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是什么病?
如果不是女儿在2019年元旦得了这个病,我或许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川崎病这个病是什么玩意儿。
当医生跟我们说孩子得的是川崎病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怎么听着像日 本的名字,事后我还特意查了这个病,原来这个病是一个叫川崎的日本人发现的,最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我女儿19年元旦的时候当时刚好两岁半,被确诊了。而川崎病的得病人群在7岁以内的儿童居多,而得病的人中男女比例是1.5:1,人群得病的概率是三万分之一。
女儿发烧的前一天还毫无征兆地跟我玩,吃喝玩乐没有任何的症状。但那天夜里她突然间就发高烧了。
我当时量了一下她的体温40.1℃,带了她两年多那是她第一次烧那么高,看着体温表上的数字,我吓了一跳,可怜的她烧得满脸通红。
我第一时间给她喂了退烧药,但吃了药后对她于事无补,高烧没有退的意思。那天夜里我整宿没睡,不停地尝试着给她物理降温。但一切好像都是徒劳无功。
第二天天一亮我就带她去了当地妇幼保健院。
当时还是院里最有名的医生给开了血常规化验,看了化验单后医生告诉我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烧,并且安慰我孩子打两天点滴就会没事了。
我想着到了医院,也抽了血化验了,应该就可以放心了。
医生开了单子,我交了钱,带着孩子做了皮试后,我们就扎针了。女儿烧得浑身无力,软绵绵地躺在我的怀里,那一刻我真希望发烧的是我自己。
第一天打完点滴回来后,一整天烧都没退。傍晚我准备再次给女儿物理降温的时候,发现女儿大腿和背部起了红色的疹子,我第一反应就是会不会是过敏了。
那天晚上女儿的烧还是没退,全身烫得有些吓人。
第二天我带到医院给那开药的医生看,我问他:“这是不是过敏了?昨天我们做了皮试可是没出问题才打的针。”
医生叫来护士,让护士去药房取了一只抗过敏药打到药水里。那只药他没让我掏钱。
三瓶水打了两瓶的时候,女儿一直挠,说身上痒,我一看她身上的红点点越来越多,我担心出问题,剩下的那一瓶我没敢打了,直接带她回了家。
晚上女儿一直持续40-41℃的高烧,她嘴唇也开始干裂,还渗血。我熬了两个晚上实在熬不下去,倒下眯了两个小时,等我再次醒来,天亮了。
我爬起来看了下闺女,她的样子让我吓了一大跳:“嘴巴上已经被血痂黏住了,她无法开口说话,眼睛通红,耳朵后面也开始肿大,手指指尖也硬邦邦的,感觉她关节都伸不直。最重要第三天了,打了两天点滴烧也没退。”
我收拾好东西,拿好医保卡,带上孩子需要的一切,抱着她直接喊了车去了大医院。
因为有熟人在医院,我直接去住院部找的儿科主任。主任一看我家孩子就跟我说:“你家孩子得的是川崎病。我昨天科室里刚送出院一个小男孩。你家闺女这症状特别明显,他还拿出一本词典一样的医书翻给我看。对照书上写得,和我女儿的症状,简直一模一样。”
那一刻我总算松了一口气,至少一下找到了病因。我跟主任说打了两天点滴了,主任告诉我:“抗生素是没用的。这个病需要特殊用药。而且用药的时间不能早也不能晚。用早了没效果,用晚了控制不住病情,怕有并发症。这个病要第5-7天开始用丙种球蛋白滴注,根据孩子的体重来计算用量。你现在把她衣服脱了,我看看有没有这么多药。这个药每个医院有指标。”
主任人很随和,他让一个护士抱着孩子,让我去办了住院手续交了费。预交费的时候他特意提醒我:“这个病会花的钱比较多,你多存点。我尽量能不给你做得检查不做了。因为症状很明显,给你做几个必要的检查就行。”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原来医生也有这么善良的人。
