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为啥只杀草不杀小麦?

你说的是除草剂,其实除草剂不但除草,而且还除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红薯,土豆,,,,,等农作物。你如果不相信,可以卖一些玉米除草剂对小麦进行试验。看看能不能把小麦杀死?

农药为啥只杀草不杀小麦?

小麦除草剂使用过程中“八不要,二必须”,句句扎心,值得学习。

一不要:小麦4叶以前和拔节后不要用除草剂

4叶期以前,小麦比较娇嫩,解毒能力和免疫力低,易产生药害。

拔节期过后,小麦进入孕穗期,非常脆弱,这个时候用除草剂极易产生药害,特别是2甲4氯,有时会引起麦穗抽不出,或畸形,严重影响最终产量。

二不要:气温低于6度不要用小麦除草剂

除草剂在低温天气下,效果都不理想,最好在日平均气温6度以上用药,上午10点到下午3点左右除草效果好。

因杂草吸收光照生长旺盛,气孔张开,易吸收水分和药液(温度低则相反),能达到好的除草效果。

三不要:土壤干旱不要用小麦除草剂

土壤比较干旱时,要抓住麦田浇水时机,及时施药,确保除草剂药效的发挥。

多数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均需要一定的土壤墒情,土壤墒情在40%-60%时最有利于除草剂药效的发挥。

四不要:恶劣天气不要使用小麦除草剂

大雨前后及冷空气到来前使用除草剂一方面影响除草效果,另一方面极易造成药害,这些都属于恶劣天气,特别是倒春寒来之前的7天时间不能使用除草剂,冬季用药要多关注天气预报。

五不要:不要重喷或漏喷小麦除草剂

使用除草剂一定要均匀喷雾,如果漏喷或少喷的地方杂草受药不均,防效肯定不好,切记不要重喷,小麦易发黄,容易引起除草剂药害。

六不要:小麦除草剂不要随意与其它除草剂、农药、叶面肥混配,以免发生药害反应。

七不要: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使用前后7天不要打小麦除草剂

小麦田打过此类杀虫剂也至少需要间隔3-5天,才能使用除草剂,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发黄出现烧叶现象,因为有机磷类农药使小麦降解除草剂的能力降低,紧接着使用除草剂易导致药害。

八不要:不要随意增减小麦除草剂药量

按照小麦除草剂说明用药,减少药量达不到除草的目的,增加药量非常容易造成药害。

一必须:小麦除草剂使用必须采用二次稀释法

使用除草剂一定注意进行二次稀释,有些农民朋友图省事直接将除草剂倒入喷雾器里,随便找个树枝搅拌下就行了。这种兑药方式十分不科学。

施药前先将药剂用少量清水稀释成母液,用药时在药桶内先加入配制好的母液,然后补足所需的剩余水量混匀后喷雾。

市场反馈,现在很多经销商已经意识到二次稀释法的重要性,卖药时能及时的提醒农民朋友按此方法用药。

二必须:施药前要及时对药械进行维护保养,以防止施药过程中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实现均匀施药。施药后的药械应及时、彻底清洗干净,以免对其他作物造成药害。

小麦除草剂,对于晚播的小麦,播种后要进行土壤封闭化除,以提高除草效果,降低“冻药害”发生几率,同时降低用药成本。

由此看来,2018年小麦播种太晚,有可能只有封闭除草了!这个需要注意下:

小麦除草有封闭除草和苗后喷雾除草两种方式。

封闭除草就是在小麦播种后杂草出土前喷雾控制杂草不再出土。

而苗后除草就是杂草出土后,把除草剂喷雾在杂草上把草杀死。

大家都知道小麦苗后除草,冬前防治,主要防治禾本科杂草,大约在11月上旬前,小麦生长4-5个叶,杂草一般生长为2叶1心,此时防治效果最好。

农药为啥只杀草不杀小麦?

农药为啥只杀草不杀小麦?并不是所有农药只杀草不杀小麦,只有小麦专用除草剂只杀草不杀小麦。但小麦专用除草剂是一种选择性除草剂,也只有用对时期、用对剂量时才对小麦没有影响,有些小麦专用除草剂在小麦幼苗期或是拨节期或者是扬花期使用也会杀死小麦的。

农药为啥只杀草不杀小麦?

