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面积有多大?
今天的中国领土占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领海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三。如果说今天我们的领土是从最近的封建王朝清朝接手的话,那唐宋元明清,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有多大呢?或者说,接手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呢?
“明清”交接明朝历经万历、泰昌等多位昏君,早已气数将尽,到了崇祯帝那里,即便想要挽回,可大势已去,不过是垂死挣扎。
那么“清接手明”的说法到底正不正确,首先我们要了解是谁灭了明朝。
1644年3月19日北京城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
同年四月,吴三桂与李自成激战,此时,满清突然入关突袭,杀得李自成这个土将军措手不及。
四月末,李自成在北京称帝,然而,龙椅还没坐热乎,第二天就逃离了北京城。
满清入关后,于1662年彻底清扫干净了明朝残余势力。同时为了取得民心,宣称自己打的是李自成,满清打下的是李自成的江山,是在为明朝报仇,并厚葬了崇祯帝。
所以说,清朝的土地是从李自成手里夺来的。而不是从明朝接手的。
明朝鼎盛时期,领土多达1000多平方公里。这其中包括本部和羁縻(未算进版图,定期纳贡)。
虽然明朝有着“不和亲,不割地”的底线。可由于领土自立和被敌攻占等原因,到了灭亡时也只剩下了汉地十三省了。
所以所谓的“接手”时,也只剩下十三省,约400万平方公里而已。
清朝扩张领土清朝由于近代我们所了解到的屈辱腐败,赔款割地,为世人所不喜。
可其实,如果没有清朝,甚至都没有今天的960万平方公里,毕竟明朝灭亡时,剩余领土才不足400万。明朝覆灭后,清朝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大工程。开拓疆土方面,清军可不含糊。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达到地域最大面积。
此时的清朝正值鼎盛时期,领土面积仅比元朝小了一些,高达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乾隆时期达到最大疆域,只用了143年。
众所周知,清朝有“康乾盛世”。康熙帝自幼登基,执政61年。在位期间,勤勤恳恳,开创了盛世局面。
后来的雍正皇帝整顿吏治,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火耗归公,废除贱籍。虽没有怎么扩张领土,但一番良好整治,使国力日益昌盛。
要想打仗,得先保证粮草充足。所以,康熙雍正期间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到了乾隆时期。就有资本出征讨伐了。
为了扩大功绩,乾隆帝决定出征讨伐准噶尔。最终经过数次战斗,于1759年,彻底平定准噶尔汗国,收复大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这块土地,就是今天的新疆,其名字取“故土新归之意”。后来,乾隆帝又发动了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清缅战争、安南之役,并于1790至1792年两次征战廓尔喀。
以上战争的结果均是清军取胜,也正是通过这些战争,天山南北被尽数纳入了清朝版图,总计开拓领土190多万。
清朝割地赔款清朝鼎盛时期,版图形状如同海棠叶,而今天却只剩下了一只大公鸡。说到底,还是被闭关锁国害了。
清朝自闭关锁国以来,王朝日益腐朽。虽然当时的清朝是全世界白银的流向,国民GDP也占了世界一半,可不过也只是经济发达罢了。
长期的“天朝上国”,闭关封锁,使得军事科学等大量落后,也给了曾经的战败国,附属国喘息的机会。
鸦片的流入,使国民意志消沉。鸦片战争将清政府的无能与落后彻底展示在了西方列强面前,连跟屁虫小老弟日本也起了贼心,倒戈相向。
面对西方列强的洋枪火炮,清政府开始了水深火热的日子。大大小小的侵华战争不断开始,他们烧杀抢掠,清政府就赔款割地。
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等,清政府不得不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海棠叶也开始一点一点被撕割。
