慢地,我总觉得伙食“标准”越来越差,越来越“缩水”了。满腹狐疑的我,有一次趁“平哥”的老婆刚刚买菜回来,装着出去买烟,偷偷溜到“平哥”的老婆平时经常去买菜的那家超市,问老板,她刚才买菜、买酒花了多少钱?因为平时我经常去那里买烟,老板就实话告诉我,说五十块不到。好家伙,这一贪就是一半多的“外快”呀!
我把这事埋在心里,没有告诉其他三个人,也没有揭穿“平哥”夫妇俩。只是去他家打牌渐渐少了,即使去,我也是在自己家吃过午饭再去,让他们先吃饱喝足了再说,我才不当这冤大头呢!
真正让我跟他们决裂的,还不是打牌输赢或者伙食费被贪污的问题,而是看穿了“酒肉朋友”们的虚伪和薄情寡义!2016年,我出了一次意外,住了半个多月院。可是,就是那几个我出事住院之前经常一起打牌、一起喝酒、一起酒酣耳热之后称兄道弟的“酒肉朋友”们,在这半个多月时间里,像人间蒸发了一般,没有一个人给我打电话,更没有一个人来医院看过我!
出院以后,我终于大彻大悟了!我戒了酒、戒了赌,断绝了跟他们的联系。每天,上班,认真上班;下班,回到家,把门一关,做做家务,看看电视,写点东西,自得其乐,悠然自在......
没有人喜欢孤独,但,在这个世风日下的时代,不要说知己,连真心朋友,也难得找到几个啊!
大家有我相同或是相似的遭遇跟感受吗?欢迎留言、评论!
我是老郭,有生活,有故事,欢迎关注
为什么部分男人年龄越大越喜欢孤独?
1、经历越多,越想经历的人就越少,阅历越丰富,就没有阅人无数的欲望了。
2、拥有强大的内心,有脱离无效社交的能力。
3、独来独往不是不合群,而是不爱凑热闹,喜欢清静的生活。
4、知道大部分人的人性都有两面,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不想去试探人性了,一试就输。
5、年轻的时候呼朋唤友,喝酒唱歌,朋友多热闹,年纪大了才知道以前的自己很幼稚,那些热闹纯粹就是为了热闹,现在都无影无踪了。
6、人和人随时可以翻脸,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也会一件小事不相往来,更何况别人。
7、把赚钱放第一位,把家人放第一位,当你生病的时候,只有钱和家人在你身边,其他人都是不会管你的。
8、一个离职后,都忙着退群,删同事的微信,就是这样,因为以后都是无关紧要的人了。
9、出来社会混,都是被迫营业的,大家都戴着面具,虚伪的,伪善的,都是假对假,没有真心的。
10、年纪越大,求人也难为情,他们会给你脸色看,找人帮忙也是要低三下四,干脆不去做这些,年纪大了,想以后的日子活的体面些。
11、现在还留在身边的人,就是最重要的,偶尔联系或不再联系的都,就不需要浪费时间了。
12、一群人的狂欢是热闹的短暂,一个人的孤独是永久的清欢。
13、一个人的时候是最好的时候,自由,轻松,平静,不需要思考,也不要随时绷着神经。偶尔有些孤独,但是很美好。人生百态,笑着面对,孤独永恒。
为什么部分男人年龄越大越喜欢孤独?
41岁中年男,一辆车,一根鱼竿,一把雨伞,一双拖鞋,一袋干粮,两瓶水,河边或者水库,无论天晴下雨,周末一坐就是一天,这就是我40岁以来的孤独之旅。
年轻时不理解河边那些独孤求坐的中年男,认为他们精神不正常,大好时光怎么就能这样荒废?那时喜欢热闹,哪儿人多哪儿凑,呼朋唤友,推杯换盏,总是有挥之不尽的青春和精力。
记得那时我的第一任办公室主任,每天下班后就开车去钓鱼,周末也是一个人开着车出去钓鱼,星期天晚上才回来,皮肤晒得黝黑,每次回来一条鱼都没有。
我有次好奇地问他,你钓的鱼怎么从来不带回来吃呢?他笑笑说“我不吃鱼,钓完之后就送别的钓鱼人了”。那时,我无法理解他的世界和快乐。
老主任仕途止于办公室主任,退休后仍然热衷钓鱼,拒绝与独子同住,带着夫人一天都在户外活动,身体健康,精神也很饱满。
如今偶尔会遇见他,依然是那么亲切和蔼,温文尔雅,我却有些伤感。
因为,不知不觉我也进入了当年难以理解他的那段生命周期。人到中年,特别是40岁以后,不知不觉就放弃了很多年轻时求而不得的目标,理解了生命终究归于平凡的本质。
现在,开始自然的远离人和事,不是关闭了人际关系的通道,而是为自己打开了一道取悦自己的灵魂之门。
人过40,真正认清了,很多来自灵魂深处的痛苦和现实的遗憾,都是强加给自己的枷锁,没有人能给你去掉,只有自己从内心放下,才能获得解脱和自由。
人过40,真正明白了,很多我们在乎的人和事,其实和我们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自己不增不乱不慎,反而能皈依正途,释然坦荡。
人过40,真正认识到,孤独是生命与生俱来的特质,只有在孤独的与自己相处的时间空间,才能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脉搏的跳动,微风的吹拂,鸟语蝉鸣的喜悦。
人终究会离开所有的人与物,孤独的闭上双眼,无声告别。趁健康,少计较,多独行,用最简单的方式热爱自己,倾听自己,抚慰自己,多好!
