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刺蒺藜有什么功效?
谢谢邀请!
中药刺蒺藜的学名为蒺藜,是我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之一。蒺藜来源于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是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而得。蒺藜味辛、苦性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之功,常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等的治疗。成人日服推荐量一般为6-10克。
蒺藜为平抑肝阳之药物。文献资料显示,蒺藜可用于肝郁所致之乳房胀痛、乳胀不通;也可与百合、川贝配伍,用于肺痈,肺瘘;又可与菊花、地肤子、苦参等配伍治疗皮肤风疹瘙痒,以及白癜风等病。现代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蒺藜含有多种黄酮、皂苷、生物碱、挥发油,以及脂肪油等,具有抗心肌缺血、延缓衰老、轻度利尿,还有性强壮作用等。中药刺蒺藜有什么功效?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在古代,刺蒺藜又叫白蒺藜,它是传统的中药材,《神农本草经》说它具有“主恶血,破癥瘕积聚”的效力,说明传统中医认为它具有通经发散走窜的药性,刺蒺藜的入药部位是植物果实,味道辛辣微苦,性温无毒,有平肝化瘀,祛风,明目的功用,多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目暗不明,以及风邪侵袭引起的皮肤瘙痒。接下来,我将根据中医理论为您做全面准确的分析。刺蒺藜的作用原理
- 肝内储藏着气血,肝血是直接调节人体血液的流行,肝气条达全身气的运动,气为阳,血为阴,所以,中医常说“肝体阴而用阳”。
- 情绪波动过大,急躁易怒后肝气暴涨,肝气盛则气盛为火,因为《内经》说“阳盛则热”。肝的阳气升腾冲克于上部,出现头昏头胀,肝开窍于目,肝热冲击眼睛红而干涩,肝气暴动,气动生风,此时,人体中肝气失调而更易感受自然界的风邪,风邪侵袭后常导致皮肤瘙痒,引发红色丘疹风团等皮损。
- 出现肝阳上亢和风邪侵袭时,中医常会选择带有平肝,祛风功效的药物去调治,所谓平肝就是平复上冲的肝火,使阳火下降,肝阳得平。祛风的作用则是选择药性发散的药物,散出风邪。
- 刺蒺藜因外形带有三根短刺而得名,凡是带刺的植物入药,皆因其有刺,可刺破瘀阻而体现出化瘀作用,如皂角刺。疾黎质地较轻且带有尖刺,具有良好的通经发散的作用,这就是它祛风的作用基础。此外,刺蒺藜味道微辛,辛能发散,加强了祛风发散的力量。
- 刺蒺藜是果实入药,古人认为“花类主升,果实主降”,因果熟蒂落的特点,故而带有沉降的特性,清代医学家张志聪在《本草崇原》中说“刺蒺藜,质地坚硬非常,含有金气可平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刺蒺藜质地虽轻却非常坚硬,坚硬的程度可比拟金石铜铁,由此就禀赋了金石的气质,金气能克木气,好比生了旁枝的树木,需要刀斧来整理一样。刺蒺藜虽然没有矿石类药物那样的沉重,但也因质地坚硬而具有沉降平肝,清降肝热的效力。
刺蒺藜的平肝祛风作用,在中药学中属二线药物,药力虽然不强,不良反应却比较少,它的平肝作用不及矿石,但无矿石如赭石伤胃之弊端,祛风作用不如荆防,也没有发散消耗津液的副作用。总体来看,作用不强,柔和适中,使用得当可发挥较好的功效,朱大夫提示,对证应用是有效的基础,掌握病证与药性关系才是关键。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药刺蒺藜有什么功效?