下面,就简单列举一下清朝时期,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康熙年间签订,割让贝加尔湖以东、尼布楚在内的原属中国的大片土地给俄国。失去约四十三万平方公里。
《恰克图条约》:雍正年间签订,以额尔古纳河西至沙宾达巴哈为界,以北归沙俄,以南归中国。失去约十万多平方公里。
《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将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
《中俄瑷珲条约》:咸丰年间签订,黑龙江以北、 外兴安岭以南割给沙俄。失去约六十万平方公里。
《中俄北京条约》:咸丰年间签订,割让了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失去约四十万平方公里。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同治年间签订,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卓尔南北。失去约四十四万平方公里。
《中俄伊黎条约》:光绪年间签订,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失去约七万多平方公里。
《中日马关条约》:台湾及附属岛屿。失去约三万多平方公里。
1921年,外蒙古在俄罗斯的控制下二次宣布独立,后来被国际认可,失去约157万平方公里。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时至今日,台湾统一问题仍待解决。
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面积有多大?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回答明朝末年到底有多大面积。
关于中国古代王朝面积有多大,其实是一个非常难以计算的问题。因为古代王朝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当时还没有领土主权的概念。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现在人计算明朝的疆域有多大,就很难提供一个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当时的中国人是根据同心圆理论,即中间是天子直辖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国;再外围一层是土司羁縻区;再外一层是藩属国区;第四层是远柔区;第五层就是蛮荒区。所以,只有直辖区属于现代领土主权范围,还是也可以包括土司羁縻区,抑或包括藩属国区和远柔区,人们持不同的看法。
不过也并非无迹可寻,那么,明朝面积有多大呢?有人根据《明史》计算,东起半岛,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抵大碛,东西11750里,南北10940里,从而推算出明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大约为1200万平方公里。其实,这种算法包括了东北和安南,基本上都是藩属国,安南虽在明初收回,但后来又独立出去成为藩属国了。也有人持350万平方公里的观点,认为直接由中央管辖并设官施政的区域,也就是两京和十三省(布政使司)。像东北的奴儿干都司,西藏的乌斯藏都司等,都由当地首领担任,且可以世袭,只需要向中央汇报一下,并定期进贡即可。
到了明朝末年,东北已经被满人控制;西藏的乌斯藏都司也被废止;北面的蒙古人也一直是明朝的边患,并占领了长城以北地区;西北的西域地区从明初就不在中央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所以说,明末时期,明朝能够直接管控的地区也就大概是长城以南地区及辽西一隅,大概500多万平方公里。所以,如果以接手明末直接控制的地区的话,那就只有500多万平方公里。但如果说接手明朝鼎盛时期控制地区的话,那就包括了满人兴起的奴儿干都司以及西藏地区,那就不止这么多了。不过,必须得承认的是,清朝鼎盛时期的疆域的确要比明朝大,因为清朝经历康雍乾三朝的武功,直接控制了蒙古、西藏、新疆(后来在晚清时期设省)、台湾(后来也在晚清时设省)等地区。所以,有种说法,即认为清朝让中国的疆域扩大了几乎一倍。
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面积有多大?
