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孝庄太后的真实关系如何?是怎么对待孝庄娘家人的?

康熙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对于他的皇祖母孝庄太后,他是敬重有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的去包容和关怀孝庄。

孝庄太后,是努尔哈赤的儿媳,既皇太极的永福宫庄妃,也是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她聪敏机智、善于谋略,曾数次力挽狂澜,挽救大清于危难之中。是清朝入关以后唯一的一位太皇太后。

她一生中培养了顺治、康熙两代帝王,尤其是康熙帝的成长与孝庄太后密不可分的。康熙皇帝的一生仁孝性成、勤政爱民,最终开创了“康熙盛世”的新局面,而这一切都与孝庄太后的悉心教导和言传身教是密不可分的。

下面就跟朋友们介绍一下康熙帝和孝庄太后的关系:

康熙八岁丧父,十岁丧母,所以说他的童年是缺少了父亲和母亲的关心和爱护,他自己曾说:“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康熙帝的童年是在祖母孝庄文皇后膝下长大的:“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可以说,康熙皇帝在管理国家的能力和政治上的伟大成就是离不开祖母孝庄太后悉心栽培的,康熙帝还曾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轶,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

公元1661年,顺治帝病逝,年仅八岁的康熙在孝庄太后的扶持下登皇既位。

那时的康熙就是一个才年仅八岁的孩子,能否保全自己性命都不清楚,更何谈治国兴邦了。是孝庄太后毅然决然的担起重任,对朝中大臣是恩威并施,极力笼络、擒杀鳌拜、平定三番,终于在祖孙二人的合力下,动荡的大清王朝很快就趋于平稳,从而走向繁荣盛世。

在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康熙皇帝和孝庄太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愈发亲密。康熙虽贵为九五之尊,仍然每天早、晚两次来孝庄太后请安;曾六次亲自陪同孝庄太后去汤泉疗养;还曾陪其出塞避暑;在孝庄太后病重之时,康熙更是寸步不离,守在病榻之前熬汤端药;孝庄太后死了之后,康熙更是在慈宁宫前痛哭至昏迷。

由此可见,正是孝庄太后悉心教诲和鼎力相扶才塑造了康熙大帝的全部成就。所以说康熙和孝庄太后祖孙二人关系甚好,感情至深。

接下来再跟大家聊聊康熙帝是如何对待孝庄太后娘家人的:

1、对于孝庄太后娘家人的女眷采取联姻的方式安抚,让自己家族的宗室与他们联姻,如:孝庄太后哥哥吴克善的女儿嫁给顺治帝为皇后、孝庄太后弟弟的儿子则娶了孝庄太后的亲女儿穆雍长公主等等。

2、对于孝庄太后娘家人的男丁则采取加官进爵的手法,继续增加对孝庄太后娘家的恩荣。

朋友们,这回清楚了吧?欢迎好朋友们一起探讨交流!

康熙和孝庄太后的真实关系如何?是怎么对待孝庄娘家人的?

孝庄太后是康熙皇帝的奶奶,也是康熙长期以来最依赖的人。所以说康熙对孝庄太后的敬重,超过了任何人,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生母佟佳氏。

那么康熙时期,是怎么对待孝庄太后的娘家人的呢?我们都知道孝庄那是科尔沁蒙古的女人,科尔沁长期保持和清朝的联姻关系,那么康熙时期有没有继续保持和科尔沁的联姻呢?

一、清军入关以前,科尔沁蒙古是清朝重要的联姻对象。

入关以前,清朝最反感的对手是谁?不是大明朝,也不是大家吹嘘的皮岛毛文龙,而是察哈尔蒙古。这个察哈尔蒙古特别坏,他们是忠于大明王朝的。

只要清军有南下的打算,那么察哈尔蒙古立刻就会带着大军去偷袭清军的大后方。这可把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给气坏了。

终努尔哈赤一生,都没能将察哈尔给彻底征服了,但是他采取和科尔沁蒙古联姻的办法,使得自己多了一道屏障。努尔哈赤的后妃当中,就有科尔沁的姑娘博尔济吉特氏。

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以后,也是特别反感察哈尔,因此皇太极也继续和科尔沁蒙古联姻,继而利用科尔沁蒙古的力量,彻底征服了察哈尔蒙古。

