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蜈蚣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蜈蚣百足,死而不僵。蜈蚣的外形就让人不寒而栗,爬行速度十分迅速。蜈蚣因为形状又被称为“百足虫”、“天龙”,是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电视剧中常有“以毒攻毒”的说法,蜈蚣有毒,但是在特定的疾病中有独特的效果。
蜈蚣为夜行性动物,白天潜居于杂草丛中或乱石堆下,夜晚活动、觅食。以肉为食,食性广泛,尤其喜欢小昆虫类,蛙、鼠、蜥蜴及蛇类都是蜈蚣的口中食。喜欢独居,有冬眠习性。在食物链中,蜈蚣处于蛇的上端,因此中医认为蜈蚣可以解蛇毒。
蛇王季德胜毕生与蛇打交道,同样研究解蛇毒。季德胜有次为研究蛇毒,让毒蛇咬伤自己,平时的解蛇毒药物已经不起作用,咬伤出迅速紫黑,请教同门后,以蜈蚣生食,十几条以后,生命体征恢复了平稳,有次可见蜈蚣确实是解蛇毒的一味良药。
那么,如果被蜈蚣咬伤,有没有解毒的方法呢?当然是有的。中医早就发现,鸡涎、鸭涎(涎者口水也)可以解蜈蚣之毒。曾有老中医,被蜈蚣咬伤,指头发黑,疼痛难忍,以鸭涎水浸泡伤口,隔日之后肿痛消失,亦可见功效之迅速。
由以上案例可知,自然界中的“一物降一物”。
蜈蚣最常用的功效是“息风止痉”,中医认为人体抽搐,是因为体内肝风内动,蜈蚣可以平息肝风。中风抽搐、面肌痉挛、口眼歪斜、舌头不正、小儿惊风等等,如果因为是肝风内动引起,蜈蚣则可以缓解肌肉痉挛。
此外,蜈蚣可以解毒散结。这种毒不仅是毒蛇咬伤引起,还可以是体内积下的火毒,疮痈、结核、癌肿、淋巴结肿大都是毒。因为蜈蚣善于打洞、钻地,因为可以打通人体经络,消除因为气血瘀滞引起的结块,作用效力也比较好。
虽然能够治病,但是蜈蚣毕竟有毒,使用时要从小剂量开始。如果抽搐痉挛是因为风寒、血虚、阴虚等,则不宜使用蜈蚣。此外,蜈蚣属于异体动物蛋白,服用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需要严格控制蜈蚣的使用。
吃蜈蚣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一位从事40年临床工作的老村医告诉我:“看见蜈蚣,千万别急着将它打死,收集起来,蜈蚣有很多好处,是一味名贵的药材。”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蜈蚣是有毒的,属于五毒之一。有毒的蜈蚣如何被人们利用起来,用来治疗疾病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蜈蚣又被人们叫做“百足虫”,蜈蚣身体两侧长着密密麻麻的脚。它的头部是红色的,也有些蜈蚣是青头的,在农村中最为常见,它喜欢隐藏在草丛,石头下活动。
蜈蚣之所以有毒,是因为它长着一对毒钩,毒钩有着毒腺,能够排出毒素,类似毒蛇的牙齿能够排出毒素,这类毒素主要成分是一些容血性蛋白质。但是在野外不小心被蜈蚣咬一口,在伤口上会出现红肿,也会感觉到火辣辣的疼痛感。
不要过于担心被蜈蚣咬到,有药材可以治疗蜈蚣这类的毒虫咬伤。
蜈蚣是如何收集的?中医上有着“以毒攻毒”的治疗方式,针对于毒虫咬伤也可以利用到蜈蚣来治疗。
蜈蚣一般在春,夏两季捕捉,先将它用沸水烫过一遍,然后两头用竹签,将蜈蚣的头部和尾部撑开,晾干即可。一般捕捉蜈蚣时要小心些,别将蜈蚣折断成节,尽量保持它的完整性。
蜈蚣虽然有毒,但是它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医衷中参西录》“蜈蚣,走窜主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可见蜈蚣走窜之力比较强,气滞血瘀凝聚能冲散开来。
蜈蚣性味归经性辛,温,有毒,入肝经,有息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
1.蜈蚣有熄风止痉之效
中医里面讲的风,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认识的风是不一样的,蜈蚣息风止痉的作用,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比如小儿急惊风,手足抽搐,破伤风,癫痫,口眼㖞斜等。如果配上乳香,没药,全蝎这类中药效果更好。
2.蜈蚣有通络止痛的功效。
经络不通,或者风湿痹痛引起的疼痛,手足关节胀痛,或者是顽固性头痛,偏头痛。蜈蚣走窜之力强,内可到脏腑,外而通经络。蜈蚣有通络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风湿痹痛引起的疼痛。
3.蜈蚣具有攻毒散结之效
蜈蚣虽有一定的毒性,正是这种毒性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疮痈肿毒,和一些毒虫咬伤引起的红肿热痛的病症。
另外蜈蚣攻毒散结的功效,还可以应用治疗人体内的火毒热盛所造成火毒,另外淋巴结肿大,癌症肿瘤。蜈蚣善于走窜,能除气血瘀滞引起的结块。
蜈蚣的药用价值高,但也有一些副作用。蜈蚣是属于动物蛋白,药用成分还有一些毒腺,有些人服用蜈蚣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
所以要严格控制蜈蚣的用量。
另外,蜈蚣具有较强的抗惊厥作用,昏迷患者是禁止使、用。蜈蚣有毒并且药性峻猛,能损害胎儿,孕妇禁用。