在网上有很多喷子不喜欢清朝,但是我要说的是,今天中国的疆域在很大程度上由清朝奠定的。
(这是明朝前期的疆域图)
那么在清朝之前的明朝,其疆域有多大呢?在南方和越南、老挝、缅甸的边界,大体和今天的边界差不多。在东面,隔鸭绿江和朝鲜为邻。这一点和今天相比也没大的变化。但是在东北方向,却不同了。明朝说是在黑龙江的入海口设立过奴儿干都司,但实际上明朝政府并没有能够有效管辖那些地区,明朝政府实际控制的地区也就是今天辽宁省和吉林省的南部而已。而当满清崛起之后,尤其是萨尔浒一战,确定了明朝在关外的颓势。清军入关前,东北已经在满清的控制之下了。在北方,明政府大体以长城一线和北方的蒙古各部为界。虽然名义上北方的蒙古各部承认明朝皇帝为天子,并且接受了明朝的册封。但实际上,他们和明朝政府之间是敌对的关系。瞅准机会,他们就会南下弄一票。比如土木之变中,明英宗皇帝朱祁镇就被抓到了北方。
(这是明朝后期疆域的示意图)
在西南方向,有众多的土司,他们仿佛是一个个的独立王国,中央政府拿他们也无可奈何。而西藏,明朝政府虽然也册封了一些官员。但更多的,明朝政府对西藏的控制只是一种名义上的。在西北方向,明朝政府所能控制的也就是河西走廊而已,嘉峪关事实上成了明朝的西大门。明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和新疆的地方政权保持了君臣关系而已。
(看这个图更直接一点)
但是,早在清军入关之前,皇太极已经统一了满洲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完全控制了今天中国的东北地区,包括了外兴安岭和黑龙江下游地区。接着,皇太极发动了对蒙古人的战争,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联姻等手段,已经和漠南蒙古实现了联盟,满清政府将八旗制度推广到蒙古各部之中,对蒙古各部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清军入关以后,一路向南,南明的抵抗并没有能够有效组织清军的南下。到了公元1661年,清朝基本上已经把原来明朝的疆域照单全收了。1681年清政府派大将施琅征讨台湾,郑克爽出降。清朝获得了台湾,在台湾设立了完整的地方行政机构。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有效地管理台湾。
而就在此前后,漠西蒙古准格尔部也逐渐兴起。在清军入关之后,漠西蒙古各部和清政府之间确立了藩属关系。但在葛尔丹逐渐控制了准格尔部之后,开始了和清政府之间的对抗。他不仅试图将整个漠西蒙古各部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向南消灭了叶尔羌汗国,而且也试图进而控制整个蒙古。1688年,葛尔丹对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的战争。甚至一度打到了离北京只有八百里的乌兰布通。康熙皇帝发动了对准格尔部的三次亲征。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清军大胜。葛尔丹带了数千人逃走。1696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准格尔部,在可莫多之战中再次获得大胜。1697年,康熙皇帝发动了对准格尔的第三次亲征,葛尔丹病死。至此,清政府不仅已经将触角伸到了新疆,而且取得了对漠北蒙古的控制。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多伦)与喀尔喀蒙古各部贵族进行的会盟,清政府也将盟旗制度推广到了喀尔喀蒙古,取得了对漠北蒙古的绝对控制。
与此同时,清朝政府也开始加强了对青海的经营。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曾经与中央政府对抗多年,雍正初年,罗布藏丹津逃往伊犁河谷,清政府完全控制了青海,开始了对青海的直接管辖。
准格尔部在与清政府争夺蒙古各部的同时,也试图控制西藏,葛尔丹之子策妄阿拉布坦曾经率兵占领了拉萨,控制了西藏。但是在两年后就被清军打跑了。到雍正时期,开始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时候,乾隆两次派兵打败廓尔喀(今尼泊尔)的侵犯,制定《钦定西藏章程》。规定:设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在西藏驻军,分驻前藏、后藏;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圆寂后,在驻藏大臣亲监下,灵童转世设立金奔巴瓶制,用金奔巴瓶掣签决定继承人,这就是著名的金瓶掣签制度。清朝开始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清乾隆十五年,准格尔部上层为了争权夺利出现分裂。乾隆皇帝则是利用这一机会发动了对准格尔部的战争,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军占领了伊犁,北疆被完全纳入到清朝的版图之中。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攻占喀什噶尔,南疆也大体被完全地纳入到清朝的版图之中。至此,清朝的版图大体定型。
(这是清朝全盛时期的疆域图)
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面积有多大?
1615年,晚明版图约880万平方公里
不是我吹牛,虽然回答的人很多,甚至包括了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杂志官方账号,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回答到点子上!
清朝入关前夕,明末版图约350万平方公里
1.纠错:
提问者提问本身就有问题,众所周知,明朝是被李自成推翻的,试问,何来清朝接手明朝一说?