为什么部分男人年龄越大越喜欢孤独?
1:面对美女,他已有心无力。
如果钱包宽余,可以偶尔调调情,调剂一下生活。
如果囊中羞涩,只好黯然神伤,孤独度日。
2:面对酒局,饭局,他已身心疲惫。
年轻时可能会沉迷酒桌,饭桌,凑热闹。
年纪大了,身体健康状况已不允许他胡吃海喝了,只好清粥小菜养生。
3:面对人情世事,他已通透豁达。
他已知道人心难测,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不要轻易去试探人心。
4:面对亲朋好友,他已了若指掌。
他已知道,人穷不走亲,人富不炫耀。
安稳、低调的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最重要。
5:面对爱人,他已知道爱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爱人不一定是枕边人。
枕边的人未必是爱人。
此生,只要爱过,便无怨无悔了!
6:面对父母,他已尽心尽力,无悔无怨地付出,心底坦荡。
不论父母已去世还健在,他尽孝了就好,不留一点人生遗憾。
7:面对孩子,他已尽父亲的责任,去抚养、扶持、帮衬……
剩下的路,需要孩子自身去闯荡了,所以不能让孩子居于跟前。
8:在单位,他已退居二线,知道“人走茶凉”的道理。
做生意的,他已明白:年纪越大,越不好求人,人都势利。
9:尤其是他独处久了,他会发现孤独最自在,孤独是常态,孤独最清静。
10:他已清楚地知道,自己已老,半生年华早已不见,剩下的日子他要珍惜,接自己的意愿活,不请无关的人,有害的人来打扰自己。
11:他已明白:酒肉朋友,米面夫妻是常态。
男人落魄了,鬼都嫌他穷,朋友会“敬而远之“,夫妻会大难临头各自飞。哪里有什么真情实意!
13:他已清楚地知道,只有钱不会背叛他,悄无声息地多赚钱、多攒钱是王道。
这世间,人会离开,花会落。人与人之间惺惺相惜的少,落花流水的多
总而言之,
男人越老越通透!
越老越世故!
所以,男人年纪越大越喜欢孤独!
为什么部分男人年龄越大越喜欢孤独?
我高中的历史老师,退休后过着乖僻宅居的日子被人诟病,他却自称拥有了最幸福的孤独自由。
老师姓马,马老师今年应该有六十多,五十岁的时候老婆和他离婚了。他就一个人住在家里,孩子出去读书工作后,过年回来看看他,回多了他就骂。他在家里不怎么出门,据说一切的人情来往都几乎断绝,不参加同事聚餐,不参加任何活动。被人诟病。
他退休后,有一次我回家乡过年,就去看他,马老师见我来很开心,以前我历史学的不错,他当时就很喜欢我,对我比较关照,我也感恩。有时间就去看看他。
走进他的家,简单质朴,一种老派知识分子的家庭感觉。但是总有一种平凡亲切和深沉的味道。我不禁想,其实家,每个人都有,为何有的人的家里面,那种气息就是不一样呢》大家都是沙发椅子桌子,可是有的人带给这个家的磁场就是不同。你如果敏锐,可以嗅出这样的氛围。
我看看马老师,头发已经花白,满脸沧桑,他手拿着一根烟,眼光炯炯,充满平静的力量。
和他聊天,马老师告诉我,这十年来,他基本上都是深居简出,在家看看书,打打坐,种种花。
我说:马老师,您不闷吗?不出去和朋友们走走玩玩吗?
他说:我理解不了一个人为何会闷,要不是俗事太杂,我能有更多时间孤独地享受生活。每天我都觉得看书的时间不够多,怎么会感觉闷呢?
一个人闷,很怕一个人,这是因为他的快乐、安全感,都建立在别人那里。有人,他才有这样的存在感价值感,否则他就失落。无趣。
我问:那你为什么可以享受孤独呢?
