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如今杨絮满天飞,过去80年代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感觉呢?
80年代我们农村还是以开垦荒地,种植庄稼为主,那时候先把温饱给解决了,才能想其他事情。我记得小时候小时候把山上的树都砍了来开垦农地,种小麦和油菜。后来大概是2000年左右,国家倡导退耕还林,各家各户都把很多之前开垦出来的农田上交给了政府,政府按面积给相应的补贴。那时候家里大人每天最忙的事不是种庄稼,而是扛着锹去栽树,因为有工资比种庄稼来钱快。栽的最多的就是杨树,因为杨树苗便宜,量大成林快,而且特别容易成活,把一根折断的枝条扔水里就能长出一个树,反正只要只要栽上99%的杨树都能成活。因为杨树要长到一定年限才开花飘絮的,所以栽树的头几年没人注意到这个问题,杨絮栽植的规模和面积也就越来越大。直到最近今年大面积飘絮,严重影响人们出行和生活了,大家才反应过来过来。这几天各地也在积极更换树种,很多地方都把杨树林部分砍伐套载了其他树种。
农村如今杨絮满天飞,过去80年代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感觉呢?
现在的杨树飞絮的确是挺讨人厌的,满天的飘、一些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易过敏人群极其容易因为大量的杨树飞絮而出现不良的反应。那为什么80年代的杨树不像现在的杨树这么讨人厌呢?
对于这个问题来说,还是得从种植环境和树种来考虑一下。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我记着80年代的杨树数量没有现在多,很多的公路两侧有种植杨树的,也有种植松树的,还有种植榆树的。总之,那个时候的树种普遍的特点就是生长极为缓慢,杨树至少需要15年左右才能成材,榆树和松树成材的时间更长。这样一来,虽说杨树的成材时间短点,但是也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相对于80年代的工业建设,比如矿业来说,更适合使用松木这类树种。所以,在哪个年代,杨树的优势并不是很明显。
其次是树种的问题,据了解,以前较为传统的杨树树种是开花、而不是散发杨絮。而现在的杨树都是速生杨,因为生长速度快、生育期短、成材率高,种植面积大幅扩大。特别是一些城市的绿化使用的较多,几年的时间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可谓是能给城市绿化争面子的好树种。所以,城市绿化、公路两侧都是大面积种植这类速生杨了。
因此,杨絮满天飞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农村如今杨絮满天飞,过去80年代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感觉呢?
80年代农村哪有什么绿化,1979年才有植树节,普及到农村就淡化了,那时人们都忙于生计,最多就是在自己家屋前屋后种棵树,最大的作用就是屋前乘凉,屋后遮房,那时农村绿化的概念仅限于此,如果哪里树木没人管,第二天就会被村民偷偷砍掉,回家做板凳家具、烧柴火,也就城里树木稍微多点。直到2002年1月10日正式启动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固土,我们农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绿化和对环境的保护。
说起现在这个杨絮、柳絮确实对村民生活有影响,从4月飞柳絮就让人很不舒服,但毕竟柳树种的少。最厉害的要属杨树,2003年村里路边树木大量种植,但那时农村对树木品种了解甚少,而杨树又是最常见的成长快,易生长的树种,七八年就能成大树,到现在我们农村的杨树也有16年了,每年到6月就是杨絮的高发期,满天飞“雪”。
但这可不是什么美景,满天的杨絮往往夹杂着空气中细菌和尘土,不仅容易迷眼,而且阻碍视线影响交通,我们村很多的自行车和电动车的事故有20%因为杨絮,可见影响还是满大的,而且吸入呼吸道对敏感人群容易引发过敏鼻炎,及呼吸道疾病和哮喘。因根系较浅大风后还易倒伏。
为何现在农村的杨树迟迟不砍伐呢?第一杨树的树形挺拔,枝叶繁茂是个很好的遮阴乘凉的去处,夏天老少爷们的避暑圣地,下棋、打牌那是不亦乐乎。
二来它所营造的环境价值,据统计,杨树每年能吸收170公斤的二氧化碳,释放125公斤氧气,可谓天然养吧。
三来长了16年的树木,在农村人眼里那就是长大变老的见证,有感情了,况且农民的守旧情怀颇深。
其实,近年很多城市绿化正在紧急的研究杨树树种替代工作,就像刺槐,像杨树一样易生长,长速迅速。但是,真到了看不到杨絮的夏天,你习惯吗?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您的阅读就是我的最大动力,感谢你们!想了解更多三农信息,请关注“瞳影简生”!
