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压高怎么回事?
感谢邀请!
人们常说的血压高压就是收缩压,血压高压高就是收缩压高(≥140mmHg)。单有收缩压高而舒张压正常的高血压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于动脉硬化明显的患者,老年患者(也是动脉硬化严重)。
为什么会高压(收缩压)高?
我们说,血压是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对管壁的侧压力。正常的血管有一定弹性。当心脏收缩,大量血液进入主动脉流向全身血管时,血管就会扩张,扩张的血管缓冲了压力,血压就不会那么高。动脉硬化时,血管弹性差了,扩张性差了,心脏泵血时血管扩张有限,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就大了。而且血管硬了,扩张差,回弹的速度却是快了,也会叠加增加高压水平。
还有,心脏收缩会引起血管壁的震动形成脉搏波,脉搏波传出去之后会有反射波传回来。动脉硬化时,硬化了的动脉壁脉搏波的传导速度是加快的,这样反射回来的脉搏波就落在收缩压的高峰期,这样收缩压就更高了。
这就是高压(收缩压)高的形成原理。
所以,高压(收缩压)高、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大,提示了动脉硬化,预示着心血管病风险和靶器官损害增加。
单纯高压(收缩压)高、甚至还有高压(收缩压)高、低压(舒张压)低的情况,给降压治疗带来了困难(这在老年人特别常见)。因为没有一种降压药是只降收缩压不降舒张压的,所以降压治疗时既要注意降高压,又要避免舒张压降得过低,以保证心肌供血(心肌在心脏的舒张期供血,是有赖于舒张压水平的)。这对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脉压明显增大、甚至舒张压偏低的患者,比如动脉硬化严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就带来了用药的困难。这就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降压水平和用药,以防止降压治疗中舒张压过度降低。
单纯高压(收缩压)高时,五大类降压药都可以选用。降高压(收缩压)效果比较好的药物有“地平”类的钙拮抗剂和噻嗪类利尿剂等。
血压高压高怎么回事?
高压高,低压正常,或低压偏低是高血压吗?
肯定是高血压!
尤其我们总能看到好多老年人都是这种情况,高压高,低压正常,或低压偏低,这可如何是好?到底以高压为准?还是低压为准?降压药都不敢吃,吃降压药会不会低血压啊?
甚至很多人以这个为理由,认为这不是高血压,无需控制。因为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所以,我们先说说老年人的高血压从多少开始降压:
65 ~79 岁的普通老年人,血压≥150/90mmHg 时推荐开始药物治疗。
≥80 岁的老年人, 高压≥160mmHg 时开始药物治疗。
不能以高于140为标准啊,记住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在高压高,低压正常呢?血压简单理解就是血液的压力,就像水管子里的水也是有压力一样,正常的压力我们正常使用,压力小就没水,压力大水管就会爆掉。血压一样,高血压就容易脑出血、脑梗死、心衰、肾衰,低血压就会休克死亡,正常血压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命。我们血管有一定弹性,心脏收缩,血液进入全身血管,血管就会扩张,动脉硬化时,血管弹性差了,血管扩张性差了,心脏还是那样往外射血,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就大了。动脉硬化,硬化了的动脉壁脉搏波的传导速度是加快的,高压就更高了。简单说动脉硬化是高压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老年人,动脉硬化严重,所以很多高血压就表现为高压高,低压正常。年轻人就不一样,经常高压正常,低压偏高。所以,单纯高压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是血管老化一种表现。
不管高压高,还是低压高,都是高血压,都得降压,但没有单纯降高压或降低压的药物,所有的降压药高压低压一起降。尤其老年人,在选择降压药以及降压时候要慎重,不能着急降压,要缓慢、平稳降压,五大类降压药,除了洛尔类不作为老年人单一降压的首选外,其余四类都可首选,比如地平类、沙坦类、普利类、利尿剂,当然一种降压药不行,还需要联合两种降压药,但一定不能着急,多监测血压没坏处,只要没有160以上的高血压,可以慢慢降,观察两三周,甚至更长时间再决定是否加药。
对于老年人来说,发生低血压造成的危害更大。总之,不管高压高,还是低压高,都得重视,高压高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动脉血管硬化的一种表现。
【心血管王医生正式授权维权勇士保护,如有窃取者一律追究法律责任。】
血压高压高怎么回事?
在张大夫的门诊上会这样的朋友,他们高压(收缩压)高,但是他们的低压(舒张压)确是在正常范围内,这是为什么呢?很多朋友存在这样的困惑,也不清楚这样的患者是不是需要治疗。今天张大夫就在这里和大家统一介绍一下。
首先,出现高压高,而低压不高,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容易出现在老年患者中。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动脉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粥样硬化,此时小动脉内膜出现了肥厚,胶原基质形成,动脉血管顺应性及弹性降低。当左心室泵出血液时(此时是收缩压),大血管弹性降低而不能够及时的扩张,因此导致了血管的压力收缩压升高。而左心室舒张时(此时为舒张压),大血管回缩的却正常或者比较快,而出现了舒张压下降或者正常。
因此,老年人特别容易出现高压高的情况,尤其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那么是否需要治疗呢?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治疗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可以考虑严格改善生活方式,如果血压仍控制仍然不佳给予药物治疗。
血压高压高怎么回事?
