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顺治的孩子大都早夭,只有康熙这么长寿?

清朝的皇子公主,大多早夭,活到成年的少之又少,成年之后,也是年纪轻轻就挂了。这是一种普遍性的现象。

清朝各代的皇帝,一共生育子女195人,没活过20岁的就有82人,其中68人,十岁以前就没了。

道光的子女,没有一个活到成年。同治光绪连孩子都没有。

清朝皇子的平均寿命32岁,比当时的全国平均寿命还低。公主的平均寿命是22岁,但这要包括入关之前的公主。入关之后,更是惨不忍睹,平均寿命只有10岁!

清朝的皇帝中,康熙活到了六十来岁,就算是长寿了。乾隆活到了八十多岁,属于独一无二。所以很多人怀疑他的血统。

所以说,清朝皇室,普遍身体不行,寿命不长,个别长寿的,纯粹是偶然现象!

为什么清朝的皇室身体这么差呢?

除了各位大神所说的近亲结婚等原因外,我想还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生活习惯不健康。很多皇子公主其实是饿死的。

清朝皇宫一天只吃两顿饭,饿的不行了吃一顿,这就是暴饮暴食。对肠胃很不好。

他们还奉行错误的饮食理念,就是宁可饿着,不能撑着,结果很多皇子公主得营养不良!抵抗力自然不行。

第二,中医是真不行。

清宫里的太医,是全国最好的中医了,看看,多牛逼,治好了几个人?在他们的照料下,平均寿命屡创新低!

第三,清宫有个习俗很不健康。

皇后每天晚上三四点,就要带着人,杀一头猪,煮的半生不熟,分给大伙吃。目的是为了纪念祖先艰苦的生活。

大家想想,猪身上多上病菌啊,不煮熟能吃吗?可是清宫这些人,偏偏不信邪,非要吃半生不熟的猪肉,而且还是天天吃!这不是找死吗?

为什么顺治的孩子大都早夭,只有康熙这么长寿?

先认识一下顺治皇帝,他是大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本名为爱新觉罗福临,其母是电视剧上大名鼎鼎的孝庄,其父是皇太极,老叔是多尔衮,在惨烈的政治争斗中被立为了皇帝,所以他年仅6岁就继位了。然而政权确归属多尔衮掌管,在福临13岁之时,多尔衮猝死于狩猎的途中,顺治亲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清皇帝。但他时运不佳,年纪轻轻便被恶疾“天花”夺去了生命,年仅24岁。

在顺治亲政后,他在生儿育女上倒是一直没闲着,至他死这些年中,他一共生了8个儿子,6个女儿,但是这些孩子大都健康条件不佳,大多年纪很小就夭折了,在顺治病中期间,有一个外国传教士大臣名为汤若望,顺治和他咨询立储之事,汤若望得知顺治的皇三子玄烨得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而未死,于是他强烈建议顺治立玄烨为储君,原因是玄烨有了毕生对天花免疫的本事。顺治采纳了他的建议,事后证明顺治选对了。康熙成为大清国寿命第二长的皇帝,足足的统领了大清朝61年之久,而他的孙子乾隆皇帝也得以遗传到了良好的长寿基因,足足活了89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这些都是因为汤若望根据科学的建议,无意间也促成了康乾盛世的到来。

为什么顺治的孩子大都早夭,只有康熙这么长寿?

我们先从顺治皇帝说起,他有8个儿子,6个女儿。这些儿子当中,第一个儿子、第四个、第六个、第七个和第八个儿子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死亡了。死了的五个儿子之中,只有第七个儿子相对于其它四个而言活的时间长一点,活到了十九岁,其余的都是在十岁之前就死了。而他的女儿们,只有二公主活了下来,并且嫁人了,其余的也都是早早的夭折了。

这样看来,康熙、雍正、顺治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活下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因为不只是顺治的孩子夭折率高,康熙和雍正的孩子死亡率也是挺高的。

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和20个女儿,虽然生的孩子感觉挺多,但是孩子中死亡的将近一大半。皇帝的后宫妃子多,所以生的孩子也多,死了一大半,剩下的也是挺多的,所以到了康熙晚年的时候就出现了互相争夺皇位的情况。

到了雍正的时候,一共有十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四个儿子未齿序,三个公主还没有得到封号就已经死亡了,他的长子和次子都没有活到十岁就死了。在之后的皇帝中,孩子的存活率都不太高。

这些小小年纪就死亡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由于古代这种近亲结婚的行为所导致的,小小年纪的孩子没有了,给这些当母亲的人在心灵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辛辛苦苦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孩子,还没有高兴多久,孩子就没了,从此就陷入了悲伤中。

说了这么多,都是因为古代人并没有近亲结婚的这种概念,并不知道这样生下的孩子大多数是会有很多的问题。

经过专家的多年研究,近亲结婚有很多的弊端的,其中畸形婴儿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除了这个,这些孩子的抵抗力还不像正常孩子那么高,有点小毛病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吃点药就好了。

为什么顺治的孩子大都早夭,只有康熙这么长寿?

