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籽是用来泡酒好还是泡水好呢?有什么依据?

一、韭菜子泡酒的功效

韭菜子泡酒有温中下气,补肾益阳作用。韭菜子泡酒能治阳痿、遗精、白带白淫,遗尿,小便频数、腰膝酸软、冷痛等。

二、韭菜子的作用

1、补肾温阳

韭菜子性温,味辛,具有补肾温阳作用,故可用于治疗阳痿、遗精、早泄等病症。

2、益肝健胃

韭菜子含有挥发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辛香气味,有助于疏调肝气,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

3、行气理血

韭菜子的辛辣气味有散淤活血、行气导滞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反胃、肠炎、吐血、胸痛等症。

4、润肠通便

韭菜子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粗纤维,能增进胃肠蠕动,治疗便秘,预防肠癌。韭菜子可以单独服用,也可以研末蜜丸服,每次5~10克为宜。但要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三、韭菜子泡酒的配方

1、遗精:

韭菜子5克,粳米50克,精盐适量。先将韭菜子用文火炒熟,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及食盐一同下锅,加水500毫升,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日服1~2次,温热食用。

2、早泄:

韭菜60克,粳米100克,食盐适量。先将韭菜洗净切成细末,另将淘洗干净的粳米入砂锅,加水1000毫升,用旺火烧开后加入韭菜细末,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加入食盐即成。日服用1次,宜现煮现食。凡阴虚内热、身有疮疡以及患有眼疾者不宜服用。

3、阳痿:

韭菜150克洗净切段,鲜虾250克去壳,加佐料炒熟佐膳,与白酒同服,可常服。青年男子体壮阳盛者勿常吃,以免助火燥热。

4、腰扭伤:

韭菜60克,黄酒60毫升。韭菜切段,加水适量,水煎后加入黄酒内服。

5、痛经:

韭菜汁1杯,红糖适量,水冲服。服后俯卧半小时有效。

6、遗尿:

新鲜韭菜60克,或用韭菜子10克,粳米100克,将韭菜洗净切段,或将韭菜子研细末。先将粳米煮粥,待粥沸后加入韭菜或韭菜子末,食盐适量再同煮成粥,温热服用。

韭菜籽是用来泡酒好还是泡水好呢?有什么依据?

看到题目的问题,我还是很高兴的。大家都说韭菜益肾,有时候多吃了点韭菜,就引来些许诧异的眼光。我又很难去解释,韭菜并不益肾,我只是单纯喜欢吃,真正益肾的是韭菜籽!

中医认为,韭菜籽是温补强壮之品,有温肾壮阳之用,适于肾阳不足体质者食用。

现代科学研究也发现,中医的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别看韭菜籽小小的、黑黑的一颗,总是被人忽视,作用可大着呢!

韭菜籽有多神奇?

《本草纲目》记载,韭菜籽有补肝肾、暖腰膝、助阳、固精的功效。

1、益肝健胃

韭菜籽含有挥发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辛香气味,有助于疏调肝气、增进食欲、增强消化功能。

2、行气理血

韭菜籽的辛辣气味有散瘀活血、行气导滞作用,可用于反酸反胃、肠炎胸痛、跌打损伤等。

3、润肠通便

韭菜籽虽小,粗纤维和维生素却格外丰富,能促进胃肠蠕动、治疗便秘、预防肠癌。

4、暖腰膝

对中医来说,腰膝酸软疼痛,还伴有畏寒怕冷、气短乏力等症状,可能是肾阳不足。

相关研究表明,韭菜籽的提取物能随着外界温度变化,帮助机体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提高腰、膝关节的抗应激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理身体,温暖腰膝。

在调理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腿软无力、步履艰难、屈伸不利等症状的时候,可以单用,也可以与枸杞子等配用。

5、补肾助阳

韭菜籽性温,味辛,具有补肾助阳作用。

韭菜籽虽好,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利用它,今天养生君教大家三种韭菜籽的吃法,自取所需哦。