另外,虽然蜈蚣的药用作用比较高,但是它还是有毒的。没有必要,不宜使用。如需使用,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以上就是大顺的分享,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觉得有用的话,不妨点赞,收藏,分享给更多的人。
吃蜈蚣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哇,居然有人敢吃蜈蚣,不知道蜈蚣是五毒之一吗?我们广西确实有很多人吃虫类,拿他们来油炸确实很香,像蜂蛹、蝉蛹、蚂蚱等等,但是吃蜈蚣我倒是没有听谁说。蜈蚣是可以作为药用的,药用时跟其他中药一起煎煮,然后喝药液,并没有吃蜈蚣的肉体。那么蜈蚣作为药用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呢?一起了解下。
蜈蚣的特点《本草纲目》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见过蜈蚣的都知道,他的身体两旁长到很多的脚,密密麻麻,所以又叫百脚,而蜈蚣在古书《广雅》上称为“吴公”。认真观察的朋友还知道,蜈蚣有几种颜色,有红头,青头黑头,以红头的为佳。在农村很常见的,比如草丛、墙角,石头下面。
蜈蚣另一个特点就是头部之腹面有肢一对,上有毒钩,毒钩末端有毒腺开口,能排出类似蜂毒的毒汁,有毒成分为组织胺样物质和溶血性蛋白质,所以一般人都不敢随意触碰,避免被咬。也因为他有毒,所以我没听说有人吃蜈蚣的。作为药用时,在春、夏季捕捉,用两头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绷紧,晒干,亦可用沸水烫过,晒干,生用。
蜈蚣的功效与作用蜈蚣具有息风镇痉的功效,可用于痉挛抽搐。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本草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可用于小儿的手足抽搐、小儿急惊风、破伤风、癫痫、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等证。常与全蝎相须为用。
此外蜈蚣味辛能散,有毒,具有攻毒散结的功效,中医上有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外敷治恶疮肿毒,常与雄黄、胆汁配伍。外敷还可治瘰疬溃烂,常与荷叶配伍。《日华子本草》:“治癥癖。蛇毒”。相信大家都听过《季德胜蛇药》,里面就含有蜈蚣、七叶一枝花等,是治疗毒蛇,毒虫咬伤的良药。
蜈蚣还具有通络止痛的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谓“蜈蚣,走串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蜈蚣能通络止痛,可用于治疗游走不定,疼痛剧烈的风湿痹痛,常与独活、威灵仙配伍使用,其次就是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头痛或偏头痛,常与天麻、川芎配伍。
蜈蚣使用的注意事项蜈蚣具有较强的抗惊厥功效,故昏迷患者禁用;老年患者及婴幼儿不宜大剂量服用;蜈蚣药性猛烈且有毒,多服易损害胎元,故孕妇忌用;血虚生风着禁服;双手接触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将手洗净才可接触食物。蜈蚣不可长期使用,以免对肝造成损伤。
蜈蚣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是毒性也比较强,是不能直接吃的。如需药用,请向医生咨询,不要私自用药。如果喜欢本文,不放分享、点赞、关注。(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吃蜈蚣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在多数人的心中,蜈蚣是有毒的东西,这个是大家脑海中提到蜈蚣的第一个概念, 第二概念就是蜈蚣很丑,有很多足,是大家心中的千足虫。作为南方人,对于蜈蚣见怪不怪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湿热的夏季,在客厅里经常会看到蜈蚣从犄角旮旯游动出来,这个时候小孩子大都会吓一跳,我曾经就被蜈蚣吓哭过。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如果家里做了有关鸡肉的炒菜,蜈蚣会闻到鸡肉的香味,顺着爬出来吃鸡肉。
蜈蚣并不是肢体所有部位都有毒性,其有毒的部位在腭牙的毒腺,当人体被咬后,其毒液会顺腭牙注入人体中,在局部皮肤产生红肿热痛,蜈蚣的主要毒性在头部,其他部位是没有毒性的。蜈蚣有21对足和21个体节。蜈蚣的视力很差,为了弥补视力的不足,蜈蚣生出了一对长长的触角。平时蜈蚣生活在阴暗石块或者墙角的缝隙中,昼伏夜出,一般在从凌晨到4点活动,因为这个时间段常常没有光线的感染,所以我们平时白天都看不到蜈蚣,绝大多数都是夜晚才看见蜈蚣出来活动寻找食物。
