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怕风怕冷是什么病?
身体怕风怕冷是可以调理改善的,我有一些经验分享给你。家乡有句老话:“小人屁股三把火”,这里的小人是小孩子的意思,当然也不是小孩子的屁股上有三把火的意思。而是说小孩子不怕冷的意思,反过来说就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人都怕寒、怕风、怕冷。
但实际上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怕冷、怕风,所以换季的时候很容易感冒,当时觉得就是抵抗力差,现在想来其实也就如下几点:
营养跟不上小时候家里的生活水平确实很差,虽然没有到饿肚子的程度,但是在孩子长身体的时候如果不能吃上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那么对身体生长发育也是有影响的。特别如果缺乏一些重要的微量元素的话,影响就会比较大了。其中被认为与怕冷相关最大的应该是铁。
美国农业部的生理学家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营养学家对分别在寒冷的房间和冷水游泳池对50名冷得发抖的女性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大多数怕冷的妇女体内铁含量不足。给她们补充铁元素后,怕冷的情况大大减少。
我们身体铁的主要来源是肉类,我家里小时候可不会每天都能吃上肉,每天能吃上油都很奢侈。所以我觉得小时候我缺铁应该是必然的,但小时候的营养不良不仅仅是缺铁这么简单,还有很多原因,比如钙、蛋白质等等。正常来说瘦小的人相对胖子是要怕冷一些的,除了那些虚胖子。
当然就缺铁会让我们觉得冷、怕风来说,这也可以很好地用来解释为什么女性比男性容易怕风、怕冷。一方面女性在每个月例假的时候会流失一些铁,而且怀孕的时候也会把体内储存铁分给孩子一部分,让孩子生长发育,所以才会有备孕吃叶酸的必要,若是不注意膳食补充,很多女性都会存在缺铁的情况。
甲状腺分泌不足你可能会困惑甲状腺是个什么东西?
这个不会很复杂,你只要知道甲状腺激素具有产热效应,可令绝大多数的组织增加耗氧量。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产生的热能维持人体温度,如果温度升高,则分泌减少,以保证人体温度平衡。
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产热也会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外界温度下降的时候机体就不能维持恒定温度,于是就变得非常怕冷。
如果真的要说怕冷、怕风是什么病的话,这个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了——甲状腺分泌不足。
从中医上来说怕风、怕冷的问题中医也认为怕风是因为我们正气不足,在中医里“气”是在我们体内不断运动着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在我们体内参与我们身体的生长发育,脏腑的生理活动,同时还有一些气体是存在于我们的脉外皮肤之中,保护着我们的身体被外邪侵袭,也称之为卫气。
风就是中医中常见的外邪之一,当卫气稀薄不能护卫我们身体的时候,我们就会直接受到这些风的侵袭。因为被风侵袭会让我们生病,所以我们的身体并不喜欢风。气还有温煦的作用,若体内正气不足,就会失去温煦,而觉得怕冷。
除了气以外还有血,血是构成人体个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液有滋养我们全身的生理功能,血液需要气来推动流通,如果气血不畅,又或者因为气血不足,我们的身体脏腑就会失去血的滋养,没有这些气血的流通滋养我们身体,我们就会变得畏寒。
所以总结起来中医认为怕风、怕冷的问题主要源于我们气血的问题,但因为气血除了先天继承与父母之外,大部分来源于我们的后天的水谷之中,而想要把水谷转化成我们的气血,有需要由我们能够有好的脾胃,所以可能一些人可能是脾胃的问题导致我们气血的问题而出现怕风、怕冷。
怎么改善身体怕风怕冷的问题?根据以上我们聊的几点原因我们可以对应地做一些处理,包括:
- 补充适当的富含铁且容易被身体吸收转化利用的食物,动物肝脏、动物血、红肉(猪肉、牛肉、羊肉)
- 甲状腺的调节
- 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进行中医中药的调理
除了以上问题外,我们其实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 生命在于运动,很多时候怕冷其实就是懒惰,运动起来让我们的心脏有力地跳动,让身体存储的准备在运动中分解成为能量,运动后我们就会慢慢变得暖和起来的,这一点相信大多数人都深有体会了,特别是在寒冷冬天的早上,如果能够进行一些运动我们就不会觉得太冷了。