农村如今杨絮满天飞,过去80年代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感觉呢?
农村如今杨絮满天飞,过去80年代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感觉呢?
对于杨絮的问题,绝不仅仅只是农村的问题,城市也一样。尤其是现在这个季节,满天飞舞,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就是明明站在你面前,却不知道你是谁?一来杨絮飘飘,如同下刀,除了眼睛,全副武装;二来杨絮飞飞,如同飞雪,站在面前,不见彼此。当然说的有点夸张了,但也确实。除了杨絮,还有梧桐飘絮,有人形容,杨絮伤肺,梧絮伤眼,吸进这些絮状物,不仅使得呼吸道感染,掉进眼睛导致眼角受损,还会导致过敏体质诱发过敏反应。那么,让人那么头疼的杨树,为什么还要栽种,80年代的时候也有杨树,怎么不见杨絮满天飞呢?
中国的杨树的由来看到网友的评论,几乎是一边倒地讨伐杨树、柳树,也有人说70、80年代也有杨树、柳树,怎么不见漫天的杨絮。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梳理一下让人讨厌的杨树是哪来的?
这就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经历战争年代,百废待兴,树木砍伐严重,城市更是毫无绿意,导致北方地区频繁沙尘暴天气。自60年代起,开始推行城市绿化,而选择那个树种成为难题,既要存货率高,又要生长快,防沙治沙已经刻不容缓,比较来比较去,还是觉得杨树和柳树是上乘之选,不仅适应性强,而且成材快,树枝浓密,价格便宜,一首《小白杨》可以道出当时的情景。
当时,引进了很多国外品种,但是均因为病虫害,导致难以适应当地环境,后来意外发现河北省研究的毛白杨具有优秀的特点。遂大量种植,但是杨树有雌雄之分,一来雌树早起生长迅速,作为按大小收费的树种,成为商贩的销售首选。二来绿化人员也无法分清雌雄,导致来源上也无法控制。大量的雌性杨树大而皇之进入城市,成为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等到了90年代,成熟的杨树,开始进入繁殖期,杨絮也就成为社会问题。
农村为什么也有那么多杨絮呢?城市杨树多,主要是借助杨树的枝叶茂盛,起到绿化、防风尘的作用。农村的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杨树的成材周期短的原因。尤其在90、00年代之后,农村出现大面积的房屋建造,需要大量的木材,而作为5~7年即可成才的杨树成为首选。小时候老宅后门口就种植了好几颗杨树,夏天纳凉的好去处,后来建造楼房,就将这些树砍掉了,用来制作家具和房梁。树种便宜、成活率高、生长迅速也成为农村种树获得经济来源的一个方式,很多农民将土地改成林地,用来大面积种树。
同时,和城市绿化建设一样,农村的道路两旁的绿化树种也几乎全部换成了杨树,那时候夏天走在道路上,还是非常凉快的,后来不断修路,才将两旁的绿化树换成了现在的苗木。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农村在80年代还没感觉不到的杨絮,现在几乎已经成灾了。
那么肆虐的杨絮,有什么办法呢?实际上,自从中国大面积出现杨絮以来,各地科研机构研发了很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用其他树种更换杨树,现在的农村道路两旁已经不再选择杨树;为杨树做变性手术,使雌树成为雄树;用药物抑制,但是这种方法一般不长久,可能只有一两年的效果。科研机构也研发出新的杨树品种,周期只需要3~5年,相信不久的将来将要推出市场。
杨絮的危害,不用说,大家都很清楚,在没有改变现状之前,我们还需要保护好自己。比如,出门适当做好防护措施,戴好口罩、帽子,避免吸入口鼻;因为杨絮较小,当不慎进入眼中,尽量不要用力揉搓,可以采用眼泪自然反应或者消毒棉签清楚;最后一个,当我们走在路上,要注意安全,正如一开始说的,站在面前不知道你是谁,要防止意外的发生。
综上所述,杨树在中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雌性树种的缘故,导致成年之后播撒种子形成大量的杨絮。而在80年代,尚没有大面积的种植,也就没有那么多杨絮。在这个环境下,我们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被杨絮所伤。农村如今杨絮满天飞,过去80年代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感觉呢?