皇太极曾经先后三次娶了科尔沁蒙古的姑娘,孝庄的姑姑哲哲、庄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孝庄太后,以及孝庄的姐姐海兰珠,全都是科尔沁人,也全都嫁给了皇太极。

等到顺治皇帝时期,多尔衮和孝庄,依旧为顺治皇帝选择了科尔沁的姑娘做皇后和后妃。不过顺治皇帝是个叛逆的小少年,你们安排什么,我偏偏就不喜欢什么,所以顺治对孝庄安排的几个科尔沁姑娘一点都不感冒。就算其中有两位被封为皇后的,依旧得不到顺治皇帝的爱。

不过不管怎么说,清朝的前三位君主,全都选择跟科尔沁蒙古联姻。康熙如此尊重自己的奶奶,他又是怎么选择的呢?

二、康熙时期,已经不需要科尔沁蒙古的帮助了。

努尔哈赤、皇太极包括顺治,这三代君主,之所以选择跟科尔沁蒙古联姻,主要是因为他们需要科尔沁的帮助。

  1. 在努尔哈赤时代,科尔沁蒙古,可以帮助他们抵挡察哈尔部的偷袭。至少可以在察哈尔部偷袭的时候,努尔哈赤能够有所防备。
  2. 在皇太极时代,科尔沁蒙古,成为了帮助皇太极,合伙灭掉察哈尔蒙古的重要帮手,他们成为了彼此重要的联盟队友。
  3. 在顺治时期,科尔沁蒙古,成为了清朝大后方的重要保障。清军基本全部入关,这东北的地盘,和科尔沁蒙古那是紧密相连的。当时清朝无暇顾及东北,所以科尔沁蒙古帮助清朝稳住了大后方,解决了后顾之忧。

那么到了康熙朝,科尔沁蒙古的作用还那么大吗?很显然并没有了,察哈尔蒙古被皇太极消灭了,清朝对南方的征服也达到了预期效果。

这个时候康熙要做的,是如何真正掌握权力,而不是把宝贵的联姻浪费在作用不大的科尔沁蒙古身上。因此康熙没有选择和科尔沁联姻,而是首选了辅政大臣的女儿。

康熙的第一任皇后是首辅大臣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第二任皇后是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钮钴禄氏,就算是皇贵妃也清一色都是旗人。

这一突然的变化,对科尔沁蒙古来说,当然是很严重的打击。但是科尔沁蒙古也应该懂得知足,现在他们已经没有多少利用价值,而清朝已经完成了大一统工作,失去联姻的机会,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三、儿子教育失败,孝庄太后也不愿再干涉孙子的选择。

那么孝庄太后对于此,是什么态度呢?她会不会为了娘家人,去跟康熙争取联姻的机会呢?如果不成功的话,她又是否会埋怨康熙呢?

很显然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孝庄太后不仅没有劝告康熙迎娶科尔沁的姑娘们,反而鼓励康熙跟旗人姑娘成婚。

为什么?因为孝庄太后已经嫁给了皇太极,那么她就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她做的一切,都要首先考虑到爱新觉罗家族的利益。

如果总是把娘家科尔沁的利益摆在第一位,那她在清朝肯定也不会过得好。历史上外戚干政不得善终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孝庄可不想重蹈覆辙。

孝庄更希望能够帮助自己的孙子玄烨,逐渐夺取政权。继而帮助他巩固大清朝的统治,这才是重中之重,自己娘家那点事儿,在这些面前,那都要靠边站。

况且孝庄太后对儿子顺治皇帝的教育,已经足够失败了。她越是管顺治,顺治越不听话。反而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所以吸取经验的孝庄太后,对康熙皇帝是不敢再这么管下去了。有顺治这么一个失败的案例摆在面前,孝庄又怎么可能在康熙身上重新上演一遍这样的故事呢?