- 还可以吃火锅呀!冷天跟火锅最配了,当然也不一定就是要吃火锅,总之如果觉得等我们应该吃一些东西让自己身体内充满能量就不会觉得太冷了,或者吃一些滋补身体的食物,比如牛、羊肉可能会让我们马上就暖和起来,特别是怕冷的老人可以在冬天适当吃一些羊肉,晚上甚至都不用盖被子。
- 泡脚也是能够让我们变暖和的一个好方法,可以是单纯的泡脚,也可以在里面加上一些草药,帮助我们祛风散寒。比如生姜、红花、艾叶、伸筋草等等。
- 当然既然怕风、怕冷那么就应该注意保暖,外出看天气预报、增减衣物避免吹空调风扇。
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防风、黄芪、白术、大枣
桂枝:发汗散寒止痛,通阳化气;白芍:养血,敛阴炙甘草、大枣帮助我们养血。血充足了才能去滋养全身,气血通畅我们才不会觉得冷;
防风:顾名思义就是“防风”,它能祛风解表。
最后还要白术、炙甘草、大枣帮助我们强化脾胃,脾胃好了才能更高地吸收谷物精华转而为气血。
总结看上去就是一个简单的怕风怕冷的小问题,但其实也蕴含着我们身体的一些健康问题在里面。如果我们能够进行一些调理改善,对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导致我们出现的这样的原因远远不只有上述的这几点,而调理改善方式更不会只有这些。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调理改善方式。
但是不变的也是我受益的两大点就是:坚持运动强化身体,保证自己的膳食营养均衡。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一些帮助,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出去,要是还能给个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身体怕风怕冷是什么病?
身体怕风、怕冷是人体阳气不足,或者体表阳气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可见于外感病也可见于内伤病,逐一为你详细解析。
外感病1.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时,人体是可以发热的,但毛孔闭塞,不出汗,在发热的同时会有怕风、怕冷的症状,中医叫恶风寒。这是因为体表的阳气被寒气给抑制住了,不能正常到达人体肌表,体表就失去了温煦,所以会出现怕风、怕冷的症状。这种感冒称为风寒表实证,也就是《伤寒论》中的麻黄汤证。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风寒表虚证,它的特点是发热、怕风、怕冷的同时有自汗出,这也是由于寒邪干扰了体表的阳气,使卫气与营气功能出现了失调,也就是《伤寒论》中的桂枝汤证。
桂枝
2.少阳病
少阳病的一个典型症状是恶寒(怕冷)发热,寒热往来,即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少阳病是一种邪气在人体半表半里的疾病,正气(人体抗病能力)与邪气形成一种互有进退的拉锯之势,当邪气深入时,正气收缩于体内以对抗邪气,体表的阳气相对不足,所以会出现恶寒。当正气力量聚集到一定程度能对抗邪气时,人体就开始发热,如此就形成恶寒与发热交替的状态。
少阳病的代表方是小柴胡汤。
外感病导致的怕风怕冷,一般经治疗或痊愈后症状很快消失。
内伤病1.肺气虚
运行于体表的阳气称之为卫阳(气),当卫气不足时,人就会怕风、怕冷,而卫气是由肺气宣发出来的,与肺气关系密切。当肺气虚,卫阳就会不足,体表就失去阳气的温煦作用,故而怕风、怕冷。这类人平时抵抗力差,爱出汗,很容易感冒,或患有过敏性鼻炎,这是肺气虚的特点。
肺气虚的代表方是玉屏风散。
黄芪
2.肾阳虚
肾阳是人体一身阳气之根本,阳虚则寒,肾阳虚的人不仅会有怕风、怕冷,还会有四肢不温,冬天尤其厉害,喜欢过夏天,不能吹空调,不能吃凉的或冷的东西,容易腹泻等多种阳气不足的症状。
肾阳虚的代表方是四逆汤。
炮附片
3.湿阻
怕风、怕冷不仅可以见于内伤病的虚证,如上面说的肺气虚、肾阳虚,还可以见于实证。
体内湿气重的人,也可以出怕风、怕冷的感觉,这主要是由于湿为阴邪,容易阻滞气机(气机即气的运动变化),阻碍体内阳气的运行,体表的阳气就相对不足,从而出现怕风、怕冷的症状。
湿阻的代表方是藿朴夏苓汤。
藿香
内伤病导致的怕风、怕冷需要治疗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好转,病程相对较长。
以上只是就引起怕风、怕冷的常见疾病而言,不能包括所有。
(关注小柴胡沈大夫,了解更多中医知识)
身体怕风怕冷是什么病?
