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室里,南北文化怎样融合?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很兴奋,觉得能认识来自祖国很多地方的同学,和她们学一些方言,了解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可是,四年下来,是我天真了。不知道,是只有我所处的地方如此吗?

我是一个南方姑娘,当年上大学在北方的山东,宿舍里五个山东本地人加一个我,一共六个。本人的大学寝室生活很和谐,好像没有特别需要融合的地方。不过有些事情倒是非常有意思,可以给大家分享借鉴一下!

天气的差异也是很重要的!

南北方必然是有差异的,但是完全可以做到互不影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差异有:

一、饮食方面。刚到山东的时候真的是受不了那里的馒头和面条,食堂里虽然也有米饭和米线,但是馒头和面条居多,如果是吃饭高峰期肯定买不到想吃的米饭米线。我到现在也没有习惯吃馒头,但是我在食堂吃米饭米线偶尔吃馒头面条,其他姑娘相反。这样很和谐呀!在宿舍里面吃东西,也有生吃大蒜的,但是她们都会比较注意影响!有些差异还很有意思,比如吃板栗我就不喜欢吃炒熟了的,她们必须吃炒熟了的;我第一次理解了饼和饼干的区别;最后我爱上了吃北方的各种饼,她们喜欢了米饭米线。

饮食差异很明显,但是他们也喜欢吃米饭。

二、语言方面。我打电话回家的时候她们是一句也听不懂的,说是“韩语和日语的结合”,她们说的话我基本上能听懂。我还教过她们说我的家乡话(学不会)。

三、洗澡这个事。北方人洗澡是去澡堂洗的,刚开始的时候她们都会邀我一起去洗澡。但是我都是自己打了开水在宿舍的卫生间里洗,然后她们也学会了。我大学四年结束了都不知道学校澡堂在哪儿。

方言的差异,南方的需要实在太丰富。

四、性格人品方面。千万不要以为北方姑娘都是女汉子,她们有的比我们南方的心思还要细腻还要敏感。不过都很热情人品也很好,我还是很喜欢她们的。

五、气候方面。北方的冬天出门是必须秋裤棉裤毛裤的,也必须穿羽绒服的,因为真的冷。但是室内非常舒服,因为有暖气。我现在在南方非常怀念有暖气的冬天!

现在很是怀念大学的生活,连之前嫌弃的面条🍜和各种饼也很想吃,更想念那一帮室友!

寝室里,南北文化怎样融合?

还融合呢?反正我是快疯了,寝室有一个河北石家庄的大学同学,他能变态到寝室的人想把他锁在门外。

寝室四个人,两福建,一贵州,一河北,可能是地域差异还是文化差异,他的饮食习惯真心无法恭维,为何这么说?

我想问下,生吃葱蒜好吃?味道如何?

他竟然开学没几天,就从外面扛了一袋蒜头大葱回来,放在床底下,每天外面买点面食或者别回来,一个人也从不在餐馆吃,就非要坐到床上铺个桌子,大口大口吃着葱蒜。那个味道啊,全宿舍简直熬不住了,没办法呼吸,看他吃的津津有味,有那么好吃?

在福建,这些都是香料,不是当菜来吃的,而他每次买五斤十斤的,弄的宿舍都是那味道,呛死人,更可怕的还有一个,那就是说话。

他总是在班上跟着我的桌子,总想向我学习,可是那口臭味太重了,熏死人呢。

真心没办法南北融合,差异太大了,大家说说你那边是怎么融合外地文化的?

寝室里,南北文化怎样融合?

能同处一室是缘分。到了一块了,就要多交流,交流是学习,交流让人的视野更开阔。要互相尊重,尊重他人是自重的表现。小事讲风格,公共卫生要尽责,要有自觉性。

寝室里,南北文化怎样融合?

说起大学寝室,于我而言还真是人生最为美好的一段记忆。

最美好的年华,遇见了一群最可爱的人,我的真正社交启蒙,皆缘于此。

八个人来自八个省份,有东北的有闽越的,有川渝的有江浙沪的,有新疆的有山东的,呵呵呵 真真正正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

相遇之初,最欢乐的莫过于各自用方言给家里打电话,那时候宿舍里还是201电话,大家排队打,一个人打其余的人跟着学,一边学一边笑倒一片。

也许是以前的孩子都比较能吃苦,饮食习惯上并没有传说中的不习惯,大家很自然打成一片,去食堂打饭,偶尔谁要是得了奖学金,便请大家出去吃一顿火锅,那简直美上天了。

入冬第一场雪,我们都以为福建的小姐姐会很难适应,结果数她最抗冻,穿薄薄一件小棉服欢脱得像个小孩子一样连蹦带跳,说是终于看到了人生第一次雪,呵呵呵

倒是东北的小姐姐保暖设施相当给力,从头到脚全副武装,呵呵呵

毕业后各奔东西,再相聚时已是毕业十周年聚,各自奔向新的城市成家立业,再次融入了各自新的故乡。

寝室里,南北文化怎样融合?

看谁能干过谁

寝室里,南北文化怎样融合?

宿舍,也是个小社会。

我在北国上学,确实感觉到文化差异,也遇到过争执,但多年下来,大家融合的都不错。我们彼此都学到了不少东西,大学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一是要有融合在一起的愿望,内心不要过分设置障碍。

二是要试着了解彼此的风俗习惯,多观察多沟通多思考。

三是要尊重对方,不要把自己的做法强加于人。遇事商量着办。

即使融合得不好,也不要太在意。毕业后,天各一方。回忆起来,还是感动多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