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怎么转公务员?
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特点将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指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如: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自从2006年公务员法实施后,事业单位人员要转为公务员难度非常大,但不是不能转,有以下3方面的途径转为公务员。
一、公务员招考。公务员的工作不再像以前所说的“一杯清茶,一张报纸”的生活,目前虽然工作压力大、风险较高,工作中出现履职不到位就有被追责问责的风险,公务员辞职的新闻也层出不穷,但从目前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中,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报名的人数多之又多,有的岗位比考重点大学还难。很多人员为了考进公务员系统,济得头破血流。如果条件符合,可以通过报考公务员的方式转为公务员。
二、干部选拨任用。事业人员具备拟任公务员职务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可以提拨为公务员。但干部提拨任用有严格的条件,就县级各行政机关或乡镇来说,要提拨为副科级才能转为公务员,这个难度也是非常大的,也有严格年龄限制。如我们的县,必须40岁以下才能考核成公务员,若超过40岁,要报市委组织部进行审批,超过45岁根本就不能提拨为副科级。
三、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本次机构改革中,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转为公务员,如承担行政执行、行政执行的事业单位。但是,受行政编制只减不增的影响,事业单位人员在机构改革中转为行政编制,根本少之又少。如:因机构改革将原来的事业单位转为行政单位,并不是单位的所有人员都能转为公务员, 不符合条件的也不能转,只能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
总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要转为公务员,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干部选拨任用、机构改革等方式转为公务员。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怎么转公务员?
作为事业在职正式人员来讲,能转公务员,可能就是其终生的目标。虽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同样是体制内机构的重要一员,而且从机构改革的角度来讲,也会和党政机关公务员单位一样长期存在,但事业人员不能享受提前退休,不能享受职级并行,不能享受公车补贴,有的地方还不能享受年终奖等,事业管理人员的工资也比公务员低许多。再加上事业单位多半是党政机关的下属单位,处于从属地位。只要这些差距存在,事业人员想转公务员的念头就不会停止。
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公务员凡进必考,事业人员想进入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转变身份成为公务员,比较可行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参加公务员考试,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公务员考试都限制了在职公务员不能参考,但都没有限制在职事业人员不允许参加公务员考试。法无禁止即可为,事业人员是允许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只要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就可以成为公务员队伍中的一员。当然,对于在职人员来讲,重新参加考试难度还是相对要大。一方面是刚通过事业单位考试入职的事业人员,一般都有服务期规定,服务期内不得参加其他考试,服务期满以后,又安于现状,考试的知识储备和劲头都小很多,除过一些有毅力的、对现职不满意的事业人员,在职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事业人员并不算多,成功上岸的就更少了。
第二种是职务晋升,这是事业人员转变身份成为公务员最有效的一条途径。事业人员在管理岗位提升为管理八级以上岗位,在职两年后只要年龄不超过40岁,即可调任、晋升到公务员岗位,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登记为公务员身份。虽然提拔晋升的名额有限,公务员领导岗位更少,但对于事业人员来讲,通过提拔晋升转换公务员身份,是最为有效、最值得努力尝试的方式。即使失败了,也不影响努力的方向。
除这两种方式比较可行外,还有一些途径,也可以让事业人员过渡为公务员。比如事业单位整体被批准为参公单位,那么这个单位所有在岗在编的事业人员,可以自然过渡为参公人员,和公务员一样待遇,也可以在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之间自由转任。事业单位改革后,只有法律法规授权承担公共管理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才可以批准参公,这种机会越来越少,事业人员转参公时,也会有相应的培训、考试过程。
同级公务员、参公领导干部岗位可以通过公选,补充人员,如果公选的对象包括事业人员在内,公选通过后,也可以转为公务员或者参公人员身份。市级以上遴选也是针对在职公务员的,但部分地区为了提高基层尤其是乡镇事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将遴选的对象扩大到事业人员之中,比如某省每年拿出20%的遴选名额,专门用于招录乡镇公务员、事业人员中服务期满的公职人员,通过遴选,也可以转任公务员岗位。党政机构改革中,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人员随职能划转到政府部门,部分人员也可以过渡为公务员,但是这样的机会更少。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怎么转公务员?
首先,最可行的是调任。全额事业单位要转为公务员,要满足《公务员调任》中规定的调任条件,说白了就是学历、年龄、任职年限这些要满足基本条件。最重要的是调任单位要有空编,有行政编制空缺,单位党委、党组同意,换句话说调任有点类似于重用,领导想重用你才会考虑调任。目前各个省市会出台具体的操作办法,例如有平级调任也就是提拔到管理副科,才可以调任到行政副科,也有提拔调任,可以直接从事业职员,提拔到行政副科。我身边不少这样的例子,一般都是年轻干部,单位的业务骨干,才有机会提拔调任。
其次,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一般面试前需要单位出具同意报考证明,如果能开出来,这也是一条比较公平的路子。
再次,由于机构改革、单位撤并等因素,单位性质整体发生改变,通过考试、考核整体转为行政编制。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怎么转公务员?