给孩子办理住院后,我抱着她坐在床上,给在外地的老公打了电话,他听了以后立马请假往回赶。
我很幸运,孩子的主治医生就是科室主任。他给我开了一盒阿司匹林,让我每隔六个小时给孩子吃半片,并且叮嘱我:“你一定要喂,这是防止她动脉冠状瘤的,不按时吃药,万一有后遗症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这个药很难吃,很苦,你给孩子准备点糖。每次喂药后,你把孩子的体温记录好。我隔几个小时会来看看。”
那一刻我真的像抓到了救命稻草。对主任的叮嘱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吃了药后孩子的体温会从40.2降到38.9℃,但随后又慢慢升上去。闺女嘴巴烂了不能吃东西,全靠牛奶续命。
等到第五天的时候,主任来查房的时候,他跟我说:“十点钟一过,我准备给孩子用丙球,她需要8瓶,到时候打的时间有点长,她会难受,你给她分散点注意力。”
那一天8瓶小小的药水打了快八个半小时,从早吊到晚。闺女很坚强,没有吵也没有闹。
最后一瓶打完后,夜里我每隔两个小时给她腋窝量一次体温。她的体温从最开始的40.1℃慢慢的降到38.5℃再到37.5℃,每次看到体温往下降,我就有种快胜利的感觉。到第二天早上再次量的时候,体温回到了36.8℃。看到这个数字,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高烧了5天5夜,总算把烧给退下来了。
之后的两天每天上午还是打点滴,主任说这是抗生素。
第六天的时候,同病房一个流感的孩子原本打算出院,结果突然烧了起来,孩子的家长大喊:“医生,我家孩子又发高烧了。”坐在斜对面医生办公室的主任听到这个声音,误以为是我家孩子复烧了,他急急忙忙跑了过来,看到我后问:“孩子又烧了?”我摇摇头,主任都说把他吓了一跳。
第八天上午,主任带着我们去彩超室做了一个心脏彩超,检查了以后,对我说可以出院了。
他给我开了42天的阿司匹林,反复叮嘱我一定要按时吃药,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都要按时复查。他笑着对我说:“你这要是去长沙随便一个医院,这次费用没个三两万你出不了院。我就没给你做那么多检查,也算帮你省了一大笔钱。”
出院结算的时候我们总共花了6999+不到七千,报销后最终话费是3600多元。
我很庆幸遇到了一个好医生,医术,医德都非常棒,最主要他对病人很负责。这也许是我们的幸运吧!
临走前我也问了主任:“这病到底什么原因引起的?”
主任告诉我:“你要问我具体原因,全世界都没研究出来。只能说是孩子免疫力低下容易得这个病。也没什么预防措施,多加强营养,多锻炼。”
出院后我还专门去网上查阅了这个病的相关资料,也是没什么结果。
我只希望,每个孩子都健健康康的,不要得这些稀奇古怪的病。也希望每个病人都遇到这么有医德,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
川崎病是什么病?
我第一次听说川崎病是在十年前。
我朋友的儿子那个时候读小学,好像小学四年级左右。晚上说脖子痛,父母摸了下,有点肿,怀疑是不是学校里打球伤着了,于是带孩子去了骨科医院。拍片啥的都做了,没发现啥,让回家擦擦药酒。
第二天孩子有发烧症状,嗓子也疼。父母带孩子去了四川华西医院的儿科,儿科医生说是上呼吸道感染,开了药回家。
第三天孩子的症状没有减轻,仍然发烧,精神状态很差。我朋友主张再吃两天药试试,但她老公表现出非凡的判断力,主张再去四川华西。于是两口子又带着孩子去了华西医院,这次是个老专家,紧急安排住院排查,果然被诊断为川崎病初期,当天就输了10瓶丙种球蛋白进去,第二天就退烧了。
医生说是免疫引起的,幸亏是初期,发现得早,如果拖到中晚期,就成为了重症疾病。我问她怎么治疗的,她说就只输丙种球蛋白,其他都没整,大概三天左右就没啥事了,出院了。
估计是感冒病毒引起的突发免疫缺陷导致的,我瞎猜的。
川崎病是什么病?