韭菜籽的食用

1、韭菜籽酒

取韭菜籽30~60克,白酒500毫升。

取晒干的韭菜籽,研磨成颗粒,倒进酒缸中,加入白酒,浸泡密封7~15天,期间最好每天摇晃酒缸几次。浸泡完成后,过滤掉韭菜籽残渣,就可以饮用了,注意适量。

此酒有利于调理阳痿、早泄、腰酸冷痛等症。

不要以为韭菜籽酒这么有用,就顿顿喝哈。每天最多饮用15毫升,分两次喝最好。

2、韭菜籽粥

取韭菜籽10克,粳米50克,少许食用盐。

将韭菜籽用文火烧熟,与粳米、细盐一同放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米开粥熟就可以吃了。每日温服2次就行。

此粥有助于补肾阳,同时可以帮助调理肾阳虚引起的某些症状,如滑精、阳痿、腰膝冷痛等症。

3、韭菜籽茶

取15~30粒韭菜籽,适量食用盐。

将韭菜籽、盐放进锅中,加入200毫升水,持续煎煮到水还剩100毫升就可以关火了,过滤去渣后,茶饮就好了。

此茶不仅补肾阳,还能调理顽固逆呕。服用期间要注意避免冷空气、粉尘等刺激。

这种做法的韭菜籽,应该是煮水,不能是泡水,单纯的泡是很难激发出韭菜籽的效用的。

韭菜籽虽好,适量的前提一定要谨记,每次服用不要超过15克,阴虚火旺或实热者忌食。

看了这三种做法,你知道你的韭菜籽应该怎么吃了吧?

韭菜籽是用来泡酒好还是泡水好呢?有什么依据?

韭菜籽性温,味辛、甘。具有补肝肾,暖腰膝,助阳,固精之功效。 枸杞子也叫枸杞果,味甘、性平,具有滋阴补血,益精明目等作用。中医常用于治疗因肝肾阴虚或精血不足而引起的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及糖尿病等症。

指导意见:可以的,市面上就有现成的韭杞茶卖,是韭菜籽和枸杞子提取精华做的。(韭菜籽具有温补肝肾,壮阳固精,暖腰膝的作用, 一般是生的时候泡就可以了。) 可以的,不过磨成粉吃下去效果更好,这根吃肉喝汤一个道理的,再怎么煮,东西里面的营养也不会全部到汤里去,韭菜籽粉不溶于酒,你搅匀了直接喝下去就可以了,向我朋友用那什么一 籽坊韭菜籽就是这么喝的呢。我看效果还挺好的。(韭菜子和枸杞子可以一起煎水服用,具有补肾作用)枸杞的功效是养肝;滋肾;润肺。 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不清;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劳咳嗽;消渴引饮。

韭菜子温中行气,散瘀,补肝肾,暖腰膝,壮阳固精.韭菜活血散瘀,理气降逆,温肾壮阳,

韭菜籽是用来泡酒好还是泡水好呢?有什么依据?

有一次,我看到网上说,韭菜子可以泡水喝…前几天,我就买了一点韭菜子,回家找水壶烧了一大壶开水,我把韭菜子放进茶杯里,就等水开泡韭菜子喝,谁知开水把韭菜子给烫熟了。看着就没有胃口,就放在厨房里没有喝,第二天一看,天啊!泡的韭菜子水上面都冒白泡泡,这要是喝了肯定对身体健康有影响。我闻了闻,好坏都不能喝,干脆倒掉

韭菜籽是用来泡酒好还是泡水好呢?有什么依据?