公益类事业单位和其他普通事业单位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原则上是可以进入公务员单位成为公务员身份的,但实际操作上难度特别大,尤其在机构改革以后,公务员单位全部人编对应,对进入条件也增加了许多要求,从事业成为公务员难上加难。
我本人就是从事业转到公务员的,再根据我所在地区的政策规定,一名普通干部要成为公务员只有两种办法,要么参加公务员考试,要么提拔成副科级以上干部然后调到公务员单位,我大概说一下这两种办法,以供参考。
一、副科级以上干部调任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单位任职。前提是你要在单位的关键岗位工作,能够被单位推荐提拔,然后是调去的单位得有空编,而且必须是实职。因为各省的政策略有不同,以甘肃省为例,任副科级职务两年以上,现任职务为公务员岗位,不能是虚职,可以通过人社部门填写资料向上一级人社部门申报,等批复下来就成为公务员身份了。
这是我当时转成公务员的方法,我调任的单位刚好是参照公务员单位,有一个科级编制空缺,我任副科也刚好满两年,顺理成章进行申报,在2018年10月底批成参照公务员,12月份就进行了机构改革,我所在的单位被改,职能划分到一个新组建的公务员单位,我就跟着职能一起转隶到新单位,从参照公务员成为正式的公务员。
二、参加公务员考试或公务员遴选。这是普通科员成为公务员的比较普遍的方式。机构改革以后,成立的新部门整理出来一些编制,相对往年来说,近一两年的考试能多一些,放出来的岗位也比较多。只要能扎扎实实的复习,还是有机会的。缺点是法学、计算机、财务管理等专业招考岗位较多,有些人的专业只能报考不限专业的岗位,竞争比较激烈。
即便如此,我还是建议大家多复习参加考试,努力转成公务员。现在车补已经落实,又落实了职级晋升制度,公务员和事业人员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的。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怎么转公务员?
答: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转为公务员,其流动渠道是畅通无阻的,一般常规途径有三种:
一是提拔调任途径。
根据修订后的《公务员法》第七十条规定: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四级调研员以上及相当层次的职级。
按照调任公务员有关规定要求,事业单位担任相应职级管理岗位领导职务满3年以上的事业编人员可调任副科或正科实职公务员,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的事业编人员可调任相应科级领导职务公务员,调任人选均需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年龄在40周岁以下,经接收单位考察并按管理权限审批同意。
二是公务员招录途径。
目前,事业单位人员报考公务员并无限制,年龄在35周岁以下、管理岗位职级或专业技术等级相当于科员以下级别人员均可报考。公务员招录考试以国考和省考为主,招考流程基本相同,先报名和资格审查,接着笔试和面试,最后体检和政审,笔试有《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有事业单位工作经历的人员,在《申论》等考试中具有一定优势。
三是参公管理途径。
对于承担行政管理职能或行政执法职能的部分事业单位,有望通过机构改革转为参公管理单位,其事业编制人员经过相对简单的考试考核程序后,均可转为参公身份,其领导职务与职级设置、干部提拔晋升和工资待遇等都与公务员一样。
喜欢本文请点赞、关注、评论!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怎么转公务员?
可以转,但有难度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指由财政全额供养、代替政府为社会提供科教文卫等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公益一类是事业单位的主体,在分类改革中除了极少数因为职能相近或相似,需要归并整合外,其余的基本上保持现状不变。类似单位比较有代表性的,教育类如中小学,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考试机构等;文化类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美术馆,科技馆等;卫生类如血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中心等;社会保障类如社会福利院、婚姻登记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等。
事业单位调行政机关转公务员,属于逆向流动,有政策依据。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只要通过调任的方式调入行政机关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就可以置换身份转为公务员。
因此从表面条件来看,事业编人员只要满足三个条件,就可以调入机关转公务员:
1、有接收单位;2、接收单位有空编;
3、在事业单位取得副科。
但实际上,符合这样条件的人在事业单位有很多,真正调入行政机关的只有极少数。为什么会这样?核心的问题在于领导。没有领导点头同意要人,没有领导安排人协调机构编制部门备材料走程序(事业编调公务员必须过编委会),条件再好也枉然。这也是事业编制人员调行政机关的关键点所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