如果问到血压高压高是怎么回事,言外之意应该是虽然高压有点高,但低压却是正常的或是偏低的,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又该如何调控血压水平呢,今天就来和大家简单的探讨一下。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中青年人,初步出现高血压问题时,往往是相反的状态,低压偏高,而高压反而正常,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血压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血管弹性、心脏健康状况往往也还不错,这种情况下,通过合理的加强运动锻炼,控制体重,调节饮食,避免熬夜,戒烟限酒,保持平和心态等方面的生活调节,往往也会有不错的效果,有些时候,甚至不用使用降压药,也能够把偏高的低压降下来,甚至在长期的健康生活调理下,保持血压正常不超标。
而高压高,低压正常的情况,则往往更多的出现在老年人,特别是一些高血压多年,血压控制情况也不怎么好的老年朋友身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年的高血压影响,血管的硬化程度比较严重,血管弹性下降,原来的低压高压都高的高血压情况,就会逐渐转变为高压高,而低压不高的情况,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血压的低压已经调理好了,这种低压的降低,往往是基于血管硬化的生理基础上出现的低压降低,而并不是我们的身体恢复了健康的表现,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朋友,应该更多的关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控制和预防。
还有一些高压高,低压不高的情况,并不仅仅是因为血管的弹性下降导致,而是由于心脏的所造成,比如一些冠心病患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症状时,同样也会出现高压高,而低压正常或偏低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已经属于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情况,就更要做好血压的控制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防。
因此,对于单纯高压高,压差大的高血压患者朋友,更要注意高血压的合理控制,最好的情况是,尽量的减缓这种情况的出现时间,在高压低压都高的阶段,就做好生活上的调理控制,并通过合理的服用降压药物来保持血压的稳定控制,高血压早控制,早达标,因为血管硬化而导致高压高,低压不高的情况的出现时间就越晚,身体的健康获益就越大。
但如果已经出现单纯高压高的问题时,一方面要排查心脏有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另一方面就更要做好血压的控制和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控制和预防,单纯高压高,首先要看高到什么程度,如果是超过了150mmhg这样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如果身体耐受,还是要尽量去采取措施来降压的,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朋友,一般控制目标可以定在140mmhg以内,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则可以结合身体情况,适当的放宽控制目标,在身体耐受的范围内,把血压高压控制到150以内,甚至有时候控制到160以内,也是可以的,具体控制到多少,应该考虑身体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需要提出注意的是,单纯收缩压高的高血压朋友,在控制高压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低压的水平,大多数的降压药物,在降低血压方面是不能分辨高压低压的,因此,很多时候,在降低高压的同时,低压也会随着下降,因此,在控制好高压的同时,尽量的也要把低压控制的不要过低,一般以不低于60mmhg为原则,如果低压低于60mmhg,会影响心脏舒张时多个器官的血液灌注,同样也会影响身体各个脏器的健康。
在加强生活控制的同时,如果血压的高压值仍然超过了我们的目标值,甚至引起了身体的不适状况,也应该通过合理的用药来控制血压水平,常见的几类降压药,利尿剂类降压药、地平类降压药,普利类药物,沙坦类药物都可以作为降压药的首选,单种药物血压控制效果不好的,可以考虑联合用药来控制血压,控制目标以控制高压达标,控制低压不低于60mmhg为原则,当然一些特别高龄的老年朋友,低压可能会低于60,甚至会达不到50的水平,也不必过分强求,这种情况下,只要高压不超过160,也不必非得去控制高压,主要以保持身体健康舒适,提高生活质量为主。
血压高压高怎么回事?
高压高主要是大动脉的粥样硬化,一般是不可逆的。多见于老年人。
低压高主要是小动脉的肥厚和重构,治疗后可以逆转。多见于年轻人。
有些胖人如果低压高,不容易降下来,可加用小量利尿剂,就能降下来了。
血压高压高怎么回事?
段医生答疑在线🚀高压高的原因🚀很多人量血压时发现:收缩压(高压)明显升高,但舒张压(低压)正常或者轻度升高。高压高,与动脉硬化直接相关,是高血压中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应该值得我们关注。血压的产生原理:
心脏的规律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血压就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大,称为收缩压或者高压;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小,称为舒张压或者低压。
高血压的定义是:高压≥140,和/或低压≥90。
高压升高与动脉硬化血管壁僵硬度增加直接相关。高压高≥140,但是低压<90,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
在年轻人群,低压升高幅度高于高压;而在50岁以上人群,高压开始超越低压; 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加,高压进一步升高,而低压则呈下降趋势。
高压高与动脉硬化血管壁僵硬度增加直接相关,会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所以,高压常作为血压控制情况的主要观察目标。
对于高压升高,低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有一定难度。既要降低高压,又不能使低压过于低,建议:①当低压<60,而高压< 150 mm Hg,先观察,改变生活方式,可不用药物治疗;如高压150~179mmHg,可谨慎给予小剂量降压药治疗;如SBP≥180mmHg,则给予小剂量降压药 治疗。
②降压药可选择小剂量利尿剂、钙通道拮抗剂(地平类)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普利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类) 等。
③治疗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段医生特别提醒:(1)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可以延缓动脉硬化,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2)高压重要,但并不是说低压就不重要。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高压和低压都应该控制达标。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