这都是引进美国速生杨惹的祸。
农村如今杨絮满天飞,过去80年代怎么就没有这样的感觉呢?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我国杨树栽种历史非常悠久,据可靠历史记载,我国在公元前7世纪的《诗经》中已经有了“东门之杨,其叶洋洋”的描述,说明当时杨树就已经成为了门前门后的栽种树木。杨树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从东边的连云港到西边的新疆伊犁,北边的黑龙江到南边的长江流域均有大面积的杨树种植分布。相比之下,欧洲杨树种植历史不过300余年,那么为何我国杨树这么久的历史当中,没有过多的让人感觉杨絮满天飞对我们人类生活造成什么困扰,而如今人们对于杨絮多到令人忧愁的境地呢?
杨絮古已有之首先科学兴农认为有必要为大家澄清一个事实:就是杨絮并非是如今才有的现状,我国杨树种植历史这么悠久难道说我国古代所种植的杨树品种类型不会产生杨絮?显然不是。宋代曾丰《次韵杨诚斋雪中二首“夜闭袁门晏未开,开门满目是琼瑰。木绵着地还飞起,杨絮沾人倒扑回。”的描述,足以证实在古人眼中杨絮也已经是四处飞散迷人眼的物件了。因此对于个别网友所认为的过去我国没有杨絮的说法还是站不住脚的。
为什么如今杨絮这么肆虐?其实这要同我国建国之后的策略有很大的关系,杨树在我国虽说种植范围极光,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种植,但是很关键的一点是,在我国其种植面积并不大,也就是不足以让人们感觉到那么“恶心”,对于我们人类的生活没有造成什么过多的干扰。
在建国之后,针对我国的荒漠地区以及树林覆盖偏低区域进行了大面积植树造林活动,由此大面积提高了我国的林地覆盖面积。而我国传统杨树,在众多树种当中虽说生长速度也算比较快,但是还不算快,而且过去的毛白杨推广至长江流域基本上就已经达到极限了。
为此我国尤其是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从国外引进了意杨和加杨,适宜于我国南方以及北方普遍种植的速生型杨树,并取得了成功,随后在我国全国范围内推广。如今几十年过去,我国的杨树造林面积已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且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造林国。如今杨树占人工林地面积就高达22.45%,总林地面积的18.75%。
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啊无性系的杨树引入我国之后,不仅繁殖速度大大加速,而且还生产出了大量的板材,可以说不仅解决了我国环境恶化性难题,而且也解决了我国木材短缺性难题。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事,我国的一次性筷子,其实都是源自于速生杨,包括大量的三合板。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速生杨在为我国做出贡献的同时,杨絮也是危害环境的一大因素,四五月份,漫天飞絮也着实困扰大家,更为严重的是,一个火星甚至可能都会引发火灾。
看过上面的内容想来大家应该对当今为何如此之多的杨絮有一定的认识了,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如今杨树覆盖面积过大,而过去我国也并非没有杨树,仅仅是因为覆盖面积偏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