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媒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做媒人就是一个吃亏不讨好的事,但有些人天生就是能说会道,就喜欢为别人牵线搭桥去做媒。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媒婆这个职业存在。
媒人,他们首先就是要会先量媒,如果看到两个年龄差不多,了解他们俩性格脾气也可能能合得来,职业收入也不相上下,家庭条件也可算门当户对。这样都衡量好了,再去说媒,这样,一般成功的几率就很高。
这做媒,从古到今,都是靠两边说好话,两边传话,他们如果都没什么问题,媒人的事,就算完成了一大半。再去帮忙双方谈彩礼酒席,礼品等相关事宜。谈妥后,媳妇娶进门,媒人的一桩媒就做成了。事成后男方家就会送钱送礼品来感谢媒人,谢谢为他们家说了一房好媳妇。事完媒人就靠墙边站,没你什么事了。
这媒人一般情况下,多数是为熟人牵线搭桥。说的好的,就当亲戚走。说的不好的,就把你当仇人,说你没说实话,他有那些恶习,你还为他们牵线搭桥,害了他〈她〉一辈子。
我只记得我小时候,我母亲一辈子都没做个媒,看到我姨伯家一女儿,小时候发高烧,烧的脑子可能有点问题,不是那么灵光,说人家不蛮好说。看到我们隔壁有个年轻人很聪明,做事也能干,但长相不蛮好的一个单身男孩。我妈就去做了一次媒。
先去与两家家长谈好,再两人见了几次面,都觉得没什么问题。那时又不兴讲谈什么恋爱。双方都可说有点问题,就你不嫌我麻,我不嫌瘌,两家就结成亲家。
哪知婚后,麻烦事就不断,姨伯家的女儿,脑子有问题。两人动不动就吵架,一吵架,那表姐就到我家来,说我妈做媒,害了她,让她在婆家受气。还怪我妈没安好心,把她嫁给这样的家庭。其实这男孩挺好的一人,只是表姐喜欢无理取闹罢了。那时候,又不谈说离婚。但媒做了,婚结了,只能将就还不是过了一辈子。
我妈一辈子唯一做了这一次媒,就被这表姐烦了几十年。我妈说这媒真不能做,做了真是件吃亏不讨好的事,以后,再也不干这事了。
不过,象这种情况确实是个例,大多数做媒成家的,都过的很好,都是亲亲热热的过了一辈子。
照我说,这媒人其实是在做件好事,是做的个积德行善的事。他让一些单身青年男女,经过他的牵线搭桥,组成了一个个幸福的家庭。
其实,他们如果不把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的存在。朋友们,你们说是吧!
做媒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我没有做过媒人,但我见到那些做过媒人的人,被各种为难打扰,所以我觉得做媒人绝不是看起来那么风光的。
小时候,看我爷爷给人牵线说媒,被人刁难,就下定决心以后决不管人家的闲事。
小时候,大家都穷,尤其家里有适婚的男青年,就更是让人发愁了。我一个舅舅到了结婚的年纪,我姥姥姥爷非常着急,来我家拉家常的时候,跟我爷爷说了,如果有合适的人选帮助介绍一个。
我爷爷也是热心肠,开始在熟人当中衡量来衡量去。还别说,真有一个本家的时候姑姑被我爷爷划到圈里了,开始重点关注。
我爷爷觉得我舅舅聪明实在,我本家姑姑能说会道,他们应该算是良配。
于是按照农村习俗,开始定亲,他们俩彼此也非常满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本家姑姑的姐姐生孩子,本家姑姑去姐姐家伺候姐姐坐月子,不知什么原因,回来后各种风言风语传出来,我舅舅一看赶紧提出尽快完婚。
没想到,我本家姑姑也没说不同意,就是提出了天价彩礼,否则就悔婚。
我姥爷回家把能卖钱的都卖了,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才勉强凑够了。谁知等我姥爷和我爷爷一起把凑到的钱送去的时候,本家姑姑又临时变卦了,要求再加码,否则免谈。
我爷爷和我姥爷一听,真没招了,现在弄到的钱已经是极限了,去哪再弄钱呢?
两人灰心丧气的跟我妈说,看来这亲事要黄。我妈听了以后,一边是自己的亲弟弟,一边是亲父亲和公公,不能因为钱的事,让他们遗憾。虽然对本家姑姑坐地起价很不满意,但是我妈妈还是回屋把我家所有的积蓄拿出来,说来还真是巧,我家的积蓄刚好够,如果再多要一块钱,估计就没办法了。
我姥爷和我爷爷一看钱凑够了,心中大喜,赶紧把钱给本家姑姑送了过去。本家姑姑这次也不好意思再变卦了,终于同意举办婚礼。
后来,我觉得当媒人实在不值,就对我爷爷说:你说你有口气暖暖肚子多好,干嘛去当媒人啊,贴时间还贴钱。
我爷爷却笑着说:中间没人事不成啊,如果大家都嫌麻烦不管,该有多少人没对象啊。后来,我爷爷又经常给人牵线,反正是没少被难为,但他却乐此不疲。
虽然经他介绍结婚的人,婚后吵架还会找他评理说和,但他从来没有因此而放弃搭桥牵线的事。
反正我是嫌麻烦,不会去当媒人。
做媒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做媒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谢谢。所谓媒人!也就是专门为别人介绍对象的一个角色,要说什么体验?我没做过这个角色,只能揣摸着回答而已!
我认为,最大的体验就是得有一张灵牙利齿的好嘴,还得有一定的人缘,并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爱心,或者说是爱操心。
在农村,有种唯心的说法,说一个人一生中,只要能为别人成就三桩婚事,其最大的功德就是到"归西"时不受罪,也就是瓜熟蒂落。究竟准不准?反正农村上几岁年纪的人都信。
也有的媒人感慨道:唉!这差使好了,落一个平淡,是人家的命好!可是不好了,就落个埋怨,"风箱"道里的老鼠一一两头吃气!