1644年4月,李自成推翻明朝
2.新王朝接手旧王朝版图问题
(1)清朝接手明朝版图
明朝末年,明朝实际控制面积只有350万平方公里,按照提问者的理论回答,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面积只有这350万平方公里。
(2)民国接手清朝版图
1)按照提问者的逻辑:随着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袁世凯的不断架空,1912年的清朝,已经是政令不出紫禁城了,同年2月12日,清廷宣布退位,宣告清朝正式灭亡,此时清朝实际控制面积只剩一个紫禁城,面积0.72平方公里,所以,民国从清朝接手的面积只有0.72平方公里。
2) 再大一点,武昌起义爆发时候,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实际控制也只剩下华北和东北地区在手了,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所以,民国从清朝接手的最大面积也就200万平方公里。
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面积有多大?
严格来讲,清朝并没有接手明朝的土地。
清朝接手明朝土地面积这个说法,其实并不正确,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清朝入关后所占据的土地,并非来源于明朝。
那么来源于谁呢?准确地说,来源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皇帝煤山自缢后,大明就宣告灭亡了。
换句话来说,从那个时候起,大明已经没了,江山已经是李自成的了。
只不过,李自成没能守住江山,仅仅在京城呆了没多久,就被清朝赶走,而江山也因此再度易主。
所以,清朝所接手的土地,其实是来源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那么,清朝从李自成手中,一共接手了多少土地面积呢?如果按当时的局势来说,也就是汉地十三省加上两京,一共大约40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
当然,并不是说李自成接手的明朝只有这点国土,要知道曾经在历史上,大明的国土面积还是相当大的。
而之所以李自成接手时只有这么点,就需要说一说明朝中后期的一些政策问题了。
明朝的疆域,巅峰期是在朱棣在位时的永乐年间,根据《明史》中的记载,当时明朝经过一系列对外战争后,疆域东起半岛,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抵大碛。
而按照这个距离来计算的话,当时明朝的疆域大约为1200万平方公里。
只不过,这个疆域,与我们概念中的实控疆域不同,当时有不少地区,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是“羁縻”区域。
所谓“羁縻”区域,是指那些愿意承认大明为宗主国,也同意纳贡,但拥有自主权的区域,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藩属国。
这种“羁縻”区域,其实在历史上的每个大一统王朝时代都有,但通常来讲,“羁縻”只是古代王朝在扩张领土时的一种过度手段。
中国的古代王朝,对于领土的控制,一般是经历先威服,再羁縻,然后军管,最终实现郡县化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在比如兵力或者其他一些因素暂时无法对某地区完全控制之前,先让承认该地区的自主权,并接受其朝贡。
但羁縻这种手段,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通常最终会出现两种结果,要么就是被羁縻的地区最终被中原王朝实现彻底管控,也就是郡县化,要么就是脱离中原王朝,成为独立自主的王国。
而说回明朝,在洪武、永乐年间,通过不断地对外征战,确实建立了不少羁縻区域,比如前文提到的半岛、吐蕃以及安南。
但在永乐之后,明朝的统治者趋向于保守,战争也更多是为了自保而已,因此,就失去了如开国前两位皇帝的进取之心。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安南,也就是如今的越南,朱棣在位时,已经实现了“郡县安南”的目标,将该地区设为交趾布政使司,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控制了该地区。
但在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明宣宗朱瞻基却下令废除了交趾布政使司,自此之后,安南虽说名义上依旧臣服于明朝,但实际上已经逐步走向独立的道路。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总之到了明朝末期时,曾经在明初设立的羁縻区域基本上都丢光了,并且东北这个已经从羁縻区域转化为军管区域的地区,也爆发了叛乱,不再受明朝管辖了。
所以,明朝的疆域面积,从明初的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到明末仅剩汉地十三省就是这么来的,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明朝中后期的懒政,把“羁縻”当成结果,而不是过度手段形成的。