总结:与时俱进,才是一个王朝正确的选择。

联姻这种事情,既然是政治婚姻,那就一定要做到最有价值,才算是成功。反正不是自由恋爱,这就是一桩买卖,为什么不把既得利益搞得最大呢?

在顺治以前,后金包括清朝都需要科尔沁蒙古的相助,所以这个时候跟他们联姻,是最正确的选择,既得利益最多。可康熙及其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科尔沁失去了原有的价值,那么他们就应该要为政治联姻让出一个位置来。康熙及其以后,旗人内部联姻才有利于巩固统治。所以康熙果断选择跟旗人联姻。

至于孝庄太后的面子问题,其实康熙是不需要考虑的。一个真正爱护自己的奶奶,是坚决会支持自己这么做的。反过来说,如果孝庄提出了和科尔沁继续联姻的要求,那么这样的孝庄也就不值得康熙那么敬重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康熙和孝庄太后的真实关系如何?是怎么对待孝庄娘家人的?

孝庄皇太后和康熙皇帝:祖孙情深

在大清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两位女性对帝国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的,一位是把持大清权柄长达半个多世纪,给中国历史带来巨大灾难的慈禧太后;另一位就是数次力挽狂澜,挽救大清于危难之中的孝庄皇太后。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孝庄皇太后的艺术形象

可以这么说,康熙皇帝在政治上的伟大成就离不开祖母孝庄太后的悉心栽培,正是孝庄太后身上充溢的政治家和教育家的影子,才塑造了康熙在文治武功上的成就。正如康熙皇帝所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轶,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

公元1661年,顺治皇帝病逝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时年二十四岁。顺治死后,年仅八岁的玄烨在孝庄太后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康熙皇帝。年幼的康熙皇帝站在风口浪尖,茫然四顾,就算天生奇才,可是对于一个才八岁的孩子 ,他又能施展出什么伟业呢?这个时候,除了祖母,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人。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的艺术形象

孝庄太后忍受着丧子之痛,她深知,她既然可以把一个年仅六岁的儿子福临培养为一代帝王,也能把年仅的八岁的孙子玄烨培养为一代明君。然而,当初在顺治病榻前信誓旦旦的四大辅臣为了各自的利益,背叛的背叛,自保的自保,特别鳌拜完全不把祖孙两个放在眼里,把持朝政,飞扬跋扈。

极具政治经验的孝庄太后,不露声色的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并一次次给孙子出主意,不仅让康熙皇帝将胸中愤怒的火焰深深的压在心底,忍辱负重,自己也放低了皇太后的高贵姿态,对四大辅臣和朝中大臣刚柔并施,极力笼络。最终在康熙八年(1669),年仅16岁的康熙皇帝,在孝庄太后和索额图、黄锡衮、王弘祚等人支持下,粉碎了鳌拜集团。

在后来三藩作乱之时,孝庄太后果断做出决策,全力支持康熙皇帝平乱,并且还向康熙皇帝推荐了图海出任将军,最终,在祖孙二人的携手努力下,大清王朝很快就从动乱走向了稳定,从萧条走向了繁荣。

康熙皇帝的一生以精勤政务而著称,他为政宽仁,鼓励垦荒,减免税银,终于开创了“康熙盛世”,成为了“千古一帝”,这一切都与孝庄太后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

科尔沁的辉煌历史

孝庄太后的先祖哈布图哈撒尔是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二弟,他以“神箭”著称,在辅佐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建立蒙古帝国时,立下了丰功伟绩。成吉思汗分封诸子弟的时候,哈撒尔作为黄金家族中的功臣,分得了四千户属民,并且得到了蒙古民族的发源地额尔古纳河流域富饶的牧场。哈撒尔及其后裔在分封的领地上额尔古纳流域、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游牧生息,仅仅用了八十余年,就由原来的四十余人繁衍了八百多人,就连元世祖忽必烈也发出了“哈撒尔的兀鲁斯(意:民众)强大而富有”的感叹。