身体怕风怕冷应考虑两种情况,若是一时怕冷是肺卫阳虚衰,若是长期 怕风怕冷则是阳虚体质,浅谈如下。
一、肺卫阳虚:
1、 病因病机: 肺(卫)气有开合毛窍(汗毛孔)的功能,身体怕风怕冷。
一是:肺气虚衰,毛窍开合失度,该关毛窍(汗毛孔),闭合不上,腠理疏松,风寒外邪随之进入,感觉怕风怕冷。
二是:肺卫阳虚衰,抵御外邪,温煦功能下降,与风寒外邪相争,争执不过,感觉怕冷。
2、主症:畏寒怕风,易于感冒,乍寒乍热,汗出恶风,体倦乏力,周身酸楚,面白少华,舌苔薄白,脉细弱。
3、治则:益气固表
4、方药: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
5、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北芪精、五味子颗粒。
二、阳虚体质:若长期身体怕风怕冷就是阳虚体质的表现。浅谈一下阳虚体质。
1、 阳虚体质:是指人体阳气不足而导致体质偏颇,以机体不得温照表现为形寒肢冷等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2、形的原因: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如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或年老阳衰等。
3、特征表现:形体白胖,肌肉松软,肉不健壮。
4、常表现为:平素畏寒怕风,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神色晦暗,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大便渡薄,小便清长。
5、心理特征:多性格多沉静、内向。
6、治则:此体质应温补肾(脾)阳。
7、方药:参苓白术散,
8、中成药:四神丸,右归丸、参苓白术丸
9、食疗方:当归羊肉汤,羊肉500g,当归、,生姜适量加入500ml水,熬汤。
功效:温中补血,驱寒止痛。
三、养生注意事项:
1、平素注意保暖,少受寒,以免伤及肺卫阳气,加重病情。
2、积极锻炼身体,运动升阳,肺卫阳气功能增强,更好地抵御外邪,怕风怕冷减轻。
3、少食用寒凉之品,如冰激凌,冰饮料,以免伤及阳气,可以食用温补之品,如羊汤、鸽子汤等。
4、少居寒凉之地,如空调下,冷库等,以免伤及卫阳,夏季可以在不中暑的情况下,多做户外运动,吸收阳气,体内阳气增长。
以上为大家浅谈身体怕风怕冷的两种常见情况,以及调理方法与养生注意事项,望能帮助到朋友们。(友情提示: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与交流,切勿自行抓药,责任自负,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关注此号)
身体怕风怕冷是什么病?