这也是为何李自成会从明朝手里仅仅接手了约400万平方公里疆域的原因。
而在清朝入关前后,其本身好战的本性,加上为了稳定自身的统治,促使清朝的统治者不断在进行开疆拓土。
首先就是在清朝的初创阶段,也就是后金时期,由于努尔哈赤的崛起和后金的日渐强大,明朝对于关外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弱。
而在经历了“萨尔浒之战”后,后金又夺取了东北以及漠南蒙古的大部分区域,如此一来,不仅对明朝边境构成了巨大威胁,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根据地。
并且在公元1637年,皇太极还出兵征服了半岛地区。
这还只是清朝入关之前所拥有的的疆域,而在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之后,开疆拓土的工作就一直没有停过。
先是统一全国,消灭南明政权,清朝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基本平定了关内,而到康熙皇帝继位之初,清朝的版图,囊括了东北、漠南蒙古以及大部分关内地区。
之后,康熙皇帝为维护统治,发动灭三藩之战,最终将三藩彻底平定,由此,云南、贵州、广东与福建等地,彻底被清朝直接控制。
三藩平定后,收回台湾也提上了日程,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康熙皇帝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出兵攻台,历时一年有余,最终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廷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自此,台湾也成了清朝的版图一部分。
而到了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又授意清军,在雅克萨城击败来犯的沙俄,并签订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从此清朝和沙俄有了明确的边界。
当时条约中就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均为中国的领土。
解决完与沙俄的纠纷后,还没松口气的康熙,马上就又投入到遏制和打击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之中。
准噶尔汗国,位于当时新疆和漠西蒙古之间,其趁着清朝一统关内之际,迅速扩张为一个大型汗国,而在之后,其受到沙俄的怂恿,开始向东挺进,意图吞并喀尔喀蒙古,然后进军关内。
这样一来,势必对清朝造成威胁,再加上无力抵抗的喀尔喀蒙古表示愿意归顺清朝,因此康熙皇帝权衡之后,决定出征,迎击准噶尔。
而在经历了乌兰布通之战,以及昭莫多之战后,准噶尔的主力军队被全线击溃,其首领噶尔丹也兵败身死,至此,整个漠北蒙古,算是全部纳入了清朝的版图之中。
不过,虽说噶尔丹死了,但准噶尔部却没有消亡,并且当时还占据着漠西蒙古和新疆的大部分区域,以此与清朝对峙。
有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并且,在公元1717年,准噶尔部的新可汗策妄阿拉布坦悍然攻入青藏地区,这就更让康熙不得不出手。
于是,在藏区沦陷的消息传来后,康熙皇帝封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兵攻打入侵的准噶尔,这便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驱准保藏”的一系列战役。
这一系列战役,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老十四各种妙计轮番上演,不仅驱逐了入侵西藏的准噶尔军队,并且也重建了藏区当地的行政架构,更在青海、西藏等地,驻扎了清朝的常驻军。
而通过这一系列战果,整个青藏高原大约两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纳入了清朝的版图之中。
当然,清准之间的战争,并未到此结束,准噶尔虽说已经穷途末路,但并没有彻底灭亡,反而在被逼急的时候,又勾结上了沙俄。
康熙六十年,策妄阿拉布坦向沙皇俄国求援,表示只要沙俄支援准噶尔,那么将允许俄国的“探矿者”自由过境。
对此,沙俄也是胃口大开,其表示,准噶尔如果臣服沙俄,并将阿尔泰山以北的领土让给沙俄的话,那么沙俄就可以向清廷交涉,或者进行军事威胁。
但最终,两者并未谈拢,因为在第二年,康熙皇帝去世了。
康熙一共在位六十一年,在他在位期间,清朝的版图增加了台澎金夏(即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金门岛、厦门岛)、黑龙江流域、呼伦贝尔草原、阿拉善、喀尔喀蒙古、新疆大部区域以及青海西藏等地。
这些地方,在康熙去世的时候,要么有清军驻扎,要么设有清廷的管理机构,总之,均为清朝实际控制。
而根据计算,这些土地的面积,大约在六百万平方公里以上。