他说: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发现自己,这需要我们进入孤独。以往我会为了学校的职称啊,评级啊,各种事情去焦虑,去争啊抢啊,还会为不公平而烦恼,后来,我发现,我上半生活的有点过于挣扎,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我没有什么钱,但是也不缺钱,其实生活的挺好,除了婚姻失败,孩子其实也教育的很好。我自问,我到底缺了什么?
后来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智慧。我缺乏人生的智慧。
于是我逐渐安静下来,发现,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发现自己,这是很重要的,我未曾发现过自己。总是在虚妄的自我里折腾。
直到我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内心所在,内心所求,才明白,我之前过的太浮躁了,我需要安静的孤独来沉淀自己。
我问:什么叫发现自己呢?
他说:就是发现那个真正的自我。那个自我,不依靠外境物质条件去存活。他不吃饭不睡觉不赚钱也不需要钱,也不需要人陪伴也不需要什么其他的,可是他是你生命的真实主宰。
你活着靠他,你的一切也都靠他支撑,但是,我以前却从未意识到他的存在。
孤独,其实是给自己最大的时空。当我意识到,他才是真正的生命主宰时,我才体会到这个发现的伟大。因为这才表明我真正地活过。
正是孤独,给了我发现自己的契机。
不和人交谈,不和人无效社交,不和人利益往来,人清净下来了。这个时空,才豁然开朗,一个人真正的时空,不是身在何处,住在多少平方的房子里,开多大的车,在多大的办公室上班,而是内心的广度深度和长度。这才是我们的真正时空。
这个时空有多大,大到无穷尽,也可以小到无穷尽。
可是我们置之不理,白白放弃这个时空,而去追求有限的时空,那一刻的输赢、那一方寸的地域,那某一群人对你的看法,追求那些少数的局限的执着的,我们却引以为然,自觉正常。
就像法华经里讲的一个富二代,发疯要去外面闯荡寻宝贝,父亲给了他一件皮袄,叮嘱无路如何也要保护好穿回来。
富二代历经千辛万苦,做生意,做事业,但是却一无所获,穷得要死,但是他还是没有丢掉皮袄,穿了回家来。
回到家,父亲剪开皮袄的底子,原来里面缝了一颗价值连城的绝世珍珠。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颗珍珠,缝在皮袄下。却不自知。
可是,只有内心的孤独,才有机会找到这颗珍珠。
孤独,是一个人活着的最终极实相。我问:为什么要找到这颗珍珠呢?
他说:找到了,就富有了啊。人贫穷的时候,都希望富有,内心贫穷,思想贫瘠,也是需要富有起来的。
佛家说一个人活着是虚妄的,是个假象,这个假象有实相吗?有,那就是孤独。
孤独就是实相,你看看这些车水马龙,想想你自己经历过的人和事,有哪一件 哪一个人,是永恒的,是属于你的,是可以牢牢掌握把握的了的。
其实那些只不过是和你攀扯的暂时因缘,你一旦执着那些是实相,你就迷乱了。
一旦知道你从来就是孤独的,就如曹雪芹写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这才是我们生命的实相。
认识了这个实相,才算认清了自己。
也才真的不会害怕孤独,不再需要别人陪你,不再需要被人认同,不再需要对他人的看法去烦恼。
这个事情,非孤独不能理解这份孤独,所以要用孤独去领取生命的孤独。
孤独,并非一个人躲起来,而是保持内心的独立。我说:那么,你喜欢孤独,就必须一个人躲起来吗?不再和社会接触了吗?
他说:非也。孤独不是要人躲起来。而是你随便在哪里,都保持这个孤独。
你在勾心斗角五花八门的职场上,即使每天都在说捧场做戏的话,不得不戴着面具做人,但依然你的内心可以保持你的孤独。
这就是真正的自由。
你不会因为讨厌的上司和糟糕的同事而烦恼不断感到压抑。你也不会被内卷真正卷走。
一个人只要拥有了这份内心的独立,这份孤独,那就不会厌恶和惧怕世界上任何的事情。当然他不一定非要找恶劣的环境来玩,随自然而活,遇到什么就是什么,随遇而安。
比如你看我现在每天躲在家里,其实是因为我习惯如此,如果要我再去学校教书,我一样欣然前往,不会再像以前那么焦虑不安。
孤独是怎么养成的?我问:马老师,孤独的自由之心是怎么养成的呢?
他说:1、摒弃外界对你内心的干扰,把心神向内收敛,把过多的需求缩减为基本需求。/2、把思维活动减少,用直觉去生活/3、万事万念从心里过的时候,不停留,让它来去自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