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不是最大的道德绑架?

孝怎么就成了最大的道德绑架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在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是天经地义,不可厚非。

“孝”是不是最大的道德绑架?

“孝”的目的是养“德”

“孝”不是道德绑架,更谈不上“最大”,中国的“孝”文化,是我们养“德”的切入点,这个点选的是非常高明的,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独有的特色。

什么叫“德”?简单来讲就是与人为善,所谓“与人玫瑰,手有余香。”讲的就是有德之人的福报,所以“德”,可以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一个无德之人,靠耍心机、玩套路,可能暂时会有一些好处,但不要忘了“人外有人”的古训,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一旦碰到比你厉害的,吃亏的必然是自己。

你越爱耍心机、玩套路,就越是会经常遇到和你一样的人,这就是《易经》里面讲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道理,想想也是,一个人如果常在河边走,又哪能不湿鞋呢?做人靠这些东西,最后将不会有赢家,都会自食其果的。

“孝”只是一个起点

所以真正的福报,都是被德行感招来的,而“德”要靠养,这就像是种庄稼,不下种,就不会有收获。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来养“德”呢?这就用到了我们的“孝”文化。

刚才我们讲了,所谓的“德”,简单而言就是与人为善,那我们又凭什么无缘无故的对别人好呢?所以古人就为我们选了一个最佳的切入点,所谓“孝”就是善待自己的父母,这是自己的父母,不是别人的,试问善待自己的父母,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通过善待父母,就可以把自己的“德”培养起来,然后再向外扩散到自己的兄弟和朋友,这个叫“弟”,然后再慢慢的扩大到周边的其他人,这样“德”就逐渐的充实起来了。

古人讲“为善最乐”,“善”是顺应我们的本性的,一个人有了善举,内心就会感觉很踏实,而做了坏事呢?往往就会感到心虚,严重的还会感到羞愧,这都是人的本性,大家应该都有这种体会。

我们通过“孝”,把自己的“德”养起来,顺应了我们的生命规律,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心情好了,身体也会变得越来越健康,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孝”不是教条,是文化!

由此可见,“孝”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更不是一个教条,一个人想要的东西有很多,但当他真的拥有一切的时候,他最后想要的,一定是健康长寿。

《论语》里面讲“智者乐、仁者寿”,我们经常将仁德放到一起,可见这二者是相通的,所以仁者即是有德之人,有德之人的特点就是与人为善,而养“德”最佳的切入点,就是“孝”。

这就是我们的“孝”文化,只要我们不要把“孝”理解得太狭隘,站在文化的视角去看待它,运用它,尽早有一天,我们会收获到它带给我们的福报。

“孝”是不是最大的道德绑架?

何为“德”?在国人礼仪中把“孝悌忠信,仁义廉耻”列为“八德”,也是做人之根本。论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百善孝为先,不孝顺父母,怎么可能胸怀大志,行走四方!

万物秉天地阴阳之气而长,人秉父母造化之精气而生。生命的源泉来自于父母,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可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也不是植物生长出来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父母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天德。这个道理,年轻人有点稀里糊涂,不当一回事。为人父、为人母,才悟道:“养儿方知报娘恩”,可不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只有心存感恩,才有切身体会。怎么可能是道德绑架呢?

“孝”不是道德绑架,而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宅心仁厚

人生第一“大”是什么?就是“孝”。唯有“孝”,才能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们呱呱坠地时是父母承载着肩上的重任,教会我们很多,让我们成为堂堂正正的人。

“孝”是一种传承,是大爱无疆的延续。人生如果没有“爱”,是多么糟糕的一件事,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一个人的爱从家庭里散发出正能量,你不爱父母,怎么可能显示出来宽广的胸怀,宅心仁厚的高尚情操。就是积德行善,也是枉费心机。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因为母亲失去丈夫而变得精神失常,整天疯疯癫癫,而且穿着邋里邋遢,儿子嫌弃母亲,从来没有好脸色看。在他二十几岁时,听人说,深山老庙里住着一位得道高僧,听说还非常灵验。于是,他也跋山涉水,去找那位老和尚,想让自己的命运有所改变。

当年轻人来到寺庙,人山人海,而且香火特别旺盛,来求神拜佛的人络译不绝。年轻人叩拜完来到和尚面前,说明来意。老和尚望着年轻人,面带慈祥,心本向善,就是有点迷茫。和尚道:“父母给了你生命,却给不你物质上的财富,未来的蓝图还需要你自己去描绘,你不作为,怎么可能看到奇迹再现”?年轻人说:“我运不如人,福报又在哪里”?和尚笑着说道:“当你遇到鞋子穿反了的那个人,就是你的福星”!年轻人再三追问,老和尚说一句:“天机不可泄露”!

年轻人在回家途中,总是犯迷糊,穿反鞋子的人到底是哪方神仙,难道是济公显灵,一头雾水,在脑海中七上八下。回到家中,母亲听到敲门声,慌慌张张来开门,当年轻人看到母亲是穿反鞋子来开门,一下子怔住了,原来活菩萨就是自己瞧不起的娘亲。年轻人泪流雨下,扑嗵一声跪在母亲的脚下:“娘,我错了”!娘搀扶起儿子,急忙热了饭菜:“儿子,饿了吧!赶紧吃饭”。

从此以后,年轻人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对母亲百般抚慰,人气也超好,娶了媳妇,事业上也突飞猛进,孝道传承,乐善好施,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善人。

孝作心田一身用,心底无私天地宽。

“孝”如果说是道德绑架,我们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线都不要,我们和牲畜又有什么区别呢?“羔羊犹跪乳,乌鸦知反哺”,生而为人,更值得我们去反思了。“孝”讲究的是有为和无为,我们不做逆来顺受的小羔羊,父母身不正,逆天而行,我们能顺从下去吗?什么叫不可为?父母为我们好,苦口婆心教导我们,莫违法,走正道,而我们还去顶撞、违背,那我们就是不孝。

孝字论心不论事,看你心里想到没有?不是嘴上鬼话连篇,要用实际行动去展现自我,是发自内心的敬重,而不是口是心非的那种。孝是父母在世时,帮到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的晚年不在孤独中度过。常回家看看,在世多奉一碗茶,胜似死后十叩头。父母在世能安享晚年,不要死后搞得那么惊天动地,又有什么意思呢?

“孝”是不是最大的道德绑架?

真孝是道德底线,伪孝才是道德绑架。

真孝以孝的对象需要为本,伪孝以外界评价为本。

“孝”是不是最大的道德绑架?

未知他人苦,不劝他人善。“孝”也是一样,但也不一样。“不肖的父母有很多就不举例了”一样的是恶,是没人性。不一样的是感情,如果那些被父母害死的孩子还活着,你们可以要求孩子们孝顺父母么?如果那些被父母害的鸡飞狗跳家破人亡的孩子,你们还会要求孩子们孝顺父母么?如果那些从小被父母溺爱长大身强智残的巨婴,你们还会要求孩子们孝顺父母么?如果那些从小被虐待到大被伤害的孩子们,你们还会要求他们孝顺父母么?希望,爱和孝是相等的!!!

“孝”是不是最大的道德绑架?

不是!!!是一种相互,,修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