并且,这些土地,绝大多数均是清军一处一处打下来的,不存在羁縻的情况,单从开疆拓土这一点来说,康熙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
而在雍正继位后,战争依旧在继续,只不过由于各方面因素,导致雍正与准噶尔的战争屡遭惨败,尤其是和通泊之战,更是让清廷大受打击。
不得已之下,雍正皇帝与准噶尔议和,双方划定边界,兵戈暂熄,而雍正也转而开始进行内部发展。
经过雍正十余年的不断发展,清朝的整体实力较之前大为提升,而这也为乾隆皇帝登基后,发动对外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为平息大小金川之乱,乾隆皇帝发兵,历时近二十年,最终在乾隆三十一年,彻底平定大小金川。
与此同时,乾隆又趁着准噶尔内部发生严重内讧的机会,于公元1754年,发兵攻打准噶尔汗国,三年后,清廷平定收复准噶尔的战争,以清朝全胜结束。
至此,准噶尔汗国的原有版图,也彻底纳入了清朝疆域之中。
在此之后,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之乱,也被清军平定,而清朝的的版图,也由此进入最巅峰时期。
根据计算,清朝巅峰时期的国土面积,达到了1400多万平方公里,并且这些土地,均受清朝实际控制。
从努尔哈赤时代,到乾隆期间,清朝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扩张的历史,在这种不断扩张之下,清朝所控制的国土面积,也达到了一个十分可观的历史高度。
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清朝中前期对于疆域方面的贡献,还是相当巨大的。
只不过,在乾隆晚期以及他之后,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让其逐渐落后于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西方国家在此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清朝却固步自封,导致不断落后,最终被列强强行打开了国门。
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也是在列强的威逼之下签订的。
而到了清朝灭亡前后,其真正能行使行政权力的区域,也就剩下紫禁城那么点地方,从巅峰期一千四百多万的国土面积,到指令出不了紫禁城,其中的历程,再次验证了“落后就要挨打”这个恒古不变的真理。
而回到问题本身,要说清朝接手明朝了多少土地面积,准确的答案是没有,由于明朝亡在了李自成手里,因为清朝是从李自成手里接手的土地,之后能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也确实是清朝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只不过清朝晚期的统治者不中用,才把祖宗留下的基业,一点一点败光的。
清朝接手明朝的土地面积有多大?
明朝面积在明成祖朱棣时达到最大,其疆域东起日本海、外兴安岭,南抵孟加拉湾、越南中部、马来西亚,北达戈壁沙漠、大兴安岭,西至印度次大陆、极盛国土面积达约一千万平方公里。
到了崇祯时期,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开始,明朝东北羁縻地区(包括现今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就与明朝脱幅了。另外,内蒙、新疆哈密地区、青海和甘肃部分地区、缅甸的许多地方也早已不属于明朝。所以,此时明朝的疆域大约是不到600万平方公里。
虽说此时明朝疆域缩小了很多,但其军事实力还是有的,如果单单是清朝刚建立的政权,应该是不可能打过明朝的。但是明朝发生了内乱——李自成起义。
1644年,明朝这个堡垒被从内部攻破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明朝宗室南逃,组建了政权,也就有了后世所称的南明。之后就有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大顺政权在大清和南明的夹击中就被消灭。
清兵继续南下,南明在清的攻击下,疆域变得越来越小,。
1662年,南明最后一帝永历帝,被吴三桂杀于昆明,南明灭亡。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建立明郑政权,明郑政权末期与清政府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逐步演变成地方割据政权。1683年7月8日,清政府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今属福建漳州)向澎湖、台湾进发。清军向澎湖守军发起攻击,郑军溃败。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至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清朝可以说是接手了明朝后期的全部疆土,大约有600万平方公里左右,并且在康雍乾三帝的努力下,疆域达到最大,达1300万平方公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