刺蒺藜是比较常见的一位中药,它也十分常见,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很多农村地区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是名副其实的平民级中药材,虽然简单便宜,但功效却不简单,在临床中可以用来治疗眼科和皮肤科疾病,很多民间老中医也喜欢用这味药材治疗疾病,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来揭开刺蒺藜的真面目吧。
刺蒺藜是蒺藜科植物的干燥果实,主要生产与河南、山东等省份,多在秋季采摘采割。其别名又叫蒺藜子,旁通,豺羽,升推。
【四气五味】辛、苦,微温。有小毒。
【归经】肝经。
【中药功效】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躁热。"《本草再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本草汇言》:"刺蒺藜,去风下气,行水化症之药也。其性宣通快便,能运能消,行肝脾滞气,多服久服,有去滞之功。
在传统医学方面主要治疗一下方面的疾病:刺蒺藜辛开苦降,归肝经,能平肝解郁,因此可与天麻、钩藤、川牛膝等药物配伍,治疗肝阳上亢以及肝阳上亢所带来的头晕目眩,头痛失眠,多梦等病症,肝阳上亢其证型表现类似于今日西医的高血压急症,因此常常配伍天麻钩藤饮用来治疗高血压病。
肝郁气滞多因情志不遂,外邪侵犯等致病因素所致,使肝失疏泄失常,使气机郁滞。刺蒺藜入肝经,具有疏肝解郁之功,因此可以刺蒺藜治疗肝气郁结之证,常常与枳实、柴胡、佛手等疏肝理气的药物搭配,治疗肝气郁结之妇女产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等病症。
目赤肿痛多由肝火旺盛,上攻与目所致;肝热上攻,多见白睛红赤,或抱轮红甚,其疾病对应现在的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等疾病;而刺蒺藜主入肝经,能明目止痒,因此常常与菊花、密蒙花、决明子等药物配伍治疗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抱轮红赤等眼科病症,可以配伍成白蒺藜散,:用于肝肾虚热生风,目赤涩多泪。
刺蒺藜具有活血祛风,止痒之功,因此在临床中可用来治疗风疹瘙痒等皮肤科疾病,常常配伍地肤子、荆芥等药物。
刺蒺藜+白僵蚕——刺蒺藜疏肝解郁,白僵蚕祛风镇痉。两药合用具有平肝解郁,
息风镇痉之功。用于中医内科疾病,肝阳上亢的头晕、头痛、目眩、抽搐等。
刺蒺藜+决明子——两药均有清肝明目之功,配用可增强疗效,用于眼科病症,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流泪、翳障等。
药理学研究发现,中药刺蒺藜包含有脂肪油、氨基酸、皂苷、挥发油等成分。
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刺蒺藜具有如下的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作用:能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同时能改善心功能,改善冠脉循环,还有降压、利尿等作用,因此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
2.对血脂影响:在动物大鼠模型上显示,刺蒺藜提取物,能降低血脂水平,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的作用,能阻止脂质在动脉、心脏等部位的沉着。
3.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能增加“小蝌蚪“产生,增加荷尔蒙分泌,提高性机能,且无毒性和致畸作用。
刺蒺藜是一味好药,但并不是没有缺点,正如前面所说,刺蒺藜有一定的小du,中du后会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地会出现呼吸衰竭,因此在中医临床致病中需要注意它的剂量,孕妇不宜使用。
本人中西结合男科研究生,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目前在三甲医院工作,关注@中西结合男科廖医生 ,了解更多男性健康知识,学习中医中药养生,请各位大佬关注我哟!点赞+收藏+转发,让更多人受益💖
中药刺蒺藜有什么功效?
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传说——跟药学博士从百草故事学百草功效。
回答中药刺蒺藜有什么功效,先从一个刺蒺藜的传奇故事开始——
永乐公主和刺蒺藜的传奇故事相传唐朝唐玄宗皇帝李隆基有个女儿取名为永乐公主,可是永乐公主却名不副实,名为永乐,却一点也不快乐,几乎都在郁闷中长大。
因为身为公主,却未能出落得天仙般美丽,长得又小又丑,面黄肌瘦,动不动很生病。永乐公主父皇唐玄宗也很着急啊,让太医用过各种办法,从小治到大,也未能把永乐公主的病治好。
不过永乐公主还是很幸运的。
不久,安史之乱爆发,皇帝带着杨贵妃仓皇出逃,途中永乐公主与皇帝失散了。
永乐公主在在贴身奶娘的带领下到了陕西的一个地方,在一个道观里被一个叫做东方真人的道士收留了。
东方真人,尽管年过七十,却也老当益壮鹤发童颜。公主便跟着真人每天到处在观里观外,山间野外到处游玩,渴了喝山涧水,饿了采集野果子吃。
东方真人喜欢采集一种叫做刺蒺藜的果子做药,剩一部分就让公主煮水喝。
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三年,慢慢的永乐公主原来枯黄枯黄的手变得粉嫩润泽,头发也从淡黄别的乌黑健康,原来发黑的刀条脸也变得又圆又白,一双大眼睛挂在脸上忽闪忽闪的,别提多有神了,身材也是凹凸有致。
后来,安史之乱平定,出落的楚楚动人的永乐公主回到京城,但皇帝已不是父皇唐玄宗,而是皇哥唐肃宗即位。
唐肃宗见妹妹永乐公主几年不见,竟然大变样,似乎从天上修炼过一般,整个人都变了样,真正成了个高贵的公主模样儿,忙问发生了什么事。
永乐公主就把遇到东方真人和真人送给他的一袋子刺蒺藜拿给哥哥。
唐肃宗听后,也将信将疑的开始喝刺蒺藜煮过得水,果然一段时间以后,忙碌的唐肃宗变得神清气爽耳聪目明,精神十足。
对永乐公主带来的刺蒺藜大加赞赏,让陕西那一带从此每年给宫里进贡刺蒺藜。
刺蒺藜,就这样,长成丑小鸭的永乐公主变成真正的公主。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刺蒺藜有男人强身健体,女人美容之效用。
那到此刺蒺藜都有那些功效呢?
