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萨之战,清朝明知火器厉害,为何还坚持海禁与骑射为根本?
雅克萨之战是沙俄侵略者妄图侵佔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
第一次雅克萨之战失败后,不守信义的沙俄乘清军正平三藩之乱,又增派远征军佔领清军已撤出的雅克萨。并大肆烧、杀抢掠,
康熙帝非常震怒,1685年正月派都统彭春赴爱珲负责收复,彭春于四月率清军3000人分水陆两路出发。
当时佔领雅克萨的沙俄军队城坚炮利,但人数不到900人,虽然清军人数较多,但火器较弱,所以清军采取扬长避短的战法,不急于在敌炮火下发动强攻,而是包围该城,在城周围挖壕,在城西河派战舰巡逻,断其外援,还不时用红衣大炮轰击城内,一年后,城内沙俄军队弹尽粮绝,因饿、病、以及作战死者大约百分之九十以上,沙俄失败,只得坐下来淡判。
雅克萨之战,清朝明知火器厉害,为何还坚持海禁与骑射为根本?
大清国岂是雅克萨之战才知道火器的厉害,早在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就已饱尝大明朝火炮的厉害,所以很早就建立了属于大清的炮兵部队,并在后来的战争中逐渐反而占据上风。
但此时的大清炮兵,炮是从明朝那边抢来的,就连炮兵,也都是明军俘虏。也就是说,大清国的炮兵部队,几乎没有旗人。
而在入关之后,清兵主要对付的是地方起义和汉人百姓的反抗,老百姓的抗争,自然用骑兵践踏的效果最好,所以这时候炮兵的地位,就远不如当时的骑兵了。
除了炮兵之外,清军还有专门使用火枪的士兵,被称作鸟枪兵(也是从明朝学来的),每个鸟枪兵都配备有一把火枪。到康熙13年那会,两万名八旗步兵,已经有多达1700人的鸟枪兵配置。
当然大家都知道,旗人以骑马为傲(便于欺负汉人百姓),对打枪这个事并不上心,所以命中率很低。当年顺治皇帝就曾颁布政策,说八旗前锋护军的士兵,只要能十枪打中一枪,就给五个大钱的奖赏——而且还是打固定靶不是活动的人,你们可想而知这些旗人的枪术有多滥。
不过总体而言,大清国中前期对打枪这个事,还是比较上心的。康熙那会有个鸟枪大臣公长泰,将鸟枪的训练方法总结为:马上射击法、前进射击法、连环旋转射击法、跪式射击法、仰卧射击法等教程,多次受到康熙皇帝的嘉奖。1758年平定准格尔后,清军又缴获了一种火枪,射程远、精度高,乾隆皇帝十分青睐,下令大批仿制。所以,康熙皇帝收藏有西方技术制成的“转轮式燧发枪”,乾隆也用过洋人带来的枪支打猎,后来的嘉庆帝,还对于鸟枪的训练做出了详细的指示。
但是这一切,都无法改变大清国在火枪技术上的整体落后。乾隆后期,便已经出现了甘肃军队用纸火绳代替麻火绳的愚蠢行为,乾隆帝大怒,你娃难道就不知道纸张容易碎且比麻绳易燃,而且下雨易潮湿吗?甚至到嘉庆七年,有满官无知到要求撤掉火枪的准星(背后的内幕就是旗人打枪根本不看准星,打得准才怪呢),嘉庆帝更是火冒三丈:“所奏大属谬误,施放鸟枪,全屏枪上所钉星斗为准……”下令拔去顶戴花翎,传旨严行申饬。
尽管如此,清国军队对于骑马的热衷,还是远胜于对枪法的讲究,更不用说改进了。唯一的例外,发生在南方汉人,一个叫做戴梓的浙江人,发明了一种28连发火枪,设有两个扳机,扳动其中一个,火药铅丸就会自动滑落到枪筒之中,随即扳动第二机,以石激火,枪弹就喷发而出,可以连发二十八响,直到火药铅丸打尽为止。
这样的发明好不好?当然是好啊,可是大清国没一个人尿他,最终戴梓郁闷死了——没办法,在大清国没门路你说谁尿你呢?
美国《纽约时报》有一个战地记者,曾在甲午战争时到朝鲜采访,亲眼看到了在平壤城外,清军修建了很多连绵不断的土木城堡,在城堡上还有射击孔,但问题是,他们射击的精度太糟糕了——再厉害的火枪,你老打不中敌人也没用啊!
而旗人,美国记者说,这个时候有大概两三百名八旗骑兵出现,他们手持黑色长矛,骑着白马,喊着口号,冲向敌阵。结果日军枪炮齐鸣,这些八旗兵便全部OVER了。
所以怎么讲呢?旗人到死也以骑兵为傲,而汉人,打明朝就会开枪打炮,还有人研究出新式武器;大清的顶层,几任皇帝其实也都懂枪炮的厉害,可是禁不住旗人整体上对枪炮的鄙视。而这些旗人,对上是皇帝旨意的执行者,对下则是压制汉人的权贵,他们鄙视你们这些打枪打炮的汉人,你有办法吗?没有。
雅克萨之战,清朝明知火器厉害,为何还坚持海禁与骑射为根本?