很多家长第一次听说“川崎病”,神情都非常紧张、焦虑,不知所措。湖南旺旺医院儿科专家强调:川崎病虽然名字陌生,但这是一种儿科的常见病之一。
川崎病因1967年由日本人川崎富作首次报道,而由此得名。发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男生多于女生。
发热,皮疹,手脚肿胀,眼睛、嘴唇都有相应症状
发热是川崎病患儿最常见的症状,持续发热的天数常常大于5天,体温一般波动在38~40℃,持续1-2周,甚至更长。
其次,川崎病会导致皮肤出现皮疹,一般在发热之后出现,常见的为斑丘疹、多形红斑样或猩红热样,无疱疹及结痂,躯干部多见,持续4-5天后消退。(如下图)
手脚皮肤呈广泛的硬性水肿。早期皮肤呈现潮红的症状,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重者指甲亦可脱落。此为川崎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如下图)
患儿还会出现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或出血,舌头明显充血、突出,呈草莓舌;咽部充血,扁桃体可有肿大或渗出,部分患儿还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湖南旺旺医院儿科专家提醒广大家长,川崎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严重的心血管继发症,是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疾病。
川崎病的主要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和(或)加基文抗凝药首先,需要控制炎症,但是抗生素治疗无效。需要特殊药物治疗。但是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很大,易引起恶心、呕吐,长期使用可诱发药物性溃疡甚至出血,应饭后服。
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患儿服药后有无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及大便的色、量及性质)、有无变态反应及毒性反应(如头晕、耳鸣等症状),有无出血反应,有反应严重者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其次,还需注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一旦确诊必须要用。由于它属于血制品,所以在输注时应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患病期间5大注意事项
第一、饮食上以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为主,避免摄入过热,过硬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食物宜温凉。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营养。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则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第二、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新鲜,定时监测体温。患儿出汗时及时垫干毛巾或更换干洁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高热持续不退,可遵医嘱进行药物降温及补液治疗。
第三、口腔黏膜充血,溃疡,唇皲裂,应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黏膜湿润。患儿餐前餐后漱口,防止继发感染。必要时进行口腔护理。
第四、及时修剪指甲,提醒患儿勿搔抓皮肤。每日清洁皮肤1-2次,每次便后及时清洗臀部并擦干用护臀膏均匀涂擦肛周皮肤。
第五、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勿揉眼睛。必要时遵医嘱予0.3%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预防继发感染。
出院之后,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定期复查。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患儿,11个月内不宜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疫苗,其他疫苗不需要推迟。
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未经有效治疗的患儿更应长期密切随访,每6-12个月一次。
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湖南旺旺医院7病区 严喆川崎病是什么病?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应注意早诊断早治疗。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有关。川崎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眼球结合膜、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红斑、指(趾)端硬性水肿及颈淋巴结肿大,最严重的后果是中、后期发生的冠状动脉损伤。
川崎病重在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急性川崎病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应用静脉免疫球蛋白和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对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本内容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吕永楠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川崎病是什么病?
儿科门诊,王医生看完最后一个孩子已经中午1点了,正准备下班吃午饭,闯进来一位中年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后面跟着一位老人,她哭着跟医生说:“医生,求求您啦!我们从另一个城市赶来,没有挂上号,求您给我加个号吧!”
这时外面的助手赶紧拦着女子说:“你们下午再看吧,王医生已经加了好多个号了,还没吃饭呢,真的不能再加了,她已经坐了一上午,一口水都没喝呢。”
这时,老人突然就跪下了,拉着王医生的手说:“求求您了,医生,求您一定要帮我们看看,我这孙子已经高烧好多天了,下面医院一直看不出是什么原因,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啊!我们又不会网上挂号,下了火车来到这里时已经没有号了,求求您了!我的大孙子和儿子因为车祸已经去世了,这可是我们老张家仅有的血脉啊!”