中药刺蒺藜都有哪些功效刺蒺藜,也叫白蒺藜,是蒺藜科草本植物蒺藜的成熟干燥果实。中药里,刺蒺藜,味辛苦,性平、温,归肝经。
既然刺蒺藜归肝经,那其作用就有平抑肝阳、疏肝解郁、明目、祛风止痒之作用。
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胸肋疼痛、乳汁不通、目赤多泪、风疹瘙痒等症。
但是,要注意的是,气血虚弱和孕妇慎用,还有就是因为刺蒺藜含有的亚硝酸钾有毒,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反应而发生窒息,所以一定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
中药刺蒺藜有什么功效?
农村荒野间的刺蒺藜带刺,有祛风止痒的功效,还能用于乳痈乳闭。
农村中药材颇多,刺蒺藜就是其中一种。刺蒺藜就是蒺藜的果实,说起它的原植物,农村的朋友或许都有印象,它是一种匍匐类的草本植物,其药用部位是果实,这是一种具有多个棱角的果,果瓣分为好几个,上面带着很硬的刺,包括小刺,长刺以及短刺,故而名字里有“刺”这个字,让它在各类中药材中辨识度更加高,容易在野外找着。
这种植物常生长在草丛中,小时候放羊就碰到过,可别用手尝试着去抓,容易被刺破表皮,那时还真不懂,这也是中药。秋季,选择在果实成熟时采收,经过晒干就可以用了,它具有平肝解郁,明目,活血祛风和止痒的功效,较常见的作用就是乳闭乳痈和胸胁胀痛,这也是疏肝解郁的表现,这一点针对那些经常生气的人会有些帮助,生气对肝不好,肝气郁结了就把毛病体现在胸协这方面,产后肝郁血滞也可以用它。
刺蒺藜的平肝类的中药,主要入肝经,其性苦,有“泄降”的特点,作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这些方面,而明目的功效就一目了然了,就是看不清东西,眼睛肿痛时用它,《日华子本草》中就提到了这味药,说它“治风,明目最佳”。提到了“治风”,风疹瘙痒也是可以用的,功效不输于防风和荆芥等这类药材,然而有些情况也是需要注意的,血虚气弱者,阴虚不足者,孕妇须慎服。
本是农村常见的带刺之草,功效却很高,这种中药也是有小毒的,需要用到的朋友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喜欢采摘的农村朋友可要注意了,刺蒺藜也是需要一个干燥的环境来保存,免得因为发霉而失去原有的功效,还对自己不利。关注老邪,了解更多农村花草。
觉得本文不错的话,别忘了点赞,收藏和分享,谢谢。(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药刺蒺藜有什么功效?
1.平肝疏肝:本品辛香味苦,入肝气分,开宣通滞,横行排荡,能平肝阳、开郁结、通郁滞、破恶血、消症结、疏肝气、快脾气、宣肺滞,为宣通快利之品。用于:①眩晕:阴虚阳亢所致头痛、头胀、眩晕、心烦、失眠,用此平肝潜阳。②胸痹:痰热互结所致胸痛、胸闷,用之开痰涤热,解郁止痛。③乳胀、乳岩:肝气郁结所致乳房胀痛,乳汁不行、或有包块者,用此开郁破结。④痛经:血虚气滞所致经行腹痛,用之行气消瘀,养血止痛。2.祛风明目:本品气香味辛,能疏风热、泄肝火、散郁热、除翳膜。常用于风热或肝热所致目赤肿痛、羞明多泪、或生翳膜。【使用注意】系开宣破气之品,凡气虚、血虚、孕妇宜慎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