害怕汉人和西方接触后,掌握了先进知识和思想,影响统治者的地位和利益 !在统治者眼里,只要影响到他们利益的一切事物,都在被禁的范围。
雅克萨之战,清朝明知火器厉害,为何还坚持海禁与骑射为根本?
这里涉及到三个问题:火器发展、海禁与骑射。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火器发展。
清代火器是由明代发展而来的,而且清朝吃过火器大亏,在宁远大战中,清太祖努尔哈赤命丧于此,因此在满清打天下的时候,对火器相当重视。
明代的火器有燃烧性火器、爆炸性火器、管形火器、火箭。而且品种繁多,广泛应用。
但是到了清代,就剩下了炮、鸟枪、火砖、火球、火箭、弩箭、喷筒、铳。这些火器掰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那么你可能问了,清初有火器的教训,这时候不重视发展,有悖常理啊!
原来,由于明末内有李自成义军,外有满清虎视眈眈,沿海还有近代西方殖民者,所以明财政捉襟见肘,造的枪炮质量不过关,有时候火器还伤到自己人。
清军吃过亏,也开始研究大炮了,甚至短时间超过了明军。清统一全国后,面临的是东南沿海郑成功势力和北疆的沙俄。不久又发生了三藩叛乱。这一时期清政府还是重视火器发展的,特别是在与准噶尔大战中,清兵火器与冷兵器比达到了2:1,应该说非常进步的。
但是西欧已经发明了燧发枪,逐渐向纯火器化发展,与此同时,清军也完成了火器化的转变。
这时你又可能说了,这不是好事吗?
是,好事。这样清军打败东亚无敌手,然后就开始纸醉金迷了。
尤其是乾隆皇帝,沉迷于“十全武功”再也没出来过。清代火器发展迅速落后。到邪片战争前夕,广东清军燧发枪不到三成。
也就说我们不是一开始就落后的,而是这位“有钱的聋子”固步自封,而且出于对骑射迷一样的自恋,掩盖满清打天下的事实,说什么满清马上打天下的,简直叫人贻笑大方。
第二个问题:骑射
努尔哈赤的八旗铁骑就是一支依靠骑射闻名的部队,虽然如此,但努尔哈赤被袁崇焕重创后,后金也开始研究大炮了。
但是早期的火器对比弓箭杀伤力优势不大,特别是明火器营一次齐射,不仅没伤到后金军队,反而自己伤了自己。
还有就是经过清缅战争的乾隆,没有被缅甸的火器打醒,另外火炮制作使用非常简单,满清十分警惕。
由于骑射对满清打天下过程中,贡献极大,所以从入关的顺治到乾隆采取各种措施,保证骑射传统不丢。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击沙俄过程中,清军藤牌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使得清朝蒙住了眼睛。
从上面火器发展来看,满清是靠火器打得天下的,但却以骑射教育后代。
这是睁眼说瞎话,蒙蔽了自己,害苦了子孙。
另一个因素就是满清认为自己天下无敌,瞧不起西方人的火器。
而且整个满清普遍抵触西洋文化,本能的防止西方东西进来,监控百姓不得学习西洋火器知识。就这么干,不挨打就奇怪了。
接着我们看第三个问题:海禁
有人说海禁是从明代开始的,这个说法有问题。大家都知道戚继光抗倭寇,那么想必海禁也能理解了。
而且明代的海禁只是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但是欢迎外国人来我们中国进行贸易。
像一些天文、历法、几何、世界地图等都是那时传入中国的,也就是说有明代心中有世界。
但是清代海禁就不同了。
清初不海禁,但为了防止郑成功势大,实行“迁界禁海”。康熙亲政后,时而海禁,时而开海,雍正也是如此。
乾隆继位后,刚开始也和爷爷老爹一个样儿,但是随着外国人案件的增多,引起清廷的警觉和反感。
而凑巧的是乾隆下江南,在宁波就遇到了外国商船的络绎不绝,而且这些商船大多携带了武器。他非常担心澳门的故事重演,于是在1757年南巡回京后,发布了那道著名的圣旨。
从此,他开始全面防范洋人、隔绝中外的闭关锁国政策。此后的近百年间,欧洲诸国如沙俄、英国等国试图说服清帝改变闭关锁国政策,但都无功而返。
海禁的限制政策对于维护封建统治起到过一点作用,但副作用太大了。
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性,与世界发展脱节,与世隔绝,也悄悄地蒙上满清的眼睛,甚至满清的官员都不知道英国在哪里。
而这时西方的科技文化发展迅速,中国落后了,却迎来了鸦片战争。
雅克萨之战,清朝明知火器厉害,为何还坚持海禁与骑射为根本?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一句清朝康熙时期的俗语,叫做“康熙、康熙,吃糠喝稀”。说的就是康熙统治时期国民的生活状况苦不堪言,往往只能吃糠,喝稀粥以度日。