要了解农药为啥只杀草却不杀庄稼,先要了解除草药的种类和杀草的原理。

一、除草剂的种类

【1】只灭阔叶杂草的除草剂。

杂草有阔叶和尖叶之分,尖叶草一般称之为禾本科杂草。

有一种除草剂是专门防除阔叶杂草的。

【2】只灭尖叶杂草的除草剂

有一种除草剂是专门防除尖叶的禾本科杂草的。

【3】只要是绿色都能灭的除草剂

有一种除草剂不但阔叶草尖叶草都能除灭,而且庄稼也可以杀死,就是庄稼和杂草不分,见绿色的植物和作物都能杀死,如已经禁止生产销售的百草枯。

【4】只杀出土前的杂草,如乙草胺、丁草胺、异两甲草胺、氟乐灵等

二、除草剂的除草方式

【1】通过杂草的叶和茎内吸后,传输到杂草的其它地方,使杂草死亡,如草甘膦等。

【2】通过直接触杀,使杂草死亡,如百草枯等。

【3】既可以内吸除草,又可以触杀除草。但以其中一种方式为主要除草方式。如虎威等,但在实际除草中则以触杀叶片为主要方式。

三、除草剂的除草原理

1.吸收

除草剂是通过杂草吸收后在其体内运转,从而干扰杂草的代谢作用,导到杂草死亡。

【1】通过杂草叶片吸收,渗入杂草蜡质层,再渗入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再进入质膜,再进入细胞质中。

【2】通过杂草未出土的幼芽吸收土壤中的除草药液,阔叶杂草主要是幼芽的下胚轴吸收,尖叶草要是通过幼芽的胚芽鞘吸收。

【3】通过杂草的根系吸收。

2.运转

除草剂的分子或者离子,被杂草吸收后,通过杂草体内水和溶质一样们蒸腾流、光合产物流、细胞流等途径在草植株内运转。

除草剂通过草体内运转,一些抑制光合作用的部分被叶片吸收之后,便可达到作用靶标,迅速灭草。如杂草焚等。

有些除草剂,要在草体内进行长距离的运转,才可以到达起作用靶标而发挥除草的作用。

3.选择性

为了要除草剂既能除草,还不伤害农作物,就要使除草剂必须有良好的选择性。

1/.从杂草形态上选择

【1】不同形状的叶片:最明显的就是阔叶与尖叶。阔叶草叶宽大,又成水平状生长,药液能较多的落在叶面上,有利于吸收,但尖叶草叶面很狭长,基本上是向上竖立,除草剂就很难粘上叶面了。

【2】不同的生长点:阔叶杂草的生长点都是裸露在其植株顶部和叶腋处,可以直接接触除草剂雾液,容易受害。但禾谷类作物节间生长,生长点在植株的基部,而且还被叶片包着,不能直接触除草剂雾液。

【3】不同的生长习惯:一年生的杂草,其种子细小,发芽是在土的表层,很容易吸收除草剂。而有些作物根系入土深而庞大,难以接触、难以吸收喷施在土表层的除草剂。

2/.利用杂草生理选择

【1】利用植物的不同生育期对除草剂的吸收不同进行选择。

【2】利用除草剂在不同植物体内的不同运转速度进行选择。

3/.利用生物化学选择:利用除草剂在不同的植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变化进行选择。

4/.人为的选择

【1】利用位差进行选择:利作物和杂草的根系和种子萌发所处的土层不同进行选择。

【2】.利用作物和杂草发芽出土时期的不同进行选择。

【3】利用保护罩,在作物生育期定向消灭局部杂草。

总结:除草剂只杀草不杀农作物,正是利用除草剂的选择性,通过人为的合理安排而达到目的的。

农药为啥只杀草不杀小麦?

除草剂分好多种,小麦除草剂有专门杀阔叶的,这类除草剂目前比较普遍,大部分成分就是苯磺隆、双氟、二甲四氯、唑草酮,这是专杀阔叶的除草剂,也有禾阔双除的,所谓禾阔双除大部分指的是节节麦,里面添加了甲基二磺隆,这个除草剂使用的时候需要严谨,必须在小麦没有病害发生时候使用,地里没有积水,连续三天没有降温,这都是科学。

草和秧苗,虽然都是“植物王国”的成员,但它们的科属不同,因而,它们之间又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你到田地里观察一下,便可发现,青菜、萝卜等一些蔬菜幼苗的叶子都是对生的,而玉米、高梁的叶子则是互生的,因此,在植物学里把青菜、萝卜等蔬菜叫做“双子叶植物”,而把玉米、高粱等作物叫做“单子叶植物”。如果在菜地里使用“2,4一D”除草剂,一种有趣的事便发生了。除草剂遇到双子叶植物时,它大开杀戒,而遇上单子叶植物则秋毫不犯。这是什么道理呢?秘密就在植物的叶子上。双子叶植物的叶片,横向生长,较宽大,角质层和蜡质比较薄。这样,除草剂的药液容易停留在叶面上,并向植物体内渗透。药液进入双子叶植物体内,可以使形成层细胞产生肿胀,从而破坏韧皮部、运输系统,造成植株无法运送营养而死亡。而单子叶植物的叶片直立而窄长,角质层和蜡质也比较厚,药液落到叶面便流失掉,另外它的茎的维管束没有形成层,因此除草剂伤不着它。