哈布图哈撒尔

1368年,朱元璋驱兵北伐,元顺帝在明军还未兵临城下,就弃元大都退走草原,元朝失去了对中原的控制,蒙古民族随之进入了四分五裂的“北元时代”。特别是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夺取蒙古大汗以后,以阿里不哥家族为代表的卫拉特部正式与蒙古本部分裂,蒙古本部与卫拉特部为争夺蒙古高原的统治权进行的长达半个世纪的斗争也就开始了。就在这混乱之际,哈撒尔八世孙阿克萨合勒(即阿岱可汗)被右翼永谢布阿速特首领阿鲁台等人拥护为了全蒙古大汗,黄金家族哈撒尔一系首次登上了北元大汗之位。虽然阿岱可汗仅仅在位26年,但是他为科尔沁部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了科尔沁、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扎赉特、阿鲁科尔沁、四子部、茂明安、乌拉特八部之祖。

“科尔沁”真正作为蒙古部落的名称,是出现在哈撒尔十一世孙锡古锡台统领哈撒尔兀鲁斯(民众)时期,而使“科尔沁”在嫩江流域发展壮大的是哈撒尔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时期。蒙古大汗达赉逊库登汗为了避俺达汗之锋芒,被迫南下。一贯支持蒙古正统大汗的科尔沁部也积极响应达赉逊库登汗,奎蒙克塔斯哈喇率领族众也随之南迁移牧,将统治中心由额尔古纳河流域向嫩江游牧迁移,与游牧于契丹祖地的蒙古大汗的势力紧紧靠拢,相辅而行,形成了察哈尔、内喀尔喀、科尔沁三足鼎立之势。

蒙古马

奎蒙克塔斯哈喇家族可谓人丁兴旺,其子孙在嫩江流域繁衍生息,在清朝时期发展为了左右两翼四部十旗,分别是: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后旗、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赉持旗、杜尔伯特旗、郭尔罗斯前旗、郭尔罗斯后旗。嫩科尔沁的最高首领由奎蒙克塔斯哈喇及其嫡长子博第达赉、嫡孙齐齐克、嫡曾孙翁果岱、嫡玄孙奥巴一系传统,在整个科尔沁万户中,地位很高。

随着女真族以及蒙古大汗林丹汗的崛起,位于女真人和察哈尔部缓冲地带的科尔沁诸部成为了女真人和林丹汗打击和笼络的对象。权衡之下,科尔沁部首领奥巴为了避免不被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吞并,遂向女真人求救。女真人首领努尔哈赤得到奥巴求救信号后,认为这是一次绝好的拉拢科尔沁部的机会,遂率领皇太极及5000精兵援助科尔沁。林丹汗担心腹背受敌,只好退兵,科尔沁部在女真人的声援之下,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叱咤风云的努尔哈赤

奥巴和女真人结盟以后,科尔沁贵族和女真贵族随之建立了长久的联姻关系,努尔哈赤不仅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奥巴,还先后将奥巴的族叔明安及洪果尔的女儿纳入后宫。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又为其皇八子皇太极娶了明安之兄莽古斯(也是奥巴族叔)之女哲哲为妻。哲哲入宫数年而无子,为了保证科尔沁部在后金的地位和利益,也为了自己能够保住中宫的地位,在征得科尔沁蒙古王公的同意后,又让皇太极迎娶了自己两位侄女,其中一位就是后来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皇太后。

顺治皇帝登基以后,在摄政王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的操纵之下,顺治又先后从科尔沁家族迎娶了两位皇后,其中一位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女孟古青,另一位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孙女阿拉坦琪琪格。

康熙皇帝对待科尔沁家族:恩宠有加

康熙皇帝一生曾经三巡科尔沁,特别是在公元1698年,葛尔丹败亡之后,康熙皇帝为了褒奖科尔沁部在平定葛尔丹叛乱中的丰功伟绩,带领皇长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三子胤祥,由北京起驾,经密云,越古北口,过敖汉部、奈曼部,直奔科尔沁而来。康熙皇帝告诉儿子们:我们的身上都流着科尔沁蒙古的血液,清皇室和科尔沁部世修秦晋,永结国婚,这是太祖努尔哈赤就定下来的国策。