尽管康熙皇帝统治时期国民生活困苦不堪,但是读过历史的人对康熙帝都是非常敬重的。原因就是康熙在位的六十多年间,他做了许多光辉灿烂的大事,比如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岛统一国家;打败俄罗斯签定“尼布楚条约”,收复大部分失地;又剿灭葛尔丹,恢复对内蒙古草原的统治等等。
当然做这些大事都是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撑的,说白了都是必须从老百姓身上搜刮钱财,才有可能完成的,所以老百姓吃糠喝稀并不奇怪。
虽说是雅克萨之战前清朝就已经知道了火器的厉害,此话不假,当时的康熙的确看到了自身火器和俄罗斯火器的差距。实际上满清入关后就已经尝到了火器的威力,因为明军已经在使用鸟铳和火炮来阻拦清军的进攻,虽然火力还不是很猛,射程也是很短,但是清军也因此吃尽了苦头。
为什么康熙在雅克萨之战中,不肯使用火器来制服俄军呢?第一个原因就是火炮和鸟铳并不是清军的强项,清军当时所拥有的火器军队都是从明军投降过去的。这些满人骑着马挥舞着钢马横冲直撞那是他们的强项,要他们静下心来研究火炮如何发射,他们是很难办到的。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他们马上的强项是制服汉人的不二法门,实践证明,清军就是骑着马打遍整个大江南北罕逢敌手。当时的汉人实际上并未归心,再加上清政府强制推行“剃发易服”政策,汉族内部到处都在蕴酿着反清复明。三藩之乱就是证明。这也是清军迷信他们的马上功夫,至始至终不肯全力发展火器部队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当时的康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资本发展大规模的火器部队。大家知道,年幼的康熙尚未亲政就一直受到鳌拜的压制,等到康熙拥有大权之时,三藩之乱就开始了,修理了三藩之后,又要忙着收复台湾。在三藩作乱之时俄罗斯军队乘机侵占黑龙江流域,尼布楚以南的大面积领土。把他的肃慎族祖先世代居住的土地侵占得所剩无几。
第一次围城战斗中,清军总兵力有3000人,也有配备战舰、鸟铳、火炮、刀矛盾牌等,由萨布素指挥。但是沙俄军队只有450人,三门火炮、鸟铳300支,沙俄军队是由托尔布津率领。看样子清军无论在人数和装备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清军为什么不敢面对面发起进攻呢?而是采取了包围雅克萨困敌的方法呢?
一方面是由于沙俄军队的火炮和鸟铳都比清军的先进,沙俄军队的鸟铳、火炮射程很远,超过了清军火器的射程。另一方面康熙并不想全力以赴、孤注一掷,因为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葛尔丹正在蠢蠢欲动。康熙必须留有余力。
当雅克萨内部的沙俄军队被又打又困,所剩无几而向清军要求携带武器撤离时,两次康熙都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沙俄军队第二次失败由826人的军队只剩下66人狼狈逃回。
各位看官又要问了,为什么沙俄出动的兵力那么少呢?原来沙俄当时正在远征克里米亚,没有那么多的兵力侵略清朝。后来由于远征克里米亚失败了,所以俄罗斯才会那么奴颜婢膝地要求和谈。然而清朝康熙却由于葛尔丹与沙俄乘机狼狈为奸勾结一起,葛尔丹已经叛变并在草原上打起来了,康熙为了防止腹背受敌、两线作战。所以答应了沙俄和谈请求,并指示索额图让出尼布楚和一些本来属于清朝的领土。所以说雅克萨之战虽然胜利了,尼布楚条约却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事实证明当时采取的围困战是正确的,是有理有节的。这就是为什么雅克萨之战清军还坚持骑射与海禁为根本的原因。
问题回答完毕!敬请赐评!谢谢!
雅克萨之战,清朝明知火器厉害,为何还坚持海禁与骑射为根本?
说清朝不重视火器,是明显的歪曲历史。
至少康熙时期,清朝的火炮和火绳枪装备水平,是大大优于明朝后期的,而且也接近西方装备水准。只是火器质量和性能略有落后,但还没到代差的程度。
康熙时期,长身管火炮和短管臼炮,都已经接近西方水平,这些甚至是明朝都不及的。但后期鼓励骑射,更多的是一种复古尚武精神,实际意义并不大。
乾隆以后,中国火器水平开始加速落后,体现的是发展速度的缓慢,而并非退步。主要是清朝统治过于内卷化,而不重视对外,缺乏进一步改善科技的动力。其实,这个严重问题在明朝已经开始冒头了,只是当时西方科技发展还不够快速,抄袭一下也能跟得上,并没有很快暴露明朝科技水平的悲催。
这几张图片都是军博拍摄的,均属于清朝前期的火枪火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