题主所提的这个问题确实是一部分人的感觉,好多时候去医院看医生,有的时候能找见问题,但大部分是各项检查结果正常,这是因为量变达到质变的时候,在化验单里出现了异常指标,如果没有达到指标的异常,西医就不能给出明确诊断,但人的感觉有时候又不会骗人,我们又不能当身体体质继续滑坡到质变的时候,这个时候看中医就相对要合适的多。
比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就可以表现为怕冷,除了这个感觉以外还有乏力,体温低,心跳慢,反应慢,想睡觉,有的还有眉毛脱落,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等症状,说白,这在中医上属于阳虚的表现。还有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比如寒冷性荨麻疹,被冷风吹到或者冷水洗澡等都会引起剧痒。;还有风湿性关节炎或者类风湿病人遇风遇冷会加重;还有一些面神经瘫痪的病人遇到冷风会加重,他们也怕冷怕风;一些偏头痛的人也是遇到风遇到冷头就痛,所以害怕风害怕冷;还有一部分免疫力低下的人稍微遇风遇冷就会感冒,像这部分人多是气虚阳虚体质。
从中医角度来说怕冷怕风多气虚阳虚!这个时候要生活习惯上要避风避寒,少吃寒凉的食物,少用凉水,同时针对体质进行对症调理。中医用针灸和汤药都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艾灸,因为艾是纯阳之物,被称为“还阳草”,利用艾绒的药性和火灸的热量,可以帮助身体补充阳气,驱走寒邪,同时也可以帮助身体驱走风邪,我们知道,热能胜寒,所以可以驱走体内的寒邪;同时我们观察自然界风的形成是因为气压差造成的,
空气一受热,热胀冷缩,气压变低,空气就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从而形成了风,我们体内经络腧穴内也流动着气,通过艾灸经络穴位,也可以造成身体经络内压力的变化,从而驱走风邪。除了针刺,艾灸,汤药,还有导引术也不错,比如八段锦,这些可以综合利用,来调理我们的身体。
身体怕风怕冷是什么病?
您好,很多种病证均可引起身体怕风怕冷的症状,最常见的是脏腑气虚证,例如肺气不足,脾气虚和肾气虚,现代医学中的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胃肠功能紊乱,亚健康状态多可反应出气虚表现,从疾病角度讲,怕风怕冷并不能直接诊断为某种疾病,如伴随其他症状可根据不同表现给予判断分析。接下来,我将易引起怕冷的病证情况总结如下。★气具有保卫防御人体的作用,等同于免疫力
- 人体的皮肤摸上去是温热的,中医认为这是气温煦皮肤的作用,《内经》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气在体表皮肤布散运行,具有温煦皮肤肌肉,保卫人体免受风寒侵袭的生理功能。故而得来一个名字“卫气”。
- 卫气与人体脏腑并不是分开行动的,它来源于脏腑且运行分布依靠脏腑的推动,确切来说是肺,脾,肾三个脏腑的阳气气化津液产生的。
- 人体饮入的水进入脾胃后,脾的阳气升腾津液至肺,肺将水液宣发于全身,同时,向下滋润濡养脏腑,所以中医常说“肺为水之上源”,水液向下进入膀胱后,一部分再次吸收为人体所用,一部分形成尿液将代谢产物排除体外。此时,肾的阳气蒸腾膀胱津液,津液被阳气加温后产生剽悍强盛的气,这就是卫气,卫气生于下焦肾与膀胱,经膀胱经脉走向全身。一部分卫气从肾,自下而上至脾,肺,再由肺宣发布散作用,运行至体表皮肤。
- 由此可知,卫气充足人体体表温暖,耐寒能力强,卫气不足或者卫气被风寒湿热等外邪郁滞就会出现怕风怕冷的表现。卫气不足多因肺脾肾等脏腑虚弱,卫气被郁多因外邪侵袭,例如有的人冒雨受寒,风寒侵犯人体,卫气马上与之抗争,寒邪将卫气伤害,卫气无法发挥出温皮养肉的作用,人体就会出现恶寒怕冷,毛孔闭塞引起无汗发热等症状。采取解表散寒的调治法则,风寒邪气散出后,卫气恢复正常功能,怕风怕冷的症状自然消失。
- 肺,脾,肾是卫气生成的脏腑,所以,三脏失调就容易出现卫气虚怕风怕冷的症状。
- ①肺气虚弱,卫气不足:肺是卫气布散全身的脏腑,相当于发射器,肺气虚弱,卫气宣发无力,体表失去了卫气的温煦常有怕风怕冷的症状,这个症状多见于两种情况,一是慢性的呼吸道疾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老年性疾病,以肺气虚弱为主要病理矛盾,表现为入冬后咳喘加重,这是因为肺气虚弱,气道不耐受寒冷空气,咳喘无力,怕风怕冷,面色晃白,精神不振,运动后加重。二是肺气不足后,卫气虚弱人体皮肤易受风邪侵袭,风邪侵袭体表,郁闭走窜扰动皮肤,引起瘙痒,风团,现代医学称为荨麻疹,如果表现为遇冷瘙痒皮损加重,就说明卫气虚弱,肺气不足了,因为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
- ②脾胃气虚,卫气不足,脾胃运化饮食,源源不断产生气血,来充养卫气,《内经》说“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过度饥饿人体消瘦确实容易怕冷怕风。脾胃虚弱引起的卫气不足,一定以脾胃失调症状表现为主,例如便溏腹泻,腹胀,舌苔厚腻,脉弱。