我们的中药在治疗疾病中,有一句经典的名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以毒攻毒,我们治疗疾病时,很多时候就是利用蜈蚣的这一特性来治疗疾病,比如一些疮炀,无名肿痛,顽固性头痛等。中药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又被叫做天龙、天虫。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肝经。
【中医功效】息风止痉,通络止通,攻毒散结。 在 传统中医中常常用来治疗,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等疾病。
中医古籍中记载,《日华子本草》:"治症癖。蛇毒。"《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医学衷中参西录》:"蜈蚣,走窜主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
蜈蚣的临床常见运用:- 偏头痛、风湿顽痹:蜈蚣是虫类药物,其药性强于普通草木,尤善搜风通络止痛,同时对于风寒湿气闭阻关节筋脉,导致关节变形常与川乌、苍术等药物合用。对于偏头痛的治疗,中医认为偏头痛多由于感受风寒之邪,上犯头目,使其清阳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蜈蚣在治疗偏头痛时,常配伍川芎、延胡索、红花、天麻等药物活血化瘀,祛风止痛。’
- 疮炀,瘰疬(颈部淋巴结核):正如前面所言,蜈蚣具有一定的毒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以毒攻毒,同时蜈蚣具有通络攻毒散结的功用,可治疗各种疮炀疾病和无名肿毒。对于瘰疬(颈部淋巴结核)我们常常用,马钱子、地龙、半夏、五灵脂等药物配伍成的小金散,其具有破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
- 蜈蚣+天麻、钩藤、羚羊角:清除肝热,息风止痉,治疗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神昏,痉挛抽搐。
- 蜈蚣+麝香:将两药研末后吹入小儿鼻中,可治疗小儿急慢惊风抽搐,同时可以外用止痛。
- 蜈蚣+乌蛇治疗风湿顽痹或皮肤皮癣等皮肤顽疾。
- 蜈蚣+细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疗风湿、瘀血之痹症疼痛。
- 蜈蚣+雄黄:两药一起研末调敷治疮疡疖肿、红肿剧痛者,或蛇虫咬伤。
- 蜈蚣+甘草:解痉平喘,治疗痉咳。蜈蚣+龙骨:二味药研末外敷治疗慢性皮肤溃疡。
本人中西结合男科研究生,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目前在三甲医院工作,关注@中西结合男科廖医生,了解更多男性健康知识,学习中医养生,请各位大佬关注我哟!点赞+收藏+转发,让更多人受益💖
吃蜈蚣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蜈蚣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修复组织细胞,促进肌肉和骨骼的愈合。吃蜈蚣能补充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蜈蚣含有的精氨酸和牛磺酸比较丰富,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促进人体毒素的排出,有助于人体精神,机体,肌肉等多方面的快速恢复。蜈蚣还含有钙,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能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保持人体的生命活力,还有一定的防癌抗癌的功效。
吃蜈蚣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大蜈蚣也是中药药材之中的一种。乃至在许多的地区,也有吃蜈蚣的习惯性。许多的人尽管见到大蜈蚣就十分的担心,可是吃蜈蚣得话,对我们的人体是有一些益处的。
蜈蚣也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当咬伤人体时,会迅速释放出大量的毒素,从而造成人体中毒。
蜈蚣具体功能有以下几点:
1.用于顽固性头痛、风湿痹痛之重证,可与其他抗风湿止痛药同。
2.用于毒蛇咬伤,内服外用均可用之。
3.蜈蚣能通经活络,它与一些抗风湿止痛类药一起用可以起到更好作用。
4.蜈蚣泡酒可以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5.蜈蚣水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
蜈蚣的禁忌:
1.孕妇、小儿慢惊者忌用。
2.阴虚、血虚者忌用。有过敏史者禁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当被蜈蚣咬伤后,要第一时间用肥皂水清洗伤口,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在伤口处进行冰敷,用工具把进入体内的毒液吸出来,假如比较严重,及时送到医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