其实,这种说法一点不假,有句话叫,媳妇上了床,媒人靠南墙!从此就把媒人忘了。可偏偏要遇上麻烦事,对不起!就又想起媒人来了,找上门来了!你说,是不是不容易?
在老家邻镇,有个小有名气的男媒婆,有一次,他收了男方好多礼后,婚事没有着落,在男方催的紧的情况下,无奈之举,他带上自己的母亲去冒充丈母娘!相了一通假亲,最后才勉强摆脱此事。
总之,自己虽然没有亲身体验过做媒人的感觉,但我认为这个"差使"是播郎鼓下乡一一好汉子不干,赖汉子还真干不了!
做媒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谢谢邀请,请揸上了,我总共成就七对有情人,我不象从古到今收钱,物,那些媒人,他们送点礼我也接着,不给我也不能去要,保媒拉线,要看双方长象,条件挺适合,人也般配,一说就妥,赶集边能保个媒。
后来觉得沒啥意思,媒人,新人结婚当天你得赶礼,生孩子不去还不生气,我啥也不图,还倒搭钱,也就不想成就啥有情人了,沒意思。
当然了,那都是4o年前的事了,如今他们日子都过的好,我也是很高兴的,因为我的眼力不差,双方半力八两不相上下,生活幸福,比啥都强,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是离不开媒人。
做媒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现在的媒人很少了,不像以前,那些专业的媒人,走南逛北,从南串北。那时的媒人说的是给人牵红线,做好事,其实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为了混吃混喝,大家也别笑话,这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因为以前很贫穷,正常人一年也不过吃几回肉。所以说就很多口才好的,能说会道的人就去给人家做媒人了。说成了不但混几顿吃喝,东家说不定为了感谢,还会给些礼物。
当然,这些都是陈年旧事了,现在的媒人真的很少了,虽说没有了这些媒人,但有婚姻介绍所,一般的青年男女都会到婚姻介绍所去找配偶的。
如果单问做媒人是一种啥感觉,媒给做好了,有一种成就感,媒没有做好,觉得有种失落感,就这种感觉。
做媒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辈子就当了一次,搭桥牵线的所谓“媒人”,也注定要后悔一辈子了!从内心深处感觉,对不起逝去的朋友,更不敢面对活着的母女几个人啊!
当年结婚后不久,得知妻子的表姐,因为高不成低不就,成了现在流行的“剩女”,而我的朋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多次相亲未果,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竟然没人敢嫁。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约好朋友和妻子的表姐,在岳母家见个面,没想到两个人一见钟情了!
很快两个人就幸福的结婚了!
要说妻子这表姐,真的是非常漂亮,难怪她挑三拣四了!身材匀称,眉清目秀!还是高中生,当时好多人看了,觉得我这个朋友,艳福不浅!娶了一个俊俏的好媳妇儿!
朋友的家庭条件,在当时真的是一个既贫穷,又老弱病残的环境,一般人很难接受这种条件的。
朋友早年丧父,带着妹妹改嫁,留下他和爷爷奶奶,还有一个未成家的叔叔,一起生活了!
爷爷奶奶年岁大了,叔叔还有胃病,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一个从小就懂得独立的孩子,非常憨厚诚实,谁家有事情,跑前跑后,比任何人都卖力气!街坊邻居没有一个不夸奖的!名副其实的好小伙!
结婚后家里充满欢乐,有了无限生机,第二年,生了一个女儿,一家人高兴的心花怒放啊!这么多年了,总算有新生命诞生了!
年迈的爷爷奶奶,没想到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还能看到重孙女儿,高兴得老泪纵横!
日月轮回,一复一日!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了!
第二个女儿出生了,家里更热闹了!
此时朋友心里,却觉得有一种悲伤的感觉,没有儿子,始终也觉得抬不起头来?正是这种卑微的心理作用!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为了能生个儿子,罚款算不了什么!勒紧裤腰带,也要生一个儿子!
天不作美,又生了一个女儿,三个女儿,一个比一个可爱漂亮!
朋友看着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却高兴不起来,反而身体出现了问题。
这期间唯一呵护他的叔叔,也因为胃病加重,撒手人寰了!
朋友一开始是自闭了,不出门,不与外界联系了!
逐渐地出现了,更大的精神问题,抑郁症了!
这期间我和其他朋友一起,把他送医院检查治疗!也没有好的结果,主要是思想意识已经根深蒂固了!走不出死胡同,钻了牛角尖了!
在一个麦收前的夜里,亲朋好友寻找一夜未果的早上,不愿让家人感到惧怕的朋友,竟在村外的小树林里自缢了!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遗憾中,离开了他内心依恋不舍的亲人们!逃避现实,把责任推给了一个弱女人!
两个女儿出嫁后,三女儿上大学了,孤单的妻子,倍感孤独,有好事的人,撮合她和同样丧偶的村支书结婚了!比她大十来岁,家里有两个儿子,成了免费保姆了!还要打工上班,给上学的三女儿交学费。
每当看到妻子表姐,拖着疲惫的身体上班的时候,心里真的好难受!说不出的味道,既心疼又无奈。
自己非常内疚,如果当年不给他俩撮合,她们的婚姻也许不是这样的结局,家庭一定会很幸福吧?
没想到满心期待,竟成了一辈子的憾事!
不指望他们日子过得有多红火?哪怕过得再平平淡淡,一家人团团圆圆的,也就知足了!谁能想到?落了一个这样令人痛惜的结果!
这媒人做的,真是有点憋屈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