王医生连忙扶起老人,安慰着老人,跟她们说:“老人家,别担心,我马上给你们看。小余,你赶紧给她们去一楼手动补个号,把信息录进来。”王医生吩咐着刚才那名助手。
助手小余很快下楼了,王医生开始询问病史。这才得知,原来这个孩子才刚满8个月,已经高烧5天了。孩子大大的眼睛,肉肉的脸蛋,很是可爱,但是看上去却很没精神,哭闹不止。妈妈和奶奶心疼的安抚着孩子,两人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
妈妈焦急地告诉王医生,五天前,孩子没有明显的原因突然出现发热,体温最高时39.1℃,去当地医院,医生用了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体温降到了37.3℃,但是一天后,又开始发烧了,血常规查了几次都是说细菌感染,医生开了头孢口服,孩子却仍然反复发烧,并且出现了结膜充血的表现,治疗到今天已经到40℃了。
这位妈妈跟奶奶都很焦急,担心孩子持续这样烧下去会把脑子烧糊了,会出现大问题,她们也担心是不是有别的严重的疾病。于是就着急赶来了省城,找到了王医生。
王医生赶紧安排了检查,查体发现孩子颈部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直径最大者约1cm X 1cm
,无压痛,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咽部充血,杨梅舌,结膜充血。动态心电图提示:未见明显异常,冠脉超声提示:左侧冠脉扩张。血常规:12.15 x 109/L,C反应单位53mg/L。
王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及孩子的临床表现,确诊为川崎病。孩子奶奶和妈妈听到这个名字,一脸茫然,奶奶马上就流下了眼泪,问道:“医生,这是个什么病啊?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病,是不是很严重啊?我们老张家就剩这颗独苗了,有没有救了啊?”
孩子妈妈也焦急的看着王医生,王医生连忙安慰她们说:“你们放心,川崎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预后一般还可以,不要担心,我会尽力救治孩子的。你们现在先赶紧办住院手续吧。”孩子妈妈和奶奶这才冷静下来。
入院后,王医生团队给予了抗炎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给予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做好各项病情记录。经过两周的治疗,孩子的病情明显的好转,查体发现孩子的淋巴结无肿大,无结膜充血,无咽部充血,舌苔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均正常,冠脉超声提示冠脉未见进一步扩张,且有恢复的趋势。
看到孩子的恢复,又想到王医生团队这段时间以来给予的关照,孩子的妈妈和奶奶感激不已,奶奶的泪水一直在眼里打转,查房的时候感激地跟王医生说:“您真是我们老张家的救命恩人啊!孩子恢复了,我这终于能睡安稳了,也好跟我的儿子有个交代了。”
孩子最终顺利出院,王医生叮嘱妈妈出院后要继续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 集,并定期随访。妈妈一一记在心里。王医生团队在后续的随访中了解到,孩子的冠状动脉逐渐恢复,未见进一步扩张。孩子妈妈和奶奶在电话里千恩万谢。
小科普来啦~
什么是川崎病?川崎病是以全身性血管炎为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病因暂不明确,可能与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一般常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发生,全年可发病。
川崎病的症状有哪些?1、 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度,持续7天以上,抗生素治疗后,体温不能恢复正常
2、 球结膜充血
3、 口唇潮红,舌头呈草莓样
4、 手足潮红,指趾端硬肿
5、 躯干部有多样性红斑样皮疹
川崎病的危害有哪些?川崎病可发生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可能并发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瘤破裂,对生命造成威胁,有冠状动脉血管损伤者,可能长期持续存在冠脉损伤。
家长们需要注意,当孩子出现发热5天以上,合并有其他症状,比如双侧眼结膜充血,口唇干裂,舌头呈草莓样,手足红肿脱皮等,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给予对症治疗,避免延误病情,确诊川崎病治疗出院后还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和随访。
--------------------------
我是武汉麦冬,感谢您的支持!
欢迎点赞、收藏、转发和关注!
川崎病是什么病?
川崎病(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本病常呈散发或小流行,四季均可发病,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经流行病调查表明,发病年龄5岁以下者占87.4%,男女发病比例为1.83:1。
川崎病病因不明。流行病学资料提示立克次体、丙酸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感染为其病因。但未能证实。
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①发热:39~4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7~14天或更长。抗生素治疗无效。②球结膜充血:起病3~4天出现,无脓分泌物,热退后结膜充血消失。③唇及口腔表现:口唇充血皲裂,口腔粘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④手足症状: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趾红斑,恢复期指甲下和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脱皮,重者指甲亦可脱落。⑤皮肤表现:多形性皮斑和猩红热样皮疹,常在第1周出现。肛周皮肤发红、脱皮。⑥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坚硬有触痛,但表面不红,无化脓。常发生于发病初期,热退后消散。
2、心脏表现:于病程第1~6周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损害多发生于病程第2~4周,多也可发生于疾病恢复期。
3、其他表现:可有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腹痛)、关节痛和关节炎。ZXY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