就古代的生育情况来说,一般男女十几岁还处于发育阶段就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开始生儿育女。古人跟现代人相比可能并没有现在的生活条件,营养物质相比现代也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十几岁的小孩可能自己都没有发育完全就开始孕育下一代,这样生出来的小孩绝大多数都纯在夭折的危险。应该说不单单是顺治皇帝生下的小孩大多数夭折,古人这样的现象应该是普遍存在的,可能大家会认为帝皇家应该能享受到普通人家更多更好的物质和教育,生下来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照顾。可恰恰相反的是帝皇家为了皇权的延续,可能要更早的开始生育,他们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就要接受关于下一代的孕育工作,顺治帝八岁登基年仅13岁就有了第一个孩子。13岁在如今的社会来看还是个小孩,就这样的孩子就开始孕育下一代了,这样生下来的小孩怎么可能不夭折。况且在清王朝来说的话,小孩生下来是不呢滴跟母亲在一起的,也就是在很早时就由奶妈抚养长大,这么小的孩子生下来就离开母亲可能或多或少跟这也有点关系吧!皇家有着一些寻常百姓家没有的政治与权利的斗争,下一代的成长直接影响到一个王朝的历史走向,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其中是否有我们看不见的权利斗争。

为什么顺治的孩子大都早夭,只有康熙这么长寿?

其实不光顺治帝还有康熙帝、乾隆帝等等古代帝王大多早结婚。娶的皇后妃子也年轻。古人发育不好就算怀孕也不能是胎儿生长好。并且医术不高超的古代。女人生孩子九死一生。不是胎儿死就是母亲死。在古代很常见。

为什么顺治的孩子大都早夭,只有康熙这么长寿?

说到康熙皇帝,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康熙的年号从公元1662年一直用到了公元1722年,一共是六十一年,这在中历史上可以说使用时长最长的年号了,在康熙八岁的时候就登基做皇帝了,要知道古时候到了六十就古来稀了,特别是古代的皇帝,大部分都是短命的,而康熙活到了六十九岁,据统计在中国历史能查明生卒年月的皇帝有209位,但是这二百多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九岁,其中超过80岁的皇帝只有四位,超过70岁的皇帝有8个,所以作为皇帝,康熙算是非常长寿的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康熙是怎么做到如此长寿的,其中有好几点对我们现代人都有帮助!

众所周知,古代的皇帝在吃喝方面是非常讲究的,有的皇帝一顿饭要做上百道菜,可以说只要是能吃的,肯定都会搬上皇帝们的餐桌上,但康熙不是,他对吃喝不感兴趣,大部分都是以清淡的素食为主,追求简单的饮食,从来不大鱼大肉的吃,后人根据康熙的饮食习惯也总结出了两个饮食的秘诀,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首先就是切勿暴饮暴食,康熙每顿饭都不会吃的非常饱,哪怕遇到再好吃的食物,都是吃到七分饱就结束,根据史书的记载,康熙一生中最爱吃的就是茄子和小米,甚至非常有趣的是,当时有大臣因为生病请假不来参加早朝,康熙就派人带着小米去慰问大臣,以现代医学的角度去看,暴饮暴食确实对身体有极大的损害,还对增加多种“富贵病”的发病率。

还有就是前边讲到的,康熙对素食非常喜爱在康熙的食谱里,很少能看到肉类,大部分都是水果和蔬菜,在《圣祖御制诗文集》中有记载“淡泊生津液,清虚乐有余”这样的诗句,这都是描绘的康熙帝喜爱粗茶淡饭的,当然,作为皇帝,肯定对食材的品质要求非常高,而且康熙对水特别重视,他认为水是身体的重中之重,曾还专门写过关于水质鉴定的《水性记》。

所以大家能看出,康熙的饮食习惯和现代研究出来的养生学不谋而合,康熙不仅对自己如此,对一些宫里年老的大臣也是,提倡让大家都应该粗茶淡饭,这样才能活的更久,不过康熙还有一个优点是很多古代皇帝都做不到的,就是康熙自己并不追求长生不老,要知道,古时候那么多皇帝,光是炼仙丹的事情都出过多少了,甚至还有的皇帝因为吃了炼制的仙丹毒发身亡的。

而且在中国古代,中医是非常发达的,中医讲究的是补,所以古时候大家都非常重视补品和补药,但康熙帝却非常厌恶,他认为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在康熙57岁的时候,康熙帝的头上也出现了白发,有的官员就送了一些可以治疗白发的方子给他,但康熙帝表示自己出现白头发和白色的胡须都是正常的事情,甚至当时有位叫做孙斯百的太医给他送人参,还被他给扔出去,并且把这个太医重罚。

除此之外,康熙皇帝在年轻的时候也是抽烟的,但后来做了皇帝后,为了以身作则让别人戒烟,就自己先开始戒烟,而且爱新觉罗氏一直对酒都不感兴趣,从努尔哈赤开始,很少有爱喝酒的清朝皇帝,康熙也认为酒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东西,不过在晚年的时候,康熙喜欢上了葡萄酒,他感觉少喝点葡萄酒可以很好的睡眠,对身体的调理也有一定好处,所以经常适当的喝一些葡萄酒。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康熙非常喜好运动,因为是满族人的缘故,骑马射箭基本上是每个满族人都会的,而且清朝一直尚武,所以每个皇室成员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习武,在历史记载上,康熙对射箭是非常在行的,康熙也经常举行射箭比赛,一方面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想督促其他的王室成员,不要因为荒废了身体。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帝的心态非常好,因为他是一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所以在日常生活里一直都不碰荤腥,也不会杀生,不过康熙毕竟是皇帝,没办法完全做到佛门戒律,面对奸臣贼子的时候,康熙也只能平定叛乱,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其实在历史上有很多信奉佛教的君主,不过大多都是做做样子,而康熙则是真正的把修行带到了生活里,这也让康熙成为史学界公认的一代明君,开创了康熙盛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