这一年,康熙皇帝在科尔沁草原渡过了一个愉快的中秋节,康熙皇帝龙颜大悦,在科尔沁蒙古大营宴请为大清国立正汗马功能的蒙古王公,并挥笔写下了“荒塞天低夜有霜,一轮明月照苍凉。不贪玉宇琼楼看,独在遐陬理外疆”的诗句并在九月初一,康熙皇帝亲自来到舅爷(孝庄皇后的哥哥)满珠习礼的墓前进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动。

科尔沁草原上的五角枫

康熙皇帝这次出巡,共计七十六天,其中在科尔沁草原就住了四十多天,可见对科尔沁部的重视和恩宠。

康熙皇帝即位之初,顺治皇帝的皇后是来自科尔沁部的阿拉坦琪琪格,即后来的孝惠章皇后,其生母佟佳氏为顺治帝妃嫔。根据皇室惯例,阿拉坦琪琪格作为嫡母被尊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曰仁宪皇太后,居慈仁宫;尊生母庶妃佟佳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康熙皇帝继位两年后,生母佟佳氏病逝,康熙皇帝就把嫡母阿拉坦琪琪格当作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孝顺着,让她感受到了富贵荣华,也享受着康熙的尊敬。

康熙十九年,嫡母阿拉坦琪琪格(仁宪皇太后)四十大寿,康熙为了让皇太后高兴,康熙皇帝破例不理政事,率众臣及太子胤礽欢聚一堂,给仁宪皇太后庆生。康熙竟然不顾帝王的尊严,在所有人面前直接跳起了满洲的传统祝寿舞蹈“蟒式舞”给皇太后祝寿。

孝惠章皇后像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仁宪皇太后病倒,康熙皇帝也已经六十四岁了。在宫外的康熙连夜奔波几十里路赶回皇宫,自己也病倒了,不顾头眩足肿,来到仁宪皇太后宫中,跪在床边,捧着仁宪皇太后的手说:“母后,臣在此!”(《清史稿》),闻之无不感动。仁宪皇太后被这一声惊醒,张开眼睛看着康熙,却说不出话来。直至十二月初六,皇太后薨世,享年77岁,是有清一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后。康熙为了祭奠皇太后,直接割掉自己的发辫。要知道康熙生母去世时,康熙也未能如此,可见康熙对的皇太后的亲情有多么深。

康熙和孝庄太后的真实关系如何?是怎么对待孝庄娘家人的?

康熙:孝庄太后的娘家蒙古部族,被康熙打得落花流水,无奈最亲的皇祖母也是没有办法

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两个问题来回答!

首先是康熙和孝庄太皇太后的关系怎么样?

其次是孝庄太皇太后的娘家人是谁?康熙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我们从后面这个问题开始吧,把孝庄文皇后的来历说一说!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属于蒙古科尔沁部落!她的姑姑哲哲就是皇太极的大福晋,而布木布泰(孝庄)就是侧福晋!但是蒙古另一个部族也想跟皇太极搞好关系,也将自己族中女子送到皇太极那里,这样一来孝庄的地位又降低了,被封为庄妃!

配图-1

没多久皇太极去世了,皇太极长子豪格和皇太极弟弟多尔衮争夺皇位,两人实力相当,久攻不下!于是就立了庄妃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为帝,这下好了,你们俩谁都不要争了!

要说孝庄有手段还真是不简单,她从一个妃子立马升级为皇太后,要平衡与多尔衮的关系,又要保住顺治帝的皇位,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

顺治帝和孝庄之间的母子关系并不好,孝庄为了讨好多尔衮,有意压制着顺治,其实这是为了保护他,但是他不理解,另外孝庄给顺治安排婚事,将自己的侄女嫁给顺治,顺治非常不满意,于是在多尔衮去世后,废了皇后。

这让蒙古族非常恼怒,孝庄为了安抚娘家人,决定再次立蒙古公主为皇后,这次顺治直接拒绝了!此时顺治已经手握大权,孝庄奈何不了他!也有人说顺治是因为董鄂妃而不愿立蒙古公主,也有这个可能,但感觉更多的是顺治有赌气的成分在里面!他需要自己来决定自己的事情!