- ③肾气亏损,卫气不足,卫气的直接来源是肾气,肾气不足出现的畏寒怕冷多与腰膝酸软,尿频遗尿等症状相伴而发。
如没有其他症状,仅有怕风怕冷一般来讲不必过于担心,怕风怕冷并不是哪种疾病直接的征象,临床上,确实存在各种慢性虚弱性疾病表现出怕风怕冷的症状,如亚健康,肿瘤,慢性咳喘,年老体衰等。肺脾肾等脏腑失调是导致卫气不足的主要原因,卫气不足后就易出现怕风表现,注意三脏失调可单发,可混合出现,复杂情况应当就近请中医面诊,给予准确的判断。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身体怕风怕冷是什么病?
身体怕风怕冷是怎么回事?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对于身体怕风怕冷的情况需要辩证论治,常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质虚弱,但无明显疾病。
第一类人群特征:体型瘦小、皮肤白皙、易出汗
病因: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肺气虚则自汗怕风怕冷,而肺气虚多由于脾胃虚弱,能够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减少,故对于此类人群需补脾胃益气以生肺气及固表止汗,宜采用温补方法。
中药方: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桂枝汤加附子,中成药玉屏风散,或用黄芪、党参、白术、五味子、麻黄根等中草药泡水喝。
主要功效:扶助正气、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第二类人群:特征:体型中等或者偏胖、体格壮实、皮肤粗糙、不爱出汗
病因:外感风寒,阳虚致冷
中药方: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葛根汤(由麻黄、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葛根组成)
主要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生津舒筋
第三类人群特征:体型相对较胖,以腹型肥胖为主,皮肤松软如棉,常伴有肢体浮肿,有汗出,老人人群居多
病因:阳气不足,卫外和防御的功能减退,容易出现怕风怕冷的症状
中药方:玉屏风颗粒治疗(有黄芪、白术、防风组成)。
主要功效:增强免疫力,抗疲劳和抗过敏,适用于身体虚弱,疲劳乏力,以及自汗恶风等疾病。
注意事项:宜辛温类的食物,比如狗肉,羊肉,鸡汤,葡萄,大枣,桂圆等,忌生冷、寒凉性的食物,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四肢末端。生活上,作息规律,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增加机体免疫力。积极参加户外的体育活动,多晒太阳,都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二、阳气郁遏
病因: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阳气不能伸展至人体的肌表,出现怕风怕冷的情况,对于此类人群,宜采用疏导方法。
症状:四肢发冷、胸闷腹痛、胸胁胀痛、乳房胀痛、爱发脾气、嗳气频作,不思饮食等症状
中药方:常用的中药有四逆散(组成:柴胡、枳壳、赤芍、甘草)、柴胡疏肝散(组成: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逍遥丸(组成: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甘草)等。
主要功效:调和肝脾,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疏肝解郁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否则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建议咨询医生再用药,对于患有以上疾病的患者,平日需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大喜大悲等,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培养爱好,释放压力。
小结:如有身体怕风怕冷的情况,还需经中医面诊,辩证论治,针对个人的身体情况,对症用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随意用药,不但不能起到治疗效果,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