在北京这边人吃火锅的时候,喜欢在蘸料里面放韭菜花,哈哈,我自己觉得那是火锅的灵魂啊。其实你知道吗,韭菜长大后也是可以和蒜薹一样抽薹的,有个挺好吃的蔬菜韭菜苔就是长大后的抽薹的韭菜。如果不摘韭菜苔,它就会结花即韭菜花,等韭菜花结子后,那种子就是韭菜籽啦~

韭菜

韭菜开花,即韭菜花

韭菜籽来啦

【韭菜籽的采收方法】

韭抽薹开花后,约经30d种子陆续成熟,种壳变黑,种子变硬时,用剪刀剪下花茎,分期分批进行,剪下花茎扎成小把,挂在通风处,或放在席上晾晒,待种子能脱粒时再行脱粒,晒干。

【韭菜籽的功效】

【性味】味辛;甘;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壮 阳固精。主肾虚阳痿;腰膝酸软;遗精;尿频;尿浊;带下清稀

——《中华本草》。

韭菜是我国特有的著名蔬菜,也是药食同源的,在中医里,韭菜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壮阳草”,因其有温中下气、补益肾阳的作用。而韭菜子的作用较韭菜更强些,临床上大多用于肝阳亏虚、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腰膝冷痛以及肾虚不固而致的滑精、遗尿、尿频等

【韭菜籽食疗方法】

既然题目中问到了韭菜子泡酒的作用,那我就和大家多分享几道韭菜子的食用方法吧。

1 韭菜子茶

韭菜子一小勺,和适量食盐、清水一起放到锅里煮开后,转小火,待汤水减半时关火,去渣作茶饮用。

2 韭菜子酒

最好用高度白酒来泡哦~ 泡之前需要将韭菜子碾碎,然后取干净的容器盛酒,倒入韭菜子,密封。每天最好晃动几下,大概浸泡一周就可以饮用。韭菜子酒对于腰膝酸冷有缓解作用哦~

3 韭菜子粥

和家里常吃的大米粥、小米粥做法相同,只是在米里混合加入一些韭菜子,长期服用可以温补肾阳。

以上就是韭菜子的作用了,你学会了吗?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韭菜籽是用来泡酒好还是泡水好呢?有什么依据?

韭菜籽为温阳补肾的中草药,主要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干燥成熟种子,中医主要用于肝肾气不足,肾阳虚导致的一些虚证。比如阳痿早泄,腰膝酸冷浑身乏力等。

韭菜籽最多的用法就是,泡酒、泡水,碎末冲服、煎汤内服、煎汤煮粥以及碎末制丸食用。药酒,虽然是最为传统的一种中药炮制方法,借酒助药而发挥药效,但是针对性很强,并不是适合大众,加之长期酒精的摄入会危害到身体,饮酒无论多少对健康都是无益,这已经是现代医学证实的。所以, 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最好不要采用此法。

泡水代茶饮,也是中医茶疗的一种方法,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快捷,很受人们的喜欢,比如枸杞、菊花、栀子、黄芪、西洋参等等,都可以直接泡水来喝,从而达到一定的养生和调理作用。韭菜籽,直接用韭菜籽泡水来喝,也是可以的,只不过,韭菜籽的质地比较硬,如果直接泡水,其中的化学成分、矿物质成分析出、溶解度很低,所以建议,还是打成粉来泡水喝,或者每天吃一勺,水送下,这样其中的化学成分才能起到很好的溶解,吸收,发挥其作用。

另外,也可以磨成粉,和其他药物配伍做成丸子,每天服用一个,这样都是不错的吃法。

韭菜籽粉的最佳搭配:

①韭菜籽粉+锁阳粉 功效:固肾涩精、温补肾阳,可用于尿频、腰膝酸软;

②韭菜籽粉+山药粉 功效:补养肾气,健脾温阳 可用于脾气、肾气虚弱的人群;

③韭菜籽粉+淫羊藿粉 功效:补肾温阳,固精止遗,可用于遗精早泄的人群。

④韭菜籽+枸杞+黑芝麻(一起磨粉制丸)功效:滋阴补肝肾,可用于肝肾气不足的人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