但是后来董鄂妃和顺治都得了天花,双双去世!

配图-2

顺治死的时候,康熙才八岁,被强行的架上了皇位,两年后康熙的生母去世,于是就由孝庄一手扶持康熙执政!康熙亲政前,可以说非常的压抑,除了皇祖母孝庄的约束,还有四大辅臣的节制,几次他都想甩手不干了,但是没有办法被孝庄硬生生的压着干。

虽然祖孙之间因为这个经常不高兴,但是康熙还是很孝顺孝庄的,康熙知道要是没有孝庄,也就没有自己的皇位和今日!

“忆自弱龄,早失估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

与其说康熙怎么对待孝庄的娘家人,还不如说康熙与蒙古部族相处!在清朝的皇家,是不可能有私事的,清朝必须与蒙古族联姻,否则两边关系就很难相处!

本来孝庄都已经给康熙安排了“童养媳”,也是蒙古族的姑娘,也就是后来的慧妃!但是后来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平衡与索尼,只能改变策略,娶了索尼的孙女。

配图-3

康熙为了缓和与蒙古的关系,将自己最喜爱的女儿蓝齐儿嫁给了葛尔丹!一边是警告蒙古不许乱来,一边是和亲安抚,但是没想到葛尔丹不听劝,借着追击喀尔喀的名义要一路南下攻打北京!于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荡平准葛尔丹这几仗!先后几次把葛尔丹打在地上摩擦!

蓝齐儿还求康熙放过葛尔丹,但是葛尔丹并不买账,次次挑衅,最终被打到没有还手之力而自杀!

其实康熙还是想看的漠北,漠南,漠西等几个蒙古部族与清廷和平相处的!毕竟这是他皇祖母的娘家,但是身处其位,没有办法。可以说康熙对待孝庄的娘家还算是正常帝王的反应!

康熙和孝庄太后的真实关系如何?是怎么对待孝庄娘家人的?

孝庄是康熙的奶奶,它是科尔沁蒙古人在清朝科尔沁蒙古是清朝重要的战略后盾,用以制约查哈尔,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对科尔沁采取和亲政策,就是这个原因

康熙是在继承和发扬这个政策

在大始族之间联联姻,政治目的一直都是大于婚姻目的的,康熙不会不知道

康熙和孝庄太后的真实关系如何?是怎么对待孝庄娘家人的?

康熙的成就虽然和孝庄的支持密不可分,但有两件事,亏欠了孝庄太后的心意,其中就包含了孝庄的娘家人。

孝庄太后,是努尔哈赤的儿媳,皇太极的妃子,顺治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作为祖母,孝庄对康熙爱护有加,所以康熙对祖母孝庄也是非常的爱戴和尊敬。

康熙八岁丧父,继承帝位,继而又十岁丧母。年仅十岁就没有了父母的关爱,偏偏康熙又生在帝王家,肩负着家国重任,康熙的童年可想而知。

用康熙自己的话说“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幸运的是,康熙有一个好祖母,弥补了康熙童年的缺憾,作为祖母孝庄对康熙关爱有加,不仅在衣食住行上细心照料,再教育上也是悉心教导,言传身教。

“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轶,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自律,需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从康熙能说话开始,从饮食起居,再到言谈举止,孝庄都有严格的管教,培养了康熙自律的好习惯。

康熙皇帝之所以能仁孝成性、勤政爱民、开创大清的盛世、成为历史上在位最长时间的皇帝,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关键因素就是得益于孝庄的教导,和支持。

“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致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有今日成立。”

康熙的这段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在字里行间之间都透露着,对祖母孝庄太后的肯定、感恩和尊敬。

孝庄曾问过康熙有什么梦想,康熙的回答是:“臣无他欲,惟愿天子义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可见这个少年皇帝做贤明之君的决心。

那么孝庄的愿望是什么呢,虽然没有记载,但从孝庄太后的行动上可以看出来,她的愿望就是帮助这个让自己疼爱的孙子实现愿望!