这就是科学,小麦属于禾本科作物,咱们的除草剂只杀阔叶所以对小麦是安全的,至于禾阔双除这类除草剂,基本上是节节麦,其他草效果也不好,因为节节麦和小麦属于一个科,都是禾本科。

除草剂都是有针对性的,有专门杀阔叶的,有专门杀禾本科,还有灭生性,我们称之为见绿杀,什么作物都不行,只要是绿色都杀。

至于为什么只杀草不杀麦子,因为小麦是禾本科,咱们的除草剂只对阔叶有杀伤力所以不杀麦子,这一点大家应该明白吧!

农药为啥只杀草不杀小麦?

2月4日进入立春节气,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多地的小麦也将进入返青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错过冬前除草的,必须要抓住这个麦田杂草的时期了。

返青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防治小麦田间杂草,因为此时杂草较大,抗药性较强,必须增加用药量才会有效,还容易引起药害,在施药时要格外注意。

选用合适的除草剂及配方

麦田化学除草选用除草剂,应根据主要杂草种类和除草剂的杀草谱来确定。如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时,需将几种除草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施用,以扩大杀草谱,提高除草效果。

以播娘蒿、荠菜、麦家公、离子草、葎草、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10克,或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每亩用量1克。以雀麦为主的麦田,可选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每亩用量3~4克。

以打碗花为主的麦田,可选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每亩用量50~70毫升。

以看麦娘、菵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10.8%精唑禾草灵乳油,每亩用量30~40毫升,或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30~40克。雀麦和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可每亩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4克+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混配。以上配方每亩兑水30~40公斤,采用手压喷雾器或喷药车均匀喷雾。

施药时的注意事项

1.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施药。

大多数除草剂属于正温度系数药剂,气温在6℃以下不要施药,在上午10时到下午3时左右,而且打除草剂之前和之后两天也不要低于这个温度。

大风天用药容易造成除草剂飘逸,效果不好不说,还可能会吹散到大棚作物或者其他作物上造成除草剂药害,所以大风天禁止用药。用药时如果土壤比较干旱,应注意加大用水量,如果有积水,则会影响除草剂的药效发挥。

2.小麦生病时不要施药。

近几年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种传或土传病害频发,施用除草剂前先确定一下自家麦苗有没有生病,如果是生病小麦,不要施用除草剂。

3.一定要进行二次稀释。

有些农民朋友图省事直接将除草剂倒入喷雾器里,随便找个树枝搅拌下就开始喷施。这种兑药方式十分不科学。因为大部分除草剂产品都会自带助剂,助剂起到渗透增效的作用,通常比较黏稠,如果直接倒入喷雾器可能会沉入桶底,导致助剂包裹除草剂无法化开的现象,这样可能会导致两种后果:一种是液体都打完了,仍有一部分除草剂还在桶底未化开,造成浪费;另一种后果是刚开始打的麦田除草剂浓度很小,有效成分剂量不足,后期打的除草剂又浓度太大,容易形成药害。

正确的配制方法是二次稀释法:先将药剂加少量水配成母液,再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喷雾器内,再加入需加的水量,并边加边搅拌,调匀稀释至需要浓度。切忌先倒入药剂后加水,这样药剂容易在喷雾器的吸水管处沉积,使先喷出的药液浓度高,容易产生药害,后喷出的药液浓度低,除草效果差。也不可将药剂一下倒入盛有大量水的喷雾器内,这样可湿性粉剂往往漂浮在水表或结成小块,分布不均匀,不但不能保证效果而且喷雾时易阻塞喷孔。另外,药液要用清洁水配制。

4.避免药剂过量。

有的农民朋友打除草剂时会在草厚、多的地方重喷几下,或者怕浪费将后剩余的除草剂一股脑地打到后的地块上,这样很容易导致除草剂药害。因为除草剂在正常浓度下对小麦是安全的,但是如果过量,小麦自身无法分解遭受伤害。

5.正确看待除草剂的黄化蹲苗现象。

有些除草剂施用后,小麦会出现短时的叶尖发黄,这是一种正常的蹲苗现象,一般在小麦返青时可自行恢复,这种现象非但不会造成减产,反而可以促使小麦增产,可防止小麦因营养生长过旺而影响其生殖生长,不必过分担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