孝庄太后屡次为康熙出谋划策,帮助他巩固皇权。生活生非常节俭,私房钱不是拿出来帮助康熙犒劳士兵,就是帮助康熙赈济灾民。

面对孝庄太后的支持和关爱,康熙备受感动,对孝庄太后也是孝敬有加。

康熙每日清晨都会到慈宁宫敬请祖母安康,每次都是急切前往,欢快而归,为此还留下了诸多诗句,如“满路榴花映玉舆,炉烟香绕侍臣裾。经时远道彤闱隔,先向慈宁问起居。”

每逢康熙出行,害怕祖母担忧,每天都会写信回报自己的行踪,分享沿途所见所闻,并对祖母饮食起居关怀备至,嘘寒问暖更是常态。

陪伴祖母巡幸五台山,每逢上坡路,康熙都会亲自上前为祖母扶轿,狩猎有了收获也总是先给祖母送去尝鲜。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庄太后病危,康熙昼夜不离、熬汤端药侍奉左右,天坛祈福更是发宏愿用自己的寿命去换祖母的平安。

生老病死,人之常态,最终孝庄太后还是去世了,悲痛的康熙因伤心哭晕在慈宁宫前。

由此可见,康熙和孝庄太后关系不是一般的好,情逾骨肉、感情至深,这段祖孙之情万古长青。

那么如此孝顺的康熙又在哪两个方面亏欠了孝庄皇后的心意呢?我们先说说他是如何对待孝庄太后的娘家人的。

宣妃没有封后

孝庄皇后出自科尔沁部落,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雍正帝评价她是统两朝之养孝,极三世之尊亲。那么作为孝庄的娘家人,孝庄有没有多加照顾呢?

自古以来,后宫的斗争逃不开“母凭子贵”一词,后宫妃子众多但皇帝只有一个,谁能成为皇帝的母亲,背后的娘家也能跟着享受荣华富贵。

甚至一些皇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断给皇帝吹枕边风,运用各种手段让娘家人担任朝中重要的职位,这就是所谓的“外戚干政”。

孝庄太后恪守本分,除了让娘家人享受富贵之外,并没有做出出格之事,唯一的私心就是把娘家的后辈嫁给皇帝,如果她们能得到皇帝的恩宠,也能很好的延续家族的富贵。

顺治帝即位不久,孝庄就册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可惜的是,顺治不喜欢这位皇后于,废后另立。

孝庄又选择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之女博尔济锦氏进宫为妃,遗憾的是顺治仍然不喜欢。因为这件事母子之间都产生了隔阂。

所以到了康熙时期,康熙八岁登基,本着满蒙联姻的老规矩,孝庄从娘家挑选了几个和康熙年龄相仿的女子,接进公里先养着已备康熙成年后纳为妃子,又称“宫中待年”。

和孝庄太后一样,宣妃也是博尔济吉特氏,地地道道的娘家人,孝庄对她也是寄予厚望,如果宣妃得宠,可延续家族富贵。

令人惋惜的是,宣妃和康熙可能是因为表哥表妹的关系,血缘太近一生未得子嗣。在这一方面,也不能全怪康熙,但也让康熙略有亏欠之情。

没有让孝庄入土为安。

孝庄去世之前,把康熙叫到身前,对于自己的安葬之事进行了特别的交代。

“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

康熙虽然没有把灵柩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可也没有完全遵照遗嘱在孝陵附近为她择地安葬,而是把慈宁宫拆建了五间,在昌瑞上下建了“暂安奉殿”,孝庄停灵其中,一停就是三十七年,直到雍正三年,才入土为安。

这方面,康熙应该有所亏欠。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间原本就没有完美之事。虽然在正两方面稍显遗憾,但要和祖孙情深相比,远远不值一提。

小结:孝庄太后在其遗诏中指出“惟是皇帝大孝性成,超越千古……”能尽孝道如此,历史上除康熙帝玄烨之外再无他人!而孝庄太后也是人间少有的好祖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